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岩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819发布日期:2019-01-13 17:1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页岩岩芯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页岩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页岩岩芯盒。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暗色页岩层或高碳泥岩层中的天然气,其可以形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各个阶段。页岩气通常以游离相态存在于页岩层裂缝、页岩层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或以吸附状态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粘土孔隙表面。由于页岩气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因而成为近年来油气领域的研究重点。

为了准确地勘探页岩气分布和储量,对页岩气新开采区块的勘探需要钻取预探井,以便获得岩芯进行研究。鉴于页岩气的开采特点以及为了准确地获得勘探数据,通常需要钻取的预探井数量较多,对应获得的岩芯数量也较多。从预探井中取出的岩芯需要放置在页岩岩芯盒中储存。由于获得的岩芯较多,另外由于室内岩芯盒库的空间不足,导致部分岩芯放置在页岩岩芯盒中后,页岩岩芯盒堆积在露天堆场中。

然而,由于现有的页岩岩芯盒的结构特点,雨水等容易进入露天放置的页岩岩芯盒内,导致页岩岩芯盒内有积水,而岩芯在页岩岩芯盒内的积水浸泡下,以及在环境温度和风力所产生的物理风化作用下,导致岩芯变性,从而导致岩芯失去科研价值。此外,页岩岩芯盒叠放时,位于上层的页岩岩芯盒底部与位于下层的页岩岩芯盒的顶部不能很好的叠合,造成叠放的页岩岩芯盒容易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页岩岩芯盒,用于解决因页岩岩芯盒内积水所导致的岩芯变性问题,以及多层页岩岩芯盒叠放时容易倒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包括盒身和封盖所述盒身顶部的盒盖,所述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盒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或,所述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盒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适配的定位凸起。

与现有的页岩岩芯盒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在其盒身上设置了可以封盖盒身顶部的盒盖,因此,当该页岩岩芯盒放置在露天堆场中时,利用盒盖的防护作用,可以防止雨水等进入盒身内,从而防止盒身内积水,进而可以防止放置在页岩岩芯盒内的岩芯变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在其盒身底部设置有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在页岩岩芯盒的盒盖顶部设置有定位凹槽或定位凸起,当需要将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相适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嵌合在一起,防止堆叠的页岩岩芯盒错位,从而实现多层页岩岩芯盒的良好叠合,进而能够防止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改进,设置在所述盒身底部或所述盒盖顶部的定位凸起呈网格状分布,相应的,设置在所述盒盖顶部或所述盒身底部的定位凹槽呈网格状分布。采用网格状分布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当将多层页岩岩芯盒上、下堆叠时,能够增加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面积,增加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嵌合力,使得相叠合多层页岩岩芯盒稳定不晃动,防止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盒身的侧壁所包围的盒身底部内,且所述定位凸起的下端面与所述盒身的侧壁下端面平齐。采用这种结构的页岩岩芯盒,当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时,盒身侧壁的下端面、定位凸起的下端面均与地面接触,可以确保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此外,当将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时,由于定位凸起的下端面也与地面接触,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强位于最底层的页岩岩芯盒的载重能力,从而可以堆叠更多层的页岩岩芯盒而不会出现最底层的页岩岩芯盒的盒身侧壁溃塌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所述盒盖顶部,且所述定位凹槽的端口延伸到所述盒盖的侧边缘。采用这种结构的盒盖,可以防止在盒盖顶部的定位凹槽中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改进,所述盒盖为中凸盖,所述中凸盖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盒身顶部边沿适配的扣合部。采用这种结构的盒盖,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在盒盖顶部以及在盒盖顶部的定位凹槽中有积水,同时,由于中凸盖的边缘扣合部罩扣在盒身顶部边沿,使得从盒盖顶部流下的积水直接滴落到地面,防止积水从盒盖与盒身之间的间隙进入盒身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身顶部端面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盒盖的扣合部扣合在所述排水槽的外侧壁上。采用这种结构的页岩岩芯盒,盒身内的蒸汽或湿气会上升至盒盖,并在盒盖内表面遇冷凝结成水,所凝结的水会沿盒盖流到盒身顶部的排水槽中,并通过排水口排到盒身外,从而可以减少蒸汽、湿气等对放置在页岩岩芯盒内的岩芯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改进,所述盒身内设有多个岩芯容纳槽,所述岩芯容纳槽的槽内底面为圆弧形,且该圆弧形的半径大于岩芯的半径。采用这种结构的页岩岩芯盒,岩芯容纳槽的槽内空间会比岩芯略大,如此可以便于观察、翻看放置于岩芯容纳槽中的岩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身内设有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位于所述岩芯容纳槽之间,且所述支撑隔板与所述盒盖的内表面相抵。采用这种结构的页岩岩芯盒,当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盒身的侧壁和支撑隔板同时起支撑作用,从而可以使位于下层的页岩岩芯盒上堆叠更多数量的页岩岩芯盒,提高室内岩芯盒库的空间利用率以及减少露天堆场中用于放置页岩岩芯盒的占地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隔板与所述岩芯容纳槽一体成型。采用这种结构的页岩岩芯盒,可以简化其制作工艺,节省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页岩岩芯盒的改进,所述盒身为长方体状盒体,所述长方体状盒体相对的其中两个外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把手。采用这种结构的页岩岩芯盒,通过这两个把手,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搬动或挪动页岩岩芯盒。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页岩岩芯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页岩岩芯盒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页岩岩芯盒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页岩岩芯盒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页岩岩芯盒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页岩岩芯盒的主视图;

