一种拉条式外卖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578发布日期:2018-11-30 19:1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条式外卖餐盒。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外出就餐的时间甚至成为了负担。时间就是金钱,如写字楼里的白领阶层、家里办公的SOHO族等,为了节约时间不得不订餐叫外卖。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对于外卖食物,目前还存在饭量少,且在运输途中易被打开的食品安全风险。针对运输途中易被打开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需要对于餐饮提供者资格进行审查,保障源头上食品的安全;对于外卖餐饮运送人员实行评价制度,对于服务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评价,保障食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然而上述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外卖食物的食品安全,但是不能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因此从技术上解决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条式外卖餐盒,能够防止外卖餐盒在运输途中被打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餐盒体和与餐盒体匹配的餐盒盖;所述的餐盒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的餐盒体上边沿的四周固定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弹性翻边,所述的餐盒盖的下边沿的四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且向内弯折的弹性卡接压边,弹性卡接压边向内弯折的角为折弯角;所述的餐盒体和餐盒盖通过弹性翻边和弹性卡接压边卡接;

所述的餐盒盖包括外边框、设置于边框内部的内顶板和连接外边框和内顶板的易撕拉条;所述的易撕拉条的外侧沿与外边框的内侧沿连接,且连接部位形成第一易撕线;所述的易撕拉条的内侧沿与内顶板的外侧沿连接,且连接部位形成第二易撕线。

所述的易撕拉条的端部设置有快捷拉尾,所述的快捷拉尾自餐盒盖上端面向上翘起。

所述的第二易撕线包括便于撕裂的虚断线和易撕拉条的内侧沿与内顶板的外侧沿固定连接形成的实线。

所述的第一易撕线包括便于撕裂的虚断线和易撕拉条的外侧沿与外边框的内侧沿固定连接形成的实线。

所述的弹性翻边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卡接柱,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的弯折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柱匹配的弧形部,所述的第一卡接柱与所述的弧形部相接触。

所述的弹性翻边为弧形,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为弧形,所述的弹性翻边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卡接柱,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的弯折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柱匹配的弧形部,所述的第二卡接柱与所述的弧形部相接触,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卡接柱,所述的第三卡接柱与餐盒体侧板外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侧板包括左板、右板、前板和后板;所述的餐盒体为折叠餐盒体,所述的折叠餐盒体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所述的折叠餐盒体的后板上设置有倾斜的左后折叠纹和倾斜的右后折叠纹,所述的左后折叠纹下端与左后下角相交,上端与后板的上边沿相交,所述的右后折叠纹下端与右后下角相交,上端与后板的上边沿相交;所述的前板上设置有倾斜的左前折叠纹和倾斜的右前折叠纹,所述的左前折叠纹下端与左前下角相交,上端与前板的上边沿相交,所述的右前折叠纹下端与右前下角相交,上端与前板的上边沿相交。

8所述的餐盒盖的上端面和餐盒体的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所述的餐盒体内通过若干隔断板分成若干盛饭格。

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下倾斜的弹性翻边,竖直向下且向内弯折的弹性卡接压边,使得外卖餐盒不易打开,并在餐盒盖上设置易撕拉条,需将易撕拉条拉起,破坏餐盒盖才能打开拉条式外卖餐盒,防止了运输途中外卖餐盒被打开,保证了运输途中外卖食品的安全;

进一步的,快捷拉尾的设置便于用餐人员找到易撕拉条的端部,保证用餐人员能够快速打开拉条式外卖餐盒,大大提升了用餐人员的用餐体验。

更进一步的,通过在餐盒体上设置折叠纹路,将在餐盒体未装盛食物的时候将其折叠起来,节约了运输空间和回收空间。

更进一步的,将弹性翻边和弹性卡接压边设置为弧形,且通过第二卡接球和第三卡接球,增加了拉条式外卖餐盒的密封性能,保证外卖食品中的汤汤水水不易洒出,保证外卖食品运输途中的安全,防止串味,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餐盒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餐盒体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餐盒体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餐盒体1和与餐盒体1匹配的餐盒盖2;所述的餐盒体1包括底板11和侧板;所述的餐盒体1上边沿的四周固定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弹性翻边161,所述的餐盒盖2的下边沿的四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且向内弯折的弹性卡接压边211,弹性卡接压边211向内弯折的角为折弯角;餐盒体1与弹性翻边161、餐盒盖2和弹性卡接压边211均为一体化设置。所述的餐盒体1和餐盒盖2通过弹性翻边161和弹性卡接压边211卡接,实现拉条式外卖餐盒的密封,防止食物漏出。

如图2所示,所述的餐盒盖包括外边框212、设置于边框内部的内顶板213和连接外边框212和内顶板213的易撕拉条214;所述的易撕拉条214的外侧沿与外边框212的内侧沿连接,且连接部位形成第一易撕线215;所述的易撕拉条214的内侧沿与内顶板213的外侧沿连接,且连接部位形成第二易撕线216。

所述的易撕拉条214的端部设置有快捷拉尾219,所述的快捷拉尾219自餐盒盖上端面向上翘起。

所述的第二易撕线216包括便于撕裂的虚断线217和易撕拉条214的内侧沿与内顶板213的外侧沿固定连接形成的实线218,防止餐盒盖的内顶板213与易撕拉条214完全脱离,掉落进食物中污染食物,提高用餐人员用餐体验。所述的第一易撕线215包括便于撕裂的虚断线217和易撕拉条214的外侧沿与外边框212的内侧沿固定连接形成的实线218,使得在撕开易撕拉条214时,餐盒盖的外边框212与易撕拉条214未完全分离,防止易撕拉条214和内顶板213乱扔,便于用餐人员餐后处理拉条式外卖餐盒。

