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945发布日期:2018-11-02 20:4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建筑用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需常常进行物料的垂直运输。目前,很多工地还才采用物料小车装载物料,然后用钢丝绳绑住四角,利用吊机吊起,这种提升方式极不稳定,小车容易与建筑物之间发生碰撞,遇大风天气还容易发生物料从小车掉落,在物料到达之后,由于钢丝绳受上方建筑限制,取用也不便。也有采用升降梯来运送物料的,采用家用电梯的原理,结构复杂,楼层较低时,这种方式成本高,且能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用提升装置,解决了提升方式不稳定,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架、两个提升箱、动力轴和转轴。所述支撑架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底架、若干中间架和顶架,底架设有可架设在混凝土地基上的底板,中间架采用标准节形式可首尾相互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架的高度可随楼层要求通过中间架适应变换,顶架的顶板上设有安装动力轴和转轴的支架;两个所述提升箱分别与支撑架相对的两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

每个所述提升箱在两条缠绕在动力轴上的钢丝绳带动下实现上升或下降,所述动力轴在所述顶板上垂直于钢丝绳设置,所述动力轴上设有两对对称的线盘,同一对线盘上钢丝绳缠绕方向相同且连接在同一提升箱上,两对线盘上的钢丝绳缠绕方向相反且其中一对线盘位于另一对线盘之间,钢丝绳还通过在动力轴两侧且平行于动力轴的两个转轴支撑,以使得钢丝绳将与其相连的提升箱吊起且在动力轴转动时其中一个提升箱上升时,另一个提升箱下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提升箱实现物料的提升,提升过程稳定;支撑架中间架采用标准节首尾连接构成,便于根据楼层要求适应变换;两提升箱相对于支撑架对称设置,交替提升,提升时只需消耗提升物料的能源,能源消耗低;本提升装置主要为物料升降设置,故无需过多保护设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动力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间轴提升箱装配示意图。

图中,1、楼板;2、提升箱;3、底架;4、中间架;5、动力轴;6、转轴;7、顶架;8、支架;9、感应开关;21、滑板;31、底板;32、底坑;41、滑槽;42、固定块;51、线盘;61、限位凹槽;62、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用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架、两个提升箱2、动力轴5和转轴6;所述支撑架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底架3、若干中间架4和顶架7,底架3设有可架设在混凝土地基上的底板31,底板31上还设有底坑32,使提升箱2位于底层时,提升箱2内表面与底板31上表面平齐,方便货物和物料小车进入提升箱2内。中间架4采用标准节形式可首尾相互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通过中间架4八个角处的固定块42螺栓连接实现,使得支撑架的高度可随楼层要求通过中间架4适应变换。所述中间架4对应每个楼层的高度位置处的下方设有可选择检测其中一侧的提升箱2的感应开关9,所述感应开关9与动力轴5电机之间通过控制器连接,以使得提升箱2经过相应的感应开关9后会减速并逐步停止。顶架7的顶板上设有安装动力轴5和转轴6的支架8;两个所述提升箱2分别与支撑架相对的两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该滑动连接可通过在所述提升箱2与支撑架接触的侧面设置向两侧延伸的T型滑板21,并在所述底架3、中间架4和顶架7上设置相应滑轨实现。滑轨的存在可防止提升箱2的前后左右晃动,防止与建筑物和之间的碰撞。支撑架紧贴楼层设置,一方面在楼层较高时,方便设置紧固件等附着在楼层上加强支撑,另一方面方面使提升箱2一侧面与楼板1靠近,方便装卸货物,物料小车从提升箱2与支撑架相对的侧面进入提升架,并通过靠近楼板1的侧面卸下。

每个所述提升箱2在两条缠绕在动力轴5上的钢丝绳带动下实现上升或下降,所述动力轴5在所述顶板上垂直于钢丝绳设置,所述动力轴5上设有两对对称的线盘51,同一对线盘51上钢丝绳缠绕方向相同且连接在同一提升箱2上,两对线盘51上的钢丝绳缠绕方向相反且其中一对线盘51位于另一对线盘51之间,钢丝绳还通过在动力轴5两侧且平行于动力轴5的两个转轴6支撑,所述钢丝绳绕在转轴6上设置的宽度与钢丝绳直径相同的环形限位凹槽61上,安装转轴6的支架8之间固定有一个与转轴6平行的防止钢丝绳从限位凹槽61中滑出的挡杆62。限位凹槽61的设置可防止钢丝绳在转轴6轴向滑动,保证钢丝绳在经过转轴6后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使钢丝绳处于最佳受力状态。钢丝绳将与其相连的提升箱2吊起且在动力轴5转动时其中一个提升箱2上升时,另一个提升箱2下降,图2中箭头方向为两对线盘分别的绕向。两个提升箱2与动力轴5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动力轴5在带动提升箱2上下时无需承受提升箱2本身重力产生的负载,同时两个提升箱2交替完成提升,减少了上升后回复路径产生的能量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需要物料时,楼上人员通过无线电与备料人员沟通,备料人员将最接近底层的提升箱2调至底层,再将装有物料的小车送至提升箱2并开启相应楼层相应侧的感应开关9,待物料送到之后,楼上人员取出物料小车并将之前的空车放入,待下次该侧提升箱2到达底层时,由备料人员取出。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提升箱2交替提升,减少了提升回复路径,降低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提升效率,同时两提升箱2与动力轴5的异向连接方式也减少了提升时能量的消耗,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货物运输,故无需采用复杂的保护措施,节约了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