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板片材及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160发布日期:2019-02-01 20:4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板片材及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纸板片材及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



背景技术:

纸衬缓冲结构广泛应用于包装运输行业,用于防止冲击、震动和固定产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纸衬缓冲结构主要为上下分体或左右分体防护形式,一个分体的具体结构为类似天地盖式样,四周折叠出缓冲结构防护产品竖直方向的四个面,再另添加缓冲结构防护产品的底面(或顶面)。此类结构形式存在两方面缺陷:一、用料较多,成本较高,产品尺寸越大越明显;二、防护较大产品时,纸板尺寸较大导致生产模具尺寸大甚至超出现有设备加工能力,运输、保存、折叠成型时都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板片材,可以通过折叠形成缓冲件,且折叠而成的缓冲件结构稳定、具有较高的强度,使用方便且缓冲性能好,能对运输的物品提供全方位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由上述纸板片材折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纸板片材,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底面侧边、第一底面、第二底面侧边、第二底面、第三底面侧边、第三底面、第一背面、第一背面侧边、第二背面、第二背面侧边和第三背面侧边,所述第一底面、第二底面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底面的宽度为第一底面的宽度和第一背面侧边的宽度之和,所述第一底面侧边、第二底面侧边、第三底面侧边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背面侧边和第二背面侧边的宽度相同。

所述第一底面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左侧面和第一右侧面,所述第一左侧面的下方相连的是第一左侧面侧边,所述第一右侧面的下方相连的是第一右侧面侧边,所述第一左侧面侧边的右边缘与所述第一底面侧边的左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所述第一右侧面侧边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一底面侧边的右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

所述第二底面的左侧从内向外依次为左侧-底内折叠面、左侧-底外折叠面、第二左侧面,所述第二底面的右侧从内向外依次为右侧-底内折叠面、右侧-底外折叠面、第二右侧面,所述左侧-底内折叠面和左侧-底外折叠面对称且两个折叠面之间的折叠线与所述第一左侧面和第一底面之间的折叠线齐平,所述右侧-底内折叠面和右侧-底外折叠面对称且两个折叠面之间的折叠线与所述第一右侧面和第一底面之间的折叠线齐平;所述第二左侧面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连接的是第二左侧面侧边和第三左侧面侧边,所述第二左侧面侧边的右边缘与所述第二底面侧边的左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上的等腰三角形缺口,所述第三左侧面侧边的右边缘与所述第三底面侧边的左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所述第二右侧面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连接的是第二右侧面侧边和第三右侧面侧边,所述第二右侧面侧边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二底面侧边的右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上的等腰三角形缺口,所述第三右侧面侧边的左边缘与所述第三底面侧边的右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

所述第三底面的两侧分别为第三左侧面和第三右侧面,所述第三左侧面的靠近第一背面的一侧裁切形成一左侧面缺口,所述左侧面缺口的长度与所述第三左侧面的长度相同,所述左侧面缺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背面侧边的宽度相同;对应地,所述第三右侧面的靠近第一背面的一侧裁切形成一右侧面缺口,所述右侧面缺口的长度与所述第三右侧面的长度相同,所述右侧面缺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背面侧边的宽度相同。

