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651发布日期:2018-11-07 23:1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存储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



背景技术: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随着电商的发展,许多人都采用网上购物方式,目前采用物流架的方式来实现快递的存取。但是由于现在的物流架堆放的快递较多,占用空间大,当不使用时候又不需要占用大的空间,不能随时根据快递货物分量的多少来调节摆放空间,而且如果货物堆积,导致取走快递比较麻烦,为此,提出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包括底座和框架,所述底座左端面上方垂直固定框架,所述底座的侧面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侧面,所述底座的上端面有快递柜,所述快递柜的下端转动连接滚轮,且滚轮安置在底座底部开设的条形导轨上,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框架一端的上端面固定卡扣,所述框架的侧面固定连接与卡扣可拆卸卡接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快递柜内部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杆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交叉转动连接,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快递柜的底部,另一端的突起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凹槽中,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下端面,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中,滑块滑动连接在快递柜底部,所述滑块固定连接长杆,长杆滑动贯通连接于快递柜的侧壁中。

优选的,所述快递柜和第一支撑板均有多层,且每层中的第一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第一支撑板两端分别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快递柜的顶端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结构简单,通过加入第一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板将无物流快递时候的整个物流架空间可压缩调节,多层设计,增强实用性,高层的快递也方便取出,滚轮设计方便快递柜的移动,里面的快递可通过推动长杆将第二支撑板升起,拿取快递后,向外拉长杆可将第二支撑板降落,再将快递柜推进底座与支撑板之间,此物流架不仅节约空间,还方便取快递,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快递柜3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框架2、快递柜3、第一支撑杆4、滚轮5、挂钩6、第一支撑板7、卡扣9、第二支撑杆31、凹槽32、长杆33、第二支撑板34、滑块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取出快递的物流架,包括底座1和框架2,底座1左端面上方垂直固定框架2,底座1的侧面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4的一端,第一支撑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7的侧面,底座1的上端面有快递柜3,快递柜3和第一支撑板7均有多层,且每层中的第一支撑板7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4铰接,实现多层放置快递多层设计合理利用空间,快递柜3内部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杆31和凹槽32,两个第二支撑杆31的中部交叉转动连接,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快递柜3的底部,另一端的突起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4的底部凹槽32中,另一个第二支撑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4的下端面,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35中,滑块35滑动连接在快递柜3底部,滑块35固定连接长杆33,长杆33滑动贯通连接于快递柜3的侧壁中,快递柜3的顶端有把手,快递柜3的下端转动连接滚轮5,且滚轮5安置在底座1底部开设的条形导轨上,把手和滚轮5都是为了方便抽送快递柜3,第一支撑板7靠近框架2一端的上端面固定卡扣9,框架2的侧面固定连接与卡扣9可拆卸卡接的挂钩6,挂钩6和卡扣9卡接增强上层的稳定性,底座1和第一支撑板7两端分别有限位块,防止将整个快递柜3拉出。

工作原理:有快递时,推动第一支撑板7,挂钩6挂住卡扣9使上层稳定,拉动把手可将快递柜3抽出,同时推动长杆33带动内部的两个第二支撑杆31向上运动将第二支撑板34升起,一只手推动长杆33,另一只手拿取快递;拿完快递后向外拉长杆33可将第二支撑板34放下,将快递柜3推送回底座1和第一支撑板7之间,推动第一支撑板7,将卡扣9从挂钩6中拿出,使上层支撑板稳定放置在下层支撑板上,压缩空间,减少占用的空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