图7为图2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区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A区的放大图;

图10为图2中B区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盒身, 2-盒盖, 3-把手,

4-定位凹槽, 5-支撑隔板, 6-排水口,

7-排水槽, 8-岩芯容纳槽, 9-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页岩岩芯盒的盒身顶部通常没有盒盖,盒身顶部的岩芯投取口直接暴露在外,因此当页岩岩芯盒放置在露天堆场中时,雨水等容易从盒身顶部进入盒身内,导致页岩岩芯盒内积水,从而导致放置在该页岩岩芯盒中的岩芯,在积水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变性。此外,现有的页岩岩芯盒的盒身底部没有定位结构,当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堆叠的上、下两层页岩岩芯盒之间易出现错位,使得上、下两层页岩岩芯盒不能很好的叠合,导致页岩岩芯盒叠放时容易出现倒塌现象。

鉴于上述发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页岩岩芯盒,该页岩岩芯盒包括盒身和封盖在所述盒身上的盒盖,其中,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凸起,盒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或,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凹槽,盒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适配的定位凸起。当该页岩岩芯盒放置在露天堆场中时,由于其盒身顶部封盖有盒盖,因此可以防止雨水等进入到页岩岩芯盒的盒身内,从而避免放置在页岩岩芯盒内的岩芯变性。此外,当多个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相适配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嵌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多层页岩岩芯盒的叠合,进而能够防止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包括盒身和封盖盒身顶部的盒盖,其中,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凸起,盒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或,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凹槽,盒盖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适配的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根据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定位凹槽设置在盒盖顶部,定位凸起设置在盒身底部,对应下文中的实施例一;另一种定位凹槽设置在盒身底部,定位凸起设置在盒盖顶部,对应下文中的实施例二。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页岩岩芯盒包括盒身1和封盖盒身1顶部的盒盖2,其中,盒身1底部设有定位凸起9,盒盖2顶部设有与定位凸起9适配的定位凹槽4。

具体实施时,盒身1通常为长方体状盒体,岩芯存储在该长方体状盒体内内部。盒身1可以由多块板材焊接形成,也可以采用铸造一体成型。为了节约成本,也可以在已有的盒身1基础上进行改装。盒身1顶部设置有岩芯投取口,岩芯从该岩芯投取口放入盒身1内或从盒身1内取出。盒盖2比盒身1的顶部边沿略大,也就是说盒盖2会比岩芯投取口边缘略大,以便盒盖2封盖盒身1顶部的岩芯投取口,从而防止雨水等进入盒身1内。