所述第一背面的两侧分别为第四左侧面和第四右侧面。

所述第一底面上挖设有至少两个底面卡槽,所述第三底面上剪切出与底面卡槽对应的底面插条,所述底面插条的中段略宽于所述底面卡槽的宽度;所述第一左侧面上挖设有左侧面卡槽,所述第一右侧面上挖设有右侧面卡槽;所述第三左侧面上剪切出与所述左侧面卡槽对应的第一左侧面插条,所述第三右侧面上剪切出与所述右侧面卡槽对应的第一右侧面插条;所述第四左侧面的边缘处剪切出与所述左侧面卡槽对应的第二左侧面插条,所述第二左侧面插条的端部略宽于所述左侧面卡槽的宽度,所述第四右侧面的边缘处剪切出与所述右侧面卡槽对应的第二右侧面插条,所述第二右侧面插条的端部略宽于所述右侧面卡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由上述纸板片材折叠而成,包括:一底支撑部、一左侧支撑部、一右侧支撑部和一后侧支撑部。其中,所述底支撑部为左侧面和右侧面为对称的倾斜面的梯形台,所述左侧支撑部为底侧面为倾斜面的梯形台,所述右侧支撑部为底侧面为倾斜面的梯形台,所述后侧支撑部为一个立方体;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底侧面与所述底支撑部的左侧面贴合在一起,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底侧面与所述底支撑部的右侧面贴合在一起,所述底支撑部的后侧面完全贴合在所述后侧支撑部的前侧面的下部,所述底支撑部的底侧面与所述后侧支撑部的底侧面平齐。

如上所述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所述第一底面侧边和第三底面侧边重叠形成所述底支撑部的外侧面,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三底面贴合形成所述底支撑部的底侧面,所述底面插条插入所述底面卡槽以便固定所述第一底面和第三底面,所述第三底面侧边形成所述底支撑部的后侧面,所述第二底面位于所述下侧面的上方并与其平行形成所述底支撑部的上侧面,所述左侧-底内折叠面形成所述底支撑部的右侧面,所述右侧-底内折叠面形成所述底支撑部的左侧面。

如上所述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所述左侧-底外折叠面形成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底侧面,所述第二左侧面形成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左侧面侧边和第三左侧面侧边重叠形成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前侧面,所述第二左侧面侧边形成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后侧面,所述第三左侧面和第一左侧面重叠并且所述第一左侧面插条插入所述左侧面卡槽内形成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外侧面。

如上所述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所述右侧-底外折叠面形成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底侧面,所述第二右侧面形成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右侧面侧边和第三右侧面侧边重叠形成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前侧面,所述第二右侧面侧边形成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后侧面,所述第三右侧面和第一右侧面重叠并且所述第一右侧面插条插入所述右侧面卡槽内形成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外侧面。

如上所述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所述第二背面侧边与第三底面贴合形成所述后侧支撑部的底侧面,所述第一背面形成所述后侧支撑部的后侧面,所述第一背面侧边形成所述后侧支撑部的上侧面,所述第二背面形成所述后侧支撑部的前侧面,所述第四左侧面贴合在所述右侧支撑部的外侧面并且所述第二左侧插条插入所述左侧面卡槽内,所述第四右侧面贴合在所述左侧支撑部的外侧面并且所述第二右侧插条插入所述右侧面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创新结构,可以用一张瓦楞纸板折叠成四个方向有缓冲能力的纸结构;此结构机构稳定、有强度、缓冲性能好,折叠成型快速,并且是卡扣设计,无需胶水粘合便可成型;将四组本实用新型纸衬结构结合使用,便可以实现对方形物品的六个面、八个角、12个楞的全方位防护。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纸板片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纸板片材折叠成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的一种使用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纸板片材100(图中虚线为折叠线,图中实线为剪切线),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底面侧边11、第一底面12、第二底面侧边13、第二底面14、第三底面侧边15、第三底面16、第一背面21、第一背面侧边22、第二背面23、第二背面侧边24和第三背面侧边25。

第一底面12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左侧面32和第一右侧面42,第一左侧面32的下方相连的是第一左侧面侧边31,第一右侧面42的下方相连的是第一右侧面侧边41,第一左侧面侧边31的右边缘与第一底面侧边11的左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50,第一右侧面侧边42的左边缘与第一底面侧边11的右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50。

