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8274发布日期:2018-11-20 22:0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智能物流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智能物流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快递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物流柜由于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节省人力、方便交易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快递公司在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安装用于暂存快件的物流柜,快递公司以及收发快件的用户可以向物流柜内投递快件或者由物流柜中取出快件。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柜,物流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内部的货架,其中,在柜体的前面板上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和存取口,货架包括多个用于存储快件的格口,且柜体内部还设置有递送小车和用于驱动递送小车移动的驱动机构,递送小车能够用于在格口与存取口之间运送物品。

相关技术公开的物流柜在出厂时预设了各个格口位置,物流柜的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格口位置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递送小车移动至与格口对应的位置以向格口内投放物品或从格口内取出物品,当物流柜的格口的位置变化时,可能会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进而使得物流柜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物流柜,其能够对货架中各个格口的位置进行确定,提高格口位置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智能物流柜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物流柜,其包括柜体,柜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存取物品的存取口;设置于柜体内部的货架,货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立板,立板沿货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相邻两个立板之间形成一个储物腔,储物腔内设置有沿货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格口,每个格口设置有检测部;设置于柜体内部的递送装置,递送装置位于存取口与格口之间,用于在存取口与格口之间运送物品,递送装置设置有用于与检测部配合的传感器。

优选的,递送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物品的递送小车以及用于驱动递送小车移动的驱动机构,传感器设置于递送小车的靠近格口的一端。

优选的,每个储物腔内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将储物腔划分为多个格口,检测部设置于支撑机构靠近递送装置的一端。

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检测部设置于支撑板靠近递送装置的一端。

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沿格口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递送装置取送物品的工作通道,检测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

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沿格口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轴向沿格口的宽度方向延伸,检测部设置于靠近递送装置的支撑柱上。

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载物台、水平驱动机构、竖直支架和竖直驱动机构;递送小车与载物台通过水平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水平驱动机构驱动递送小车在载物台上沿水平方向移动;载物台与竖直支架通过竖直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竖直驱动机构驱动载物台在竖直支架上沿竖直方向移动。

优选的,支撑机构沿货架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可调节。

优选的,立板设置有多个插接孔,多个插接孔沿立板的高度方向分布,支撑机构包括插接部,插接部与插接孔可拆卸地配合。

优选的,传感器为光传感器或机械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物流柜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物流柜,该智能物流柜的货架上的每个格口均设置有检测部,递送装置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能够用于检测检测部所在的位置,通过递送装置设置的传感器在递送装置沿柜体的行和/或列遍历各个格口之后确认各个格口的位置,以便提高该智能物流柜中格口位置的准确性,提高智能物流柜的实用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物流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架及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货架及递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图2中Ⅵ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Ⅶ处的放大图。

