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递文件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068发布日期:2019-01-18 19:4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递文件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递文件袋。



背景技术:

声明:在整个说明书中,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绝不应被视为承认这样的技术是众所周知的,或者形成本领域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快递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化和对电子商务的重视下,电子商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而快递以低成本和快捷送达等优势,将更加深刻的影响到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但是,随着各个领域对快递需求的增加,对快递文件袋的使用也在日益增加。而现有的快递文件袋为三边粘结封闭、一边开口的袋状结构,在往袋中放入要寄送的文件后,会将开口处粘结封闭。当该快递文件的收件人收到该快递后,将快递文件袋或快递信封撕开取出文件或物品后,将使该快递文件袋的封闭结构遭到破坏而无法再次使用,即每个快递文件袋或快递信封只能寄送一次,不能重复使用。通常情况下,收件人会将该快递文件袋直接丢弃,而在下一次再需要寄送快递时,需要重新购买,这给客户或快递公司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另外,现有的快递文件袋大多采用卡纸制成,纸质的文件袋或信封的不能重复使用,造成了纸张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不仅不利于环保,而且还间接的造成了造纸原料,尤其是林木的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担。此外,由于文件袋或信封的不能重复使用,使得很多印刷厂家为了追求低成本,普遍存在使用含有重金属的油墨印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多次使用的快递文件袋。

一种快递文件袋,包括第一封面、第二封面、与所述第一封面连接的第一封舌;所述第一封面与所述第二封面相对设置,以构成三边封合,一边开口的袋状结构;所述第一封舌设置在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封面连接的第二封舌;所述第二封舌设置在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再次封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舌上设置有第一胶粘区;所述第一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封舌与所述第二封面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一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组易撕线;所述第一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一胶粘区从所述第一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一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胶粘区;所述第二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封舌与所述第二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舌上设置有第三胶粘区;所述第三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二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三胶粘区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所述第二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三胶粘区从所述第二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二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所述第四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二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封面连接的第三封舌、以及与所述第二封面连接的第四封舌;所述第三封舌和所述第四封舌用于封合所述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所述第三封舌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粘贴连接的第五胶粘区;所述第四封舌上设置有第七胶粘区;所述第七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四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封舌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五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所述第三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五胶粘区从所述第三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三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胶粘区;所述第六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三封舌与所述第二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六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组易撕线;所述第四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六胶粘区从所述第三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七胶粘区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所述第五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七胶粘区从所述第四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五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胶粘区;所述第八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四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封面连接的第五封舌、以及与所述第二封面连接的第六封舌;所述第五封舌和所述第六封舌用于封合所述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所述第五封舌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粘贴连接的第九胶粘区;所述第六封舌上设置有第十一胶粘区;所述第十一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六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封舌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九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所述第六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九胶粘区从所述第五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六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胶粘区;所述第十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五封舌与所述第二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十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七组易撕线;所述第七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十胶粘区从所述第五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十一胶粘区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所述第八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十一胶粘区从所述第六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八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二胶粘区;所述第十二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六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封面连接的第七封舌、以及与所述第二封面连接的第八封舌;所述第七封舌和所述第八封舌用于封合所述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所述第七封舌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粘贴连接的第十三胶粘区;所述第八封舌上设置有第十五胶粘区;所述第十五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八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七封舌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十三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所述第九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十三胶粘区从所述第七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封舌上位于所述第九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四胶粘区;所述第十四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七封舌与所述第二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十四胶粘区与所述第一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组易撕线;所述第十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十四胶粘区从所述第七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八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十五胶粘区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一组易撕线;所述第十一组易撕线用于将所述第十五胶粘区从所述第八封舌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八封舌上位于所述第十一组易撕线与所述第二封面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六胶粘区;所述第十六胶粘区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所述第八封舌与所述第一封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面上与所述第二封舌连接的区域设置有骑缝辅助带;所述骑缝辅助带在所述第二封舌不使用时,与所述第二封舌一起通过折叠设置在所述快递文件袋内,以使所述第二封面与所述第一封面在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处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便于从开口处放置物品或文件;在所述第二封舌使用时,利用所述骑缝辅助带补齐所述高度差,以便于所述第二封舌对所述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

上述提供的快递文件袋能够邮寄使用两次及两次以上。

此外,根据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运单容纳部的快递文件袋。

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快递文件袋,在所述第二封面的外侧面设置有运单容纳部;所述运单容纳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运单容纳袋;所述运单容纳袋用于放置各种快递单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单容纳袋远离所述第二封面的一侧,在所述运单容纳袋的开口处设置有圆弧形开口,以方便用户往所述运单容纳袋内放置各种快递单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单容纳部还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用于盖住所述运单容纳袋的开口,以防止所述运单容纳袋内放置的快递单据溜出。

在上述内容中,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或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提供了有用的替代方案。提供的概述实施例的集合以基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特征的选择来预示潜在的专利权利要求,且这些概述实施例的集合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可拓展的权利要求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封面设置有骑缝辅助带的可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封面设置有骑缝辅助带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C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三次寄送使用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三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D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E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七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七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F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一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3c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G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封面设置有骑缝辅助带的可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五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一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8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8c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六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六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的局部H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九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2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一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2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2c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三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七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5a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一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5b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多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可多次存取快递单据的运单容纳部的快递文件袋。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封面;20.第二封面;21.骑缝辅助带;100.第一封舌;110.第一胶粘区;111.双面胶或口水胶;120.第一组易撕线;121.易撕带;122.易撕条;130.第二胶粘区;131.双面胶或口水胶;200.第二封舌;210.第三胶粘区;211.双面胶或口水胶;220.第二组易撕线;221.易撕带;222.易撕条;230.第四胶粘区;231.双面胶或口水胶;300.第三封舌;310.第五胶粘区;320.第三组易撕线;321.易撕带;322.易撕条;330.第六胶粘区;331.双面胶或口水胶;340.第一辅助带;341.第四组易撕线;342.易撕带343.易撕条;400.第四封舌;410.第七胶粘区;411.双面胶或口水胶;420.第五组易撕线;421.易撕带;422.易撕条;430.第八胶粘区;431.双面胶或口水胶;500.第五封舌;510.第九胶粘区;520.第六组易撕线;521.易撕带;522.易撕条;530.第十胶粘区;531.双面胶或口水胶;540.第二辅助带;541.第七组易撕线;542.易撕带;543.易撕条;600.第六封舌;610.第十一胶粘区;611.双面胶或口水胶;620.第八组易撕线;621.易撕带;622.易撕条;630.第十二胶粘区;631.双面胶或口水胶;700.第七封舌;710.第十三胶粘区;720.第九组易撕线;721.易撕带;722.易撕条;730.第十四胶粘区;731.双面胶或口水胶;740.第三辅助带;741.第十组易撕线;742.易撕带;743.易撕条;800.第八封舌;810.第十五胶粘区;811.双面胶或口水胶;820.第十一组易撕线;821.易撕带;822.易撕条;830.第十六胶粘区;831.双面胶或口水胶。900.运单容纳部;910.运单容纳袋;911.圆弧形开口;920.翻盖。

