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模块化的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716发布日期:2019-03-02 03: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分层模块化的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层模块化的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



背景技术: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燃煤电厂必须采取有效的工艺方法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近几年,脱硫湿式电除尘除雾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湿式电除尘除雾器作为脱硫系统的一部分,可有效去除湿法脱硫无法收集的酸雾、控制PM2.5微细颗粒物及解决烟气排放浊度等问题。

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晕放电使粉尘或水雾荷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到达集尘板,阳极模块下部的旋流装置也促使进入阳极模块的烟气发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粉尘和雾滴甩到集尘板上,在粉尘的清除方式上,湿式电除尘器采用冲刷液冲洗电极,将收尘板上捕获的粉尘冲刷到灰斗中随之排出。

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装置采用导电玻璃钢立管式湿式除尘除雾器,布置在脱硫吸收塔内部上端。由于该型湿式除尘除雾器结构复杂、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且为了运输方便,设备厂家多以散件供货,需要现场组装,同时还需要在筒壁内进行逐步的高空安装焊接施工,增加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施工时间。

中国专利201621187591.9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湿式电除尘器,其包括除尘器顶部椎体、带阴极线的阳极板组模和除尘器底座,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现将三个模块各自组装好,再进行螺栓、焊接或其他紧固方式进行对接,完成除尘器的安装;这种模块化的结构整体尺寸比较大,其中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的组装还需要人工在相应的壳体内对相应的部件进行逐步组装,组装时,需要对各部件进行吊起操作,然后三个模块进行组装时任然需要进行吊起操作,在此过程中有的部件需要吊起多次,延长施工时间;其中带阴极线的阳极板组模中的部件比较多同时,在进行整体吊装时,阴极线、阳极板之间会发生碰撞,影响其效率。

中国专利201610696521.4公开了一种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整体吊装,其在地面先将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组装起来,再按照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长方体结构尺寸制作一个辅助吊梁,再将辅助吊梁通过钢丝绳与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连接起来,利用大型吊装设备吊起辅助吊梁,再通过钢丝绳将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整体起吊,直至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安装位置将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放下,完成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整体吊装;这种安装方式,在地面先将湿式电除尘器本体设备组装起来时,其结构和和安装方法与直接在地基上组向相同,还需要制作相应的吊具,多一次吊装操作,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现有安装方法和安装结构进行改进,在每层设备安装的过程中,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在地面进行模块化安装,安装成相对完整的结构后再进行整体吊装,减少塔体内的高空拼装作业的分层模块化的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层模块化的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包括筒壁及设置在筒壁上的喷淋管道、阳极、阴极和锥顶,所述喷淋管道包括下部喷淋管道和上部喷淋管道组模,所述下部喷淋管道通过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设置在所述筒壁上,所述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所述阳极由多个独立的阳极模块组成,其所述阳极模块通过中部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设置在所述筒壁上,所述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均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所述阴极通过阴极框架组模设置在所述筒壁上,所述阴极框架组模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所述上部喷淋管道组模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

所述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由三个子模组成,其所述三个子模均为预先使用纵向梁、横向梁和短梁通过箱型梁焊接方式焊接而成,三个子模块通过螺栓、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所述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其所述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四周与吸收塔连接方式为穿过吸收塔壁板后座焊在壁板上并对座焊四周进行加固,并在所述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上设置具有细小开孔的下部喷淋管道。

所述中部桁架梁组模由三个子模组成,其所述三个子模上均设置有与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相连的箱型梁,且均为预先使用纵向梁、横向梁和箱型梁焊接而成,三个子模进行拼装连接形成所述中部桁架梁组模,所述中部桁架梁组模与筒壁板焊接。

所述上部支撑梁组模由五个子模组成,其所述五个子模均为预先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而成,五个子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所述上部支撑梁组模,所述上部支撑梁组模与筒壁板焊接。

所述阳极模块设置在由中部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形成的阳极模块支撑梁上,且阳极模块与阳极模块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平整度的橡胶垫。

所述阴极框架组模由五个子模组成,其所述五个子模均为预先使用主梁和次梁通过焊接和螺接的方式组合而成,所述主梁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主梁与次梁之间通过螺栓螺接,五个子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所述阴极框架组模,所述阴极框架组模设置在阳极模块支撑梁上,两者之间设置有工字钢支座和橡胶带垫,所述次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阴极线的折弯板。

所述阴极线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次梁上,其螺栓下部的阴极线用火U型螺栓固定在折弯板上。

