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发动机转移及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423发布日期:2018-12-28 19:2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发动机转移及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发动机转移及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主要有三种类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其中,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是早期在飞机或直升机上应用的航空发动机,用于带动螺旋桨或旋翼。大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功率可达2500千瓦。后来为功率大、高速性能好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所取代。但小功率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仍广泛地用于轻型飞机、直升机及超轻型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应用最广。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都具有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涡轮。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主要用于时速小于800千米的飞机;涡轮轴发动机主要用作直升机的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用于速度更高的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用于超音速飞机;冲压发动机,其特点是无压气机和燃气涡轮,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利用高速飞行时的冲压作用增压。其结构简单、推力大,特别适用于高速高空飞行,由于不能自行起动和低速下性能欠佳,限制了应用范围,仅用在导弹和空中发射的靶弹上。

上述的几种航空飞机发动机由于其形体较大,并且在发动机主体完成后需要在尾部安装尾喷管、外部附件、电气,导管等零部件,因此需要一个支撑和夹持机构对发动机的主体进行夹持,而后对其进行安装,而现有的发动机装配装置缺少相应的运输转移装置,从而导致发动机的装配效率较低,并且在转移过程中,常常由于所使用机械的原因对发动机的表面产生严重损坏,因此如何平稳、稳定、高效以及防止划伤飞机发动机成为飞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发动机转移及装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实现飞机发动机的平稳的转移,方便对飞机发动机实施强力的夹持,能够有效的承接转移的发动机,能够在夹持时防止夹持装置对飞机发动机表面产生划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飞机发动机转移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底座、端夹持机构、中承接机构、转移底座、顶板以及转移机构,所述端夹持机构设于夹持底座的两端上,所述中承接机构设于夹持底座的中部位置处,所述转移底座设于夹持底座的一侧,所述顶板设于转移底座上,所述转移机构设于顶板上;

所述端夹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转移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夹持底座下端设有夹持支撑座,所述夹持底座两端均设有夹持件运动槽一段,所述夹持底座的中部位置设有支撑筒;

所述端夹持机构包括下支撑块,所述下支撑块的下端装配于夹持件运动槽内,所述下支撑块下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另一端的内侧设有推拉杆两根,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上均设有推拉气缸,所述推拉气缸的另一端均设于夹持支撑座上,所述下支撑块的上端设有镶嵌套,所述镶嵌套上装配有旋转圈;

所述中承接机构包括举升螺杆,所述举升螺杆的下端装配于支撑筒上,所述举升螺杆的下端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设于支撑筒的上端,所述举升螺杆的上端装配有举升块,所述举升块的上端设有中承接件;

所述转移底座的下端设有转移支撑座,所述转移底座的上端设有摆放件,所述摆放件上设有夹取槽两个,所述夹取槽均平行于转移底座的短边,所述摆放件的上端设有摆放槽,所述摆放槽平行于转移底座的长边,所述转移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杆若干,所述顶板设于支撑杆的上端;

所述顶板上设有转移运动槽两个,所述转移运动槽平行于夹取槽,且所述转移运动槽位于夹取槽的正上方,所述顶板的一侧面上设有转移气缸两个,所述转移气缸的另一端上均设有转移推杆,所述转移推杆的另一端上设有转移端板,所述转移端板的下端内侧设有转移推板两块;

所述转移机构包括上运动块,所述上运动块装配于转移运动槽内,所述上运动块的下端设于转移推板的另一端上,所述上运动块中部设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下端设有电机,所述上运动块的下端设有导杆若干,所述导杆上设有下运动座,所述电机设于下运动座上,所述下运动座的下端设有夹取导轨,所述夹取导轨的两端上均装配有夹取头,所述夹取头的上端外表面上均装配有收缩杆,所述收缩杆的另一端上均设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另一端均装配于下运动座的下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圈为通电磁感应圈。

进一步地,所述中承接件为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承接件的内侧面上设有防滑软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摆放槽的横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摆放槽的表面上设有软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导轨为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头为弧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1、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端夹持机构,主要用于完成飞机发动机的夹持工作,并且在夹持时摆脱了常规的机械夹持的方式,而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使飞机发动的两端位于旋转圈的中部位置,从而避免了夹持时的划伤,并且两套端夹持机构能够增大或减小两者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方便飞机发动机的转移,当需要转移时两套端夹持机构之间的间距增大,而在实施夹持时两者的间距又能够保持恒定,从而提高了飞机发动机的夹持效率,也就提高了飞机发动机的装配效率,同时在装配飞机发动机时,又能够对飞机发动机实施旋转,从而方便飞机发动的装配;

2、依据本实用新型上设有的中承接机构,主要用于将转移至夹持底座上方的飞机发动机进行暂时摆放,并且能够调整飞机发动机的高度,从而方便飞机发动机的夹持操作,并且在中承接件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层的防滑软缓冲层,能够有效的避免中承接件对飞机发动机的表面产生划伤;

