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应急轻便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406发布日期:2018-12-07 22:3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应急轻便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江河水面溢油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应急轻便储油罐。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运输业务日益繁忙,特别是海上油品的运输,溢油事故发生的几率迅速上升,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有关职能部门也加大了执法力度,特别是新的“海洋环保法”实施以来,海洋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海洋油品运输的事故发生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水面溢油也存在扩散迅速,污染面积快速扩展的问题,能否快速回收漏油溢油,对水面溢油处理效果的影响极大,也涉及重大的经济性问题。

轻便储油罐是江河、海洋等水面溢油事故处理的主要设备器材之一,该类储油罐能应用在各种水域环境中,应急储存回收水面溢油,防止水面溢油大面积扩散,及时回收处理漏油溢油,从而保护水域环境免受溢油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快速安装、轻便灵活、经济实用的新型应急轻便储油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应急轻便储油罐,包括罐体和支撑罐体的上、下支撑组件,所述罐体安装于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上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均包括若干个横架体和插扣组件,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中各自的所述横架体间分别通过铰轴首尾顺次相连;

所述插扣组件包括插杆、插杆旋转轴和插头,每个横架体的首尾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插杆旋转轴的插杆旋转轴座和用于固定所述插头的第一限位孔,

每个支撑组件中各自的相邻横架体和插杆之间能够形成三角定位结构,插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插杆旋转轴与一个横架体一端的插杆旋转轴座固定相连,另一端通过插头能够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横架体的第一限位孔内;

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相互平行设置,二者的横架体的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中相互对应的横架体间通过至少一个竖杆相连;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展开均呈正多边形结构,折叠均呈一字型结构;

所述罐体的外周上还均匀地贴合有多道吊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相邻连接的所述横架体沿所述铰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每个所述横架体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孔,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折叠呈一字型结构时,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通过插头能够插入相邻横架体的第二限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每个所述吊带的下端与下支撑组件中的横架体相连接;每个所述吊带的上端均通过日字形扣环与上支撑组件中的横架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罐体、所述吊带均包括热合连接在一起的布体层和PVC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是在溢油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配合收油机使用,用于临时储存回收的溢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支撑组件在展开时均呈正多边形结构,折叠后呈一字型结构,类似于变形金刚,便于应急轻便储油罐的人工移动、安装和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轻便灵活,无需专业安装人员即可快速灵活地完成安装布设,支撑组件可迅速展开、折叠,快速高效地储存应急回收的溢油;

3、本实用新型用料节省、制造成本低廉,既经济实用又方便操作,大大提高现场应急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3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吊带连接示意图;

图5a为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架体;2-铰轴;3-罐体;4-插杆;5-吊带;6-日字形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5所示,一种新型应急轻便储油罐,包括罐体和支撑罐体的上、下支撑组件,所述罐体安装于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上支撑组件、所述下支撑组件均包括若干个横架体和插扣组件,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中各自的所述横架体间分别通过铰轴首尾顺次相连。

所述插扣组件包括插杆、插杆旋转轴和插头,每个横架体的首尾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插杆旋转轴的插杆旋转轴座和用于固定所述插头的第一限位孔。

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展开均呈正多边形结构,折叠均呈一字型结构。在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展开均呈正多边形结构时,每个支撑组件中各自的相邻横架体和插杆之间形成三角定位结构,插杆的一端分别通过插杆旋转轴与一个横架体一端的插杆旋转轴座固定相连,另一端通过插头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横架体的第一限位孔内。

上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相互平行设置,二者的横架体的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中相互对应的横架体间通过至少一个竖杆相连;。

所述罐体的外周上还均匀地贴合有多道吊带。

特别的,两个相邻连接的横架体沿铰轴旋转,相邻的两个横架体可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180度,完成支撑组件的展开、折叠过程。

特别的,在每个所述横架体上均设有第二限位孔,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折叠呈一字型结构时,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通过插头插入相邻横架体的第二限位孔内。

特别的,每个吊带的下端与下支撑组件中的横架体相连接,每个吊带的上端均通过日字形扣环与上支撑组件中的横架体相连接,如图5所示,设置的多道日字形环扣用于辅助支撑组件对罐体的周围进行辅助支撑。

特别的,罐体、吊带均包括热合连接在一起的布体层和PVC树脂层,布体层为帆布材料,PVC树脂层通过热合工艺贴附在帆布上,吊带整体热合粘结在罐体的侧面上,该结构的罐体重量轻,运输、使用均轻便。

特别的,正多边形为正六边形,是在溢油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配合收油机使用,用于临时储存回收的溢油;根据实际溢油情况,当溢油面积较大时,支撑组件中的横架体数量较多,展开后的正多边形边数不限。

罐体的周边均匀地贴合多道吊带,吊带均通过日字形扣环与横架体连接成一体,对罐体的口沿进行支撑,上支撑组件、下支撑组件中的横架体采用铝合金或镀锌方管材料,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重量小、操作灵活轻便等优点,能实现类似变形金刚的快速变形定位,确保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进行快速安装布设、快速高效储存应急回收的溢油的功能。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