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440发布日期:2019-01-04 23: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高速电梯是指电梯轿厢的运行速度在6m/s以上。由于电梯轿厢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绳摆(甩绳)现象,即出现牵引钢丝绳晃动现象,牵引钢丝绳的晃动会影响电梯轿厢的运行平稳性甚至引起故障,因而依据设计规范,对于电梯轿厢的运行速度大于3m/s的垂直上下行电梯通常配有补偿绳,由补偿绳平衡牵引钢丝绳的重量。为了使补偿绳在具备导向的条件下稳定运行,一般在电梯井道底坑内设置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补偿绳的一端与轿厢的下部连接,中部绕套在电梯补偿张紧装置上,而补偿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

在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的结构设计中采用阻尼缓冲是普遍的做法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典型的如由CN10694612A推荐的“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该专利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第0014段归纳的诸多长处,但是由于既要使用阻尼防跳装置,又要使用机械防跳装置,因而结构相对复杂。

CN204528997U提供的“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相对于前述的CN106946121A而言结构简单得多,并且在电梯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当遇到诸如减速、急停、安全钳制动电梯轿厢(下行超速时安全钳制动)之类的特殊工况时,能避免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产生大幅度跳动的情形,以及能化解在电梯轿厢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小幅度高频振动问题而藉以给乘用者予相对舒适的感觉。但是该CN204528997U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其是在副梁的左端和右端各连接一主梁,在两主梁的两端各连接一导轨的上端,导轨的下端与安装底板固定,在两主梁的中部各连接一阻尼缓冲器,因而主梁的数量有两根,导轨的数量有四根,阻尼缓冲器的数量有两个,于是显著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既不利于制造与装配,也不利于体现经济性;其二,由于位于导向轮箱的下方的复数枚叠置的配重板(专利称“配重器”)与导向轮箱形成十字交错关系并且配重板的两端均显著探出导向轮箱的两侧,因而对电梯井道底坑的空间占用较大。然而在对电梯日常检护过程中的不少作业是在电梯井道底坑内进行的,具体而言由检护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底坑开展检护作业。由于配重板与导向轮箱形成了十字形的交错关系并且探出导向轮箱的两侧,因而本来捉襟见肘的底坑空间因被占用而对检修人员的工作产生严重的干涉影响;其三,由于需要凭借固定在导向轮箱两侧的各一对侧板并且通过固定在侧板上的滑块与前述的导轨滑动配合,因而进一步增加了整个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的复杂性。鉴于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造与装配并且体现经济廉价性、有利于显著缩小对电梯井道底坑的空间占用而藉以避免给检护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底坑开展检护作业产生干涉影响、有益于将导向轮箱直接与导轨滑动配合而藉以摒弃作为过渡部件的侧板并且有益于进一步简化结构的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高速电梯补偿绳张紧装置,包括一安装底板,该安装底板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电梯井道底坑的底部;一前导轨和一后导轨,该前导轨和后导轨彼此前后对应,并且该前导轨以及后导轨的底部与所述的安装底板固定,而前导轨与后导轨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导轨连接横梁,其中,前、后导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向轮箱让位腔;一导向轮箱,该导向轮箱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在所述导向轮箱让位腔的位置同时与所述的前导轨以及后导轨直接滑动配合,并且在该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腔下部循着导向轮箱腔的长度方向以叠置状态设置有复数枚配重板,在导向轮箱腔的左端和右端并且在对应于配重板的上方的位置各设置有一补偿绳轮;一阻尼缓冲机构,该阻尼缓冲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导轨连接横梁的中部的位置设置在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顶板上并且与导轨连接板朝向下的一侧的中部连接;一组补偿绳,该组补偿绳的一端在使用状态下与轿厢的下部连接,中部套置在所述的补偿绳轮上,而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导轨的下端前侧的位置固定有一前导轨固定座,而在对应于所述后导轨的下端后侧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导轨固定座,前导轨的下端与前导轨固定座固定,而后导轨的下端与后导轨固定座固定,所述的导轨连接横梁的前端以及后端各通过导轨连接横梁固定螺钉分别与所述前导轨的上端以及所述后导轨的上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导轨朝向所述后导轨的一侧并且循着前导轨的高度方向固定有一前导轨滑块导条,而在后导轨朝向前导轨的一侧并且循着后导轨的高度方向固定有一后导轨滑块导条,在所述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导轨滑块导条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前导轨滑块,而在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后导轨滑块导条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后导轨滑块,一对前导轨滑块与所述的前导轨滑块导条滑动配合,一对后导轨滑块与所述的后导轨滑块导条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前侧壁的左端以及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补偿绳轮的中心位置各开设有一补偿绳轮轴前支承让位槽,在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后侧壁的左端以及右端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补偿绳轮的中心位置各开设有一补偿绳轮轴后支承让位槽,所述的补偿绳轮设置在补偿绳轮轴上,该补偿绳轮轴的前端在对应于补偿绳轮轴前支承让位槽的位置支承在导向绳轮箱的导向绳轮箱前侧壁上,而补偿绳轮轴的后端在对应于补偿绳轮轴后支承让位槽的位置支承在导向绳轮箱的导向绳轮箱后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补偿绳轮轴前支承让位槽的位置固定有一前卡板,该前卡板朝向所述补偿绳轮轴的前端的一侧构成有一前卡板槽,补偿绳轮轴的前端与该前卡板槽相配合;在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在于所述补偿绳轮轴后支承让位槽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卡板,该后卡板朝向补偿绳轮轴的后端的一侧构成有一后卡板槽,补偿绳轮轴的后端与该后卡板槽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轮箱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补偿绳轮轴前、后支承让位槽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左挡绳杆,在导向轮箱的右端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补偿绳轮轴前、后支承让位槽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右挡绳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以叠置状态设置的复数枚配重板由间隔分布的配重板固定螺栓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器基座、缓冲器和缓冲顶杆,缓冲器基座在对应于所述导轨连接横梁的中部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导向轮箱的所述导向轮箱顶板上,缓冲器固定在缓冲器基座上,缓冲顶杆与缓冲器滑动配合并且在缓冲顶杆的顶部固定有一顶杆托板,该顶杆托板与导轨连接横梁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导轨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上限位开关,在前导轨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下限位开关,在导向轮箱前侧壁的上方并且在对应于上限位开关的位置固定有一上限位开关触脚,在导向轮箱前侧壁的下方并且在对应于下限位开关的位置固定有一下限位开关触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限位开关以及下限位开关为行程开关或微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仅采用了各一根前、后导轨、一导轨连接横梁以及一阻尼缓冲机构,因而显著简化了结构,既可方便制造又能方便装配并且体现经济廉价性;之二,由于将配重板循着导向轮箱的导向轮箱腔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导向轮箱腔的下部,因而能显著地缩小对电梯井道底坑的空间占用而避免给检护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底坑开展检护作业产生干涉影响;之三,由于将导向轮箱的中部在导向轮箱让位腔的位置同时与前导轨以及后导轨直接滑动配合,因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作为过渡部件的侧板,进一步简化了结构;之四,由于在前导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了上、下限位开关,因而能充分保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电梯井道底坑内并且与轿厢以及配重块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矩形的并且呈长条状的一安装底板1,该安装底板1在使用状态下通过膨胀螺栓13固定在电梯井道底坑20(图2示)的底部,即与电梯井道底坑20的底面固定;示出了一前导轨2和一后导轨3,该前导轨2和后导轨3彼此前后对应,并且该前导轨2以及后导轨3的底部与前述的安装底板1固定,而前导轨2与后导轨3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导轨连接横梁4,其中,前、后导轨2、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向轮箱让位腔5;示出了一导向轮箱6(也可称“补偿绳轮箱”,以下同),该导向轮箱6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在前述导向轮箱让位腔5的位置同时与前述的前导轨2以及后导轨3直接滑动配合,并且在该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腔61下部循着导向轮箱腔61的长度方向以叠置状态设置有复数枚配重板62,在导向轮箱腔61的左端和右端并且在对应于配重板62的上方的位置各设置有一补偿绳轮63;示出了一阻尼缓冲机构7,该阻尼缓冲机构7在对应于前述导轨连接横梁4的中部的位置设置在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顶板64上并且与导轨连接板4朝向下的一侧的中部连接;示出了一组补偿绳8,该组补偿绳8的一端在使用状态下与轿厢9(图2示)的下部连接,中部套置在前述的补偿绳轮63上,而另一端与配重块10(图2示)连接。

