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共享周转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8845发布日期:2019-06-21 23:58阅读:8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共享周转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转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共享周转筐。



背景技术:

共享是共享经济中的核心理念,强调物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共享经济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共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种种创新发挥着人们的想象力,同时也是对社会闲散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尝试。

授权公告号为CN20369886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物流筐,主要由物流托盘、物流筐构成,所述的物流托盘底部装有尼龙板或PE板,四周均设有专用叉车限位装置,物流托盘四角设有梯形定位槽;所述的物流筐由底筐、侧筐、正筐、镀锌钢丝网、方管、站柱构成,站柱上设有轴、插销、堆码定位脚,底筐底部设有加强筋。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的周转筐多为简单的筐架结构,在产品运输时,企业需要根据产品运输需求多次购买周转筐,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周转筐的遗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资源利用率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不利于周转筐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共享周转筐,其解决了现有周转筐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物流管理与运输管理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共享周转筐,包括RFID数据载体、底筐、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底筐上的侧筐、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底筐上的端筐,所述底筐设置有用于容纳RFID数据载体的容纳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RFID数据载体对周转筐进行定位和出入库管理,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避免在产品运输时,企业需要根据产品运输需求多次购买周转筐,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周转筐的遗失,导致其资源利用率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另外,货主可以根据权限,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提高共享周转筐的服务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RFID数据载体,实现了周转筐的资源共享,不仅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同时提高了物流管理与运输管理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端筐或所述侧筐下方,所述底筐上固定有封闭所述容纳腔的端盖。

采用上述方案,将RFID数据载体设置在端筐或侧筐下方,该位置连接强度高,同时可以减少来自所运输产品的压力,以此达到保护RFID数据载体的目的,延长RFID数据载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容纳腔上固定端盖,可以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导致RFID数据载体脱离容纳腔、甚至遗失,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进一步提高了物流管理与运输管理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侧筐与所述端筐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筐上,所述侧筐位于所述端筐之间,所述端筐与所述侧筐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侧筐转动的锁定件。

采用上述方案,在不使用时,侧筐与端筐可以相对底筐转动,折叠收纳成占空间较小的折叠状态;在需要使用时,侧筐与端筐再相对底筐转动,二者从水平状态展开为竖直状态,而后侧筐与端筐通过锁定件限位配合,即可展开使用;在上述过程中,该周转筐无须组装或拆卸,只需要简单的折叠或展开,即可根据使用需求改变使用状态,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运输箱的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定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筐一端的挡板、至少两个相对并列设置于所述挡板上的柔性的T型锁定块,所述锁定块靠近锁座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面,所述侧筐端部设置有锁座、贯穿所述锁座的锁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锁定孔侧壁的挡圈,所述挡圈靠近所述T型锁定块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面配合的第一导向面,所述T型锁定块沿所述第一导向面嵌合于所述锁定孔且抵接于所述挡圈。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挡圈与T型锁定块的限位配合,以此限制侧筐的转动,同时侧筐又限制了端筐的转动,即可实现侧筐与端筐保持在竖直状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端筐与侧筐随意转动,导致产品脱离运输筐;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导向面,使用只需转动侧筐至与挡板接触,而后继续施力,侧筐的端部就会沿第二导向面插接于锁定孔,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运输箱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定件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侧筐外侧表面的凹槽、若干沿挡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挡板上的与凹槽嵌接的U型块;所述侧筐和端筐的翻开时,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挡板且U型块只能沿凹槽的开口方向脱离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挡板限制了端筐向外翻转,凹槽与U型块限位配合限制侧筐向外翻转也保持侧筐和端筐的上下位置稳定;由此,大大加强了周转筐满载时的侧面承载能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锁定件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侧筐边沿的定位孔、若干并列设置于所述挡板上的定位杆,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凹槽,所述定位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端筐内壁、一端固定于所述U型块上,所述定位杆滑移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用于限制所述侧筐沿长度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定位杆与定位孔限位配合,同时辅以U型块作为挡板限位,限制侧筐沿长度方向运动,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转运产品容量过大,周转筐筐体受力弯曲,导致锁定块轻易地脱离锁定孔,致使产品脱离周转筐,减少安全隐患,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周转筐的其中一个端筐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相对于外侧避免内陷的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上凹陷设置有调节槽;另一个端筐的端部可翻转至重叠于对接平台且内侧表面设置有与调节槽嵌接的调节块;两个端筐重叠时,两个端筐的外侧表面平齐。