具体实施方式

声明1:本申请文件中,对相同名称的物件或结构采用了在该物件或结构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十六”等文字以作区分。申请人在此声明:本申请文件中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十六”等文字仅仅是作为相同名称的物件或结构的区分使用,而不存在任何先后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数量关系。例如,不得解释为第一和第三之间,一定还包括第二,或第五前面一定还包括第四,以及其他类似的解释等。

声明2:本申请文件中,对不确定数量的物件或结构采用了在该物件或结构前面加上“组”字以作不确定数量的声明,例如,第一“组”易撕线、第二“组”易撕线…第十一“组”易撕线等。申请人在此声明:本申请文件中所采用的,在物件或结构前加“组”字是指该物件或结构的数量不确定,其数量可以是1,也可以是2,以及2以上的任何数值。例如,本申请文件中使用的第一“组”易撕线,表明易撕线的数量可以是只有一条,也可以是两条及两条以上。不得将“组”字限定的物件或结构解释为该物件或结构的数量至少为2。例如,不得将本申请文件中的“第一组易撕线”解释为至少包括两条易撕线。

声明3: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25b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文件袋,或包装袋,或包装盒中实现。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一种快递文件袋,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封面10、第二封面20、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一封舌100。第一封面10与第二封面20相对设置构成三边封合,一边开口的袋状结构。第一封舌100设置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二封舌200。第二封舌200设置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再次封合。上述第一封面10与第二封面20相对设置是指第一封面10其中一表面与第二封面20的一个表面相对设置,即当构成袋状结构时第一封面10的内表面与第二封面20内表面相对设置。第二封舌200通过折叠设置在快递文件袋中(例如,如图26所示,将第二封舌200从第二封舌2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处做折叠,使得第二封舌200与第二封面20的内表面贴合或贴近)。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二封舌200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再次封合,使得该快递文件袋能够再次被使用。如图1所示,实现再次使用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前,本实用新型的快递袋为三边封合,一边开口的袋状结构。第一次寄送(使用)时,寄件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快递文件袋中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例如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压制粘合连接等),以将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收件人收到该快递后,将第一封舌100从第一封面10上撕断,以将被第一封舌100封合的开口打开,并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或物品。第二次寄送(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上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撕开的开口处在本实用新型的快递文件袋中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将第二封舌200从快递文件袋中翻折出来与第一封面10连接(例如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粘贴连接),以将袋状结构的开口再次进行封合,实现第二次寄送。

此外,上述以及下文中表述的“封合”是指在袋状或盒状等结构的开口处设置障碍,以防止袋内或盒内的文件/物件漏出。由此可知,对袋状或盒状等结构开口的封合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非封闭的,即袋状或盒状等结构开口的封合可以是连续的不透气的(例如,采用连续的无孔封舌对袋状或盒状等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并且与开口的边缘紧密连接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透气的(例如,封舌上设置有多个孔洞,或采用多个间断的封舌对袋状或盒状等结构的开口封合时,其结果是在开口处不是密封的,而是间断的、不连续的。或者当开口边缘与封舌之间不连接时,对开口的封合也可以看成是不连续的透气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封舌100上设置有第一胶粘区110。第一胶粘区11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111,以便于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胶粘区110上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111能够高效快捷的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

