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780发布日期:2018-11-13 23:0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包装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纸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纸箱一般采用胶带对开口进行密封,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打开密封的纸箱时,需使用剪刀、小刀、钥匙等辅助工具进行拆封,使得辅助工具上常常沾满胶带胶,影响辅助工具的使用。而且缠了胶带的纸箱无法进行多次重复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胶带不容易降解,在对纸箱进行后处理时会造成环境破坏。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使用胶带、环保、可重复使用、拆封方便的包装纸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使用胶带、环保、可重复使用、拆封方便的包装纸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纸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箱盖包括:

与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一盖板,与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一衬板,与第三侧板连接的第二盖板,以及与第四侧板连接的第二衬板,所述第三侧板与第二盖板连接处或连接处附近的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口适配的第一突出部,封盖时,所述第一盖板上的第一突出部插入于第一卡口中,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对应位置还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通过毛面和钩面配合形成粘接力对箱体开口进行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盖板靠近第一侧板连接处附近设置有正面为钩面的魔术贴,所述第二盖板远离第三侧板的边部设置有正面为毛面的魔术贴,当第二盖板盖合在第一盖板上时,第二盖板上的魔术贴与第一盖板上的魔术贴位置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盖板远离第一侧板连接处的边部设置有正面为钩面的魔术贴,所述第二盖板靠近第三侧板连接处附近设置有正面为毛面的魔术贴,当第二盖板盖合在第一盖板上时,第二盖板上的魔术贴与第一盖板上的魔术贴位置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卡口的个数为1~5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对应位置的中部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魔术贴通过固定胶粘贴、枪钉或订书钉固定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魔术贴为条形结构、间隔式条形结构、方形结构、圆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棱形结构或这些结构的组合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一衬板和/或第二衬板对应位置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

与第一侧板底部连接的第一底板,与第二侧板底部连接的第三衬板,与第三侧板底部连接的第二底板,以及与第四侧板底部连接的第四衬板,所述第三侧板与第二底板连接处或连接处附近的第三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口适配的第二突出部,封盖时,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二突出部插入于第二卡口中,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对应位置还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通过毛面和钩面配合形成粘接力对箱体底部开口进行封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包装纸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箱盖包括:

与第一侧板连接的第一盖板,与第二侧板连接的第一衬板,与第三侧板连接的第二盖板,以及与第四侧板连接的第二衬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基本相等,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对应位置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

其中,所述魔术贴包括:

设置于第一盖板靠近第一侧板连接处附近的魔术贴,设置于第二盖板远离第三侧板的边部的魔术贴,设置于第一盖板远离第一侧板连接处的边部的魔术贴,以及设置于第二盖板靠近第三侧板连接处附近的魔术贴,当第二盖板盖合在第一盖板上时,第二盖板上的魔术贴与第一盖板上的魔术贴位置对应,通过毛面和钩面配合形成粘接力封住箱体上部开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结构简单,通过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置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通过毛面和钩面配合形成粘接力即可封住箱体的开口,无需使用胶带,拆封时无需使用辅助工具,可进行多次重复使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

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30-第一卡口;132-第二卡口;14-第四侧板;

21-第一盖板;210-第一突出部;212-拆封缺口;22-第一衬板;23-第二盖板;24-第二衬板;

30-魔术贴;300-钩面;302-毛面;

41-第一底板;410-第二突出部;42-第三衬板;43-第二底板;44-第四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箱盖包括:与第一侧板11连接的第一盖板21,与第二侧板12连接的第一衬板22,与第三侧板13连接的第二盖板23,以及与第四侧板14连接的第二衬板24,第三侧板13与第二盖板23连接处或连接处附近的第三侧板13上设置有第一卡口130,第一盖板2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口130适配的第一突出部210,封盖时,第一盖板21上的第一突出部210插入于第一卡口130中,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上对应位置还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即当第一盖板21上的魔术贴正面为钩面时,第二盖板23上的魔术贴正面为毛面,当第一盖板21上的魔术贴正面为毛面时,第二盖板23上的魔术贴正面为钩面),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对箱体开口进行封盖。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箱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相对的两个侧板规格一致。第一盖板21靠近第一侧板11的连接处附近设置有1条正面为钩面300的长条形魔术贴30,魔术贴30的长度与第一盖板21的长度基本相等,或略小于第一盖板21的长度;魔术贴30背面通过固定胶粘贴、枪钉或订书钉固定在第一盖板21上,优选固定胶粘贴固定在第一盖板21上。魔术贴30也可为间隔式条形结构、方形结构、圆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棱形结构或这些结构的组合结构。

第二盖板23远离第三侧板13的边部设置有1条正面为毛面302的长条形魔术贴30,魔术贴30的长度与第二盖板23的长度基本相等,或略小于第二盖板23的长度。魔术贴30的背面通过固定胶粘贴、枪钉或订书钉固定在第二盖板23上,优选固定胶粘贴固定在第二盖板23上。