在盒身1底部,即在盒身1底部的外底面设有定位凸起9,相应的,在盒盖2顶部,即在盒盖2外的顶面设有定位凹槽4,定位凹槽4的截面形状和定位凸起9截面形状相同或基本相同,以使定位凹槽4和定位凸起9相适配。当将多层(两层或两层以上)页岩岩芯盒堆叠时,位于上层的页岩岩芯盒的盒身底部的定位凸起9嵌入位于下层的页岩岩芯盒的盒盖顶部的定位凹槽4内,使得两层页岩岩芯盒堆叠后不会出现错位,从而使得两层页岩岩芯盒良好叠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页岩岩芯盒,由于在页岩岩芯盒的盒身1上设置了可以封盖其顶部岩芯投取口的盒盖2,因此,当该页岩岩芯盒放置在露天堆场中时,利用盒盖2的防护作用,可以防止雨水等进入盒身1内,从而防止盒身1内积水,进而可以防止放置在盒身1内的岩芯变性。此外。由于在页岩岩芯盒的盒身1底部设置有定位凸起9,在页岩岩芯盒的盒盖2顶部设置有定位凹槽4,当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相适配的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嵌合在一起,防止相堆叠的页岩岩芯盒错位,从而实现多层页岩岩芯盒的良好叠合,进而能够防止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页岩岩芯盒的部分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页岩岩芯盒部分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相同的技术特征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盒身底部设有定位凹槽,盒盖顶部设有与定位凹槽适配的定位凸起。请参阅图5和图6,盒身1为长方体状盒体,盒身1底部为平面,定位凹槽4设置在盒身1底部,定位凹槽4为开设在盒身底部的外底面的槽,因此不会影响盒身放置在地面上时的稳定性。定位凸起9设置在盒盖2顶部,定位凸起9的形状与定位凹槽4的形状基本相同,且定位凸起9比定位凹槽4略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页岩岩芯盒,由于在页岩岩芯盒的盒身1上设置了可以封盖其顶部岩芯投取口的盒盖2,因此,当将该页岩岩芯盒放置在露天堆场中时,利用盒盖2的防护作用,可以防止雨水等进入盒身1内,从而防止盒身1内积水,进而可以防止放置在盒身1内的岩芯变性。此外。由于在页岩岩芯盒的盒身1底部设置有定位凹槽4,在页岩岩芯盒的盒盖2顶部设置有定位凸起9,当需要将多层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相适配的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嵌合在一起,防止相堆叠的页岩岩芯盒错位,从而实现多层页岩岩芯盒的良好叠合,进而能够防止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利用相适配的定位凹槽4和定位凸起9来实现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页岩岩芯盒叠合。定位凹槽4可以为长方体状槽、圆柱状槽、半球形槽或棱柱状槽等,对应的,定位凸起9可以为长方体状凸起、圆柱状凸起、半球形凸起或棱柱状凸起。为了方便定位凸起9嵌入定位凹槽4,以及方便定位凸起9从定位凹槽4中拔出,实现定位凹槽4与定位凸起9的分离,优选地,将定位凹槽4设计成比定位凸起9略大。例如,定位凹槽4为长方体状槽,定位凸起9为长方体状凸起,定位凹槽4的长、宽、高会比定位凸起9的长、宽、高略大。