上述口水胶也叫再湿胶。是指一种涂于纸张表面上,经纸张干燥吸收后能够迅速成膜,涂胶部位再次遇水湿润后起粘接作用的物质。例如,本实用新型方案中采用的口水胶可以是一种水溶性树脂胶(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对人身体无任何不良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封舌100上位于第一胶粘区1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组易撕线120。第一组易撕线120用于将第一胶粘区110从第一封舌100上撕断,以便快速、高效的打开快递文件的开口,且能够避免或减少在拆袋过程中将快递文件袋撕毁的可能,并使撕开的开口更加整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组易撕线1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一胶粘区110从第一封舌100上撕断的易撕带121。在易撕带121上设置有易撕条122。易撕条1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1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1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1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第一封舌100上位于第一组易撕线111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胶粘区130。第二胶粘区1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131,以便于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胶粘区110上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111和在第二胶粘区上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131,能够实现第一封舌100对快递文件袋开口的两次封合,以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再次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封舌200上设置有第三胶粘区210。第三胶粘区21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21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三胶粘区210上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211一方面能够高效快捷的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从第二封舌2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处做折叠,使得第二封舌200与第二封面20的内表面贴合或贴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第二组易撕线220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二封舌2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4所示,第二组易撕线2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的易撕带221。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易撕条222。易撕条2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2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2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在上述任意一个是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三封舌300、以及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四封舌400。第三封舌300和第四封舌4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三封舌3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五胶粘区310。第四封舌400上设置有第七胶粘区410。第七胶粘区41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41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实现再次使用。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封舌300和第四封舌4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其中,一般用第三封舌300对该侧边预先封合,当第三封舌300对该侧边的封合条件消失或不能对快递文件袋多次使用产生贡献时(例如,只能够进行最后一次粘贴连接,而不能再方便快递文件袋的拆分时),则采用第四封舌400对该侧边进行封合,以实现对快递文件袋的再次使用。其中,第四封舌400在不使用时,通过折叠设置在快递文件袋中(例如,如图26所示,将第四封舌400从第四封舌4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处做折叠,使得第四封舌400与第二封面20的内表面贴合或贴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边1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320。第三组易撕线320用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在该实施例中,成品的快递文件袋中,第三封舌300预先通过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320能够便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打开第三封舌300(就是打开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实现从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物件,或将需要邮寄的文件/物件从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放入快递文件袋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胶粘区330。第六胶粘区3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331,以便于将第三封舌300与第二封面2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实现对快递文件袋的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三组易撕线3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的易撕带321。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易撕条322。易撕条3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3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3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图20所示,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六胶粘区3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组易撕线341。第四组易撕线341用于将第六胶粘区33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在该实施例中,成品的快递文件袋中,第三封舌300预先通过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320能够便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打开第三封舌300(就是打开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实现从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物件,或将需要邮寄的文件/物件从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放入快递文件袋中。当在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六胶粘区3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组易撕线341时,能够便于将第六胶粘区33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从而便于再次打开第三封舌300,便于取出/放入快递文件/物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第四组易撕线341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六胶粘区33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的易撕带342。在易撕带342上设置有易撕条343。易撕条343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342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343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342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三封舌300上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辅助带340。第一辅助带3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三封舌3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一辅助带3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图26所示)。如此设置,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三封舌300上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辅助带340。第一辅助带3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三封舌3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一辅助带3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图26所示)。第六胶粘区330设置在第一辅助带340上,以使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331的第六胶粘区330置于快递文件袋内部。当需要使用第六胶粘区330使第三封舌3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时,则将第一辅助带340翻出,拉平,随第六胶粘区330置于第二封面20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第六胶粘区3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33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双面胶或口水胶331上的不粘纸脱落。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六胶粘区330、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五胶粘区310一起置于第二封面20的外侧,导致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三封舌300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三封舌3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三封舌300上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辅助带340。第一辅助带3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三封舌3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一辅助带3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图26所示)。第六胶粘区330和第四组易撕线341设置在第一辅助带340上,以使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331的第六胶粘区330置于快递文件袋内部。当需要使用第六胶粘区330使第三封舌3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时,则将第一辅助带340翻出,拉平,随第六胶粘区330置于第二封面20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双面胶或口水胶331和第四组易撕线34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由于外部原因导致双面胶或口水胶3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或第四组易撕线341撕断。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六胶粘区330、第四组易撕线341、和第三组易撕线320以及第五胶粘区310一起置于第二封面20的外侧,导致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三封舌300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三封舌3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六胶粘区330和第四组易撕线341分别设置在第一辅助带3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三封舌3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两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胶粘区330和第四组易撕线341设置在第一辅助带3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三封舌3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的同一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辅助带340之间,或者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辅助带340之间设置有易折结构。第一辅助带3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三封舌3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易折结构。第一辅助带340与第一封面10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均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带340以弯曲的方式向快递文件袋内凹陷。例如,第一辅助带340向快递文件袋内弯曲成圆弧面。