第三侧板13与第二盖板23连接处或连接处附近的第三侧板1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卡口130,第一卡口13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3~5个或多个,当第一卡口130只有1个时,第一卡口130设置在中间位置,第一卡口130最好为2~5个,并均匀设置在第三侧板13与第二盖板23连接处,第一盖板21为具有拆封缺口212的梯形结构,其对应第一卡口130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一突出部210,两个第一突出部210之间形成拆封缺口212,方便拆封。当第二盖板23盖合在第一盖板21上后,第一突出部210插入于第一卡口130中,并且第二盖板23上的魔术贴30的毛面302正好与第一盖板21上的魔术贴30的钩面300互相贴合,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封住箱体开口,并通过第一卡口130和第一突出部210的卡扣作用,当箱体上放置有重物时,能够达到牢固保险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整个包装纸箱的强度,第一衬板22与第二衬板24的尺寸基本相等,第一衬板22和第二衬板24盖合后的长度与第一侧板11的长度基本相等,即第一衬板22和第二衬板24对折设置,用于初步对箱体上部的开口进行封盖。

进一步地,包装纸箱还包括底板,底板包括与第一侧板11底部连接的第一底板41,与第二侧板12底部连接的第三衬板42,与第三侧板13底部连接的第二底板43,以及与第四侧板14底部连接的第四衬板44,第三侧板13与第二底板43连接处或连接处附近的第三侧板13上设置有第二卡口132,第一底板41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口132适配的第二突出部410,封盖时,第一底板41上的第二突出部410插入于第二卡口132中,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3上对应位置还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对箱体底部开口进行封盖。

进一步地,底板结构与箱盖结构一致,使箱体顶部和底部对称设置,即第一底板41、第二底板43、第三衬板42和第四衬板44分别与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3、第一衬板22和第二衬板24的设置方式相同。当使用包装纸箱时,无论从哪一侧开口都可以快速将物品封装在包装箱内而无需使用胶带等进行封箱,当需取出物品时,随便打开顶部箱盖和底部底板,能够快速将物品拿出,而无需使用辅助工具。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盖板21远离第一侧板11连接处的边部(即第一突出部210和拆封缺口212内侧)设置有正面为钩面300的魔术贴30,第二盖板23靠近第三侧板13连接处附近设置有正面为毛面302的魔术贴30,当第二盖板23盖合在第一盖板21上时,第二盖板23上的魔术贴30与第一盖板21上的魔术贴30位置对应,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进一步对箱体开口进行封盖。

更进一步地,可根据箱体的大小,在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对应位置沿着长边方向中部设置正面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也可沿着短边方向进行设置。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上对应位置设置的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为间隔式条形结构。

实施例4

请参阅图5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中的第一盖板21为矩形结构,第一盖板21上没有设置第一突出部,第三侧板或第三侧板与第二盖板连接处没有设置第一卡口。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的宽度与第二侧板12的宽度基本相等,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上对应位置设置有正面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

其中,第一盖板21靠近第一侧板11连接处附近设置有正面为钩面300的魔术贴30,第二盖板23远离第三侧板13的边部设置有正面为毛面302的魔术贴30,第一盖板21远离第一侧板11连接处的边部设置有正面为钩面300的魔术贴30,第二盖板23靠近第三侧板13连接处附近设置有正面为毛面302的魔术贴30,当第二盖板盖23合在第一盖板21上时,第二盖板23上的魔术贴30与第一盖板21上的魔术贴30位置对应,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封住箱体上部开口。

实施例5

请参阅图6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上对应位置设置有3条正面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即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在第一盖板21的中部设置一条正面为钩面300的魔术贴30,在第二盖板23的中间位置设置一条正面为毛面302的魔术贴30,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封住箱体上部开口。

实施例6

请参阅图7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3上对应位置设置的互为钩面300和毛面302的魔术贴30为间隔式条形结构。

实施例7

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衬板22和第二衬板24上粘贴设置有正面为钩面300的魔术贴30,第一盖板21与第一衬板22和第二衬板24对应位置设置有正面为毛面302的魔术贴30,当第一盖板21盖合在第一衬板22和第二衬板24上后,通过毛面302和钩面300配合形成粘接力对箱体开口进行第一层封盖。然后将第二盖板23盖合在第一盖板21上后,通过第一盖板21上正面为钩面300的魔术贴30和第二盖板23上正面为毛面302的魔术贴30互相配合形成粘接力对箱体上部开口进行第二次封盖,最终对整个相同进行封盖。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对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魔术贴30的条数不限定只有2条或3条,也可以为4条、5条或多条,可根据箱体的大小适当增减魔术贴30的数量,魔术贴30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魔术贴30的钩面300和毛面302的位置可以互换,并没有限定第一盖板21上的魔术贴30只能为钩面300,第二盖板23上的魔术贴302只能为毛面,其他盖板和底板上的情况也是如此。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结构上部和下部优先采用对称设置,限于篇幅,没有在每一个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的结构上部和下部也可采用不同设置方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装纸箱结构简单,通过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设置正面互为钩面和毛面的魔术贴,通过毛面和钩面配合形成粘接力即可封住箱体的开口,无需使用胶带,拆封时无需使用辅助工具,可进行多次重复使用,绿色环保。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