定位凹槽4的分布形式有多种,例如,在盒盖2顶部设有十字状分布的定位凹槽4,对应的,在盒身1底部设有十字状分布的定位凸起9。又如,如图1和图3所示,在盒盖2顶部设有网格状分布的定位凹槽4,相应的,在盒身1底部设有如图4所示的网格状分布的定位凸起9。与采用十字状分布的定位凹槽4相比,采用网格状分布的定位凹槽4和定位凸起9,能够增加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之间的配合面积,从而增加位于上层的页岩岩芯盒的盒身底部的定位凸起9和位于下层的页岩岩芯盒的盒盖顶部的定位凹槽4之间的嵌合力,使得相叠合多层页岩岩芯盒稳定不晃动,进而可以进一步防止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需要补充的是,网格状分布的定位凹槽4或网格状分布的定位凸起9,网格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格、菱形格、三角形格或六边形格等多边形格,也可以为圆形格、椭圆形格或近似圆形格等。

为了确保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稳定不晃动,当定位凸起9设置在盒身1底部时,通常将定位凸起9的下端面设计成与盒身1侧壁的下端面平齐或略收于盒身1内,也就是说,定位凸起9的下端面与盒身1侧壁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或,以地面为基准,定位凸起9的下端面高于盒身1侧壁的下端面,这样将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时,盒身1侧壁的下端面与地面接触,利用盒身1侧壁支撑页岩岩芯盒,确保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4所示,定位凸起9设置在盒身1底部,定位凸起9位于盒身1的侧壁所包围的盒身底部内,且定位凸起9的下端面与盒身的侧壁下端面平齐。如此设计,当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时,盒身1侧壁的下端面、定位凸起9的下端面均与地面接触,可以确保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此外,当将页岩岩芯盒放置在地面上时,由于定位凸起9的下端面也与地面接触,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强位于最底层的页岩岩芯盒的载重能力,从而可以堆叠更多层的页岩岩芯盒而不会出现最底层的页岩岩芯盒盒身侧壁溃塌。

为了便于使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相嵌合,以及使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分离,定位凹槽4的端口延伸到其所在的盒盖侧边缘或盒身侧壁。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凹槽4设置在盒盖2顶部,定位凹槽4的两端均延伸至盒盖2的侧边缘,这样,当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相嵌合时,可以从定位凹槽4的端口观察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之间是否嵌合到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页岩岩芯盒堆叠时出现倒塌的机率。此外,当需要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4分离时,也可以便于观察两者不易分离点,从而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两者分离。此外,当页岩岩芯盒放置露天堆场中时,进入定位凹槽4中雨水可以从定位凹槽4的端部排除,从而可以防止在盒盖2顶部的定位凹槽4中积水,以免在打开盒盖2时定位凹槽4中的积水进入盒身1内。

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盒盖2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平盖,也可以为中间低、边缘高的中凹盖,也可以为中间高、边缘低的中凸盖。为了防止盒盖2顶部积水,优选地,盒盖2为中凸盖,且中凸盖的边缘设有与盒身1顶部边沿适配的扣合部。当将盒盖2扣合在盒身1顶部时,盒盖2的扣合部罩在盒身1顶部边缘,盒盖2的扣合部起到遮雨檐的作用,使得从盒盖2顶部流下的雨水直接从该扣合部滴落到地面,从而可以防止雨水从盒盖2与盒身1之间的间隙进入盒身1内。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页岩岩芯盒长时间放置在露天堆场中时,在盒身1内部可能会有蒸汽或湿气,这些蒸汽或湿气遇冷后会在盒身1内凝结成水。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页岩岩芯盒的作了进一步改进,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盒身1顶部端面设有排水槽7,排水槽7的外侧壁,即在排水槽远离盒身内部的侧壁设有排水口6;盒盖2的扣合部扣合在排水槽7的外侧壁上。当例如天气炎热造成的环境温度较高时,盒身1内蒸汽或湿气会上升至盒盖2,并在盒盖2内表面遇冷凝结成水,所凝结的水会沿盒盖2内表面流到盒身1顶部的排水槽7中,并通过排水口6排到盒身1外,从而可以避免蒸汽、湿气凝结形成的水汇集在盒身1内形成积水,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积水对放置在页岩岩芯盒内的岩芯影响。

