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真空存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917发布日期:2019-03-19 21:3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真空存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存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真空储存罐。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食物、药品等放置于储物罐内以与外界空气或者其他物品进行隔离,防止灰尘和交叉污染,对食物、药品能够起到保鲜的作用等。

虽然,现有的储物罐可以起到密封保鲜的作用,但是密封之后,罐体内本身仍然具有一定的空气,无法真正做到的隔绝空气,继而无法保证罐体内的物品处于真空状态,因此无法防止食物腐败变质,保鲜时间较短。

因此,开发一种真空度高且密封性好的真空储物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真空储物罐,通过真空检测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空气密度,在空气密度较高的情况下,自动将罐体内的空气进行抽取,以保证罐体内的高真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真空存储罐,所述智能真空存储罐包括罐体及盖合所述罐体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空气抽取组件、控制开关及负压传感器组件,所述空气抽取组件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及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所述控制开关贯穿所述盖体并伸出所述盖体外,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接收到触控信号时控制所述空气抽取组件转动抽取所述罐体内的空气或者向所述罐体内抽入空气,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用于侦测所述罐体内的负压值并根据所侦测到的负压值控制所述空气抽取组件开始转动,所述控制开关还用于在所述空气抽取组件停止转动后进行复位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呈中空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外部,所述第一罐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及第三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及所述第三盖体安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盖体连接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三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三盖体的端部抵持所述第一盖体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三盖体上,所述第一盖体及所述第二盖体对应所述控制开关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控制开关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穿设于所述第二盖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盖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抽取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盖体上,包括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及真空马达,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真空马达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盖体上,包括传感器及充电接口,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连接,用于实时侦测所述第一罐体内的负压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上还设置有工作信号灯,所述工作信号灯的底部设有导光柱,所述第二盖体对应所述工作信号灯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导光柱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穿设于第二盖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控制开关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盖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罐体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真空存储罐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上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和与所述罐体电性连接的第三控制部,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路板和与所述充电电路板连接的线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真空储存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存储罐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存储罐的第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储存罐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智能真空储存罐 100

罐体 1

第一罐体 11

第二罐体 12

盖体 2

第一盖体 21

盖板 210

侧壁 212

第二盖体 22

第一通孔 220

第三盖体 23

空气抽取组件 3

第一控制部 31

第二控制部 32

真空马达 33

控制开关 4

负压传感器组件 5

传感器 51

充电接口 52

密封圈 24

底盖 6

第三控制部 61

无线充电装置 7

充电电路板 71

线圈 72

工作信号灯 8

导光柱 81

第二通孔 221

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真空储存罐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同时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真空储存罐。

所述智能真空储存罐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罐体1 及盖合所述罐体1的盖体2。所述盖体2上设置有空气抽取组件3、控制开关4及负压传感器组件5,所述空气抽取组件3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开关4及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5,所述控制开关4贯穿所述盖体2并伸出所述盖体2外,所述控制开关4用于接收到触控信号时控制所述空气抽取组件3转动抽取所述罐体1内的空气或者向所述罐体1内抽入空气,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5用于侦测所述罐体1内的负压值并根据所侦测到的负压值控制所述空气抽取组件3开始转动,所述控制开关4还用于在所述空气抽取组件3停止转动后进行复位操作。

所述罐体1可以包括:第一罐体11和第二罐体12。第二罐体12大致呈中空长方体结构,套设在第一罐体11的外部。第一罐体11的顶部相对于第二罐体12的顶部凸出预设高度(例如1厘米),第一罐体11的顶部凸出预设高度的部分与盖体2相连接,使得盖体2盖合在第一罐体11上时,第二罐体12的顶部刚好与盖体2的边缘连接。第一罐体11用于盛装食物,第二罐体12用于保护第一罐体11,即第二罐体12起到保护套的作用保护第一罐体11衰落或碰撞等原因造成了损坏。

所述盖体2可以包括第一盖体21、第二盖体22和第三盖体23。

所述第一盖体21包括盖板210及自盖板210的边缘向外延伸的侧壁212,所述盖板210及所述侧壁212围合后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盖体22及第三盖体23安置于所述第一盖体21的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盖体22与第一盖体21连接,所述第三盖体23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22的下方且所述第三盖体23的端部抵持所述第一盖体21的侧壁212。