继续见图1,在前述安装底板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导轨2的下端前侧的位置通过前导轨固定座螺钉111固定有一前导轨固定座11,而在对应于前述后导轨3的下端后侧的位置通过后导轨固定座螺钉121固定有一后导轨固定座12,前导轨2的下端通过前导轨固定螺钉24与前导轨固定座11固定,而后导轨3的下端通过后导轨固定螺钉与后导轨固定座12固定,前述的导轨连接横梁4的前端以及后端各通过导轨连接横梁固定螺钉41分别与前述前导轨2的上端以及前述后导轨3的上端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前导轨2朝向前述后导轨3的一侧并且循着前导轨2的高度方向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前导轨滑块导条21,而在后导轨3朝向前导轨2的一侧并且循着后导轨3的高度方向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后导轨滑块导条31,在前述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导轨滑块导条21的位置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对前导轨滑块65,而在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后导轨滑块导条31的位置固定有一对后导轨滑块66,一对前导轨滑块65与前述的前导轨滑块导条21滑动配合,一对后导轨滑块66与前述的后导轨滑块导条31滑动配合。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前侧壁的左端以及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补偿绳轮63的中心位置各开设有一补偿绳轮轴前支承让位槽67a,在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后侧壁的左端以及右端并且同样在对应于前述补偿绳轮63的中心位置各开设有一补偿绳轮轴后支承让位槽67b,前述的补偿绳轮63设置在补偿绳轮轴631上,该补偿绳轮轴631的前端在对应于补偿绳轮轴前支承让位槽67a的位置支承在导向绳轮箱6的导向绳轮箱前侧壁上,而补偿绳轮轴631的后端在对应于补偿绳轮轴后支承让位槽67b的位置支承在导向绳轮箱6的导向绳轮箱后侧壁上。

