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膜机的侧边上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450发布日期:2019-02-15 19:4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膜机的侧边上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包装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套膜机的侧边上膜机构。



背景技术:

套膜机主要用于包装,包装的产品主要是各种易拉罐、矿泉水、啤酒、饮料等。其主要是将排列成纵队的瓶装饮料,按照一组大约为3*3或4*4或5*5瓶等的方阵进行无底托或有底托的套膜封切包装,然后封切并且热收缩包装;同时与恒温PE收缩机配套使用,使物品达到完美的包装效果,从而方便人们后期的搬动和运输。

套膜机采用输入和输出两段输送带,两段输送带之间设置切封机构,包装膜设置为上下两卷,通过放卷机构把上下的膜输送至切封机构所在的位置,上下两卷膜的端部由前一步骤已封切连接,当产品从输入侧的输送带到达切封机构,继续行进会抵着膜通过切封机构到达输出侧的输送带,通过传感器传送信号令其停止在合适位置,然后封切结构封切后部的膜,把上下膜热封为一体并从中部切断,产品上完成套膜,封切结构处被封切连接的上下膜待下一产品进行套膜封切。

对于膜的更换,一卷膜具有一定的重量,下部的膜可以较为轻松的更换,但是上部的膜所放置的位置一般有一人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把膜抬高并放置于指定位置是相当困难的,需要两人一起更换才能完成,对生产的延续性造成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加大,如果是女工作人员较难独立完成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膜机的侧边上膜机构,便于工作人员轻松的完成上部膜的更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膜机的侧边上膜机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架、立架和延伸架,下架上设置用于放置整卷膜的放置部,立架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用于绕设膜的若干横杆,延伸架上设置有相对横杆斜向设置令膜绕过其上时进行角度调整的斜杆。

作为一种改进,下架和延伸架分别设置于立架两端的左右两侧,下架和延伸架均与立架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套膜机包括外框架,外框架为立方体,立架与外框架侧边倚靠设置,延伸架位于外框架的上方。

作为一种改进,外框架上具有供上膜绕设的若干上杆,上杆与横杆呈垂直设置,斜杆与上杆、横杆的设置角度均为45度。

作为一种改进,延伸架上还设置有与横杆平行设置的上辅助杆,上辅助杆位于横杆和斜杆之间的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立架上位于最高位置的横杆与上辅助杆、斜杆处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一种改进,放置部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下架上的辊轴,整卷膜放置于两根辊轴之间进行支撑滚动。

