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528发布日期:2019-02-10 23:5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袋,具体是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



背景技术:

市面上使用的包装袋大多为塑料包装袋,塑料包装袋在使用时容易因摩擦产生静电,会吸附大量的灰尘和杂物,使使用者衣服和袋内物品受到污染。

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由防静电材料制成的包装袋,该类材料内阻极高,基本不会出现静电附着的情况,但是,该类材料支撑的包装袋,其韧度和强度不够高,袋内物品过重时容易破裂损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包括袋耳、护垫、密封条、袋身和导电条,所述导电条设置在袋身底部,袋身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袋耳,袋耳顶部套设有护垫,所述袋身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条,所述袋身内插设右若干个铜纤维,铜纤维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导片和后导片且固定连接,所述袋身后侧设置有后聚乙烯层,后聚乙烯层前侧设置有碳粉末层,碳粉末层与后聚乙烯层之间设置有后粘合层,所述碳粉末层前侧设置有前聚乙烯层,前聚乙烯层与碳粉末层之间设置有前粘合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垫呈长方形管状结构,其材质为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电条为电镀塑料薄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后两密封条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条形凹槽和条形凸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性很高,袋身内设置有若干个铜纤维,铜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当袋身某个部位产生静电时,通过铜纤维快速传递,最后通过袋身底部的导电条传递到地面,实现永久性防静电功能,且袋耳上设置有护垫,可保护使用者手指,防止重量过大时产生勒痕勒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中袋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耳、2-护垫、3-密封条、4-袋身、5-导电条、41-铜纤维、42-前导片、43-后导片、44-后聚乙烯层、45-后粘合层、46-碳粉末层、47-前粘合层、48-前聚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包括袋耳1、护垫2、密封条3、袋身4和导电条5,所述导电条5设置在袋身4底部,袋身4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袋耳1,袋耳1顶部套设有护垫2,所述袋身4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密封条3,所述袋身4内插设右若干个铜纤维41,铜纤维41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导片42和后导片43且固定连接,所述袋身4后侧设置有后聚乙烯层44,后聚乙烯层44前侧设置有碳粉末层46,碳粉末层46与后聚乙烯层44之间设置有后粘合层45,所述碳粉末层46前侧设置有前聚乙烯层48,前聚乙烯层48与碳粉末层46之间设置有前粘合层47。

所述护垫2呈长方形管状结构,其材质为橡胶。

所述导电条5为电镀塑料薄片。

所述前后两密封条3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条形凹槽和条形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久性防静电包装袋,袋身4内设置有若干个铜纤维41,铜纤维41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导片42和后导片43,当袋内物品与袋身4摩擦生电时,电子通过铜纤维迅速传到袋身4外侧,随后通过袋身底部的导电条5传递到地面,实现永久性防静电功能,袋耳1上设置有护垫2,可防止袋内物品重量过大时,勒伤使用者手指。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性很高,袋身内设置有若干个铜纤维,铜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当袋身某个部位产生静电时,通过铜纤维快速传递,最后通过袋身底部的导电条传递到地面,实现永久性防静电功能,且袋耳上设置有护垫,可保护使用者手指,防止重量过大时产生勒痕勒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