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滤袋袋底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417发布日期:2019-03-19 21:5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滤袋袋底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滤袋袋底制作设备,属生产袋式除尘器的制造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与其他种类的除尘器相比,袋式除尘器的突出优点是除尘效率高。但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雾霾现象严重,证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发展,袋式除尘器的现有表现也已远无法满足对粉尘治理的市场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袋式除尘器的过滤效率,研发人员将去除或封堵滤袋缝制时形成的针眼作为主攻方向,相继产生了对滤袋袋身纵缝采用热融技术,或对袋身纵缝和袋底的针眼采用涂胶工艺等手段,以减少滤袋上存在的排尘通道。

实际应用证明,在传统袋底制作技术,即类似于盲板的袋底滤料与袋身滤料缝合,形成的周缝针眼上涂胶,并不能很有效的解决问题。主要问题是涂上的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脱落失效。原因是在大量工业应用中,尘气普遍具有高温、腐蚀、磨啄的特性,加之滤袋底部在底进风袋式除尘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速高且容易相互碰撞;另外在工作外力(高压反吹的气团冲击)的作用下,缝合处容易扒缝,这是外涂胶技术所解决不了的。

进一步,传统的袋底制作技术只能单工序人工作业,无法实现流水线全自动作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袋身缝制或热融工序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以160mmx6m滤袋的袋身生产为例,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为750个/小时。而目前袋底缝制需人工来完成,生产效率大约为每人每个小时30个。如果在袋底周缝针眼涂胶,则需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材料成本。因此全自动机械化制作滤袋袋身及袋底和滤袋无针眼化是业内期盼多年而无法实现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产生烟气的生产工艺普遍要求袋式除尘系统每个箱体能够单独离线,必须依靠在箱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截止阀来实现。由于阀类设备造价高,也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因此工程上均采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高的风速,以减小阀的口径。这就使袋式除尘器设计人员不得不放弃对于过滤除尘原理而言最为理想的侧进风方案(侧进风优点:通流截面大,风速低,阻力小,节能,有利于清灰沉降,减少二次扬尘),而选择了底进风方案(因为底进风可以使烟气穿过进风截止阀的高风速在灰斗舱内得到释缓)。而底进风方案必然导致袋底的风速最高,是最容易磨损的部位。因此,传统技术对于袋底制作普遍使用双层滤料加单独一块袋底滤料缝制而成。二是,按本实用新型生产袋底的专用设备设计有难度,必须保证在制作工程中不损坏滤料和可能存在其上的覆膜。三是新的专用设备要适应袋身生产流水线作业,如果没有好的方案,制作成本不降反升。



技术实现要素:

袋底制作设备设有将袋身预制作成袋底的一端的端口处的滤料紧紧聚为一撮的聚撮夹具装置。该装置含有至少两个可相向运动的聚撮夹具:聚撮夹具一(23)和聚撮夹具二(24)。所谓聚撮夹具指:至少其中一个聚撮夹具开有使扁平筒状袋身(21)可以穿入其中,且限定最终聚合为一个滤料撮的相应大小与形状的口槽。所述聚撮夹具可由各种机械传动带动,比如气缸、液压缸、电动机等。两个聚撮夹具相向(一般为水平)运动,使两个聚撮夹具口槽所围的滤料越挤越紧,最后成为不透粉尘的滤料撮。也可以将其中一个聚撮夹具做成对称的双层,而另一聚撮夹具在双层中间的空间推进,使滤料受力对称。

为使扁平筒状袋身(21)端口处聚为一撮时,其端口边沿能够尽量平齐,可在上述聚撮夹具前设置类似的辅助限位夹具,与聚撮夹具同时相向推进。

本实用新型设备设有卡扣存储输送装置,起储存卡扣和为卡扣压锁装置输送卡扣的作用。所述卡扣存储输送装置设有卡扣存储箱(10),内装有弹簧(9)以推动排成一排的卡扣(8) 始终顶在卡扣存储箱(10)出箱口,卡扣存储输送装置还设有将卡扣(8)推出出箱口的推臂,所述推臂可由一个压锁推头实现,以及对卡扣(8)出箱后起定位导向作用的定位挡板(6)。类似于自动类枪械的弹夹。可选的,可将聚撮夹具作为卡扣出箱时的定位挡板(6),根据卡扣开口的朝向,卡扣存储箱相应的设置在袋身筒状滤料的下方、上方、左方、或右方。