所述上部喷淋管道组模由八个子模组成,其所述八个子模均为预先使用PVC喷淋管道组合而成,八个子模块通过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所述上部喷淋管道组模,所述上部喷淋管道组模通过上部喷淋支撑梁设置在锥顶上。

所述锥顶以及内部支架均预装呈一个整体,其中筒壁上还设置有绝缘子保温箱、顶部平台、单轨吊、电气控制设备和接地装置。所述喷淋管道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水泵连接,且所述水泵和阀门与电气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每层设备安装的过程中,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在地面进行模块化安装,安装成相对完整的模块后再进行整体吊装,在筒壁内对多个模块进行连接完成每层设备的安装,这样可以减少塔体内的高空拼装作业,减小安全风险,并且可以利用外部空间同时进行多层设备的模块化拼装,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安装周期。

2、本实用新型吸收塔筒壁顶升过程中,即可在地面预制场地按照模块化分割计划对设备进行模块化配制,待吸收塔直段筒壁顶升完成后即可进行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的模块化吊装工作,简化了安装流程、缩短了安装周期、减少了返工率。

3、本实用新型在预制场地进行模块化预拼装时,并可以在地面对组装件进行较高质量的调整、校正和防腐操作,提高安装精准度。

4、本实用新型通过部分模块化的预拼装,把多个零散部件预先组合成一个整体,经过一次吊装即可完成整体吊装,解决了以往多个零散部件的多次吊装造成时间的浪费,减少安装时的吊装次数,同时多个模块可以再吊装间隙进行预组装,降低施工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中子模具体就位形式示意图。

图4为下部喷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部喷淋管道与阳极模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中部桁架梁组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中部桁架梁组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部支撑梁组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上部支撑梁组模与中部桁架梁组模连接六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上部支撑梁组模与中部桁架梁组模连接二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上部支撑梁组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上部支撑梁组模中子模吊装方式示意图。

图13为阴极框架组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折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阴极框架组模与阳极模块支撑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上部喷淋管道组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6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1-筒壁、2-六角形阳极管、3-软管、4-冲洗水管、5-喷淋管道、6-阳极模块、7-阳极模块支撑梁、8-阴极框架、9-橡胶垫、10-主梁、11-次梁、12-螺栓、13-U型螺栓、14-折弯板、15-阴极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和本申请安装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分层模块化的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包括筒壁及设置在筒壁上的喷淋管道、阳极、阴极和锥顶,喷淋管道包括下部喷淋管道和上部喷淋管道组模,下部喷淋管道通过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设置在筒壁上,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阳极由多个独立的阳极模块组成,其阳极模块通过中部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设置在筒壁上,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均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阴极通过阴极框架组模设置在筒壁上,阴极框架组模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上部喷淋管道组模由多个相互配合使用的子模组成。

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由三个子模组成,其三个子模均为预先使用纵向梁、横向梁和短梁通过箱型梁焊接方式焊接而成,三个子模块通过螺栓、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其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四周与吸收塔连接方式为穿过吸收塔壁板后座焊在壁板上并对座焊四周进行加固,并在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上设置具有细小开孔的下部喷淋管道。

中部桁架梁组模由三个子模组成,其三个子模上均设置有与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相连的箱型梁,且均为预先使用纵向梁、横向梁和箱型梁焊接而成,三个子模进行拼装连接形成中部桁架梁组模,中部桁架梁组模与筒壁板焊接。

上部支撑梁组模由五个子模组成,其五个子模均为预先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而成,五个子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上部支撑梁组模,上部支撑梁组模与筒壁板焊接。

阳极模块设置在由中部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形成的阳极模块支撑梁上,且阳极模块与阳极模块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平整度的橡胶垫。

阴极框架组模由五个子模组成,其五个子模均为预先使用主梁和次梁通过焊接和螺接的方式组合而成,主梁之间为焊接连接,主梁与次梁之间通过螺栓螺接,五个子模块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阴极框架组模,阴极框架组模设置在阳极模块支撑梁上,两者之间设置有工字钢支座和橡胶带垫,次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阴极线的折弯板。

阴极线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次梁上,其螺栓下部的阴极线用火U型螺栓固定在折弯板上。

上部喷淋管道组模由八个子模组成,其八个子模均为预先使用PVC喷淋管道组合而成,八个子模块通过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形成上部喷淋管道组模,上部喷淋管道组模通过上部喷淋支撑梁设置在锥顶上。

