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416发布日期:2019-03-19 21:5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卷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



背景技术:

分切复卷机是一种用于对单层原纸进行分切并复卷,最终形成多层原纸的造纸设置,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能够将复卷完毕的纸卷卸载,但现有技术中卸纸机构工作时会发生安全隐患,经常发生夹伤使用人员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底辊一和底辊二,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卸纸台,所述卸纸台一侧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卸纸台位于所述底辊二远离所述底辊一一侧,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踢纸机构,所述踢纸机构将所述底辊一和所述底辊二上的原纸踢向所述卸纸台。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卸纸台包括依次连接的卸纸板一、卸纸板二和卸纸板三,所述卸纸板一一侧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另一侧与所述卸纸板一侧二呈夹角设置,所述卸纸板二另一侧与所述卸纸板三呈夹角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卸纸板二接近所述卸纸板一一侧通过至少两个卸纸气缸与所述机架底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卸纸台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位于所述卸纸板一、所述卸纸板二和所述卸纸板三的下方,所述加强肋与所述卸纸板一、所述卸纸板二和所述卸纸板三均垂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两侧转动设置有踢纸臂,所述踢纸臂为L型,所述踢纸臂中部拐角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踢纸臂一端通过踢纸辊气缸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踢纸臂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踢纸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卸纸平台,所述卸纸平台上表面平行且与所述底辊二相切,所述卸纸平台位于所述底辊二与所述卸纸台中间,所述卸纸平台上滑动设置有切断刀,所述切断刀滑动方向与底辊轴向平行,所述卸纸平台上还设置有吹纸装置,所述吹纸装置位于所述底辊二与所述切断刀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当原纸复卷完毕后,通过踢纸机构将复卷完毕的原纸平稳推向卸纸台,当原纸位于卸纸台时,卸纸台转动,原纸被卸纸台带动向地面移动,当卸纸台倾斜至一定角度时,原纸从卸纸台上平稳滚落至地面,完成卸纸工作,其中卸纸台一侧与机架直接铰接,在卸纸台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机架产生较大缝隙,进而防止人员进入而被卸纸台夹伤,避免了安全隐患,进而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中,卸纸台为三段结构,当原纸及芯轴被踢至卸纸台时,会先卡在卸纸板一与卸纸板二所呈夹角上,卸纸台带动原纸及纸芯向下方转动一定角度后,原纸及纸芯会卡在卸纸板二与卸纸板三所呈夹角上,卸纸台继续转动直至卸纸板三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此时原纸与纸芯在卸纸板三上平稳滚落至地面,通过三段结构的设置,使原纸在滚落的过程中更平稳,所受冲击小,防止原纸在卸纸的过程中遭受较大冲击影响质量。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缸连接卸纸板二靠近卸纸板一的一侧,增大了卸纸气缸对卸纸台的力矩,使卸纸气缸对卸纸台的支撑跟稳定,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中,在卸纸板一、卸纸板二和卸纸板三下方设置的加强肋能够增强卸纸台的结构强度,防止卸纸台工作时由于原纸质量较大而被压弯,同时卸纸板三段结构及加强肋的设置,在保证卸纸台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卸纸台的制造成本,设置科学合理。

5、本实用新型中,踢纸臂呈L型,改变了气缸的设置方向,优化了气缸的受力结构,利于气缸的合理设置,进而缩小踢纸臂所占空间,有利于分切复卷机的小型化,踢纸辊通过踢纸臂转动设置在机架上,转动设置的踢纸辊对芯轴所提供的约束力沿踢纸臂转轴的周向,而踢纸辊气缸对踢纸臂施加的力同为周向,简化了受力结构,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中,当题纸辊将原纸及芯轴提向卸纸台时,原纸和芯轴会先在上表面与底辊二相切的卸纸平台上滚动,并滚落至卸纸台中,此时可驱动切断刀从机架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将纸张切断,纸张切断后,卸纸台翻转将原纸及纸芯卸载至地面,使用人员可将未卷有纸张的纸芯装入底辊一和底辊二间,此时吹纸装置将别切断的纸张吹至翻转至包裹新的纸芯,分切复卷机将纸张在新的纸芯上进行复卷。