排水槽7的形成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7、图8和图9,沿盒身1顶部端面挖槽,形成围绕盒身1顶部的环形排水槽,排水口6设置在该排水槽7的外侧壁上。使用时,盒盖2的扣合部扣合在排水槽7的外侧壁上,当例如天气炎热造成的环境温度较高时,盒身1内蒸汽或湿气会上升至盒盖2,并在盒盖2内表面遇冷凝结成水,所凝结的水会沿盒盖2内表面流到盒身1顶部的排水槽7中,并沿排水槽7流到排水口6所在位置,通过排水口6排到盒身1外,从而避免蒸汽、湿气凝结形成的水汇集在盒身1内形成积水,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积水对放置在页岩岩芯盒内的岩芯影响。需要补充的是,为了便于排水槽7中水顺利从排水口6流出,排水槽7的槽底面设计成盒身侧壁内侧高、外侧低的斜面,排水口6处于排水槽7的槽底面最低处,进入排水槽7中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从排水口6流到盒身1外。

排水槽7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形式:在盒身顶部形成以凸缘,该凸缘向盒身1侧壁外凸伸,该凸缘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盒身侧壁的顶部。凸缘的顶面设计成靠近盒身侧壁侧高、远离盒身侧壁侧低的斜面,排水槽7形成在该凸缘顶面内,且排水槽7的槽底面设计成靠近盒身侧壁侧高、远离盒身侧壁侧低的斜面,排水口6处于排水槽7的槽底面最低处,进入排水槽7中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从排水口6流到盒身1外。

从预探井中取出的岩芯通常为圆柱状,而一个页岩岩芯盒中通常能放置数个岩芯,为了防止放置在盒身1内的岩芯之间发生碰撞,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盒身1内设有多个岩芯容纳槽8,每个岩芯容纳槽8用于放置一个岩芯,从而可以防止放置在盒身1内的各岩芯之间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观察、翻看放置于岩芯容纳槽8中的岩芯,将岩芯容纳槽8设计成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弧度小于岩芯与弧形槽接触的接触面弧度,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9所示,岩芯容纳槽8为圆弧形槽,即岩芯容纳槽8的内表面为圆弧形面,且圆弧形面的半径大于岩芯的半径。如此设计,由于岩芯容纳槽8的空间会比岩芯略大,且岩芯可以在岩芯容纳槽8滚动,因此,可以便于观察、翻看放置于岩芯容纳槽8中的岩芯。

为了增加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的数量,防止位于下层页岩岩芯盒的盒身侧壁被压垮,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盒身1内设有支撑隔板5,支撑隔板5位于岩芯容纳槽8之间,且支撑隔板5与盒盖2的内表面相抵。支撑隔板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或螺栓固定连接在盒身内,也可以采用支撑隔板与岩芯容纳槽一体成型。当页岩岩芯盒堆叠时,盒身1的侧壁和支撑隔板同时起支撑作用,从而可以使位于下层的页岩岩芯盒可承受更多数量的页岩岩芯盒堆叠,提高室内岩芯库的空间利用率以及减少露天堆场中用于放置页岩岩芯盒的占地面积。

需要补充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定位凸起9设置在盒身底部时,定位凸起9通常设置在相邻的岩芯容纳槽8之间,如图4和图9所示,盒身1内部设有两排岩芯容纳槽8,每排包括4个岩芯容纳槽8,定位凸起9呈方格状排布,且定位凸起9位于相邻的岩芯容纳槽8的中间位置。定位凸起9可以和岩芯容纳槽8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定位凸起9、支撑隔板5以及岩芯容纳槽8一体成型。

在上述页岩岩芯盒中,为了便于搬动或挪动页岩岩芯盒,在盒身1的侧壁设置有一对相对盒身1的中心对称的把手。例如,如图4和图10所示,盒身为长方体状盒体,长方体状盒体相对的其中两个外侧壁上各有设置有一个把手3。通过这两个把手3,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搬动或挪动页岩岩芯盒。又如,盒身为圆柱体,盒身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把手,且这两个把手相对盒身的中心对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