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447发布日期:2018-12-11 20:1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地铁车站施工模式下对车站内部预制楼梯吊装提出极大的挑战。地铁狭小内部空间以及站厅层中板承载力限制了大型吊装设备作业施工,而小型吊装机械设备起吊能力又有限,往往需要两个吊装机械设备抬吊作业。即使对预制楼梯的梯板构件经过合理化设计,预制楼梯梯板的重量仍然要比常规民用建筑的楼梯梯板体量大。

面对楼梯体量大、设备体量小的特点,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两台设备起吊作业。现有的做法是采用两个吊装机械设备直接连接于预制楼梯梯板的吊点上,由于预制楼梯上的吊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使得两个吊装机械设备在起吊及搬运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因此在地铁车站内部空间施工作业的小型吊装机械设备也存在不能胜任的可能,很多时候也难以胜任吊装作业。

在改变不了吊装机械设备和预制构件的前提下,设计合理吊装辅助有助于吊装施工的顺利开展,非常必要。吊装机械设备的起吊能力与其吊装回转半径直接相关,设计一种可以改变起点吊吊点的辅助吊装工具可大大增加小型设备的施工作业能力,在某些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起吊作业,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在地铁车站内部的小型吊装机械设备难以胜任吊装作业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承重结构和若干个连接构件,在所述承重结构中沿所述承重结构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若干个所述连接构件中部分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吊起物的吊点,其余所述连接构件用于连接吊起机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连接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承重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上,使得连接构件在承重结构上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部分连接构件连接于吊起物的吊点,调节该部分连接构件的位置,使得该部分的连接构件位于吊点的正上方。

另外,其余连接构件连接于吊起机构,通过调节连接构件在承重结构的位置,合理布置连接构件位置后,可以有效减小了吊起物和承重结构所产生的弯矩,大大增强了吊起机构的吊装作业能力。且有效减小了吊起机构的回转半径,提高了吊起机构的稳定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有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所述承重结构位于所述左连接件和所述右连接件之间,所述左连接件和所述右连接件均包括有吊耳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吊耳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且所述吊耳部用于连接所述吊起物的吊点或者所述吊起机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吊耳部便于吊起机构、吊起物的连接。

另外,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有效加强连接构件与承重结构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左连接件和所述右连接件均还包括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左连接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右连接件的所述第三连接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通过第三连接部连接,使得承重结构紧密的位于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之间,有效加强连接构件与承重结构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安全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承重结构包括有腹板、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所述上翼缘板和所述下翼缘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腹板的顶部和底部,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沿所述承重结构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腹板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有效加强了承重结构的抗弯能力,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连接构件连接在腹板上并能够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抵靠,便于安装,且加强了连接构件与承重结构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在所述连接构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具有卡槽,所述下翼缘板位于所述卡槽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下翼缘板位于卡槽内,有效加强了连接构件与承重结构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稳定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连接构件的顶部具有容纳槽,所述上翼缘板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吊耳部位于所述容纳槽上,且所述上翼缘板位于所述吊耳部的下方。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上翼缘板位于容纳槽内,吊起机构在吊装作业时,上翼缘板将会卡设在吊耳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有效加强了连接构件与承重结构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稳定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穿孔,所述连接构件通过高强度螺栓穿过所述穿孔并连接于所述承重结构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连接部结构简单,且便于连接。

较佳地,若干个所述穿孔呈两排且相互交错分布在所述承重结构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避免穿孔过密而导致形变,提高承重结构的支撑强度。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通过连接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承重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上,使得连接构件在承重结构上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合理布置连接件后,可以有效减小了吊起物和承重结构所产生的弯矩,有效减小了吊起机构的回转半径,大大增强了吊起机构的作业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的连接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承重结构 1

第一连接部 11

上翼缘板 12

腹板 13

下翼缘板 14

连接构件 2

左连接件 21

右连接件 22

吊耳部 23

第二连接部 24

第三连接部 25

卡槽 26

容纳槽 27

加强部 28

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 10

吊起物 20

吊点 21

吊起机构 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包括承重结构1和若干个连接构件2,在承重结构1中沿承重结构1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1,连接构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通过连接构件2可拆卸地连接在承重结构1的第一连接部11上,使得连接构件2在承重结构1上的设置位置可以调节。