此外,附图16、图17、图18a、图19、图20、图21、和图22a中的第三封舌300也设置了第一辅助带3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420。第五组易撕线420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第五组易撕线4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的易撕带421。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易撕条422。易撕条4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4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4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胶粘区430。第八胶粘区4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43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四封舌4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封舌400上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该辅助带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四封舌4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此设置,能够在使用第四封舌4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封舌400上辅助带的折叠状态只有在使用第四封舌400时才会出现,而在第四封舌400使用之前一直处于平直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封舌400上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该辅助带在第四封舌400使用时,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四封舌4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在第四封舌400使用之前处于平直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在使用第四封舌4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封舌400上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第八胶粘区430设置在该辅助带上。该辅助带在第四封舌400使用时,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四封舌4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在第四封舌400使用之前处于平直状态。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使用第四封舌4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第八胶粘区4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3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双面胶或口水胶4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八胶粘区430、第五组易撕线420一起置于第一封面10的外侧,导致第七胶粘区410与第四封舌400多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四封舌4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封舌400上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第七胶粘区410与该辅助带之间,或者第五组易撕线420与该辅助带之间设置有易折结构。该辅助带与第二封面20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结构。该辅助带上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四封舌4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均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上述任意一个是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五封舌500、以及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六封舌600。第五封舌500和第六封舌6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五封舌5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九胶粘区510。第六封舌600上设置有第十一胶粘区610。第十一胶粘区61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61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在该实施例中,第五封舌500和第六封舌6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其中,一般用第五封舌500对该侧边预先封合,当第五封舌500对该侧边的封合条件消失或不能对快递文件袋多次使用产生贡献时(例如,只能够进行最后一次粘贴连接,而不能再方便快递文件袋的拆分时),则采用第六封舌600对该侧边进行封合,以实现对快递文件袋的再次使用。其中,第六封舌600在不使用时,通过折叠设置在快递文件袋中(例如,将第六封舌600从第六封舌6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处做折叠,使得第六封舌600与第二封面20的内表面贴合或贴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520。第六组易撕线520用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在该实施例中,成品的快递文件袋中,第五封舌500预先通过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520能够便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打开第五封舌500(就是打开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实现从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物件,或将需要邮寄的文件/物件从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放入快递文件袋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六组易撕线5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的易撕带521。在易撕带521上设置有易撕条522。易撕条5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5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5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5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胶粘区530。第十胶粘区5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531,以便于将第五封舌500与第二封面2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五封舌5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十胶粘区5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七组易撕线541。第七组易撕线541用于将第十胶粘区53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在该实施例中,成品的快递文件袋中,第五封舌500预先通过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520能够便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打开第五封舌500(就是打开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实现从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物件,或将需要邮寄的文件/物件从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放入快递文件袋中。当在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十胶粘区5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七组易撕线541时,能够便于将第十胶粘区53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从而便于再次打开第五封舌500,便于取出/放入快递文件/物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第七组易撕线541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胶粘区53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的易撕带542。在易撕带542上设置有易撕条543。易撕条543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542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543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542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五封舌500上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辅助带540。第二辅助带5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五封舌5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二辅助带5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图26所示)。如此设置,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同时,也增大了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五封舌500上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辅助带540。第二辅助带5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五封舌5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二辅助带5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图26所示)。第十胶粘区530设置在第二辅助带540上,以使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531的第十胶粘区530置于快递文件袋内部。当需要使用第十胶粘区530使第五封舌5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时,则将第二辅助带540翻出,拉平,随第十胶粘区530置于第二封面20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第十胶粘区5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十胶粘区530、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九胶粘区510一起置于第二封面20的外侧,导致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五封舌500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五封舌5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五封舌500上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辅助带540。第二辅助带5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五封舌5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二辅助带5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图26所示)。第十胶粘区530和第七组易撕线541设置在第二辅助带540上,以使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531的第十胶粘区530置于快递文件袋内部。当需要使用第十胶粘区530使第五封舌5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时,则将第二辅助带540翻出,拉平,随第十胶粘区530置于第二封面20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和第七组易撕线54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由于外部原因导致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或第七组易撕线541撕断。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十胶粘区530、第七组易撕线541、和第六组易撕线520以及第九胶粘区510一起置于第二封面20的外侧,导致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五封舌500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五封舌5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十胶粘区530和第七组易撕线541分别设置在第二辅助带5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五封舌5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两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十胶粘区530和第七组易撕线541设置在第二辅助带5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五封舌5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的同一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二辅助带540之间,或者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二辅助带540之间设置有易折结构。第二辅助带5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五封舌5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易折结构。第二辅助带540与第一封面10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均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辅助带540以弯曲的方式向快递文件袋内凹陷。例如,第二辅助带540向快递文件袋内弯曲成圆弧面。

