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4058发布日期:2019-02-11 00:1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建造起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大楼,这些高层大楼能够极大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有效驱动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在高层大楼中,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承载工具,自然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其中,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然而现有的电梯轿厢功能不够完善,大多电梯轿厢不通风,更别提会散气了,特别是部分乘客素质低下,在电梯里抽烟,导致烟味久久不能散去,导致乘客的舒适感降低,此外,电梯的轿厢在较封闭的井道内以高速上下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制动,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电梯轿厢来解决上述问题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主体、循环机构、送风机构、红外感应器和风机;所述轿厢主体内上端设有摄像头与电灯,轿厢主体从外至内分别包括散音层、隔音层、减震层和金属层,轿厢主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箱、风扇和散音网格,循环箱上设有风扇,风扇外部设有散音网格,轿厢主体内正面上部设有送风机构,送风机构包括壳体、抽风管、空气净化器、连接管、风机、隔音罩、送风管和防护罩,壳体内设有风机,风机外设有隔音罩,风机的输入端与连接管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穿过隔音罩伸出与空气净化器连接,空气净化器的另一端连接抽风管,抽风管的另一端水平延伸伸出壳体,风机的输入端连接送风管,送风管的另一端分别穿过隔音罩和壳体后伸出,送风机构下方设有红外感应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轿厢主体内上端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灯共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摄像头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灯上设有灯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层包括内层吸音板和外层吸音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层吸音板和外层吸音板之间形成隔音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层的材料为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风管上设有防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扇的控制电路和风机的控制电路均与红外感应器的控制电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减噪通风效果显著,可以根据电梯开关情况灵活改善空气流通,同时通过多重隔音降噪,有效减少了噪音污染,从而有利于提高环境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中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中轿厢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中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中隔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主体、2-循环机构、3-摄像头、4-电灯、5-送风机构、6-灯罩、7-红外感应器、8-循环箱、9-风扇、10-散音网格、11-散音层、12-隔音层、13-减震层、14-壳体、15-抽风管、16-空气净化器、17-连接管、18-风机、19-隔音罩、20-送风管、21-防护罩、22-金属层、121-内层吸音板、122-外层吸音板、123-隔音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包括轿厢主体1、循环机构2、送风机构5、红外感应器7和风机18;所述轿厢主体1内上端中部设有摄像头3,通过摄像头3可以实时进行监控,进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提高了安全性,所述轿厢主体1内上端还设有电灯4,所述电灯4共有多个,且均匀设置在摄像头3两侧,通过电灯4可以进行照明,提高了内部光照环境,所述电灯4上设有灯罩6,避免电灯4直接照射摄像头3,提高了监控效果,所述轿厢主体1从外至内分别包括散音层11、隔音层12、减震层13和金属层22,所述隔音层12包括内层吸音板121和外层吸音板122,所述内层吸音板21和外层吸音板22之间形成隔音空腔123,所述减震层13的具体材料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减震层13的材料为橡胶,通过减震层13的减震,降低轿厢主体1移动时产生的震动,把噪音从根源上减少,同时,通过隔音层12进行吸音,通过内层吸音板121、外层吸音板122和隔音空腔123进行多层吸音,提高了隔音效果,还通过散音层11,进一步减少了噪音;

所述轿厢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循环机构2,所述循环机构2包括循环箱8、风扇9和散音网格10,所述循环箱8上设有风扇9,所述风扇9外部设有散音网格10,当风扇9工作时,通过两侧多个风扇9进行吹动,进而形成空气对流,有利于将电梯内浑浊的空气排出,提高了电梯内的环境舒适度,同时,通过散音网格10进行散音,减少了风扇9工作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环境舒适度,所述轿厢主体1内正面上部设有送风机构5,所述送风机构5包括壳体14、抽风管15、空气净化器16、连接管17、风机18、隔音罩19、送风管20和防护罩21,所述壳体14内设有风机18,所述风机18外设有隔音罩19,通过隔音罩19进行隔音,提高了减噪效果,所述风机18的输入端与连接管17连通,所述连接管17的另一端穿过隔音罩19伸出与空气净化器16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16的另一端连接抽风管15,所述抽风管15的另一端水平延伸伸出壳体14,所述风机18的输入端连接送风管20,所述送风管20的另一端分别穿过隔音罩19和壳体14后伸出,所述送风管20上设有防护罩21,通过风机18的工作,进而将外界空气从抽风管15抽入,通过空气净化器16的净化后送入连接管17,然后从送风管20排入到轿厢主体1内,进而完成电梯在关闭时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进行输送新鲜空气,同时通过防护罩21减少送入新鲜空气时气流对人体的影响,所述送风机构5下方设有红外感应器7,所述风扇9的控制电路、风机18的控制电路均与红外感应器7的控制电路连接,通过红外感应器7感应电梯门的开关,当通过红外感应器7感应到电梯门关闭时,红外感应器7的控制电路进而控制风机18的控制电路打开和风扇9的控制电路关闭,通过风机18进行输送新鲜空气,提高了空气流通,进而提高了环境舒适度,当通过红外感应器7感应到电梯门打开时,红外感应器7的控制电路进而控制风扇9的控制电路打开和风机18的控制电路关闭,通过两侧多个风扇9进行吹动,进而形成空气对流,有利于将电梯内浑浊的空气排出,提高了电梯内的环境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具有减噪通风功能的多功能电梯轿厢,当通过红外感应器7感应到电梯门关闭时,红外感应器7的控制电路进而控制风机18的控制电路打开和风扇9的控制电路关闭,通过风机18的工作,进而将外界空气从抽风管15抽入,通过隔音罩19进行隔音,提高了减噪效果,通过空气净化器16的净化后送入连接管17,然后从送风管20排入到轿厢主体1内,进而完成电梯在关闭时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进行输送新鲜空气,同时通过防护罩21减少送入新鲜空气时气流对人体的影响,通过风机18进行输送新鲜空气,提高了空气流通,进而提高了环境舒适度;当通过红外感应器7感应到电梯门打开时,红外感应器7的控制电路进而控制风扇9的控制电路打开和风机18的控制电路关闭,当风扇9工作时,通过轿厢主体1内左右两侧多个风扇9进行吹动,进而形成空气对流,有利于将电梯内浑浊的空气排出,提高了电梯内的环境舒适度,同时,通过散音网格10进行散音,减少了风扇9工作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环境舒适度;同时,通过减震层13的减震,降低轿厢主体1移动时产生的震动,把噪音从根源上减少,还可以通过隔音层12进行吸音,通过内层吸音板121、外层吸音板122和隔音空腔123进行多层吸音,提高了隔音效果,还通过散音层11进一步减少了噪音,实现了通过多重隔音降噪,有效减少了噪音污染,从而有利于提高环境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摄像头3可以实时进行监控,进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多个电灯4可以进行照明,提高了内部光照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环境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减噪通风效果显著,可以根据电梯开关情况灵活改善空气流通,同时通过多重隔音降噪,有效减少了噪音污染,从而有利于提高环境舒适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