锥顶以及内部支架均预装呈一个整体,其中筒壁上还设置有绝缘子保温箱、顶部平台、单轨吊、电气控制设备和接地装置。喷淋管道通过管道和阀门与水泵连接,且水泵和阀门与电气设备连接。

组装施工前的准备:

按照施工计划做到人员配备,现场机具和场地、施工平台的准备;特别要提前合理规划各层模块化组装所需的场地布置,规划好组装好模块的存放、运输、吊装的场地和通道,规划好组合场地及吸收塔吊装区域的力能布置等重要因素。

吸收塔筒壁顶升操作:在吸收塔筒壁顶升过程中,即可在地面预制场地按照模块化分割计划对设备进行模块化配制(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的三个子模、中部桁架梁组模的三个子模、上部支撑梁组模的五个子模、阴极框架组模的五个子模、上部喷淋管道组模的八个子模和锥顶),待吸收塔直段筒壁顶升完成后即可进行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的模块化吊装工作。

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安装: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的结构为箱型梁构成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下部喷淋支撑梁组模共有6根纵向梁、19根横向梁和6根短梁构成。框架连接方式全部为箱型梁焊接,框架四周与吸收塔连接方式为穿过吸收塔壁板后座焊在壁板上并对座焊四周进行加固。其中从左往右数,第2根和第5根两根梁为纵向通梁,其他纵向梁遇横向梁断开并与之焊接。

对该层梁进行地面分解组装,分解为A、B、 C三个子模,具体分解方式如图2。

吊装顺序为A、C、B,为方便吊装,吊装前吸收塔壁板上开孔可适当开大点。待A、C就位后,可先将A、C两块梁往左右两侧移至最大限度,为模块B的吊装左右各让开10cm的间距。

由于模块C前后长度大于吸收塔尺寸,模块C的吊装应前后倾斜吊装,经计算,倾斜角度约10°即可满足吊装空间需要。待低端侧先进入预留孔后,一面让低端侧继续进入预留孔至最大限度,一面让高端侧的位置往下落至穿空位置。然后向高端侧平移模块B使其穿入预留孔。最后平移模块A、C向模块B靠拢至安装位置,对A、B、 C三个模块进行对接、固定及加固。具体就位形式如图3所示。

下部喷淋管道寄存:在上层支撑梁吊装之前,完成下部喷淋管道的寄存工作。下部喷淋管道是由17根高强度PVC管道纵向布置构成(如图4所示),每根PVC管道上有很多细小开孔,待阳极模块安装完成后由每个小孔引出一根支管连接到每个“蜂窝”的下端如图5所示。

中部桁架梁组模安装:中部桁架梁组模结构如图6所示,本层梁与下层的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之间有14根长度为2.99m的箱型梁相连接。

该层梁与14根连接立柱作为同层进行吊装,并进行了如图7的分割方式,分为A、B、 C三个子模。

在地面完成A、B、 C三个子模拼装并检查验收合格后,开始子模进行吊装。吊装顺序为B、A、C。

模块B的吊装步骤与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中模块B的吊装步骤相同。该模块B的吊装倾角应不小于11°。

待模块B吊装就位后,可先将下部24根立柱与下层梁点焊连接、与吸收塔壁板点焊连接待以后做整体调整完毕后,完成焊接施工。

模块A、C分别由6根横向梁组成,横梁一端与吸收塔壁板连接,另一端与模块B的纵向梁连接。A、C模块的安装需先对这12根梁进行寄存,然后逐根穿装、焊接。

上部支撑梁组模安装:上部支撑梁组模的结构如图8所示,该层承重梁结构与下部喷淋管道承重梁结构一样,其与阳极模块中部桁架梁有Ⅰ-Ⅰ型(如图Ⅰ-Ⅰ剖面图所示)连接6道、Ⅱ-Ⅱ型(如图Ⅱ-Ⅱ剖面图所示)连接2道。为减少塔内高空焊接作业及仰焊等高难度焊接作业的施工量,上部支撑梁组模进行如图8、图9、图10分解,其如图11分解分解为A、B、C、D、E五个子模。

模块B、D的纵剖图如Ⅱ-Ⅱ剖面图所示,模块C的纵剖图如Ⅰ-Ⅰ剖面图所示。

在地面完成子模拼装并检查验收合格后,开始分子模进行吊装。吊装顺序为B、D、C、A、E。

模块B、D的吊装用双绳水平悬吊,进塔位置应由平行于安装位置并靠近塔体中心一侧进入(图10中位置a为进入位置)。待到达预留孔标高位置时,向预留孔侧平移模块,使其进入安装位置,具体吊装方式如图12所示。

