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602发布日期:2019-05-07 21:3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属于瓶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品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得饮品或液体药品达到更好保存,市场上有一些可以将水与添加物品分离,饮用是才将添加物放入水中,具体方法是将添加物如茶叶或药片等先放置在瓶盖的存物仓内,在需要放置的时候,将瓶盖上的存物仓打开,将添加物拿出,再放置到水中进行引用。

对于矿泉水等快捷饮水商品,则没有这种可以存放物品的瓶盖,因此想要添加物品时,就需要另外携带。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瓶盖,其内部可存放添加物,该添加物通过覆盖在瓶口的薄膜与添加物分离,再通瓶盖里的切割刀在旋转瓶盖时将薄膜割破,使得添加物加入水中,然而,薄膜粘敷在瓶口本身密封性能差,同时在生产时对瓶盖和瓶体进行拼装时,添加物很难进行限位,使得这种结构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将瓶盖设置为双层,并通过薄膜粘敷在下盖中,实现了将添加物自封在上盖内,使得添加物与水的分离,而且瓶盖和瓶体进行拼装时,添加物不会掉出,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薄膜,所述下盖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上连接体与下连接体成台阶型上下设置,所述下连接体设置有内螺纹,下盖通过内螺纹与外部瓶口连接,所述上连接体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上盖通过外螺纹与下盖连接,所述下连接体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圆形密封肩,圆形密封肩与下连接体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形成密封道,所述薄膜粘敷在圆形密封肩表面,其边缘翻折于密封道中并粘敷在圆形密封肩外圆,所述薄膜与上盖和下盖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可存放待添加物;

所述上连接体内设置有切割体,所述上盖内设置有导向体,所述导向体的下表面倾斜设置,所述导向体通过上盖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切割体通过导向体的旋转而沿着倾斜面旋转向下移动,所述切割体移动至薄膜处,可将薄膜切开。

所述上连接体下部设置有上盖卡台。

所述上盖的下边缘设置有上盖一次性卡环,所述上盖一次性卡环与上盖卡台相扣紧。

所述下盖的下边缘设置有下盖一次性卡环,所述下盖一次性卡环与瓶口相扣紧。

所述圆形密封肩与下连接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瓶口密封圈。

所述切割体切割薄膜产生的圆弧形切口,大于周长的1/2,小于周长的2/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将瓶盖设置为双层,并通过薄膜粘敷在下盖中,实现了对添加物自封在上盖内,解决了添加物与水分离的分离。

2、本装置将薄膜粘敷在下盖的圆形密封肩上,圆形密封肩的圆周设置了密封道,方便了薄膜自动化粘敷,其边缘翻折于密封沟道中并粘敷在圆形密封肩外圆,密封更加严密。

3、本装置将瓶盖设置为双层,上盖储存添加物,下盖与瓶口连接,解决了瓶盖加工复杂,瓶盖和瓶体进行拼装困难的问题,添加物无法掉出,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4、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即时冲饮,在密封空腔里可放入泡腾片、糖果、干花、药品等冲泡类物品,一拧即可,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盖、2为下盖、3为薄膜、4为上连接体、5为下连接体、6为切割体、7为添加物、11为导向体、12为上盖一次性卡环、41为上盖卡台、51为圆形密封肩、52为密封道、 53为瓶口密封圈、54为下盖一次性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封式双层瓶盖包括上盖1、下盖2和薄膜3,所述下盖2包括上连接体4和下连接体5,上连接体4与下连接体5成台阶型上下设置,所述下连接体5设置有内螺纹,下盖2通过内螺纹与外部瓶口连接,所述上连接体4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上盖1通过外螺纹与下盖2连接,所述下连接体5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圆形密封肩51,圆形密封肩51与下连接体5的侧壁内表面之间形成密封道52,所述薄膜3粘敷在圆形密封肩 51表面,其边缘翻折于密封道52中并粘敷在圆形密封肩51外圆,所述薄膜3与上盖1和下盖2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可存放待添加物7;

所述上连接体4内设置有切割体6,所述上盖1内设置有导向体11,所述导向体11的下表面倾斜设置,所述导向体11通过上盖1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切割体6通过导向体11的旋转而沿着倾斜面旋转向下移动,所述切割体6移动至薄膜3处,可将薄膜3切开。

所述上连接体4下部设置有上盖卡台41。

所述上盖1的下边缘设置有上盖一次性卡环12,所述上盖一次性卡环12与上盖卡台 41相扣紧。

所述下盖2的下边缘设置有下盖一次性卡环54,所述下盖一次性卡环54与瓶口相扣紧。

所述圆形密封肩51与下连接体5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瓶口密封圈53。

所述切割体6切割薄膜3产生的圆弧形切口,大于周长的1/2,小于周长的2/3。

具体工作方式:

首先将上盖1和下盖2组装在一起,在未粘敷薄膜3前将添加物7放入上盖1和下盖2 形成的空间中,再后利用自动化设备将薄膜3粘敷到圆形密封肩51表面,其边缘翻折于密封道52中并粘敷在圆形密封肩51外圆,这时添加物7被存放到薄膜3与上盖1和下盖2形成密封空间中;添加物7被薄膜3密封后,将组装的上盖1和下盖2一起组装到存放液体的瓶口上,此安装过程中,由于薄膜3的作用,添加物不会掉出,组装非常方便,组装后下盖一次性卡环54与瓶口相扣紧。

通过上盖1与导向体11的反旋转,带动切割体6旋转并向下移动,切割体6移动至薄膜 3处,可将薄膜3切开,同时使得添加物7从薄膜3上方跌落到盛液体的瓶中,添加物7跌落到盛液体的瓶中后添加物7与原液体混合,形成了新的液体。

切割体6切割薄膜3产生的圆弧形切口大于周长的1/2,小于周长的2/3,如过小,会使得添加物7不易跌落到盛液体的瓶中,如切割体6切割薄膜3产生的圆弧形切口如过大,会使得被切割下来的薄膜3下坠过大,甚至脱落掉入盛液体的瓶中,控制圆弧形切口的大小,用控制切割体6齿刀的弧长来实现。

通过上盖1的反旋转,上盖1上升,使得上盖一次性卡环12在上盖卡台42的阻止下与上盖1相脱离。

通过下盖2的反旋转,下盖2上升,使得下盖一次性卡环54与下盖2相脱离,同时打开了盛混合液体的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