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高效电缆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953发布日期:2019-01-22 21:3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用高效电缆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高效电缆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放线架根据用途又被称作为,电缆线盘支架,导线轴盘架,电缆放线支架等。根据提升形式可以分为,液压式电缆放线架,机械式电缆放线支架。根据用途及结构形式又分为,可调式液压放线架,立柱式放线支架,顶杆式电缆放线架,卧式电缆线盘架,脚制动电缆放线架,拆卸式电缆放线架,张力放线架。根据负载能力分为:3T电缆放线架,5T电缆放线架,10T电缆放线架,15T电缆盘轴支架,20T电缆线盘支架及更大吨位的线缆盘放线支架。电缆线盘支架可适用的电缆盘直径范围为:600mm-3800mm.用户可根据电缆盘的直径及吨位选择合适电缆放线架。

现有电缆放线装置大多是将电缆缠绕在电缆放线架上,然后通过人力来将电缆拉出放线架,不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放线架,此种操作费时费力,且难以移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力施工用高效电缆放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与调节、安全性高的电力施工用高效电缆放线装置,包括底板、左基座、右基座、伺服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驱动电机和螺纹杆,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左基座和右基座,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左滑块和右滑块,所述左滑块的顶部与左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右滑块的顶部与右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左基座和右基座的一侧分别设有左辅助块和右辅助块,所述左辅助块的一侧顶端通过铰链与左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右辅助块的一侧顶端通过铰链与右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左基座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左基座的顶部开设有左容置槽,所述左容置槽内部设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轮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远离第一主动轮的一端穿过左基座暴露在空气中,所述第一从动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远离第一从动轮的一端穿过左基座暴露在空气中,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左容置槽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右基座的顶部开设有右容置槽,所述右容置槽内部设有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右容置槽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的另一端穿过右基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一端穿过右基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右容置槽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一套筒内远离左基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环形挡板,且第一环形挡板套设在第一连接杆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内远离右基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环形挡板,且第二环形挡板套设在第二连接杆外侧,所述左基座的上方设有左挡板,且左挡板的侧壁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接触,所述右基座的上方设有右挡板,且右挡板的侧壁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接触,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固定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左基座与右基座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两个螺纹通孔通过轴承与左基座转动连接,且螺纹杆与螺纹通孔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底板的一侧对称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底板的一端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外侧均开设有摩擦纹。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内部涂有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环形挡板的侧壁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相接触,第二环形挡板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接触,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通过横杆固定连接,当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此时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转动操作人员便可轻易的将电缆拉出,当驱动电机正转或者反转时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此时左基座和右基座便可扩张或收缩,这样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放线架,当需要移动时只需拉动连接轴便可拉走,该装置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且该装置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左基座;3、右基座;4、滑槽;5、左滑块;6、右滑块;7、左辅助块;8、右辅助块;9、支撑板;10、伺服电机;11、左容置槽;12、第一主动轮;13、第一从动轮;14、第一套筒;15、右容置槽;16、第二主动轮;17、第二从动轮;18、第一连接杆;19、第二套筒;20、第一环形挡板;21、第二环形挡板;22、支撑臂;23、驱动电机;24、螺纹通孔;25、螺纹杆;26、拉杆;27、连接轴;28、滚轮;29、第二连接杆;30、横杆;31、左挡板;32、右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电力施工用高效电缆放线装置,包括底板1、左基座2、右基座3、伺服电机10、第一主动轮12、第一从动轮13、第二主动轮16、第二从动轮17、驱动电机23和螺纹杆25,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左基座2和右基座3,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左滑块5和右滑块6,所述左滑块5的顶部与左基座2固定连接,所述右滑块6的顶部与右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左基座2和右基座3的一侧分别设有左辅助块7和右辅助块8,所述左辅助块7的一侧顶端通过铰链与左基座2固定连接,所述右辅助块8的一侧顶端通过铰链与右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左基座2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一侧固定有伺服电机10,所述左基座2的顶部开设有左容置槽11,所述左容置槽11内部设有第一主动轮12和第一从动轮13,所述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轮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14,所述第一套筒14远离第一主动轮12的一端穿过左基座2暴露在空气中,所述第一从动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19,所述第二套筒19远离第一从动轮13的一端穿过左基座2暴露在空气中,所述第一从动轮1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左容置槽11的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右基座3的顶部开设有右容置槽15,所述右容置槽15内部设有第二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所述第二主动轮1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右容置槽15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16的另一端穿过右基座3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8,所述第二从动轮17的一端穿过右基座3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9,所述第二从动轮1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右容置槽15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8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筒14内,所述第一套筒14内远离左基座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环形挡板20,且第一环形挡板20套设在第一连接杆18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杆29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套筒19内,所述第二套筒19内远离右基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环形挡板21,且第二环形挡板21套设在第二连接杆29外侧,所述左基座2的上方设有左挡板31,且左挡板31的侧壁与第一主动轮12和第一从动轮13接触,所述右基座3的上方设有右挡板32,且右挡板32的侧壁与第二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接触,所述左挡板31和右挡板32通过横杆30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远离伺服电机10的一侧固定有支撑臂22,所述支撑臂22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电机23,所述左基座2与右基座3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通孔24,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螺纹杆25,且螺纹杆25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纹杆25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5的另一端穿过两个螺纹通孔24通过轴承与左基座2转动连接,且螺纹杆25与螺纹通孔24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所述底板1的一侧对称固定有拉杆26,所述拉杆26远离底板1的一端通过连接轴27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主动轮12、第一从动轮13、第二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的外侧均开设有摩擦纹,能够增加摩擦。

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滚轮18,能够便于设备的移动。

所述滑槽4的内部涂有润滑油,能够减小摩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环形挡板20的侧壁与第一主动轮12和第一从动轮13相接触,第二环形挡板21与第二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接触,第一环形挡板20和第二环形挡板21通过横杆30固定连接,当伺服电机10转动时带动第一主动轮12转动,此时第一环形挡板20和第二环形挡板21转动操作人员便可轻易的将电缆拉出,当驱动电机23正转或者反转时带动螺纹杆25转动,螺纹杆25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此时左基座3和右基座3便可扩张或收缩,这样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放线架,当需要移动时只需拉动连接轴27便可拉走,这样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方线架。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