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缩式绕线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5985发布日期:2019-03-02 03:0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涨缩式绕线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夹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涨缩式绕线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线圈电感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大批量生产,其中线圈电感绕线实现自动化难度较高,并且在线圈电感绕线过程中铜线易受拉力折断,故线圈电感需要特定的绕线夹具实现线圈电感的固定,实现线圈电感快速绕线。

中国专利“一种绕线夹头CN203983031U”中公开了绕线夹头通过三片夹片实现对线圈电感的卡合,方便线圈电感的自动绕线,可是绕线夹头一端采用三片夹片卡合线圈电感,另一端采用圆柱实现绕线夹头的固定;绕线夹头的固定仅仅通过圆柱的短距离夹持,夹持部位有限并且绕线夹头在自动绕线承受巨大拉扯力,绕线夹头易在自动绕线的过程中偏移导致线圈电感的绕线轨道偏移,从而线圈电感报废,无法保证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涨缩式绕线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中绕线夹头固定不稳定导致线圈电感的绕线轨道偏移的不足。所述涨缩式绕线夹具包括定位轴、贯穿所述定位轴的锥型套、贯穿所述锥型套的定位套、贯穿所述定位套的移动轴套和设置在所述移动轴套与所述定位套之间的弹簧;所述定位轴一端设置圆弧角并且在所述圆弧角下方设置锥型滚槽,通过所述圆弧角实现所述定位轴导向卡合固定夹具;通过所述锥型滚槽卡合所述固定夹具相配对的模腔,所述固定夹具对所述锥型滚槽内壁挤压,增强所述定位轴的稳固性,从而实现涨缩式绕线夹具在高速绕线过程中线圈电感的绕线轨道保持一致,大大提高线圈电感的良品率;所述锥型套一端圆周分布三片锥形爪套;所述锥型套一端的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形成的夹角为30°并且所述锥形爪套之间设置凹槽;所述移动轴套内壁设置与所述锥形爪套相切的锥形面;所述移动轴套一端设置外圆凸台;通过下压所述外圆凸台实现所述移动轴套下压并挤压弹簧,三个所述锥形爪套随所述移动轴套的下压而向外侧涨开并对所述线圈电感释放;通过所述弹簧实现三片所述锥形爪套与所述定位套的自动复位,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对所述线圈电感夹持;所述外圆凸台循环多次升降,所述外圆凸台经过加硬处理,保证所述外圆凸台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涨缩式绕线夹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涨缩式绕线夹具包括定位轴、贯穿所述定位轴的锥型套、贯穿所述锥型套的定位套、贯穿所述定位套的移动轴套和设置在所述移动轴套与所述定位套之间的弹簧;所述定位轴一端设置圆弧角并且在所述圆弧角下方设置锥型滚槽;通过所述圆弧角实现所述定位轴导向卡合固定夹具;通过所述锥型滚槽卡合所述固定夹具相配对的模腔,所述固定夹具对所述锥型滚槽内壁挤压,增强所述定位轴的稳固性,从而实现涨缩式绕线夹具在高速绕线过程中线圈电感的绕线轨道保持一致,大大提高线圈电感的良品率;所述锥型套一端圆周分布三片锥形爪套;所述移动轴套内壁设置与所述锥形爪套相切的锥形面。

进一步,所述定位轴另一端设置圆角,通过所述圆角导向卡合线圈电感的夹持端。

进一步,所述锥型套一端的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形成的夹角为30°并且所述锥形爪套之间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增强所述锥形爪套的弹性。

进一步,所述锥型套另一端圆周分布两个通孔;所述定位套设置与所述通孔中心配对的螺丝孔,通过螺丝与所述螺丝孔咬合并贯穿所述通孔,实现所述定位套与所述锥型套定位固定。

进一步,所述移动轴套一端设置外圆凸台;所述外圆凸台经过加硬处理,保证所述外圆凸台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涨缩式绕线夹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移动轴套内壁与所述定位套底面形成空腔。

进一步,所述空腔设置弹簧且所述弹簧线径为1mm;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贴合所述移动轴套内壁和所述定位套底面;通过所述弹簧实现三片所述锥形爪套与所述定位套的自动复位,从而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对所述线圈电感夹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涨缩式绕线夹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定位轴一端设置圆弧角并且在所述圆弧角下方设置锥型滚槽;通过所述圆弧角实现所述定位轴导向卡合固定夹具;通过所述锥型滚槽卡合所述固定夹具相配对的模腔,所述固定夹具对所述锥型滚槽内壁挤压,增强所述定位轴的稳固性,从而实现涨缩式绕线夹具在高速绕线过程中线圈电感的绕线轨道保持一致;