图标:010-智能物流柜;100-柜体;110-用户存取口;120-无人机取放口;210-货架;220-递送装置;211-立板;212-支撑机构;213-储物腔;214- 格口;215-检测部;221-传感器;219-支撑柱;216-第一检测部;217-第二检测部;201-第一支撑部;202-第二支撑部;203-工作通道;222-驱动机构; 223-递送小车;301-第一底板;302-第二底板;303-平台;224-第一子驱动机构;225-第二子驱动机构;226-竖直支架;227-载物台;228-插接孔;229- 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物流柜0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架210及递送装置2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物流柜010,其包括柜体100和货架210,货架210设置于柜体10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的货架210可以用于存放用户和物流中心投放于该智能物流柜010中的快件。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物流柜010的柜体100表面设有存取口,其中,存取口包括用户存取口110和无人机取放口120;详细地,上述用户存取口110设置于柜体100的侧壁,用户能够从用户存取口 110将快件从柜体100中取出或者将快件放入柜体100中;上述无人机取放口120设置于柜体100的顶部,无人机能够从无人机取放口120将智能物流柜010中的快件取出或者将快件投入智能物流柜010。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货架2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立板 211,各个立板211均沿货架210的高度方向延伸,相邻两个立板211之间形成一个储物腔213,储物腔213内设置有沿货架210高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格口214,每个格口214设置有检测部215;本实施例的柜体100内部具有递送空间,用户存取口110与各格口214均与递送空间连通,该递送空间设置有递送装置220,递送装置220能够用于在用户存取口110与各格口214之间运送物品,该递送装置220设置有用于与上述检测部215配合的传感器221;递送装置220设置的传感器221能够对智能物流柜010中的各个格口214的位置进行重新确定,避免格口214位置的不准确。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递送装置220包括递送小车223和驱动机构222,递送小车223能够用于承载物品,驱动机构222用于驱动递送小车223在递送空间内移动,以使递送小车223与格口214相对,向格口214内让人物品,或者取走格口214内的物品,递送小车223还可与用户存取口110 相对,以接收用户投入的物品,或者供用户取走其承载的物品。上述传感器221设置于递送小车223的靠近格口214的一端,以便提高传感器221 检测检测部215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地,每个储物腔213内均设置有支撑机构212,支撑机构212用于将储物腔213划分为多个格口214,即货架210的格口214是由立板211 和支撑机构212组成的;上述检测部215设置于支撑机构212的靠近递送装置220的一端;当递送装置220设置的传感器221检测到支撑机构212 设置的检测部215,即可对格口214的位置进行确定。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部215还可以设置在支撑机构212的上方、下方或者侧边等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立板211的数量为四个,其中,分别位于最外面两侧的立板211可以作为货架210的两侧侧壁,四个立板211划分出3个储物腔213,每个储物腔213中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机构212;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立板211的数量为两个,此时这两个立板211可以直接作为货架210的两侧侧壁,货架210仅有一个储物腔213;还在其它实施例中,立板211的数量还可以是五个、三个、六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12的结构示意图一;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212包括沿格口214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且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 202之间形成递送小车223取送物品的工作通道203。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均包括沿格口214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柱219,每个支撑柱219的轴向沿格口214的宽度方向延伸,当物品被暂存为该智能物流柜010中的格口 214时,物品的两侧可以分别被格口214内左右两侧的支撑柱219支撑起来;上述检测部215可以设置于靠近递送装置220的支撑柱219上,以便于传感器221更加灵敏的对检测部215进行检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12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请参照图4,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为板状结构,检测部215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01靠近递送装置220的一端;优选地,上述检测部215可以包括第一检测部216和第二检测部217,且第一检测部 216和第二检测部217均为检测片;第一检测部216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检测部217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2,且第一检测部216设置于第一支撑部201靠近递送装置220的一端,第二检测部217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02 靠近递送装置220的一端;上述递送装置220设置的传感器221与第一检测部216和第二检测部217均能够配合,从而可对支撑机构212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第一检测部216朝向递送装置220一端的面积小于第二检测部217朝向递送装置220一端的面积;当递送装置220在经过第一支撑部 201和第二支撑部202之间的工作通道203时,传感器221会有一段预留时间无法对检测部215进行检测,即在传感器221经过第一检测部216、预留时间、第二检测部217或者第二检测部217、预留时间、第一检测部216的检测过程后,即可视为完成了一个支撑机构212位置的检测,能够对一个支撑机构212的位置进行确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部216和第二检测部217均可以是板状的支撑机构212自身的边缘。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货架210的侧视图,请参照图5,上述传感器221可以设置于递送小车223的底部。当驱动机构222驱动递送小车 223在柜体100内部移动并且经过货架210上的各个格口214时,递送小车 223底部设置的传感器221能够对支撑机构212上设置的检测部215进行检测。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传感器221还可以设置在递送小车223的顶部或侧壁等位置。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递送小车223包括平台303 以及位于平台303两侧的第一底板301和第二底板302,当递送小车223位于与格口214相对的位置时,第一底板301与上述第一支撑部201配合,第二底板302与第二支撑部202配合,上述平台303可以伸入或退出该格口214内部的工作通道203;作为优选,传感器221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底板 301靠近格口214的一端,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传感器221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底板302靠近格口214的一端。