若干个连接构件2中部分连接构件2用于连接吊起物20的吊点21,其余连接构件2用于连接吊起机构30。部分连接构件2连接于吊起物20的吊点21,由于连接构件2可以在承重结构1上调节位置,使得该部分的连接构件2位于吊点21的正上方。同时,其余连接构件2连接于吊起机构30,通过调节连接构件2在承重结构1的位置,使得吊起机构30的吊绳垂直于承重结构1,合理布置连接构件2的位置后,可以有效减小了吊起物20和承重结构1所产生的弯矩,大大增强了吊起机构30的吊装作业能力。且有效减小了吊起机构30的回转半径,利用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可以大大增强了吊起机构30的作业能力。

承重结构1可以包括有上翼缘板12、腹板13和下翼缘板14,上翼缘板12和下翼缘板14分别连接于腹板13的顶部和底部,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1均沿承重结构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腹板13上。通过上翼缘板12和下翼缘板14有效加强了承重结构1的抗弯能力,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稳定性。同时,连接构件2连接在腹板13上,使得连接构件2能够与上翼缘板12和下翼缘板14抵靠,便于安装,且加强了连接构件2与承重结构1的连接强度。

第一连接部11可以为穿孔,结构简单,且便于连接。连接构件2通过高强度螺栓穿过穿孔并连接于承重结构1上,加强连接构件2与承重结构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稳定安全性。

若干个穿孔呈两排且相互交错分布在承重结构1上,避免穿孔过密而导致形变,提高承重结构1的支撑强度。其中,承重结构1作为受力构件,承重结构1的主要结构可以采用焊接工字钢,在焊接工字钢的腹板13上开连续等间隔的两排穿孔。上下两排穿孔互相交错,并且上排穿孔中任意一个正好位于下排相邻两个穿孔的正中央,下排穿孔中任意一个正好位于上排相邻两个穿孔的正中央。

连接构件2可以包括有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承重结构1位于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之间,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均包括有吊耳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2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吊耳部23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4的顶部,且吊耳部23用于连接吊起物20的吊点21或者吊起机构30。若干个连接构件2中部分连接构件2用于连接吊起物20的吊点21,该部分连接构件2的吊耳部23位于承重结构1的下方;其余连接构件2用于连接吊起机构30,该部分连接构件2的吊耳部23位于承重结构1的上方。通过吊耳部23便于吊起机构30、吊起物20的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连接部2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有效加强连接构件2与承重结构1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安全稳定性。

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均还可以包括有第三连接部25,第三连接部25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4的底部,且左连接件21的第三连接部25连接于右连接件22的第三连接部25。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通过第三连接部25连接,使得承重结构1紧密的位于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之间,有效加强连接构件2与承重结构1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安全稳定性。

在连接构件2中第二连接部24与第三连接部25之间可以具有卡槽26,下翼缘板14位于卡槽26内。通过卡槽26能够对下翼缘板14起到限定作用,保证了承重结构1不会产生脱离现象,且有效加强了连接构件2与承重结构1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稳定安全性。

连接构件2的顶部可以具有容纳槽27,上翼缘板12位于容纳槽27内,吊耳部23位于容纳槽27上,且上翼缘板12位于吊耳部23的下方。左连接件21的顶部与右连接件22的顶部之间形成了容纳槽27,通过容纳槽27能够对上翼缘板12起到限定作用,吊起机构30在吊装作业时,上翼缘板12将会卡设在吊耳部23与第二连接部24之间,保证了承重结构1不会产生脱离现象,有效加强了连接构件2与承重结构1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稳定安全性。

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均还可以包括有加强部28,加强部28连接于吊耳部23、第二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5。加强部28起到加强左连接件21和右连接件22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可调吊点的吊杆装置10的稳定安全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