为方便下一步模块C的吊装,模块B、D在进入安装位置(图10中位置b)后应继续向两侧平移至暂放位置(图10中位置c)。然后对模块B、D进行临时固定。

模块C的吊装步骤与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中模块B的吊装步骤相同。模块C的吊装倾角应不小于11°。待模块C到达安装位置后,平移模块B、D至安装位置与模块C焊接。并对模块B、C、D下部垂直支撑于其下面一层桁架梁进行焊接固定。

最后吊装模块A、E,由于模块A、E为半弧形结构,只需对其进行稍微的倾斜就可以完成其的就位。待其就位后即可与模块B、D实行焊接固定,使A、B、C、D、E五个模块组合成整体,并于下部桁架梁和吸收塔壁板焊接。至此,阳极模块下部支撑梁全部安装完成。

在阳极模块吊装之前需要对下部喷淋管道支撑梁组模、中部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进行防腐。防腐施工前,需对中部桁架梁组模和上部支撑梁组模形成的阳极模块支撑梁的水平度、垂直度和尺寸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吸收塔内焊接部分进行超声检测。

阳极模块的安装:阳极模块吊装前需要在上部支撑梁组模安装上橡胶垫。安装橡胶垫前先在大梁上涂一点硅胶,防止橡胶垫滑动,再用橡胶垫调整大梁上部平整度,使其误差不超过5mm。

调整完成后即可进行阳极模块吊装。本工程阳极模块共有48块,标准尺寸为2.1m*2.4m*4.6m,标准块最大重量为2.9t,阳极模块进场时是横向放置,现场需要竖向起吊。吊装时采用专用吊具对其进行吊装,用40t塔吊吊装模块顶部,25t汽车吊辅助配合。专用工具穿装时模块下部必须留4个孔暂时不装旋流装置,待就位后补装旋流装置。

阳极模块安装一次只能吊装一块,在上一块吊装完成后才能继续下一块吊装。在阳极模块吊装进阳极模块支撑梁框架内时,安排专人进行扶持,防止吊装过程中碰撞支撑梁,损坏防腐层。

吊装过程中及时调整模块位置,使相邻两块模块之间距离达到20mm,采用水平管测量模块上面横向、纵向的高度差,确保模块垂直度不大于5mm。

阴极框架组模吊装:阴极吊挂主梁及次梁结构图如图13所示,图中粗线部分为阴极主梁、细线部分为阴极次梁,主梁与主梁之间为焊接连接,为了便于调整次梁与主梁之间为螺栓连接。阴极主次梁共由24个吊点悬吊在阳极模块上方,24个吊点将本层阴极吊梁天然分为A、B、C、D、E5个子模块。

阴极线悬挂在阴极次梁上,阴极梁安装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决定湿式除尘除雾器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地面组装阴极框架梁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组装精度,验收时也应严格按照精度要求进行验收。

阴极吊装主梁共分5个框架,主梁和主梁之间焊接完成后,主梁框架须经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本层5个框架梁没有严格的吊装顺序,可根据现场情况或验收合格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吊装。在阴极框架梁安装到位后,需要对次梁位置进行微调,以使阴极线吊点位置达到与阳极“蜂窝筒”的最佳结合。安装调整后螺栓与螺母间氩弧焊点焊固定,防止以后在运行中脱帽滑丝,然后所有的阴极次梁上面安装折弯板,如图14所示。

因阴极线长度约3.6米,而阳极模块上面距锥体下边距离约2m,阴极线安装空间不足,需在锥顶安装前进行阴极框架及阴极线的预存。

阴极框架吊装前用工字钢做好小支墩,摆放在阳极模块大梁上的指定位置,支墩底部垫上胶皮,防止损伤模块,阴极框架存放在支墩上。

阴极框架吊装时采用2台5t倒链调平,防止吊装变形。吊进吸收塔时,安排人员进行扶持,防止碰撞吸收塔内壁,损伤防腐层。

阴极线安装:阴极线安装需要2人一组,一次一根逐根进行,阴极线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螺栓下部20厘米处用固定在阴极次梁上的折弯板通过U型螺栓固定,如图14所示。安装过程中注意防止阴极线碰撞,损坏芒刺。由于上部水管支撑梁尚未安装,阴极线暂时不调试。安装过程中注意不要把杂物掉入阳极管内。