此外,附图16、图17、图18a、图19、图20、图21、和图22a中的第五封舌500也设置了第二辅助带5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620。第八组易撕线620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八组易撕线6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的易撕带621。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易撕条622。易撕条6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6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6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十二胶粘区6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63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六封舌6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封舌600上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该辅助带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六封舌6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此设置,能够在使用第六封舌6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封舌600上辅助带的折叠状态只有在使用第六封舌600时才会出现,而在第六封舌600使用之前一直处于平直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封舌600上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该辅助带在第六封舌600使用时,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六封舌6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在第六封舌600使用之前处于平直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在使用第六封舌6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封舌600上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第十二胶粘区630设置在该辅助带上。该辅助带在第六封舌600使用时,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六封舌6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在第六封舌600使用之前处于平直状态。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使用第六封舌6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第十二胶粘区6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3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双面胶或口水胶6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八组易撕线620一起置于第一封面10的外侧,导致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六封舌600多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六封舌6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封舌600上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第十一胶粘区610与该辅助带之间,或者第八组易撕线620与该辅助带之间设置有易折结构。该辅助带与第二封面20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结构。该辅助带上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六封舌6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均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包括图13a、图13b和图13c)、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或图25(包括图25a和图25b)所示,在上述任意一个是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方案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七封舌700、以及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八封舌800。第七封舌700和第八封舌8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七封舌7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十三胶粘区710。第八封舌800上设置有第十五胶粘区810。第十五胶粘区81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811,以便于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实现再次使用。在该实施例中,第七封舌700和第八封舌8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其中,一般用第七封舌700对该侧边预先封合,当第七封舌700对该侧边的封合条件消失或不能对快递文件袋多次使用产生贡献时(例如,只能够进行最后一次粘贴连接,而不能再方便快递文件袋的拆分时),则采用第八封舌800对该侧边进行封合,以实现对快递文件袋的再次使用。其中,第八封舌800在不使用时,通过折叠设置在快递文件袋中(例如,将第八封舌800从第八封舌8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处做折叠,使得第八封舌800与第二封面20的内表面贴合或贴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包括图13a、图13b和图13c)、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或图25(包括图25a和图25b)所示,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第九组易撕线720用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在该实施例中,成品的快递文件袋中,第七封舌700预先通过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能够便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打开第七封舌700(就是打开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实现从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物件,或将需要邮寄的文件/物件从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放入快递文件袋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包括图13a、图13b和图13c)、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或图25(包括图25a和图25b)所示,第九组易撕线7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的易撕带721。在易撕带721上设置有易撕条722。易撕条7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7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7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7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或图25(包括图25a和图25b)所示,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四胶粘区730。第十四胶粘区7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731,以便于将第七封舌700与第二封面2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七封舌7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所示,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四胶粘区7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组易撕线741。第十组易撕线741用于将第十四胶粘区73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在该实施例中,成品的快递文件袋的第七封舌700预先通过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在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能够便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打开第七封舌700(就是打开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实现从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中的文件/物件,或将需要邮寄的文件/物件从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开口放入快递文件袋中。当在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四胶粘区7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组易撕线741时,能够便于将第十四胶粘区73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从而便于再次打开第七封舌700,便于取出/放入快递文件/物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所示,第十组易撕线741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四胶粘区73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的易撕带742。在易撕带742上设置有易撕条743。易撕条743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742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743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742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a、图22a所示,第七封舌700上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辅助带740。第三辅助带7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七封舌7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三辅助带7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此设置,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a、图22a所示,第七封舌700上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辅助带740。第三辅助带7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七封舌7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三辅助带7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第十四胶粘区730设置在第三辅助带740上,以使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731的第十四胶粘区730置于快递文件袋内部。当需要使用第十四胶粘区730使第七封舌7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时,则将第三辅助带740翻出,拉平,随第十四胶粘区730置于第二封面20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第十四胶粘区7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十四胶粘区730、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十三胶粘区710一起置于第二封面20的外侧,导致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七封舌700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七封舌7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a所示,第七封舌700上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辅助带740。第三辅助带740以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七封舌7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第三辅助带740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第十四胶粘区730和第十组易撕线741设置在第三辅助带740上,以使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731的第十四胶粘区730置于快递文件袋内部。当需要使用第十四胶粘区730使第七封舌700与第二封面20连接时,则将第三辅助带740翻出,拉平,随第十四胶粘区730置于第二封面20外侧。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和第十组易撕线74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由于外部原因导致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或第十组易撕线741撕断。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十四胶粘区730、第十组易撕线741、和第九组易撕线720以及第十三胶粘区710一起置于第二封面20的外侧,导致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七封舌700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七封舌7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a所示,第十四胶粘区730和第十组易撕线741分别设置在第三辅助带7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七封舌7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两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十四胶粘区730和第十组易撕线741设置在第三辅助带7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七封舌7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的同一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a、图22a所示,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三辅助带740之间,或者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三辅助带740之间设置有易折结构。第三辅助带740上平行于第一封面10与第七封舌7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易折结构。第三辅助带740与第一封面10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均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辅助带740以弯曲的方式向快递文件袋内凹陷。例如,第三辅助带740向快递文件袋内弯曲成圆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或图25(包括图25a和图25b)所示,第八封舌800上位于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一组易撕线820。第十一组易撕线820用于将第十五胶粘区810从第八封舌800上撕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或图25(包括图25a和图25b)所示,第十一组易撕线8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五胶粘区810从第八封舌800上撕断的易撕带821。在易撕带821上设置有易撕条822。易撕条8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8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8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8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包括图22a、图22b和图22c)所示,第八封舌800上位于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六胶粘区830。第十六胶粘区830用于设置双面胶或口水胶831,以便于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八封舌8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八封舌800上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该辅助带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八封舌8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如此设置,能够在使用第八封舌8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值得注意的是,第八封舌800上辅助带的折叠状态只有在使用第八封舌800时才会出现,而在第八封舌800使用之前一直处于平直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八封舌800上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该辅助带在第八封舌800使用时,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八封舌8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在第八封舌800使用之前处于平直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在使用第八封舌8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八封舌800上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第十六胶粘区830设置在该辅助带上。该辅助带在第八封舌800使用时,以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八封舌8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为轴进行折叠,使整个辅助带内凹进快递文件袋内。在第八封舌800使用之前处于平直状态。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使用第八封舌800增加快递文件袋的使用次数时,也能够在不损失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长度的前提下,增大快递文件袋打开时的开口(宽度)大小和快递文件袋内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使第十六胶粘区8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831在使用前获得保护,避免双面胶或口水胶831因外部因素而导致其功能衰减或失效。此外,还能够避免第十六胶粘区830、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一起置于第一封面10的外侧,导致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八封舌800多封合的侧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大,进一步的,导致第八封舌800封合的侧边的封闭性变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八封舌800上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辅助带。第十五胶粘区810与该辅助带之间,或者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与该辅助带之间设置有易折结构。该辅助带与第二封面20的连接处设置有易折结构。该辅助带上平行于第二封面20与第八封舌800相连接的侧边的中心线位置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均设置有易折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或图16所示,第二封面20上与第二封舌200连接的区域设置有骑缝辅助带21。骑缝辅助带21在第二封舌2不使用时,与第二封舌200一起通过折叠设置在快递文件袋内,以使第二封面20与第一封面10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便于从开口处放置物品或文件。在第二封舌200使用时,利用骑缝辅助带21补齐高度差,以便于第二封舌200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在该实施例中,骑缝辅助带21设置在第二封面20上,是第二封面20的一块区域,第二封舌200与该区域的边缘连接。骑缝辅助带21与第二封面20除骑缝辅助带21外的其他区域之间的连接处通常设置有易折结构(例如设置有易折线)。第二封舌200与骑缝辅助带21的连接处,通常也设置有易折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递文件袋采用可降解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胶粘区310、第九胶粘区510和十三胶粘区710为一次胶粘区。第一胶粘区110、第二胶粘区130、第三胶粘区210、第四胶粘区230、第六胶粘区330、第七胶粘区410、第八胶粘区430、第十胶粘区530、第十一胶粘区610、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十四胶粘区730、第十五胶粘区810和第十六胶粘区830为二次胶粘区。在该实施例中,一次胶粘区是指快递文件袋制造完成时,预先与封面进行粘贴连接的区域。在制造快递文件袋时,该区域直接通过粘胶类物质将快递文件得封舌和封面粘接在一起,以将文件袋的展开结构加工成袋状结构。二次胶粘区是指快递文件袋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已经被拆开的快递文件袋的封口再次被封合,而使该胶粘区与快递文件袋的封面进行粘贴连接。通常,在二次胶粘区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以便于将设置有二次胶粘区的封舌与相对设置的封面进行再次粘贴连接,从而将快递文件袋被拆开的封口再次封合。