3、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转移底座,主要用于顶板的支撑和飞机发动机的摆放,其中摆放槽能够稳定地将飞机发动机置于其上,能够有效地防止飞机发动机发生微小移动,从而降低了转移所需的时间,提高了飞机发动机的转移效率,并且为了便于转移机构的夹取,在其上设有夹取槽,从而提高了实用性;

4、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顶板,主要为转移机构的水平运动提供动力,同时为转移机构提供稳定的支撑体;

5、依据本实用新型设有的转移机构,能够完成飞机发动机的夹取和转移的过程,其中转移气缸为转移机构的水平运动提供动力,而电机为转移机构的竖直运动提供动力,从而确保转移装置将飞机发动机转移的效果;并且为了实现飞机发动机的转移,使用了夹取头和夹导轨部件,从而实现对飞机发动机的夹取并且为了防止夹取头对飞机发动机的划伤,在其内侧设有防滑软缓冲层,首先避免了对飞机发动机的划伤,与此同时,能够增大夹取头与飞机发动机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转移的安全性;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飞机发动机的平稳的转移,方便对飞机发动机实施强力的夹持,能够有效的承接转移的发动机,能够在夹持时防止夹持装置对飞机发动机表面产生划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飞机发动机转移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底座1、端夹持机构2、中承接机构3、转移底座4、顶板5以及转移机构6,所述端夹持机构2设于夹持底座1的两端上,所述中承接机构3设于夹持底座1的中部位置处,所述转移底座4设于夹持底座1的一侧,所述顶板5设于转移底座4上,所述转移机构6设于顶板5上;

所述端夹持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转移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夹持底座1下端设有夹持支撑座10,所述夹持底座1两端均设有夹持件运动槽11一段,所述夹持底座1的中部位置设有支撑筒12;

所述端夹持机构2包括下支撑块20,所述下支撑块20的下端装配于夹持件运动槽11内,所述下支撑块20下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推拉板21,所述推拉板21另一端的内侧设有推拉杆22两根,所述推拉杆22的另一端上均设有推拉气缸23,所述推拉气缸23的另一端均设于夹持支撑座10上,所述下支撑块20的上端设有镶嵌套24,所述镶嵌套24上装配有旋转圈25;

所述中承接机构3包括举升螺杆30,所述举升螺杆30的下端装配于支撑筒12上,所述举升螺杆30的下端设有转动盘31,所述转动盘31设于支撑筒12的上端,所述举升螺杆30的上端装配有举升块32,所述举升块32的上端设有中承接件33;

所述转移底座4的下端设有转移支撑座40,所述转移底座4的上端设有摆放件41,所述摆放件41上设有夹取槽42两个,所述夹取槽42均平行于转移底座4的短边,所述摆放件41的上端设有摆放槽43,所述摆放槽43平行于转移底座4的长边,所述转移底座4的上端设有支撑杆44若干,所述顶板5设于支撑杆44的上端;

所述顶板5上设有转移运动槽50两个,所述转移运动槽50平行于夹取槽42,且所述转移运动槽50位于夹取槽42的正上方,所述顶板5的一侧面上设有转移气缸51两个,所述转移气缸51的另一端上均设有转移推杆52,所述转移推杆52的另一端上设有转移端板53,所述转移端板53的下端内侧设有转移推板54两块;

所述转移机构6包括上运动块60,所述上运动块60装配于转移运动槽50内,所述上运动块60的下端设于转移推板54的另一端上,所述上运动块60中部设有升降螺杆61,所述升降螺杆61的下端设有电机64,所述上运动块60的下端设有导杆62若干,所述导杆62上设有下运动座63,所述电机64设于下运动座63上,所述下运动座63的下端设有夹取导轨65,所述夹取导轨65的两端上均装配有夹取头66,所述夹取头66的上端外表面上均装配有收缩杆68,所述收缩杆68的另一端上均设有伸缩气缸67,所述伸缩气缸67的另一端均装配于下运动座63的下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圈25为通电磁感应圈。

进一步地,所述中承接件33为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承接件33的内侧面上设有防滑软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摆放槽43的横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摆放槽43的表面上设有软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导轨65为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头66为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头66的内侧面上设有防滑软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将飞机发动机置于摆放槽43上,启动电机64使得下运动座63向下运动,直至夹取头66的下端位于夹取槽42为止;二、启动伸缩气缸67,使得夹取头66的下端位于飞机发动机的下端为止;三、启动转移气缸51,飞机发动机向中承接机构3处运动;四、启动推拉气缸23,增大两套端夹持机构2的间距;五、飞机发动机转移至中承接件33上,并使用转动盘31使得飞机发动机的两端正好能够穿过旋转圈25为止;六、启动推拉气缸23减小两套端夹持机构2的间距,直至旋转圈25进入飞机发动机的两端年为止;七、向旋转圈25通电,然后开始飞机发动机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