通过卸纸平台的设置,实现了自动化切断纸张并翻转纸张端头,缩短了换芯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效率,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纸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1-底辊一,22-底辊二,7-卸纸台,71-卸纸板一,72-卸纸板二,73-卸纸板三,74-卸纸气缸,75-加强肋,76-卸纸平台,77-切断刀,78-吹纸装置,8-踢纸机构,81-踢纸辊,82-踢纸臂,83-踢纸辊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分切复卷机的卸纸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底辊一21和底辊二22,机架1上还设置有卸纸台7,卸纸台7一侧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卸纸台7位于底辊二22远离底辊一21一侧,机架1上还设置有踢纸机构8,踢纸机构8将底辊一21和底辊二22上的原纸踢向卸纸台7。

本实施例中,当原纸复卷完毕后,通过踢纸机构8将复卷完毕的原纸平稳推向卸纸台7,当原纸位于卸纸台7时,向地面转动卸纸台7,原纸被卸纸台7带动向地面移动,当卸纸台7倾斜至一定角度时,原纸从卸纸台7上平稳滚落至地面,完成卸纸工作,其中卸纸台7一侧与机架1直接铰接,在卸纸台7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机架1产生较大缝隙,进而防止工作人员进入而被卸纸台7夹伤,避免了安全隐患,进而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可靠性。

进一步:卸纸台7包括依次连接的卸纸板一71、卸纸板二72和卸纸板三73,卸纸板一71一侧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另一侧与卸纸板一71侧二呈夹角设置,卸纸板二72另一侧与卸纸板三73呈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卸纸台7为三段结构,当原纸及芯轴被踢至卸纸台7时,会先卡在卸纸板一71与卸纸板二72所呈夹角上,卸纸台7带动原纸及纸芯向下方转动一定角度后,原纸及纸芯会卡在卸纸板二72与卸纸板三73所呈夹角上,卸纸台7继续转动直至卸纸板三73转动至与地面平行,此时原纸与纸芯在卸纸板三73上平稳滚落至地面,通过三段结构的设置,使原纸在滚落的过程中更平稳,所受冲击小,防止原纸在卸纸的过程中遭受较大冲击影响质量。

进一步:卸纸板二72接近卸纸板一71一侧通过至少两个卸纸气缸74与机架1底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气缸连接卸纸板二72靠近卸纸板一71的一侧,增大了卸纸气缸74对卸纸台7的力矩,使卸纸气缸74对卸纸台7的支撑跟稳定,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可靠性。

进一步:卸纸台7还包括加强肋75,加强肋75位于卸纸板一71、卸纸板二72和卸纸板三73的下方,加强肋75与卸纸板一71、卸纸板二72和卸纸板三73均垂直。

本实施例中,在卸纸板一71、卸纸板二72和卸纸板三73下方设置的加强肋75能够增强卸纸台7的结构强度,防止卸纸台7工作时由于原纸质量较大而被压弯,同时卸纸板三73段结构及加强肋75的设置,在保证卸纸台7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卸纸台7的制造成本,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机架1两侧转动设置有踢纸臂82,踢纸臂82为L型,踢纸臂82中部拐角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踢纸臂82一端通过踢纸辊气缸83与机架1连接,踢纸臂82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踢纸辊81。

本实施例中,踢纸臂82呈L型,改变了气缸的设置方向,优化了气缸的受力结构,利于气缸的合理设置,进而缩小踢纸臂82所占空间,有利于分切复卷机的小型化,踢纸辊81通过踢纸臂82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转动设置的踢纸辊81对芯轴所提供的约束力沿踢纸臂82转轴的周向,而踢纸辊气缸83对踢纸臂82施加的力同为周向,简化了受力结构,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可靠性。

进一步:机架1上还设置有卸纸平台76,卸纸平台76上表面平行且与底辊二22相切,卸纸平台76位于底辊二22与卸纸台7中间,卸纸平台76上滑动设置有切断刀77,切断刀77滑动方向与底辊轴向平行,卸纸平台76上还设置有吹纸装置78,吹纸装置78位于底辊二22与切断刀77中间。

本实施例中,当题纸辊将原纸及芯轴提向卸纸台7时,原纸和芯轴会先在上表面与底辊二22相切的卸纸平台76上滚动,并滚落至卸纸台7中,此时可驱动切断刀77从机架1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将纸张切断,纸张切断后,卸纸台7翻转将原纸及纸芯卸载至地面,使用人员可将未卷有纸张的纸芯装入底辊一21和底辊二22间,此时吹纸装置78将别切断的纸张吹至翻转至包裹新的纸芯,分切复卷机将纸张在新的纸芯上进行复卷。

通过卸纸平台76的设置,实现了自动化切断纸张并翻转纸张端头,缩短了换芯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分切复卷机的效率,设置科学合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