在前述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补偿绳轮轴前支承让位槽67a的位置勇冠前卡板固定螺钉682固定有一前卡板68,该前卡板68朝向前述补偿绳轮轴631的前端的一侧构成有一前卡板槽681,补偿绳轮轴631的前端与该前卡板槽681相配合;同样的道理,在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在于前述补偿绳轮轴后支承让位槽67b的位置固定有一后卡板(图中未示出),该后卡板朝向补偿绳轮轴631的后端的一侧构成有一后卡板槽(图中未示出),补偿绳轮轴631的后端与该后卡板槽相配合。

由图1所示,在前述导向轮箱6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位于左端的补偿绳轮轴前、后支承让位槽67a、67b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左挡绳杆67c,在导向轮箱6的右端并且同样在对应于前述位于右端的补偿绳轮轴前、后支承让位槽67a、67b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右挡绳杆67d。

由图1所示,前述的以叠置状态设置的复数枚配重板62由间隔分布的配重板固定螺栓621连接在一起。

继续见图1,前述的阻尼缓冲机构7包括缓冲器基座71、缓冲器72和缓冲顶杆73,缓冲器基座71在对应于前述导轨连接横梁4的中部的位置通过基座固定螺钉711固定在前述导向轮箱6的前述导向轮箱顶板64上,缓冲器72固定在缓冲器基座71上,缓冲顶杆73与缓冲器72滑动配合(即伸缩配合)并且在缓冲顶杆73的顶部固定有一顶杆托板731,该顶杆托板731通过托板固定螺钉7311与导轨连接横梁4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缓冲机构7可优选采用气弹簧缸。

优选地,在前述前导轨2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上方(即上部)的位置固定有一上限位开关22,具体而言,上限位开关22固定在上限位开关座221上,上限位开关座221通过上限位开关座螺钉2211与前导轨2的上端固定,在前导轨2的下端并且在对应于导向轮箱6的导向轮箱前侧壁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下限位开关23,具体而言,下限位开关23固定在下限位开关座231上,下限位开关座231通过下限位开关座螺钉2311与前导轨2的下端固定,在导向轮箱前侧壁的上方并且在对应于上限位开关22的位置固定有一上限位开关触脚69a,在导向轮箱前侧壁的下方并且在对应于下限位开关23的位置固定有一下限位开关触脚69b。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上限位开关22以及下限位开关23采用行程开关,但也可采用微动开关,甚至可以采用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一组补偿绳8的带动下,导向轮箱6会出现上下位移情形,在向上位移的过程中只要上限位开关触脚69a不触及上限位开关22以及在向下位移的过程中只要下限位开关触脚69b不触及下限位开关23,那么表明了导向轮箱6处于允许的上下位移范围。然而如果上限位开关触脚69a触及上限位开关22或者下限位开关脚69b触及下限位开关23,那么由于上、下限位开关22、23是串接在电梯的电气安全回路中的,因而电梯安全回路切断,轿厢9不再运行,从而保障电梯的安全。

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设置在顶部机房内的曳引机30,电梯牵引绳40的一端与井道的顶部梁体固定,另一端依次绕套于设置在轿厢9的上部的滑轮91、曳引机30的曳引轮301和过渡轮50后与上面提及的配重块10连接。

使用中,当导向轮箱6因轿厢9的正常加减速、急停、一组补偿绳8以及电梯牵引绳40变形而引起上下小幅度高频振动时,阻尼缓冲机构7的缓冲器72随导向轮箱6相应作上下小幅度的运动,藉以吸收导向轮箱6小幅度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而起到缓冲作用,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乘坐电梯的人员的舒适性。

在轿厢安全钳(图中未示出)制动等极端或称特殊工况下,导向轮箱6会产生大幅上跳,阻尼缓冲机构7如上所述继续起缓冲作用,同时上限位开关触脚69a会触发上限位开关22,切断电梯安全回路,电梯停止运行;当导向轮箱6向下位移至其上的下限位开关触脚69b触及下限位开关23时,同样切断电梯安全回路,电梯停止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