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连接装置的复合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173发布日期:2018-12-11 20:0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带有连接装置的复合导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连接装置的复合导轨。



背景技术:

目前,体积大、较为笨重的大型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及工艺之间需要将其进行频繁转运。现有的转运方式是:人工先使用行车吊转至转运架上,然后再使用叉车转运至下一工位附近,最后再由行车转运至生产线上。这种转运方式浪费劳动力,占用多种转运设备,转运效率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多种转运设备也占用了车间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有连接装置的复合导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复合导轨缩短了转运线长度,避免转运时占用多种转运设备,提高转运效率,节省成本。

所述的带有连接装置的复合导轨,包括导轨组A,导轨组A两外侧分别设有垂直相交的导轨组B,导轨组A上设有可沿导轨组A移动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与导轨组A配合的滚轮,滚轮通过传动带与电机连接,连接杆两侧设有导轨组C,导轨组C与导轨组B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A上设有与导轨组B相对应的安装杆,安装杆上设有感应开关,连接杆底部设有与感应开关配合的接近开关,导轨组B上与导轨组A相交的位置设有电磁铁B。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B的高度比导轨组A高5cm,导轨组C与导轨组B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A、导轨组B和导轨组C分别包括两平行且等距的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C上设有凹槽,连接杆上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电磁铁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垂直相交的导轨组A和导轨组B上增设连接装置,使导轨组A和导轨组B通过连接装置的导轨组C进行无缝连接,大型工件在转运时,通过能在导轨上移动的转运车进行转运,避免了占用多种转运设备及车间的空间;

2、通过导轨组A和导轨组B计算出转运的最短距离,配合转运车提高了转运效率,节省了劳动成本;

3、连接装置通过电机实现自动前进,接近开关与安装杆上的感应开关配合,从而使导轨组B上的电磁铁B通电,使连接装置与导轨组B吸合固定,完成导轨组A和导轨组B的连接固定,方便转运车前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轨组A和导轨组B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导轨组A;2、导轨组B;3、安装杆;4、感应开关;5、导轨组C;6、转轴;7、滚轮;8、连接杆;9、接近开关;10、电机;11、切口;12、转运车;13、移动轮;14、凹槽;15、限位板;1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带有连接装置的复合导轨,包括导轨组A1,导轨组A1两外侧分别设有垂直相交的导轨组B2,导轨组B2的高度比导轨组A1高5cm,导轨组A1上设有可沿导轨组A1移动的连接装置;如图2所示,导轨组A1上设有与导轨组B2相对应的安装杆3,安装杆3上设有感应开关4,导轨组B2上与导轨组A1相交的位置设有电磁铁B。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8,连接杆8底部设有与感应开关4配合的接近开关9,连接杆8上设有转轴6,转轴6两端设有与导轨组A1配合的滚轮7,滚轮7通过传动带与电机10连接,连接杆8两侧设有导轨组C5,导轨组C5两端分别设有切口11,导轨组C5通过切口11与导轨组B2对接,且导轨组C5与导轨组B2高度一致;连接杆8上设有与转运车12配合的限位板15,限位板15上设有电磁铁A;导轨组C5上设有凹槽14,凹槽14深度为1cm,凹槽14与转运车12的移动轮13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导轨组A1、导轨组B2和导轨组C5分别包括两平行且等距的导轨;切口11顶部比滚轮7底部高3-5mm;电机10为伺服电机。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转运车12配合使用,转运车12底部设有与限位板15配合的挡板16,转运车12放置在连接装置上,转运车12的移动轮13进入凹槽14内,电磁铁A处于通电状态,转运车12的挡板16与限位板15吸合。工作时,将待转运的工件放置在转运车12上,控制电机10运动,电机10带动导轨组C5和转运车12前进,当连接杆8上的接近开关9碰触到感应开关4时,电磁铁B通电,导轨组C5与导轨组B2吸合固定,同时,电磁铁A断电,然后,转运车12的驱动电机动作,带动工件向导轨组B2转运,进入下一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