上部喷淋管道组模安装:上部喷淋管道组模应该在阴极框架梁组模预存完毕后、吊挂安装前先进行模块化预存。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吸收塔上部没有吊挂及装置其他梁的阻碍,可以实现模块化安装。另外,上部喷淋管道为PVC材质,质量较轻,可以直接临时放置在阴极框架梁组模之上。

上部喷淋管道组模布置图如图16所示,其分为A、B、C、D、E、F、G、H8个子模块,在地面完成各模块的组合后,按照各自在吸收塔内的位置预存在阴极框架梁组模上。待阴极框架梁吊挂安装到位、上部喷淋管道支撑梁及支吊架安装完毕后再进行上部喷淋管道的就位安装。

吸收塔锥顶安装:吸收塔锥顶回装前需在阳极模块上方搭设脚手架,搭设前要在脚手架搭设的位置放置架板,使脚手架的着力点在架板上,然后通过架板使压力扩散,达到安全的目的。

锥顶第三层在拆卸过程中切割为6片,把第三层弧板在地面重新过弧加工,以减少变形量,并预组装,方便防腐单位进行喷砂、刷底涂工作。

锥体安装、焊接过程注意对阳极模块、阴极线及防腐成品的保护,在施焊过程中焊工使用接火盆,另安排专人携带消防器具进行监护。做到每一名施焊工人都有专人监护。

锥顶内部支撑安装,使用25t塔吊从锥顶支撑梁支撑孔穿进锥体内。

上部喷淋支撑梁及管道支撑件安装:由于上部喷淋支撑梁必须在吸收塔椎体回装后完成,因此上部支撑梁无法使用模块化吊装方法。在椎体回装前将支撑梁材料事先预存进塔体内,避免椎体开孔穿装造成的人工和机械浪费,提高安装效率。

顶部平台钢架安装:吸收塔锥顶、上部喷淋支撑梁防腐;筒内所有非不锈钢材料的构件喷砂等级Sa2.5;顶盖表面涂刷玻璃鳞片4mm,钢梁及钢梁与顶盖连接处涂刷2mm玻璃鳞片+2mmFRP。

热风吹扫系统安装:热风吹扫系统由密封风机、加热器和管道系统组成。安装热风吹扫风机、电机、管道,保证焊接牢固、气密。在安装过程中注意管道的清洁,避免在管道内留杂物。

阴极吊挂安装:因吊杆为普通碳钢件,安装前需在地面做好防腐。吊装时采用吊装带进行捆绑,避免损害防腐层。

在安装前仔细检查绝缘子不得有裂纹等缺陷,安装时严禁敲击和压撬,安装完毕后及时装好密封填料,绝缘中心线与吊杆中心线应重合,两中心的偏差不大于10mm。

将阴阳极系统杂件中罩壳与阴极吊挂底部支座绑定,然后将阴极吊挂整体吊装。

阴极吊挂中碳钢部分吊杆及碳钢与不锈钢焊缝喷砂等级Sa2.5,涂刷2mm厚玻璃鳞片+2mmFRP,并验收合格。

绝缘子保温箱安装:阴极系统安装完后,用保温箱将其罩住,在相应位置与顶梁及顶部烟道板焊接,必须保证保温箱的密封性,不得发生漏气现象。

电气设备安装: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应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操作灵活。行程满足要求,分配准确到位,触点接触良好。隔离开关安装完毕后,应给动静触点涂抹上中性凡士林油,机械传动部分加上适量润滑油。

接地装置安装:壳体、阳极管、平台、高压整流变装置外壳、操作盘外壳、人孔门及其他设备上,所有能偶然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接地装置的材料和规格均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所有接地线应焊接良好,螺栓紧固、牢固可靠,不得松脱。电气控制室地网及变压器、控制柜应与地网可靠连接。

喷淋系统及给水系统安装:安装前必须对水泵、各类阀门、管道、仪控仪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水泵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阀门应转动灵活;仪控仪表完好无损,灵敏可靠。

顶部喷淋系统及给水系统管道整体安装完毕后,对母管及支管进行冲洗及水压试验,清理滤网,完成后安装上部喷淋喷头,连接下部喷淋管道与阳极模块冲洗水软管。

部喷淋喷头的安装要求垂直向下,偏差±2°。所有内部喷淋管道要和阴极吊杆、阴极主梁、阴极次梁安全距离不小于200 mm,防止电场向接地的管道放电,影响升压效果。

其余部件与现有蜂窝式电极除尘除雾器中的相同,其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均按照现有技术进行安装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