上述快递文件袋,通过设置第一封面、第二封面、与第一封面连接的第一封舌、与第二封面连接的第二封舌。并让第一封面与第二封面相对设置构成三边封合,一边开口的袋状结构。第一封舌设置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第二封舌设置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再次封合。从而能够在第一封舌失效以后,利用第二封舌对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快递文件袋的重复使用。

此外,根据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运单容纳部900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6所示,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快递文件袋,在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设置有运单容纳部900。运单容纳部900设置有至少两个运单容纳袋910。运单容纳袋910用于放置各种快递单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运单容纳袋910的容纳空间相互独立,即当其中某一个运单容纳袋910损坏时,不影响其他运单容纳袋910的使用。如此设置,可便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快递文件袋实现多次寄送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运单容纳袋910远离第二封面20的一侧,在运单容纳袋910的开口处设置有圆弧形开口911,以方便用户往运单容纳袋910内放置各种快递单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运单容纳部900还设置有翻盖920。翻盖920用于盖住运单容纳袋910的开口,以防止运单容纳袋910内放置的快递单据溜出。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用以解释或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可实现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一种快递文件袋,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封面10、与第一封面10一体连接的第二封面20。第一封面10设置有一体连接的第一封舌100、第三封舌300、第五封舌500。第二封面20设置有一体连接的第二封舌200。其中,第三封舌300和第五封舌500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以便与第一封面10和第二封面20的连接的侧边构成三边封合,一边开口的袋状结构。第一封舌100设置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以便于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第一封舌100上设置有第一胶粘区110。第一胶粘区11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111,以便于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进行粘贴连接。第一封舌100上位于所述第一胶粘区1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组易撕线120。第一组易撕线120用于将第一胶粘区110从所述第一封舌1上撕断。如图3所示,第一组易撕线1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一胶粘区110从第一封舌100上撕断的易撕带121。在易撕带121上设置有易撕条122。易撕条1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1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1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1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第二封舌200上设置有第三胶粘区210。第三胶粘区21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1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所述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

实现两次寄送的使用过程如下:

第一次寄送时,寄件人在本实施例的快递文件袋中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连接,以将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其中,连接可通过将双面胶111上的覆膜撕去或将口水胶111涂湿后,与第二封面20粘接实现。收件人收到该快递文件袋后,将易撕带121撕去,即可将第一胶粘区110从第一封舌100上撕断,从而打开第一封舌100所封合的开口取出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二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上一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撕开的开口处将需要快递的文件/物品放入本实施例的快递文件袋中后,将第二封舌200从快递文件袋中翻折出来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连接,以将撕开的开口再次进行封合,实现第二次寄送。第二次寄送的收件人收到该快递文件袋后直接将该快递文件袋破坏掉(破坏的位置不定)以取出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实施例二,可实现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第二组易撕线220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如图4所示,第二组易撕线2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的易撕带221。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易撕条222。易撕条2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2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2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次寄送的收件人收到该快递文件袋后,能够通过将易斯带221撕去使得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

实施例三,可实现两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二封面20上与第二封舌200连接的区域设置有骑缝辅助带21。通常,骑缝辅助带21在第二封舌2不使用时,与第二封舌200一起通过折叠设置在快递文件袋内,以使第二封面20与第一封面10在袋状结构的开口处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便于从开口处放置物品或文件(如图26所示)。在第二封舌200使用时,利用骑缝辅助带21补齐高度差,以便于第二封舌200对袋状结构的开口进行封合。在该实施例中,骑缝辅助带21设置在第二封面20上,是第二封面20的一块区域,第二封舌200与该区域的边缘连接。

实施例四,可实现三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二封舌2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已经实现第二次使用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使用的使用方式如下:

第三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二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2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再次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以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三次寄送使用。

实施例五,可实现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四封舌400和第六封舌600。第四封舌400和第三封舌3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六封舌600和第五封舌5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三封舌3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五胶粘区310。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边1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320。第三组易撕线320用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第四封舌400上设置有第七胶粘区410。第七胶粘区41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41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三封舌3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实现再次使用。第五封舌5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九胶粘区510。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520。第六组易撕线520用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第六封舌600上设置有第十一胶粘区610。第十一胶粘区61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61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五封舌5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实现再次使用。如图10所示,第三组易撕线3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的易撕带321。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易撕条322。易撕条3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3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3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通常,第六组易撕线520的位置与第三组易撕线320的位置对称,第六组易撕线520也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的易撕带521。在易撕带521上设置有易撕条522。易撕条5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5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5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5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使用和第四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二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321撕去使得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三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二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3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七胶粘区4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1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三次寄送使用。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521撕去使得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四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三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5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一胶粘区6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1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四次寄送使用。第四次寄送的收件人收到该快递文件袋后可以直接将该快递文件袋破坏掉(破坏的位置不定)以取出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实施例六,可实现七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第二组易撕线220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第二组易撕线2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的易撕带221。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易撕条222。易撕条2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2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2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同时,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二封舌2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第二,(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420。第五组易撕线420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第五组易撕线4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的易撕带421。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易撕条422。易撕条4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4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4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同时,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胶粘区430。第八胶粘区4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43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四封舌4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第三,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620。第八组易撕线620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第八组易撕线6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的易撕带621。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易撕条622。易撕条6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6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6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十二胶粘区6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63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六封舌6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实现七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二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221撕去使得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三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二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2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三次寄送使用。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321撕去使得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四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三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3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七胶粘区4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1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四次寄送使用。第四次寄送的收件人收到该快递文件袋后将易斯带421撕去使得第七胶粘区7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五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四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4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八胶粘区4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3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五次寄送使用。第五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521撕去使得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六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五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5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一胶粘区6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1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六次寄送使用。第六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621撕去使得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七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六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6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二胶粘区6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3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七次寄送使用。第七次寄送的收件人可以直接将该快递文件袋破坏掉(破坏的位置不定)以取出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实施例七,可实现五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3a和图13b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将一体连接的第一封面10和第二封面20断开,分成两个独立的封面。第二、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七封舌700和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八封舌800。第七封舌700和第八封舌8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七封舌7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十三胶粘区710。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边1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第九组易撕线720用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第九组易撕线7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的易撕带721。在易撕带721上设置有易撕条722。易撕条7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7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7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7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第八封舌800上设置有第十五胶粘区810。第十五胶粘区81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811,以便于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实现第五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四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721撕去使得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五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四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7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五胶粘区8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811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五次寄送使用。第五次寄送的收件人收到该快递文件袋后可以直接将该快递文件袋破坏掉(破坏的位置不定)以取出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实施例八,可实现九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3a和图13c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二封舌2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第二,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420。位于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胶粘区430。第八胶粘区4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43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四封舌4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第三,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620。位于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十二胶粘区6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63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六封舌6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第四,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八封舌800上位于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位于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六胶粘区830。第十六胶粘区8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831,以便于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八封舌8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实现九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当收件人将易斯带221撕去使得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时,可实现第六次寄送。

