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203发布日期:2019-01-25 17: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线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喷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线缆时,一般都会用喷码机在线缆的表面喷涂如型号、参数、生产厂家和/或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目前,在喷码时线缆传输装置只能针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或接近相同的线缆进行传输,当待喷码的线缆横截面与之前喷码的线缆横截面差别较大时,只能更换线缆传输装置以匹配待喷码的线缆,这就需要准备多种线缆传输装置,以配合不同横截面的线缆,提高了成本;而且更换线缆传输装置,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影响线缆喷码效率。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线缆传输装置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传输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线缆传输装置存在的更换浪费时间,影响线缆喷码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进线轮、出线轮、第一压线轮和第二压线轮。

其中,所述进线轮和所述出线轮沿线缆的行进方向设置;所述进线轮上开设有多个以轮轴为中心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一环形凹槽,多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进线轮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递增;所述出线轮上开设有多个以轮轴为中心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二环形凹槽,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由所述进线轮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递增;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大小相同。

所述进线轮和所述第一压线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且所述第一压线轮设置在所述进线轮的正上方,线缆能卡在所述进线轮上的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一压线轮之间;所述出线轮和所述第二压线轮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且所述第二压线轮设置在所述出线轮的正上方,线缆能卡在所述出线轮和所述第二压线轮之间。

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对应的两条导轨,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线轮和所述出线轮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能沿对应的所述导轨移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安装有齿轮,所述导轨上设置有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齿轮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的齿轮均能够与所述导轨上的齿条啮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安装有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电机。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安装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用于抱死所述齿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线缆传输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操纵台,所述操纵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制动器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两个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制动器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操纵台上安装有显示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和所述制动器均与计算机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条所述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部,且每条所述导轨上的两个所述限位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座或所述第二支撑座限制在对应的所述导轨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表面均为粗糙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分析其结构可知:上述线缆传输装置主要由固定架、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进线轮、出线轮、第一压线轮和第二压线轮组成。

进线轮上多个的第一环形凹槽深度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与第一压线轮之间的距离均不同,这样,就可将不同横截面大小的线缆放入与其横截面大小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一压线轮之间,并使得线缆能够被卡在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一压线轮之间;出线轮上多个的第二环形凹槽深度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与第二压线轮之间的距离均不同,这样,就可将不同横截面大小的线缆放入与其横截面大小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与第二压线轮之间,并使得线缆能够被卡在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二压线轮之间。

在需要对某一线缆进行传输时,可将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分别沿各自对应的导轨移动,以使得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的进线轮上与该线缆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凹槽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使得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的出线轮上与该线缆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移动到预定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线缆一般都呈圆形,将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的横截面都设置为圆弧形,能够使得线缆与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更加匹配,从而,使得线缆能够被很好地卡在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之间。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的大小相同,故而同一线缆能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完美配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能依据线缆横截面的大小,来选择对应深度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并能通过移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将选中的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移动到喷码所需的位置,即当线缆横截面发生变化时,无需更换线缆传输装置,只需移动线缆传输装置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便能适应线缆需求,节省了购置线缆传输装置的成本,而且操作非常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线缆喷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标:10-固定架;20-第一支撑座;30-第二支撑座;40-进线轮;50-出线轮;60-第一压线轮;70-第二压线轮;80-导轨;90-齿轮;100-齿条;110-电机;120-制动器;130-控制模块;140-操纵台;150-第一开关;160-第二开关;170-摄像头;180-显示器;190-线缆;

101-限位部;

401-第一环形凹槽;

501-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线缆传输装置,包括固定架10、第一支撑座20、第二支撑座30、进线轮40、出线轮50、第一压线轮60和第二压线轮70。

其中,所述进线轮40和所述出线轮50沿线缆190的行进方向设置;所述进线轮40上开设有多个以轮轴为中心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一环形凹槽401,多个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01的深度由所述进线轮40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递增;所述出线轮50上开设有多个以轮轴为中心且横截面为圆弧形的第二环形凹槽501,多个所述第二环形凹槽501的深度由所述进线轮40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递增;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01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501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01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501的大小相同。

所述进线轮40和所述第一压线轮60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20上,且所述第一压线轮60设置在所述进线轮40的正上方,线缆190能卡在所述进线轮40上的第一环形凹槽401和所述第一压线轮60之间;所述出线轮50和所述第二压线轮70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30上,且所述第二压线轮70设置在所述出线轮50的正上方,线缆190能卡在所述出线轮50和所述第二压线轮70之间。