第二底面14的左侧从内向外依次为左侧-底内折叠面513、左侧-底外折叠面531、第二左侧面34,第二底面14的右侧从内向外依次为右侧-底内折叠面514、右侧-底外折叠面541、第二右侧面44,左侧-底内折叠面513和左侧-底外折叠面531对称且两个折叠面之间的折叠线与第一左侧面32和第一底面12之间的折叠线齐平,右侧-底内折叠面514和右侧-底外折叠面541对称且两个折叠面之间的折叠线与第一右侧面42和第一底面12之间的折叠线齐平。第二左侧面3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连接的是第二左侧面侧边33和第三左侧面侧边35,第二左侧面侧边33的右边缘与第二底面侧边13的左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上的等腰三角形缺口50,第三左侧面侧边35的右边缘与第三底面侧边15的左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50;第二右侧面4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连接的是第二右侧面侧边43和第三右侧面侧边45,第二右侧面侧边43的左边缘与第二底面侧边13的右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上的等腰三角形缺口50,第三右侧面侧边45的左边缘与第三底面侧边15的右边缘剪切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等腰三角形缺口50。各等腰三角形缺口50形状对应。

第三底面16的两侧分别为第三左侧面36和第三右侧面46。第三左侧面36的靠近第一背面21的一侧裁切形成一左侧面缺口53,左侧面缺口53的长度与第三左侧面36的长度相同,左侧面缺口53的宽度与第二背面侧边24的宽度相同;对应地,第三右侧面46的靠近第一背面21的一侧裁切形成一右侧面缺口54,右侧面缺口54的长度与第三右侧面46的长度相同,右侧面缺口54的宽度与第二背面侧边24的宽度相同。

第一背面21的两侧分别为第四左侧面37和第四右侧面47。

其中,第一底面12、第二底面14的宽度相同,第三底面16的宽度为第一底面12的宽度和第一背面侧边22的宽度之和,第一底面侧边11、第二底面侧边13、第三底面侧边15的宽度相同,第一背面侧边22和第二背面侧边24的宽度相同。

其中,第一底面12上挖设有两个底面卡槽61,第三底面16上剪切出与底面卡槽61对应的底面插条62,底面插条62的中段略宽于底面卡槽61的宽度,这样当底面插条62插入底面卡槽61中时就能够固定住而不会滑出。第一左侧面32上挖设有左侧面卡槽631,第一右侧面42上挖设有右侧面卡槽632,第三左侧面36上剪切出与左侧面卡槽631对应的第一左侧面插条641,第三右侧面46上剪切出与右侧面卡槽632对应的第一右侧面插条642。第四左侧面37的边缘处剪切出与左侧面卡槽631对应的第二左侧面插条651,第二左侧面插条651的端部略宽于左侧面卡槽631的宽度,这样当第二左侧面插条651插入左侧面卡槽631内时就能够固定住而不会滑出。第四右侧面47的边缘处剪切出与右侧面卡槽632对应的第二右侧面插条652,第二右侧面插条652的端部略宽于右侧面卡槽632的宽度,这样当第二右侧面插条652插入右侧面卡槽632内时就能够固定住而不会滑出。

将图1中所述的制备片材100按剪切线剪切后,按折叠线由上下两头向内折叠,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10。如图所示,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10包括:一底支撑部1、一左侧支撑部4、一右侧支撑部3和一后侧支撑部2。其中,底支撑部1为左侧面和右侧面为对称的倾斜面的梯形台,左侧支撑部4为底侧面为倾斜面的梯形台,右侧支撑部3为底侧面为倾斜面的梯形台,后侧支撑部2为一个立方体。左侧支撑部4的底侧面与底支撑部1的左侧面贴合在一起,右侧支撑部3的底侧面与底支撑部1的右侧面贴合在一起,底支撑部1的后侧面完全贴合在后侧支撑部2的前侧面的下部,底支撑部1的底侧面与后侧支撑部2的底侧面平齐。并且通过将底面插条62插入底面卡槽61中、将第一左侧面插条641和第二左侧面插条651依次插入左侧面卡槽631、将第一右侧面插条642和第二右侧面插条652依次插入右侧面卡槽632内的卡扣设计实现各支撑部的稳定连接,不需要胶水粘贴就可以成型。

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高强度折叠纸衬结构的一种使用状态,将四组高强度纸衬结构10分别放置在方形物体7的四个角处,便可以实现对方形物7的六个面、八个角、12个楞的全方位防护。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