本实用新型设备设有卡扣压锁装置,该装置设有至少两个相对方向的可以推进的压锁推头:下压锁推头(7)和上压锁推头(13)、或压锁推头三(25)和压锁推头四(26),推进的传动可以是各种机械传动机构形式,如气缸、液压缸、电动机等。通过压锁推头(7)、(13)、 (25)、(26)对卡扣(8)的推进和压锁施加巨大的压紧推力,把卡扣沿开口方向推进,使之套住已经被紧紧聚为一撮的滤料上,并继续施加推力,直至卡扣(8)塑性形变并被挤压锁紧。所述塑性形变后的卡扣(3)对聚为一撮的滤料实施足够强大的维持力,使被挤压的该撮滤料绝对不会透过粉尘。同时确保了卡扣(3)在滤袋工作中不会脱落。

为了减少压锁推头的磨损程度,也可以采取多个方向的多压锁推头方案,比如三个压锁推头或更多。如附图8所示,该方案为采取四个方向的四压锁推头方案。进一步的,如图7 和图8所示,推头的端头可以设置有压锁滚轮(12),以进一步减少磨损。

对于多个方向的压锁推头而言,进一步的,也可以使相应卡扣两侧的推头在垂直面内转动,以提高压紧分力。

一般的,卡扣(8)开口的另一侧的压锁推头首先负责将卡扣(8)从卡扣存储箱(10) 出箱口端推出,之后推进卡扣(8)并使之套在已经被紧紧聚为一撮的滤料上,最后参与挤压锁紧卡扣(8)的动作,因此该压锁推头与卡扣接触的部分要制造成与卡扣接触面吻合的造型,必要时还要增设导向挡板。

而卡扣(8)开口侧的压锁推头要负责将卡扣的张口闭合,因此,与其与卡扣(8)的接触部位,设有导向卡扣(8)的两个端头滑移并塑性变形的滑道。优选的,制造滑道的材料使用耐磨材料,该滑道与所述压锁推头应采用组装式,以便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设有裁剪定尺滤袋袋身的剪切装置,所谓定尺滤袋指该剪切装置受生产线控制,能与生产线其他组件和传感器配合,剪切出固定长度尺寸的滤袋袋身。所述剪切装置依靠剪刃(22)相对运动以剪切袋身滤料。可以一次性完成滤袋袋身的裁剪,但如果为了适应生产线的运送需求,也可以分次完成裁剪(可以设置多个剪切装置)。比如分两次完成裁剪,可以设置两个剪切装置,第一次从扁平筒状袋身(21)两个边缘向中间剪切大部分,只留中间一小部分(比如留10mm宽),以保持各段袋身滤料前后运输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可配有卡扣(8)。卡扣(8)可以是一般碳钢,不锈钢等各种金属制成。金属材料可以是扁钢,线材等各种断面。卡扣(8)需要专门制作,它将通过实验,以确定针对具体某一型滤袋的卡扣所用材料和相关尺寸,已经冲压或折弯成某一特定的“U”形或“C”形。

如果选择卡扣(8)开口为向左或向右,且卡扣的压锁装置只有两个压锁推头时,为使设备简化、提供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可将压锁推头三(25)和压锁推头四(26)与聚撮夹具一(23)和聚撮夹具二(24)分别制作或装配成一体。这里的制作成一体包括将所述构件完全制作成没有相对运动的一个零件或组件,也包括可以相对运动的组件。

一般的,卡扣(8)在被压锁推头压紧过程中是沿聚撮夹具表面移动的。为使卡扣开口的两个端头能实现错位且重叠压紧,可在聚撮夹具表面相应处设置凸起的凸块(比如起坡的楔形),以使卡扣的两个端头错开重叠相交。