所述固定架10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0和所述第二支撑座30对应的两条导轨80,所述导轨8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线轮40和所述出线轮50的轴线方向均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座20和所述第二支撑座30分别能沿对应的所述导轨80移动。

分析上述结构可知:进线轮40上多个的第一环形凹槽401深度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第一环形凹槽401的槽底与第一压线轮60之间的距离均不同,这样,就可将不同横截面大小的线缆190放入与其横截面大小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401与第一压线轮60之间,并使得线缆190能够被卡在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401与第一压线轮60之间;出线轮50上多个的第二环形凹槽501深度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第二环形凹槽501的槽底与第二压线轮70之间的距离均不同,这样,就可将不同横截面大小的线缆190放入与其横截面大小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501与第二压线轮70之间,并使得线缆190能够被卡在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501和第二压线轮70之间。

在需要对某一线缆190进行传输时,可将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分别沿各自对应的导轨80移动,以使得安装在第一支撑座20上的进线轮40上与该线缆190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凹槽401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使得安装在第二支撑座30上的出线轮50上与该线缆190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501移动到预定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线缆190一般都呈圆形,将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的横截面都设置为圆弧形,能够使得线缆190与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更加匹配,从而,使得线缆190能够被很好地卡在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之间。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的大小相同,故而同一线缆190能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完美配合。

因此,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能依据线缆190横截面的大小,来选择对应深度的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并能通过移动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将选中的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移动到喷码所需的位置,即当线缆190横截面发生变化时,无需更换线缆传输装置,只需移动线缆传输装置上的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便能适应线缆190需求,节省了购置线缆传输装置的成本,而且操作非常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线缆喷码效率。

有关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结构以及技术效果如下:

优选的,参见图2和图3,可在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上均安装齿轮90,并在导轨80上设置沿导轨8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齿条100,以使得第一支撑座20上的齿轮90和第二支撑座30上的齿轮90能够与导轨80上的齿条100啮合,这样,就可转动齿轮90来移动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更便于对准操作,从而减小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的端面对线缆190的切力,减小线缆190在喷码过程受到的损伤。

进一步的,参见图4,在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上安装驱动齿轮90转动的电机110,通过电机110来驱动齿轮90转动,能够节省人力。

优选的,还可在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上安装制动器120,以利用制动器120的制动作用抱死齿轮90,当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的位置确定后,启动制动器120,便可将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固定在相应的位置,防止在线缆喷码过程中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发生偏移,对喷码质量产生影响。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在线缆传输装置中设置有控制模块130和操纵台140,在操纵台140上设置第一开关150和第二开关160,将第一开关150通过控制模块130与电机110电连接,以使得第一开关150能够控制电机110的启停,进而控制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的移动;将第二开关160通过控制模块130与制动器120电连接,以使得第二开关160能够控制制动器120的状态,进而在该制动的时候制动,该放开的时候放开,非常智能。

进一步的,还在可固定架10上安装摄像头170,以利用摄像头170拍摄喷码现场的情况,尤其是线缆190的横截面大小以及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的位置;在操纵台140上安装显示器180,将摄像头170与显示器180电连接,以使得摄像头170拍摄的图像信息能够传递到显示器180上,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操作台前就能获知线缆190的横截面信息,然后根据该信息调整第一开关150,并在第一支撑座20和第二支撑座30到达合适的位置后调整第二开关160,启动制动器120,整个操控过程只需在操纵台140前便可完成,无需到现场观察,非常方便。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将电机110和制动器120均与计算机电连接,以利用计算机对电机110和制动器120进行控制,计算机是常用的智能设备,无需单独购进其他设备,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的,可在固定架10上安装摄像头170,并将摄像头170与计算机电连接,这样,计算机就能获知来自摄像头170的图像,供工作人员参考。

特别的,可在每条导轨80的两端均设置限位部101,并使得每条导轨80上的两个限位部101能够将第一支撑座20或第二支撑座30限制在对应的导轨80上,以方式第一支撑座20或第二支撑座30从导轨80上滑出,提高了安全性。

优选的,可将第一环形凹槽401和第二环形凹槽501的内表面均设置为粗糙表面,以减小线缆190在第一环形凹槽401或第二环形凹槽501中发生打滑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缆传输装置,其克服了传统的线缆传输装置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传输装置,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线缆喷码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