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纸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174发布日期:2019-02-01 20:4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转纸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周转纸盖结构。



背景技术:

周转箱的箱盖有很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箱体箱盖一体式和箱体箱盖分离式。其中,一体式结构,多是通过周转箱顶部的折翼折成箱盖类似物;而分离式结构,常见的是天地盖形式。天地盖形式的箱盖,可以分离使用,在使用上更为方便,而且箱盖覆盖在箱体上时,又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传统的天地盖箱盖,其制造工艺是先分纸,再开槽,然后进行钉箱或粘箱成型后进行打包。但传统的天地盖箱盖具有以下不足之处:由于经过了钉箱或粘箱这一工艺,使得天地盖成型后的打包只能错开堆放,四边无任何捆扎,从而在运输途中由于汽车颠簸,容易损坏产品;在钉箱时一般采用金属丝打钉,而打钉机比较庞大,工人操作不注意就会引起工伤事故,客户使用时也会存在被钉子扎破手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周转纸盖结构,制造简单且使用方便,且能提高纸盖的回收再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周转纸盖结构,包括:一个纸盖本体和四个连接件。

所述纸盖本体由纸板片材折叠而成,所述纸板片材包括一个矩形盖面,沿所述矩形盖面的四个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四个侧壁,依次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形成四个折面,每个折面上各切割有一个小孔,相对的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的两端各切割有一个小孔。

所述的四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带状本体和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母扣和子扣分别设置在所述带状本体的两端。

当纸板片材折叠成纸盖本体时,折面与相邻的侧壁的端部重叠,折面上的小孔与对应的侧壁上的小孔重叠,形成四组连接通孔;四个连接件分别贯穿所述四组连接通孔,每个连接件通过其两端的固定扣连接成一闭合带环。

其中,所述折面上的小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所述侧壁上的小孔可以为对应的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折面上的小孔为椭圆孔,所述侧壁上小孔为椭圆孔,当纸板片材折叠成纸盖本体时,折面上的椭圆孔与对应的侧壁上的椭圆孔完全重叠。其中,所述椭圆孔的长轴与其所对应的侧壁的上边缘平行。

相应地,所述连接件的带状本体的宽度略小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尺寸。

如上所述的周转纸盖结构,所述固定扣为尼龙扣或子母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周转纸盖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制作而成的纸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回收方便,可以显著提高纸盖的回收再利用率。使用时,将片材折叠后,通过四个连接件分别穿过各组连接通孔,实现折面与对应侧壁的固定,形成纸盖的立体形状,方便使用;回收时,打开连接件的固定扣,就可以将纸盖恢复成平面状的片材状态,方便运输和再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周转纸盖结构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纸盖本体的纸板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连接件(子母扣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周转纸盖结构,包括一个由纸板片材10折叠而成的纸盖本体1和四个连接件2。

结合图2所示,纸板片材10包括一个矩形盖面15,沿矩形盖面15的四个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四个侧壁,依次为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形成四个折面16,每个折面16上各切割有一个椭圆形小孔,形成四个第一连接孔171,相对的第二侧壁12和第四侧壁14的两端各切割有一个椭圆形小孔,形成四个第二连接孔172。各椭圆形小孔的长轴与其对应的侧壁的上边缘平行。

结合图3所示,连接件2的带状本体21由柔性材料制成,子母扣的母扣221和子扣222分别设置在带状本体21的两端。带状本体21的宽度略小于椭圆形小孔的长轴尺寸。

当纸板片材10折叠成纸盖本体1时,折面16与相邻的侧壁的端部重叠,折面16上的第一连接孔171与对应的侧壁上的第二连接孔172完全重叠,形成四组连接通孔17。四个连接件2分别贯穿四组连接通孔17,每个连接件2通过其两端的子母扣连接成一闭合带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