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及由其制造的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567发布日期:2019-01-13 17:12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及由其制造的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及由其制造的纸盒。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纸箱往往在每个盒体板的底边都连接一片底板,使用时将每一部分底板折叠根据需要粘合共同形成底板,互相有重叠交叉的部分,往往各底板面积之和远远大于底面面积,造成纸板的浪费,并且难以应用在自动糊盒机上进行大规模生产。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每个盒体板的底边都连接一片底板,互相有重叠交叉的部分,造成纸板的浪费。

2、多片底板组合形成的底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遭受挤压碰撞时开裂,对内装物保护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该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具有可节约纸板并在自动糊盒机上大规模生产的功能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等高等宽的第一盒体板、第二盒体板、第三盒体板、第四盒体板,在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连接有正方形底板,所述正方形底板边长与所述盒体板底边长度相同,穿过所述正方形底板与所述第四盒体板的相交顶点的对角线方向为非成型线,在所述第一盒体板远离本体侧边处连接第一粘合面;在所述第四盒体板底部,或者,在所述正方形底板靠近第四盒体板的侧边处连接第二粘合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粘合面底部开有宽度大于第二粘合面宽度的开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沿长度方向两端设置倒角,所述第一粘合面倒角与第二粘合面倒角之和小于9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二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三盒体板的顶边连接有第三盖板,三个所述盖板互相叠合可以形成所述纸盒盒坯的盖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正方形底板与第三盒体板相对一侧的边上设置第一锁舌,所述第一锁舌中部设置有插孔,在在第一盒体板底边设置插舌,所述插舌和所述插孔配合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粘合面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盒体板长度,所述第二粘合面长度不大于所述所述正方形底板边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盖板设置第二锁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盒体板、第二盒体板、第三盒体板、第四盒体板均为长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以第二盒体板的纵向中心线为轴镜像设置。

一种将上述技术方案的盒坯粘合制造的纸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形底板靠近第四盒体板的侧边与所述第四盒体板的底边通过所述第二粘合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盒体板的远离本体的侧边与所述第四盒体板的远离本体的侧边通过所述第一粘合面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整块正方形底板作为底板,结构简单可靠,并且与传统多底板组合的盒坯相比更节约纸板用量。

2、该实用新型采用的盒底结构与传统反插式盒盖组合,可以实现拼版套裁,节省纸板,降低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整块正方形底板作为底板,在受到挤压碰撞时不容易发生形变开裂,对内容物的保护得到进一步提高。

4、本实用新型的根据设置的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正方形底板上设置的非成型线配套使用,可实现在自动糊盒机上完成盒体粘合,不需要人工参与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特点,同时也达到节约纸板,可自动化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盒体板,2:第二盒体板,3:第三盒体板,4:第四盒体板,5:第一粘合面,6:正方形底板,7:第二粘合面,8:非成型线,9:第一锁舌,10:插孔,11:插舌,12:第一盖板,13:第二盖板,14:第三盖板,15:第二锁舌。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包括第一盒体板、第二盒体板、第三盒体板、第四盒体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上各盒体板的底边长度为15cm,侧边长度为30cm,在所述第一盒体板远离本体侧边连接有第一粘合面,第一粘合面长度为30cm,第四盒体板底部连接有第二粘合面,第二粘合面长度为14cm,所述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宽度都为2.5cm。在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连接有正方形底板,所述正方形底板边长为15cm,穿过所述正方形底板与所述第四盒体板的相交顶点的对角线方向为非成型线。所述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沿长度方向两端设置倒角,所述第一粘合面倒角与第二粘合面倒角皆为4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二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三盒体板的顶边连接有第三盖板,三个所述盖板互相叠合可以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设置第二锁舌,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为不规则六边形形状且以第二盒体板的纵向中心线为轴镜像设置。

利用上述的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的自动化粘合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步骤1,沿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将所述正方形底板向上折叠180°,将所述正方形底板沿非成型线向下折叠180°;

步骤2,将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背面涂胶;

步骤3,将第一盒体板沿第一盒体板和第二盒体板相交侧边向内折叠180°,将第二粘合面沿第四盒体板底边向上折叠180°,再将第四盒体板沿第三盒体板和第四盒体板相交侧边向内折叠180°;

步骤4,将所有粘合部位按压粘牢。

实施例二

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包括第一盒体板、第二盒体板、第三盒体板、第四盒体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上各盒体板的底边长度为15cm,侧边长度为30cm,在所述第一盒体板远离本体侧边连接有第一粘合面,在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连接有正方形底板,所述正方形底板边长为15cm,在所述正方形底板靠近第四盒体板的侧边处连接第二粘合面,第二粘合面长度为14cm,穿过所述正方形底板与所述第四盒体板的相交顶点的对角线方向为非成型线,所述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宽度都为2.5cm。第一连接面底部开有宽度为3cm的开口。所述第一粘合面上端设置倒角,第二粘合面沿长度方向两端设置倒角,所述第一粘合面倒角与第二粘合面倒角皆为4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二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三盒体板的顶边连接有第三盖板,三个所述盖板互相叠合可以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设置第二锁舌,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为不规则六边形形状且以第二盒体板的纵向中心线为轴镜像设置。

利用上述的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的自动化粘合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步骤1,沿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将所述正方形底板向上折叠180°,将所述正方形底板沿非成型线向下折叠180°;

步骤2,将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背面涂胶;

步骤3,将第一盒体板沿第一盒体板和第二盒体板相交侧边向内折叠180°,将第二粘合面沿第二粘合面与正方形底板相交侧边向上折叠180°,再将第四盒体板沿第三盒体板和第四盒体板相交侧边向内折叠180°;

步骤4,将所有粘合部位按压粘牢。

实施例三

一种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包括第一盒体板、第二盒体板、第三盒体板、第四盒体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以上各盒体板的底边长度为15cm,侧边长度为30cm,在所述第一盒体板远离本体侧边连接有第一粘合面,第一粘合面长度为30cm,第四盒体板底部连接有第二粘合面,第二粘合面长度为15cm,所述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宽度都为2.5cm。在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连接有正方形底板,所述正方形底板边长为15cm,穿过所述正方形底板与所述第四盒体板的相交顶点的对角线方向为非成型线。所述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沿长度方向两端设置倒角,所述第一粘合面倒角与第二粘合面倒角皆为4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二盒体板顶边连接有第二盖板、第三盒体板的顶边连接有第三盖板,三个所述盖板互相叠合可以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设置第二锁舌,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三盖板为不规则六边形形状且以第二盒体板的纵向中心线为轴镜像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正方形底板与第三盒体板相对一侧的边上设置第一锁舌,所述第一锁舌中部设置有插孔,在在第一盒体板底边设置插舌,所述插舌和所述插孔配合使用。

利用上述的正四棱柱折叠纸盒盒坯的自动化粘合方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步骤1,沿所述第三盒体板底边将所述正方形底板向上折叠180°,将所述正方形底板沿非成型线向下折叠180°;

步骤2,将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背面涂胶;

步骤3,将第一盒体板沿第一盒体板和第二盒体板相交侧边向内折叠180°,将第二粘合面沿第四盒体板底边向上折叠180°,再将第四盒体板沿第三盒体板和第四盒体板相交侧边向内折叠180°;

步骤4,将所有粘合部位按压粘牢。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