2、所述定位轴另一端设置圆角,通过所述圆角导向卡合线圈电感的夹持端;

3、所述锥型套一端的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形成的夹角为30°并且所述锥形爪套之间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增强所述锥形爪套的弹性;

4、所述外圆凸台经过加硬处理,保证所述外圆凸台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涨缩式绕线夹具的使用寿命;

5、通过所述弹簧实现三片所述锥形爪套与所述定位套的自动复位,从而实现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对所述线圈电感夹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涨缩式绕线夹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涨缩式绕线夹具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涨缩式绕线夹具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涨缩式绕线夹具的右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涨缩式绕线夹具的夹持固定图。

定位轴1、圆弧角11、锥型滚槽12、圆角13、锥型套2、锥形爪套21、凹槽22、通孔23、定位套3、螺丝孔31、移动轴套4、锥形面41、外圆凸台42、弹簧5、固定夹具6、模腔61、线圈电感7、夹持端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6,涨缩式绕线夹具包括定位轴1、贯穿所述定位轴1的锥型套2、贯穿所述锥型套2的定位套3、贯穿所述定位套3的移动轴套4和设置在所述移动轴套4与所述定位套3之间的弹簧5;所述定位轴1呈阶梯形圆柱;所述定位轴1一端设置圆弧角11并且在所述圆弧角11下方设置锥型滚槽12,通过所述锥型滚槽12卡合所述固定夹具6相配对的模腔61,所述固定夹具6对所述锥型滚槽12内壁挤压,增强所述定位轴1的稳固性,从而实现所述涨缩式绕线夹具在高速绕线过程中线圈电感7的绕线轨道保持一致,大大提高线圈电感7 的良品率;所述定位轴1另一端设置圆角13,通过所述圆角13导向卡合线圈电感7的夹持端71。

参照图2和图3,所述锥型套2贯穿所述定位轴1的外壁;所述锥型套2 一端圆周分布三片锥形爪套21;三片所述锥形爪套形成的夹角为30°并且所述锥形爪套21之间设置凹槽22,所述凹槽22增强所述锥形爪套21的弹性;所述移动轴套4内壁设置与所述锥形爪套21相切的锥形面41,实现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随所述移动轴套4的下压而向外侧涨开,线圈电感7脱离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的内壁;所述锥型套2另一端圆周分布两个通孔23;所述定位套3设置与所述通孔23中心配对的螺丝孔31,通过螺丝与所述螺丝孔31咬合并贯穿所述通孔23,实现所述定位套3与所述锥型套2定位固定。

参照图4-6,所述移动轴套4内壁设置与所述锥形套21相切的锥形面41,实现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随所述移动轴套4的下压而向外侧涨开,所述锥形面 41保持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贴合;所述移动轴套4一端设置外圆凸台42;通过下压所述外圆凸台42实现所述移动轴套4下压并挤压弹簧5,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随所述移动轴套4的下压而向外侧涨开并对所述线圈电感7进行释放;所述外圆凸台长期使用需进行多次下压,所述外圆凸台42经过加硬处理,保证所述外圆凸台42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涨缩式绕线夹具的使用寿命。

所述移动轴套4内壁与所述定位套3底面形成空腔;所述空腔设置弹簧5 且所述弹簧5线径为1mm;所述弹簧5两端分别贴合所述移动轴套4内壁和所述定位套3底面;当对所述外圆凸台42的下压力减少,所述弹簧5通过自身的弹力实现所述移动轴套4向上移动,所述锥形面41保持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 贴合,直至所述锥形面41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完全缩回并实现所述锥形面 41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相切,从而通过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的内壁和所述定位轴1的所述圆角13卡合所述线圈电感7,实现所述线圈电感7的固定。

工作流程:

所述锥形面41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相切,从而通过三个所述锥形爪套 21的内壁和所述圆角13卡合所述线圈电感7,实现所述线圈电感7固定;下压所述外圆凸台42实现所述移动轴套4下压并挤压所述弹簧5,三个所述锥形爪套 21随所述移动轴套4的下压而向外侧涨开,所述线圈电感7脱离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的内壁和所述圆角13;当对所述外圆凸台42的下压力减少,所述弹簧5 通过自身的弹力实现所述移动轴套4向上移动,所述锥形面41保持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贴合,直至所述锥形面41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完全缩回并实现所述锥形面41与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相切,从而通过三个所述锥形爪套21的内壁和所述定位轴1的所述圆角13卡合所述线圈电感7,实现所述线圈电感7 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