当收件人将易斯带421撕去使得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后,通过第八胶粘区4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3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时,可实现第七次寄送。

当收件人将易斯带621撕去使得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后,通过第十二胶粘区6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3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时,可实现第八次寄送。

当收件人将易斯带821撕去使得第十五胶粘区810从第八封舌800上撕断后,通过第十六胶粘区8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831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时,可实现第九次寄送。

实施例九,可实现四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320。位于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胶粘区330。第六胶粘区3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331。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520。位于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胶粘区530。第十胶粘区5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如图15所示,第三组易撕线3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的易撕带321。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易撕条322。易撕条3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322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321自身被撕断的可能。相对的,第六组易撕线5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的易撕带521。在易撕带521上设置有易撕条522。易撕条5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现四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二次使用的收件人通过第三组易撕线320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三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为第二次寄送的收件人)通过第六胶粘区3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331将第三封舌3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三次寄送。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通过第六组易撕线520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四次使用时,寄件人(一般为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通过第十胶粘区5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将第五封舌5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四次寄送。第四次寄送的收件人可以直接将该快递文件袋破坏掉(破坏的位置不定)以取出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实施例十,可实现五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九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实现第五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当收件人通过第二组易撕线220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五次寄送。

实施例十一,可实现五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8a和图18b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九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将一体连接的第一封面10和第二封面20断开,分成两个独立的封面。第二、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七封舌700。第七封舌7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十三胶粘区710。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边1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位于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一封面边1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四胶粘区730。第十四胶粘区7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731。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九的基础上实现第五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当收件人通过第九组易撕线720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通过第十四胶粘区7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将第七封舌7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五次寄送。

实施例十二,可实现六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8a和图18c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一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十一的基础上实现第六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当收件人通过第二组易撕线220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六次寄送。

实施例十三,可实现六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胶粘区330。位于第六胶粘区3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组易撕线341。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胶粘区530。位于第十胶粘区5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七组易撕线541。如图20所示,第四组易撕线341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六胶粘区33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的易撕带342。在易撕带342上设置有易撕条343。易撕条343为韧性的条状物件。在易撕带342上设置有韧性的易撕条343能够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易撕带342自身被撕断的可能。相对的,第七组易撕线541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胶粘区53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的易撕带542。在易撕带542上设置有易撕条543。易撕条543为韧性的条状物件。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实现六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在采用第四封舌400进行封合前的寄送过程中,当收件人通过第三组易撕线320将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又通过第六胶粘区3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331将第三封舌3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五次寄送。(第五次寄送的收件人通过第四组易撕线341将第六胶粘区330从第三封舌3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再通过第七胶粘区4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1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实现实施例五中的第三次寄送过程。)

在采用第六封舌600进行封合前的寄送过程中,当收件人通过第六组易撕线520将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又通过第十胶粘区5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将第五封舌5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可实现第六次寄送。(第六次寄送的收件人通过第七组易撕线541将第十胶粘区53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后。再通过第十一胶粘区6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1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进行封合,实现实施例五中的第四次寄送过程。)

实施例十四,可实现九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三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第二组易撕线220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第二组易撕线2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的易撕带221。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易撕条222。易撕条2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二封舌2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第二,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420。第五组易撕线420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第五组易撕线4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的易撕带421。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易撕条422。易撕条4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胶粘区430。第八胶粘区4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43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四封舌4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第三,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620。第八组易撕线620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第八组易撕线6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的易撕带621。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易撕条622。易撕条6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十二胶粘区6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63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六封舌6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十三的基础上实现第七、第八和第九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二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221撕去使得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七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二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2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七次寄送使用。第七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421撕去使得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八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七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4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八胶粘区4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3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八次寄送使用。第八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621撕去使得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九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八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6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二胶粘区6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3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九次寄送使用。

实施例十五,可实现八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2a和图22b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三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将一体连接的第一封面10和第二封面20断开,分成两个独立的封面。第二、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七封舌700和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八封舌800。第七封舌700和第八封舌800用于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七封舌7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十三胶粘区710。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边1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第九组易撕线720用于将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位于第九组易撕线7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四胶粘区730。第十四胶粘区7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731。位于第十四胶粘区73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组易撕线741。第八封舌800上设置有第十五胶粘区810。第十五胶粘区81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811,以便于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进行粘贴连接,从而对第七封舌700所封合的侧边进行再次封合。此外,第九组易撕线7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易撕带721。在易撕带721上设置有易撕条722。易撕条7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十组易撕线741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易撕带742。在易撕带742上设置有易撕条743。易撕条743为韧性的条状物件。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十三的基础上实现第七次和第八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六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721撕去使得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七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六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7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四胶粘区7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将第七封舌7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七次寄送使用。第七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742撕去使得第十四胶粘区730从第七封舌7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八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七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742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将第八封舌800从快递文件袋内翻折出来,并通过第十五胶粘区8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811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八次寄送使用。

实施例十六,可实现十二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2a和图22c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五相比的区别点在于:

第一,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三胶粘区2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组易撕线220。第二组易撕线2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的易撕带221。在易撕带221上设置有易撕条222。易撕条2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二封舌200上位于第二组易撕线2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四胶粘区230。第四胶粘区2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231,以便于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二封舌2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第二,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420。第五组易撕线4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的易撕带421。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易撕条422。易撕条4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五组易撕线4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胶粘区430。第八胶粘区4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431,以便于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四封舌4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第三,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620。第八组易撕线6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的易撕带621。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易撕条622。易撕条6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八组易撕线6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二胶粘区630。第十二胶粘区6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631,以便于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六封舌6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第四,本实施例中的快递文件袋第八封舌800上位于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一组易撕线820。第十一组易撕线8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用于将第十五胶粘区810从第八封舌800上撕断的易撕带821。在易撕带821上设置有易撕条822。易撕条8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八封舌800上位于第十一组易撕线82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六胶粘区830。第十六胶粘区830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831,以便于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八封舌8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十五的基础上实现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八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221撕去使得第三胶粘区210从第二封舌2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九次寄送时,寄件人(例如第八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2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四胶粘区2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231将第二封舌2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九次寄送使用。第九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421撕去使得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十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九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4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八胶粘区4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3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十次寄送使用。第十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621撕去使得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十一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十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6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二胶粘区6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3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十一次寄送使用。第十一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821撕去使得第十五胶粘区810从第八封舌8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十二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十一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8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十六胶粘区8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831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十二次寄送使用。