当然也可以不设凸块,而将卡扣(8)在制作时就制作成螺旋形,这样卡扣(8)的两个端头在压紧时就可以错位扣紧。相应的,在与卡扣(8)开口侧接触的压锁推头上制作引导卡扣(8)两个端头错位压紧的导槽。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单台独立使用,可定义为半自动化。也可以将其设置在滤袋袋身的生产线内,全自动化生产。全自动化生产可分为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本案设备本身是不运动的,为适应流水作业,可将设备制作滤袋(包含本案的袋底扣扎工艺)的周期与生产线的袋身储存活套的能力相匹配;二是,将设备置于专用小车上,或在设备上设置可主动行走的轮子,并相应设置导轨。这样设备就可以在生产线轴线上往复直线运动,顺向移动的速度与生产线袋身移动的速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从原理上消除了针眼和通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可以实现流水线全自动作业,同时解决了现有袋底制造工业只能单工序人工作业的难题,消除了大量袋底缝制工位和缝制设备,缝制设备可较原制造工艺节省20-50%的投资和维护;解放了劳动力和车间占地,每条袋身自动生产线可较原制造工艺节省2-4个缝纫工位和人员配置。使袋身和带底的生产效率在不提升人力成本低前提下达到750个/小时,如果按原工艺每条自动袋身生产线配3个袋底缝制工位、每人每小时制作30个袋底计算,本案新工艺可将生产效率提高8倍以上;每条滤袋袋底部分可节省工人加工费用5角-1元,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附图8页,共8幅:

图1为上、下两压锁推头从滤袋运行方向看示意图。

图2为图1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滤袋扎口前示意图。

图4为滤袋扎口后示意图。

图5为左、右两压锁推头顶视示意图。

图6为图5A-A向剖面示意图。

图7为两套压锁动作缸和压锁滚轮示意图。

图8为上、下、左、右四个压锁推头示意图。

1-袋身2-袋身底端端口2’-聚为一撮后的袋身底端端口3-塑性变形后的卡扣6-卡扣定位板7-下压锁推头8-卡扣9-弹簧10-卡扣存储箱11-压锁动作缸12-压锁滚轮 13-上压锁推头21-扁平筒状袋身22-剪刃23-聚撮夹具一24-聚撮夹具二25-压锁推头三26-压锁推头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当剪切装置的剪刃22剪切出预作为袋底的袋身端口后,本专利所述设备的行走机构(也成为小车)按生产线滤料移动速度顺向同步运动,聚撮夹具一23和聚撮夹具二 24在距离袋身端口2-5cm处,相向运动向中部推进,直至滤料紧紧挤为一撮为止。挤紧程度以不透粉尘和滤袋工作状态下不会脱落为准。可由传动机构预先设定最大推进力实现。传动机构可以是气缸、液压缸、电动机等各种传动形式。

卡扣存储箱10内的弹簧9将卡扣8推出靠位在卡扣定位挡板6上,卡扣8开口朝上,下压锁推头7向上推进,将被定位的卡扣8向上推并紧靠在被挤压为一撮的滤料撮上。然后压锁推头三25和压锁推头四26相向运动,向中部推挤卡扣8,卡扣8的两翼向中移并倾倒。上压锁推头13再向下移动挤压卡扣的两个端头,使其闭合锁紧。然后所有的压锁推头退出还原,同时聚撮夹具一23和聚撮夹具二24也退出复位,滤袋的袋底制作完成前行离线。同理再进入下个滤袋的制作周期,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没有上压锁推头13,而压锁推头三25 和压锁推头四26分别由两套压锁动作缸11和一个压锁滚轮12构成。每套压锁动作缸通过推杆的铰联和移动,可以实现对卡扣8的全方位的连续挤压,最终完成锁死。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没有上压锁推头13和下压锁推头 7,压锁推头三25和压锁推头四26的其中一个与聚撮夹具一23采用装配的方法做成一个整体,使其随聚撮夹具二24移动。压锁推头三25和压锁推头四26的另一个与另一聚撮夹具二 24采用装配的方法做成一个整体,也可直接替代之。该左、右两压锁推头首先将卡扣8从卡扣存储箱10中推出,并在移动中聚拢滤料。因此两个聚撮夹具向中间移动围聚滤料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压锁推头三25和压锁推头四26挤压卡扣8并将其锁紧的全部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