详细地,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222包括第一子驱动机构224和第二子驱动机构225,第一子驱动机构224用于控制递送小车 223上下移动,第二子驱动机构225用于控制递送小车223左右移动;在利用驱动机构222驱动递送小车223遍历货架210的格口214时,可以利用第一子驱动机构224控制递送小车223上下移动并且利用第二子驱动机构 225控制递送小车223左右移动以便递送小车223遍历货架210的全部格口 214;详细地,先检测一个储物腔213中的所有支撑机构212的具体位置,再检测另一个储物腔213中的所有支撑机构212的具体位置,并依次将全部的储物腔213中的支撑机构212的设置位置检测出来,例如:先用第一子驱动机构224将递送小车223移动至货架210的最下端,再用第二子驱动机构225将递送小车223移动至最右端,再用第二子驱动机构225控制递送小车223向左边移动,递送小车223底部设置的传感器221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检测部215的位置进行识别,当递送小车223沿着水平方向经过一个储物腔213后,用第一子驱动机构224驱动递送小车223向上移动预设距离一次,然后再次利用第二子驱动机构225控制递送小车223向右移动,每完成一次储物腔213宽度距离的水平移动后,则可以控制递送小车 223向上移动一个预设距离的高度,然后再次反向水平移动,重复上述递送小车223的移动过程即可确定一个储物腔213中的支撑机构212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储物腔213中各个格口214的空间高度和位置;当一个储物腔213检测完毕后,即可用第二子驱动机构225驱动递送小车223水平移动至另一个储物腔213中,进行下一个储物腔213中的支撑机构212位置的检测,直到全部的储物腔213中的支撑机构212均被检测完毕。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驱动机构224包括两个竖直支架226、竖直驱动机构(图未示)和竖直导向机构(图未示),两个竖直支架226沿左右间隔设置;第二子驱动机构225包括载物台227和水平驱动机构(图未示),载物台227用于支撑递送小车223,载物台227的两端通过竖直导向机构与两个竖直支架226配合,在竖直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载物台227 可沿竖直支架22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递送小车223沿竖直方向移动;水平驱动机构连接在递送小车223和载物台227之间,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递送小车223沿水平方向在载物台227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221为光传感器;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传感器221还可以是测距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或者其它机械传感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智能物流柜010还可以包括单片机等控制装置,传感器221能够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装置,以便控制装置完成格口214位置和空间高度等信息的记录。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212在储物腔213的高度可调节,即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212与立板21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图6为图2中Ⅵ处的放大图;详细地,请参照图4和图6,立板211设置有多个插接孔228,多个插接孔228沿立板211的高度方向分布,支撑柱219包括插接部229,插接部229可拆卸地插接于插接孔228;通过支撑机构212与立板211的可拆卸连接即可调节支撑机构212在储物腔213中的高度。

图7为图4中Ⅶ处的放大图;可选的,请参照图7,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12为板状结构,立板211设置有多个插接孔228,多个插接孔 228沿立板211的高度方向分布,支撑机构212具有插接部229,插接部229 可拆卸地设置于插接孔228中,即可实现支撑机构212和立板211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插接部229包括挂钩,挂钩能够更加稳定的插接于立板211的插接孔228中。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12为板状结构,例如为支撑板,立板211可以设置多个第二滑槽(图未示),多个第二滑槽沿立板2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机构212包括滑动连接部(图未示),滑动连接部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滑槽中;当需要调整支撑机构212的高度时,即可利用支撑机构212的滑动连接部,将支撑机构212从第二滑槽中抽出,然后再利用滑动连接部将支撑机构212设置于不同高度的第二滑槽中。

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立板211设置有第一滑槽(图未示),第一滑槽沿立板211的高度方向延伸,支撑机构212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进一步地,第一滑槽中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等限位零件用于限制支撑机构212在第一滑槽的位置;详细地,螺栓和螺母可以相互配合的设置于支撑机构212的下方,当需要移动支撑机构212在立板211上的高度时,松动螺母和螺栓,即可控制支撑机构212在第一滑槽上滑动,当支撑机构 212滑动至相应的位置后,在拧紧螺栓上的螺母,将支撑机构212的位置固定。

本实施例的智能物流柜010中形成格口214的支撑机构212设置有检测部215,递送装置220设置有与检测部215配合的传感器221,通过递送装置220带动传感器221遍历整个货架210,确定货架210上支撑机构212 的位置从而确定各个格口214的位置,这样一来,就可以对格口214的位置进行重新确定,提高格口214位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智能物流柜010 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物流柜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物流柜,该智能物流柜的货架上的每个格口均设置有检测部,递送装置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能够用于检测检测部所在的位置,通过递送装置设置的传感器在递送装置沿柜体的行和/或列遍历各个格口之后确认各个格口的位置,以便提高该智能物流柜中格口位置的准确性,提高智能物流柜的实用性,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