采用上述方案,展开状态下,筐体的开口端保持平齐,在折叠状态下,底筐、侧筐、端筐也能层层叠放互不干扰且保持表面平齐,使得多个周转筐可以平稳的叠放,大大降低周转筐空筐输送时的运输成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侧筐与所述端筐底部均并列设置有若干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固定于所述侧筐或所述端筐上,所述底筐边沿设置有若干轴套,所述轴套上周向设置有开口,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套上且可沿所述开口脱离轴套。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轴套、开口与转轴,二者组成可拆卸结构,即可实现转轴与轴套间的相对转动,同时又实现转轴与轴套间的分离;由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装载高度要求,在此过程中,可根据不同产品跟换不同尺寸的侧筐及底筐,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运输箱的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筐底部凸出设置有呈放射形的加强筋凸起部。

采用上述方案,在搬运过程中,使用者一般会在周转筐边缘部位施加向上的力,从而达到搬运周转筐的目的,所以当周转筐内装载有产品时,在搬运时,底筐边缘至中部所受到的力依次增加,通过在底筐底部设置有放射形的加强筋凸起部,使底筐所受到的力均匀分散至各个部位,在提高底筐承重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周转筐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筐底部设置有若干底托,所述底托与打开状态下的所述侧筐与所述端筐限位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底托的设置一方面使底筐不接触地面等,避免周转筐内产品被污垢附着,另一方面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多个周转筐层层堆叠,提高运输空间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周转筐间的堆叠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RFID数据载体设置在端筐或侧筐下方,该位置连接强度高,同时可以减少来自所运输产品的压力,以此达到保护RFID数据载体的目的,延长RFID数据载体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容纳腔上固定端盖,可以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导致RFID数据载体脱离容纳腔、甚至遗失,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进一步提高了物流管理与运输管理效率;

2.通过锁定件,限制侧筐和端筐的转动,以此将周转筐调整为折叠状态,并辅以卡块与卡座,实现侧筐和端筐相对底筐转动与脱离,以此将周转筐调整为折叠状态,该周转筐无须组装或拆卸,只需要简单的折叠或展开,即可根据使用需求改变使用状态,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运输箱的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周转筐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底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转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周转筐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底筐、侧筐、端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部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的T型锁定块和锁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底筐;11、RFID数据载体;111、容纳腔;112、端盖;12、加强筋凸起部;13、底托;2、侧筐;3、端筐;31、对接平台;32、调节槽;33、调节块;4、锁定件;41、挡板;42、锁座;421、锁定孔;422、挡圈;423、第一导向面;43、T型锁定块;431、第二导向面;44、凹槽;45、U型块;46、定位孔;47、定位杆;5、转动件;51、轴套;52、开口;5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共享周转筐,如图1所示,包括RFID数据载体11、底筐1、两个转动连接于底筐1上的侧筐2、两个转动连接于底筐1上的端筐3,底筐1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RFID数据载体11的容纳腔111;其中,侧筐2位于两个端筐3之间,端筐3与侧筐2之间设置有限制侧筐2转动的锁定件4。

端筐3位于底筐1边长较长一侧,侧筐2位于底筐1边长较短一侧;底筐1尺寸根据需求一般为500mmⅹ400mm或600mmⅹ400mm。

参照图2,容纳腔111位于端筐3下方,底筐1上固定有与封闭容纳腔111的端盖112,端盖112通过两个螺丝固定于容纳腔111上,端盖112用于限制RFID数据载体11脱离容纳腔111。