所述的弹性翻边161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卡接柱171,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211的弯折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接柱171匹配的弧形部,所述的第一卡接柱171与所述的弧形部相接触,弹性翻边161与弹性卡接压边211的接触面积增大,进一步提升了拉条式外卖餐盒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食物装进拉条式外卖餐盒后,通过弹性翻边161和弹性卡接压边211卡接将餐盒盖2和餐盒体1卡接在一起,防止食物漏出。且由于弹性翻边161向下倾斜,弹性卡接压边211竖直向下且向内弯折的,弹性翻边161和弹性卡接压边211卡接后,外卖餐盒打开难度大,若强行打开,则会导致外卖餐盒变形,使用餐人员发觉。

当用餐人员用餐时,沿快捷拉尾219将易撕拉条214拉起,被拉起的易撕拉条214沿着第一易撕线215中的虚断线217和第二易撕线216中的虚断线217,与餐盒盖的外边框212和内顶板213分别脱落;且易撕拉条214通过第一易撕线215中的实线218和第二易撕线216中的实线218,与餐盒盖的外边框212和内顶板213保持部分仍然连接。用餐人员将内顶板213沿第一易撕线215中的实线218或第二易撕线216中的实线218外翻,即可打开拉条式外卖餐盒,享用食物。

拉条式外卖餐盒打开后,易撕拉条214被破坏,且不可再次粘接,本拉条式外卖餐盒的设置可防止外卖盒被中途打开,保证了外卖食物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从技术上解决了外卖食品的安全问题。

如图4所示,所述的侧板包括左板12、右板13、前板14和后板15,所述的餐盒体1为折叠餐盒体1,所述的折叠餐盒体1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所述的折叠餐盒体1的后板15上设置有倾斜的左后折叠纹151和倾斜的右后折叠纹152,所述的左后折叠纹151下端与左后下角相交,上端与后板15的上边沿相交,所述的右后折叠纹152下端与右后下角相交,上端与后板15的上边沿相交;所述的前板14上设置有倾斜的左前折叠纹141和倾斜的右前折叠纹,所述的左前折叠纹141下端与左前下角相交,上端与前板14的上边沿相交,所述的右前折叠纹下端与右前下角相交,上端与前板14的上边沿相交。

折叠后的拉条式外卖餐盒的餐盒体1如图5所示,餐盒体1沿折叠纹路进行折叠,左板12向右倒下,与底板11贴合,右板13向左倒下,与底板11贴合;前板14向前倒下,后板15向后倒下,餐盒体1成为近似的平面。拉条式外卖餐盒的餐盒体1折叠后,近似成为一个平面。

餐盒体1上设置的折叠纹路降低了餐盒体侧板的强度,而本实用新型中,外卖食物的的食用过程中,餐盒盖的外边框212仍然卡接与餐盒体1的上端部,即餐盒体1和餐盒盖依然通过弹性翻边和弹性卡接压边保持卡接,从而增强了餐盒体的的强度,防止用餐过程中餐盒体变形。

与餐盒盖2一起收集,占用较少的空间,便于大量运输和大量储存,用餐人员在用餐完毕后,将餐盒盖2取下,并将餐盒体1折叠,大大减少了拉条式外卖餐盒处理时所占的空间,减轻了因垃圾桶装不下,造成拉条式外卖餐盒乱扔的情况。

所述的餐盒盖2的上端面和餐盒体1的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滑纹,能够避免拉条式外卖餐盒在使用过程中滑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新型包括餐盒体1和与餐盒体1匹配的餐盒盖2;所述的餐盒体1包括底板11和侧板,所述的侧板包括左板12、右板13、前板14和后板15;所述的餐盒体1上边沿的四周固定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弹性翻边162,所述的餐盒盖2的下边沿的四周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且向内弯折的弹性卡接压边221,弹性卡接压边221向内弯折的角为折弯角;所述的餐盒体1和餐盒盖2通过弹性翻边162和弹性卡接压边221卡接;

所述的餐盒盖包括外边框212、设置于边框内部的内顶板213和连接边框和顶板的易撕拉条214;所述的易撕拉条214的外侧沿与外边框212的内侧沿连接,且连接部位形成第一易撕线215;所述的易撕拉条214的内侧沿与内边框的外侧沿连接,且连接部位形成第二易撕线216。

实施例2中餐盒盖的外边框212、设置于边框内部的内顶板213和连接边框和顶板的易撕拉条214的关系与实施例1中相同,故不再附图说明。

所述的弹性翻边162为弧形,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221为弧形,所述的弹性翻边162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卡接柱172,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221的弯折角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柱172匹配的弧形部,所述的第二卡接柱172与所述的弧形部相接触,所述的弹性卡接压边2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卡接柱222,所述的第三卡接柱222与餐盒体1侧板外表面相接触。

当弹性翻边162和弹性卡接压边221为弧形时,允许的形变程度更大,弹性翻边162和弹性卡接压边221的卡接和分离更加便捷。使用时,第三卡接球与餐盒体1的外表面接触,进一步增强了拉条式外卖餐盒的密封性能。

所述的餐盒体1内通过若干隔断板3分成若干盛饭格,便于分类存储食物。

所述的餐盒体1的底板11和侧板均为双层中空板,增强了拉条式外卖餐盒的保温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如其他圆形容器,如奶茶杯、咖啡杯等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