作为一种改进,放置部还包括电机,一根辊轴对外连接电机,电机驱动辊轴进行旋转而主动出膜。

作为一种改进,放置部还包括两根限位杆,下架具有一滑杆,限位杆可滑移的设置于滑杆上,两根限位杆立于两根辊轴之间并可沿着辊轴的轴向活动调节两根限位杆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改进,下架上还设置有与辊轴平行的下辅助杆,下辅助杆位于辊轴和横杆之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把原来放置于套膜机上部的整卷上膜放置于下部的下架处,然后通过布置的横杆和斜杆输送至上方再进入套膜机上部;令工作人员可以轻松的更换整卷的膜,不必再费力抬高到套膜机上部,就算力气较小的女性也可完成操作,降低人力资源的损耗,提高停机更换的效率,保证套膜机可高效的完成工作,保证生产效率。结构上通过斜杆来改变膜绕过后的方向,令设置在侧边的膜到达套膜机上部后能够变换到与套膜机中输送带相同的走向,从而实现原来的套膜功能,结构巧妙实用,且制造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套膜机布置侧边上膜机构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边上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边上膜机构的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套膜机的侧边上膜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架1、立架2和延伸架3,下架1上设置用于放置整卷膜的放置部4,立架2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用于绕设膜的若干横杆5,延伸架3上设置有相对横杆5斜向设置令膜绕过其上时进行角度调整的斜杆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侧边上膜机构设置在套膜机的侧边进行使用,侧边上膜机构的位置在输入侧输送带的侧边,上部的膜和下部的膜均通过接近地面的结构进行设置,上部的膜放置在下架1的放置部4处,下部的膜放置在输入侧输送带下方的放置部中,该高度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整卷膜的更换,不必再费力抬高到套膜机上部,就算力气较小的女性也可完成操作,降低人力资源的损耗,提高停机更换的效率,保证套膜机可高效的完成工作,保证生产效率。整卷膜在放置部4处滚动可以输出膜,膜沿着立架2上的横杆5绕着向上输送至延伸架3上的斜杆6处,根据斜杆6与横杆5的角度在膜绕过斜杆6后改变了膜的走向,从而可以适应套膜机中上杆01和输送带的布置方向,即膜可以绕到上杆01处,保持与输送带相同的走向,从而实现套膜机工作时的套膜功能。如横杆5和斜杆6可以优选设置为可旋转的杆,从而通过滚动来输送膜。侧边上膜机构可以适应现有的套膜机,在现有的套膜机侧边进行设置,仅需拆卸原来套膜机上部的放置部件,然后通过侧边上膜机构来引入上部的膜;因为不需更换新的套膜机,仅需做些微调,极大的控制了成本,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侧边上膜机构和套膜机之间也可通过增设一些紧固部件来实现两者的定位,成本较低便于实施。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架1和延伸架3分别设置于立架2两端的左右两侧,下架1和延伸架3均与立架2垂直设置。如图1、2所示,延伸架3于立架2一侧延伸伸至套膜机上方,下架1于立架2另一侧,便于开放的设置放置部4,便于整卷膜的更换。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套膜机包括外框架0,外框架0为立方体,立架2与外框架0侧边倚靠设置,延伸架3位于外框架0的上方。如图1所示,延伸架3和立架2的尺寸与外框架0相匹配设计制造,令延伸架3和立架2形成的直角结构良好的设置于外框架0侧边;作为优化令尺寸上完全匹配,令立架2和外框架0侧边无缝隙的贴合,延伸架3架在外框架0的上顶面,并可通过额外的固紧件进行安装定位,使整体牢固,便于使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外框架0上具有供上膜绕设的若干上杆01,上杆01与横杆5呈垂直设置,斜杆6与上杆01、横杆5的设置角度均为45度。如图1所示,侧边上膜机构设置在套膜机后,上杆01和横杆5呈垂直设置,那么膜在绕设时,把斜杆6设置为45度,膜在经过斜杆6实现一个翻转,膜的走向会从与输送带相对垂直调整为与输送带同向,从而实现了膜的变向绕设,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膜可以稳定的输送。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延伸架3上还设置有与横杆5平行设置的上辅助杆31,上辅助杆31位于横杆5和斜杆6之间的位置。如图1、2所示,上辅助杆31从下方对膜起到了辅助承接的作用,斜杆6要延伸至套膜机上方的中心位置,上辅助杆31的设置令膜得到支撑,可以平整的到达斜杆6,防止膜挂下,有利于膜的输送和变向。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立架2上位于最高位置的横杆5与上辅助杆31、斜杆6处于同一水平面。如图1、2所示,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设置令膜到达上端后保持平整,膜可以平整的输送至斜杆6进行绕过变向,避免可能出现的膜褶皱影响输送和正常套膜。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部4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下架1上的辊轴41,整卷膜放置于两根辊轴41之间进行支撑滚动。如图1、2、3所示,两根辊轴41设置为间距小于整卷膜内部的卷轴,那在膜被卷出完毕后,卷轴依旧被两根辊轴41支撑;一根辊轴41的侧边可以设置一平台,例如图3所示的左侧边形成一向内延伸的平台,工作人员可以从左侧抬起要更换入放置部4的整卷膜,通过先抬到平台然后滚向一根辊轴41,再把整卷膜推入两根辊轴41之间进行支撑放置,比较轻松,便于使用。在膜输出时,两根辊轴41旋转配合出膜。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部4还包括电机42,一根辊轴41对外连接电机42,电机42驱动辊轴41进行旋转而主动出膜。如图2、3所示,电机42可通过现有齿轮和链条的结构与一根辊轴41连接传动,在出膜过程中,由一根辊轴41提供动力进行滚动出膜,配合套膜机中的拉膜动力,令整体较长的膜更好的输送,防止对膜的拉扯。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部4还包括两根限位杆43,下架1具有一滑杆11,限位杆43可滑移的设置于滑杆11上,两根限位杆43立于两根辊轴41之间并可沿着辊轴41的轴向活动调节两根限位杆43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滑杆11与辊轴41平行设置,限位杆43上设置孔可滑移的设置在滑杆11上,沿着滑杆11滑动可以令两根限位杆43靠近或远离,两根限位杆43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整卷膜,限定其位置,保证其以稳定的位置放置以及输送出膜。限位杆43和滑杆11可以通过一般的孔轴结构进行穿设,孔略大于滑杆11,依靠限位杆43自身重量停留在滑杆11上,在用手操作限位杆43时可进行滑移;具体可以如图3所示把滑杆11设置在侧边,限位杆43设置一横向部和纵向部,横向部一端穿设于滑杆11上,另一端连接纵向部,纵向部立于两根辊轴41之间,限位杆43下方通过一横杆支撑限位;当把限位杆43提起时,可左右滑动调整位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架1上还设置有与辊轴41平行的下辅助杆12,下辅助杆12位于辊轴41和横杆5之间的位置。如图1、2、3所示,下辅助杆12可根据需要设置一根或多根,可别实现对膜进行辅助承接或者绕设输送的作用,有利于膜更好的到达立架2的横杆5处,防止膜挂下,有利于膜的输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