实施例十七,可实现三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比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一封舌100上位于第一组易撕线1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二胶粘区130。第二胶粘区1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131,以便于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进行粘贴连接,以再次采用第一封舌100对快递文件袋进行封合,实现再次使用。

在已经实现第二次使用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次使用的使用方式如下:

第三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是第二次使用时的收件人)从易撕带2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后,通过第二胶粘区1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131再次将第一封舌1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三次寄送使用。

实施例十八,可实现七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七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的第三封舌300上位于第五胶粘区3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三组易撕线320。位于第三组易撕线3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胶粘区330。第六胶粘区3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331。第五封舌500上位于第九胶粘区51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六组易撕线520。位于第六组易撕线520与第一封面1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胶粘区530。第十胶粘区53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其中,第三组易撕线3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易撕带321。在易撕带321上设置有易撕条322。易撕条3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相对的,第六组易撕线5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易撕带521。在易撕带521上设置有易撕条522。易撕条5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

第二,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四封舌400和第六封舌600。第四封舌400与第三封舌300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四封舌400上设置有第七胶粘区410。第七胶粘区41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411。第四封舌400上位于第七胶粘区4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五组易撕线420。第五组易撕线4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易撕带421。在易撕带421上设置有易撕条422。易撕条4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六封舌600与第五封舌500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第六封舌600上设置有第十一胶粘区610。第十一胶粘区61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611。第六封舌600上位于第十一胶粘区6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八组易撕线620。第八组易撕线6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易撕带621。在易撕带621上设置有易撕条622。易撕条6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

在已经实现第三次使用的基础上实现七次使用的使用方式如下:

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321撕去使得第五胶粘区310从第三封3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四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为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3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并将第四封舌400从快递文件袋内翻折出来,将第三封舌300上的第六胶粘区330折叠进快递文件袋内。然后通过第七胶粘区4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411将第四封舌4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四次寄送使用。第四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421撕去使得第七胶粘区410从第四封舌4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五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为第四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4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并将第三封舌300上的第六胶粘区330从快递文件袋内再翻折出来,然后通过第六胶粘区3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331将第三封舌3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五次寄送使用。第五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521撕去使得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六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为第五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5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并将第六封舌600从快递文件袋内翻折出来,将第五封舌500上的第十胶粘区530折叠进快递文件袋内。然后通过第十一胶粘区6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1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六次寄送使用。第六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621撕去使得第十一胶粘区610从第六封舌6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七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为第六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6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并将第五封舌500上的第十胶粘区530从快递文件袋内再翻折出来,然后通过第十胶粘区5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531将第五封舌5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七次寄送使用。

实施例十九,可实现九次寄送的快递文件袋。

如图25a和图25b的组合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八相比的区别点在于:第一,将一体连接的第一封面10和第二封面20断开,分成两个独立的封面。第二、本实施例中快递文件袋还包括与第一封面10连接的第七封舌700和与第二封面20连接的第八封舌800。第八封舌800和第七封舌700封合快递文件袋的同一侧边。其中,第七封舌7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封面20粘贴连接的第十三胶粘区710。第十三胶粘区71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711。第七封舌700上位于第十三胶粘区710与第一封面边1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九组易撕线720。第九组易撕线7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易撕带721。在易撕带721上设置有易撕条722。易撕条7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第八封舌8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封面10粘贴连接的第十五胶粘区810。第十五胶粘区810上设置有双面胶或口水胶811。第八封舌800上位于第十五胶粘区810与第二封面20边缘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十一组易撕线820。第十一组易撕线820包括两条易撕线。两条易撕线之间的区域为易撕带821。在易撕带821上设置有易撕条822。易撕条822为韧性的条状物件。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十八的基础上实现九次使用的过程如下:

第七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721撕去使得第十三胶粘区710从第七封7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再次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八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为第七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7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并将第八封舌800从快递文件袋内翻折出来,将第七封舌700上的第十四胶粘区730折叠进快递文件袋内。然后通过第十五胶粘区8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811将第八封舌8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八次寄送使用。第八次寄送的收件人将易斯带821撕去使得第十五胶粘区810从第八封舌800上撕断,从而方便且规整的打开快递文件袋的开口,取出该快递文件袋内的文件/物品。

第九次寄送时,寄件人(一般为第八次寄送的收件人)从易撕带821撕断的开口处放入需要寄送的文件或物品,并将第七封舌700上的第十四胶粘区730从快递文件袋内再翻折出来,然后通过第十四胶粘区73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731将第七封舌700与第二封面20的外侧面再次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施例快递文件袋的第九次寄送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九中表述的本实用新型快递文件袋的各个封合的使用次序并不绝对,上述的顺序说明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和本实用新型快递文件袋能够实现相应使用次数的说明,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快递文件袋上封舌使用次序的范围限定,上文中表述的“第一次”、“第二次”…“第十六次”等,仅仅是对不同使用过程的区分,不是顺序的限定。例如,在实施例六中,第三次寄送的收件人完全可以先将易斯带521撕去使得第九胶粘区510从第五封舌500上撕断,然后在第四次寄送时,通过第十一胶粘区610上设置的双面胶或口水胶611将第六封舌600与第一封面10的外侧面粘贴连接,从而将被撕开的开口再次封合,实现本实用新型快递文件袋的第四次寄送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