底筐1底部设置有呈放射形的加强筋凸起部12,以此增强周转筐承重能力;底筐1底部还设置有四个底托13,底托13均匀分布在底筐1的边沿位置,底托13与打开状态下的侧筐2与端筐3限位配合,方便周转筐层层叠放。

侧筐2与端筐3的转动通过设置于两者与底筐1之间的转动件5实现,参照图3和图5,转动件5包括十八个沿底筐1周向分布的轴套51、四个两端固定于侧筐2上的转轴53和五个固定于端筐3上的转轴53;其中,轴套51上周向设置有开口52,开口52朝向周转筐外,转轴53转动连接于轴套51上且可沿开口52脱离轴套51。

参照图4,端筐3可通过转动件5翻转折叠,折叠状态下,侧筐2叠放于底筐1上,端筐3叠放于侧筐2上;其中,周转筐的其中一个端筐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相对于外侧避免内陷的对接平台31,对接平台31上凹陷设置有调节槽32;另一个端筐3的端部可翻转至重叠于对接平台31且内侧表面设置有与调节槽32嵌接的调节块33;两个端筐3重叠时,两个端筐3的外侧表面平齐,方便周转筐层层叠放。

参照图5,端筐3可通过转动件5翻转展开,展开后通过锁定件4保持展开状态。

参照图5和图6,锁定件4还包括多个并列设置于侧筐2外侧的凹槽44、两个设置于侧筐2外边沿的定位孔46、垂直设置于端筐3上的挡板41、多个沿挡板41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U型块45、两个并列设置于挡板41上的定位杆47;其中,定位孔46贯穿凹槽44,U型块45位于挡板41内侧,定位杆47一端固定连接于端筐3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U型块45上。

参照图5和图7,锁定件4包括设置于侧筐2上端的锁座42、沿侧筐2转动方向贯穿锁座42的锁定孔421、设置于锁定孔421侧壁的挡圈422、两个上下相对且并列设置于挡板41上的T型锁定块43;其中,挡圈422靠近所述T型锁定块43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423、呈“乛”字型,T型锁定块43靠近锁座42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面423配合的第二导向面431。

在侧筐2转动为竖直状态时,U型块45自下而上依次嵌合于凹槽44内,同时定位杆47依次插接于定位孔46内,最后T型锁定块43相对第一导向面423移动,两个T型锁定块43间隙减小,直至第二导向面431完全脱离第一导向面423,T型锁定块43抵接于挡圈422并且嵌合于锁定孔421内,以此限制侧筐2或端筐3转动。

拆装方式:

S1捏紧端筐3,同时施力使各个转轴53沿开口52脱离轴套51,取下该端筐3,另取一块端筐3,将各个转轴53对准开口52,同时向轴套51施力,使转轴53嵌合于轴套51,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另一块端筐3;

S2 参照S1,拆装侧筐2;

S3 RFID数据载体11的拆装,松开两个螺丝,取下端盖112,取出RFID数据载体11,另取一个RFID数据载体11,将其嵌合与容纳腔111,放上端盖112,拧紧螺丝。

运作方式:

S1 至管理库取出周转筐,RFID读取器识别并载入RFID数据载体11信息,周转筐出库;

S2转动两个端筐3,使端筐3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然后转动两个侧筐2,使侧筐2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期间,锁定件4上的凹槽44与U型块45、定位杆47与定位孔46自动对准插接,然后继续施力,T型锁定块43沿第一导向面431嵌入锁定孔421;

S3 向周转筐内装载产品,运输至目的地;

S4 捏紧侧筐2并转动,侧筐2脱离端筐3,侧筐2从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先后转动第一端筐313、第二端筐3,周转筐转换为折叠状态。

S5装筐并周转筐内产品。

S6 运输至目的地后,返还周转筐,另一RFID读取器识别并载入RFID数据载体11信息,周转筐入另一管理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