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478发布日期:2019-02-01 19:1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



背景技术:

根据科学分析,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适量使用茶叶能很好的调理身体。茶叶既有天然保健的作用,又有医药功能,这是茶叶天生具有的特性。

为了便于茶叶的保存及放置,一般都把茶叶放置在包装盒内。同时好的茶叶包装盒可以让茶叶的身价提高数倍,茶叶包装盒已经是中国茶叶产业中的重要产品部件。但是,目前的茶叶包装盒的防水效果差,影响茶叶质量,进而降低茶叶的功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包括竖直设置的环形壳,所述环形壳顶端螺纹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内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吸水棉,所述环形壳底面一端转动设有底盖,所述环形壳内底部水平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环形壳两内侧壁的底端均转动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面均设有壳体,且壳体顶壁、侧壁均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壳体内部装有干燥剂,所述底盖底面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贯穿设有定位螺钉,且定位螺钉的螺纹端设置在支撑板底面一端内。

优选的,所述环形壳侧壁靠近隔板的位置处设有环形玻璃,所述环形玻璃顶端、底端并且靠近环形壳的位置处均设有环形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顶盖外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环形垫。

优选的,所述环形垫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底盖另一端通过电磁开关和环形壳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有益效果在于:该防水茶叶包装盒通过把茶叶放置在隔板上方,拧紧顶盖,顶盖上吸水棉可以初步吸收环形壳内的湿气,通过支撑板放置壳体,壳体内放置有干燥剂,再次吸收环形壳内的水气、湿气,另外用户可以透过环形玻璃观察环形壳内茶叶的剩余量,以及时添加茶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改善茶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环形壳1、顶盖2、第二凹槽3、环形垫4、第一凹槽5、吸水棉6、环形玻璃7、环形密封垫8、隔板9、通孔10、底盖11、第三凹槽12、支撑板13、壳体14、干燥剂15、定位螺钉16、电磁开关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防水茶叶包装盒,包括竖直设置的环形壳1,环形壳1顶端螺纹连接有顶盖2,顶盖2外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二凹槽3,第二凹槽3内设有环形垫4,环形垫4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防滑纹路;顶盖2起到密封环形壳1的作用,环形壳1和顶盖2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设计,方便拆卸及安装顶盖2,通过第二凹槽3设置带有防滑纹路环形垫4,增加摩擦力,方便旋拧顶盖2。

顶盖2内顶面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内设有吸水棉6,环形壳1底面一端转动设有底盖11,底盖11另一端通过电磁开关17和环形壳1底端连接,环形壳1内底部水平设有隔板9,隔板9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10;通过在第一凹槽5内设置吸水棉6,吸水棉6可初步吸收环形壳1内的水气、湿气,把茶叶放置在隔板9上方,隔板9内若干通孔10的设计,方便隔板9上方的湿气进入到隔板9下方。

环形壳1两内侧壁的底端均转动设有支撑板13,两个支撑板13顶面均设有壳体14,且壳体14顶壁、侧壁均开设有透气孔,壳体14内部装有干燥剂15,底盖11底面中央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凹槽12,第三凹槽12内贯穿设有定位螺钉16,且定位螺钉16的螺纹端设置在支撑板13底面一端内;通过支撑板13支撑起壳体14,进而壳体14内放置干燥剂15,进入隔板9下方的水气、湿气被干燥剂15吸收,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改善茶叶质量,另通过定位螺钉16可使支撑板13稳固,另外拧松定位螺钉16,然后打开电磁开关17,底盖11和支撑板13均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旋转,方便更换壳体14及干燥剂15。

环形壳1侧壁靠近隔板9的位置处设有环形玻璃7,环形玻璃7顶端、底端并且靠近环形壳1的位置处均设有环形密封垫8;环形玻璃7采用透明玻璃,方便用户观察环形壳1内茶叶的剩余量,以及时向环形壳1内添加茶叶,环形密封垫8可有效防止环形壳1外部的水气进入环形壳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