参阅图3所示,空气抽取组件3、控制开关4以及负压传感器组件5设置在所述第三盖体23上。

所述空气抽取组件3包括第一控制部31、第二控制部32及真空马达33。所述第一控制部31与所述控制开关4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32与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5连接,所述连接方式可以是电性连接。所述真空马达33分别与第一控制部31和第二控制部32通讯连接。当用户触摸或者按压所述控制开关4时,所述控制开关4即接收到触控信号,向所述第一控制部31发送开启信号控制所述真空马达33转动抽取罐体1内的空气或者向向罐体1内抽入空气。当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5侦测到所述罐体1内的负压值低于预设第一负压阈值时或者侦测到所述罐体1内的负压值高于预设第二负压阈值时,发送关闭信号至所述第二控制部32,第二控制部32控制所述真空马达33停止转动。当真空马达33停止转动后,所述第一控制部31发送复位信号至控制开关4,所述控制开关4进行复位操作。

所述第一盖体21及所述第二盖体22对应所述控制开关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20(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开关4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20穿设于所述第二盖体22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盖体21的盖板2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开关4可以采用具有复位功能的弹压结构。

所述负压传感器组件5包括传感器51、充电接口52。传感器51与所述第二控制部32连接,用于实时侦测第一罐体11内的负压值,并根据所侦测到负压值发送相应的信号至所述第二控制部32,使得第二控制部32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所述充电接口52的一端与传感器51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52的另一端伸出第三盖体23外与供电设备(例如,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插槽等)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盖体21及所述第二盖体22对应所述充电接口5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通孔(图中未标号),所述充电接口52通过所述通孔依次穿设于第三盖体23及第二盖体22并延伸至第一盖体21。

当通过充电接口52对传感器51进行充电时,由于传感器51与空气抽取组件3电性连接,因而还可以利用所述充电接口52对空气抽取组件3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52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例如,所述充电接口52可以被配置为USB-A型接口,可与带有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USB-A型插槽连接以进行取电。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充电接口52还可以被配置为USB-B型接口、USB-mini型接口或USB-micro型接口。

参阅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盖体23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密封罐体1的密封圈24。本实施例采用的密封圈24可以为橡胶密封圈。通过密封圈24,可使得所述第三盖体23完全紧密的盖合在罐体1 上,从而保证罐体1能够隔绝外界空气内,处于封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24还可以圈设在第二盖体22上,通过密封圈24,可使得第二盖体22和第三盖体23之间的密封更加紧密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2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罐体11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配合使用以将所述第一盖体21紧密的盖合在所述第一罐体11上。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可以是卡扣结构,螺纹结构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结合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罐体1还可以包括一个底盖6,所述底盖6设置在第二罐体12的底部。所述底盖6上设置有无线充电装置7和与罐体1电性连接的第三控制部61,所述无线充电装置7包括充电电路板71和线圈72,所述线圈72与充电电路板71连接。无线充电装置7可连接市电电源,如此可以通过无线充电装置7为底盖6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可采用电磁感应式,所述线圈72接收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底盖6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以接收能量。所述底盖6接收到能量后,传递至与罐体1电性连接的第三控制部61,从而将能量传递给罐体1,以实现给整个罐体1充电,保证整个智能真空储存罐100电量不低于设置的电量阈值,从而保证智能真空储存罐100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真空储存罐100还可以包括一个工作信号灯8。所述工作信号灯8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21上,工作信号灯8的底部设有导光柱81。第二盖体22对应工作信号灯8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21,导光柱8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21穿设于第二盖体22并延伸至第三盖体23与控制开关4通讯连接,即所述导光柱81可以接收控制开关4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工作信号灯8可以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灯,根据工作状态可以从而控制智能真空储存罐100的工作。

实际使用智能真空储存罐 100存储食物时,将食物放置于第一罐体11内,然后将盖体2盖合在罐体1上。按压或者触摸控制开关4至预设时长,此时,工作信号灯8可以显示第一工作状态,例如点亮且以第一频率闪烁。控制开关4发送开启信号至第一控制部31,第一控制部31控制所述真空马达33转动抽取罐体1内的空气。传感器51实时侦测罐体1内的负压值,当侦测到所述罐体1内的负压值低于预设第一负压阈值时,发送关闭信号至所述第二控制部32,第二控制部32控制所述真空马达33停止转动。所述真空马达33停止转动后,第一控制部31发送复位信号至所述控制开关4,控制开关4接收到复位信号后进行复位操作。此时,所述工作信号灯8可以显示第二工作状态,例如熄灭,以提示罐体1内的空气抽取完毕。

当需要将食物从智能真空储存罐100取出时,按压或者触摸控制开关4至预设时长,工作信号灯8可以显示第一工作状态,例如点亮且以第一频率闪烁。控制开关4发送开启信号至第一控制部31,第一控制部31控制所述真空马达33转动向罐体1内抽入空气。传感器51实时侦测罐体1内的负压值,当侦测到所述罐体1内的负压值高于预设第二负压阈值时,发送关闭信号至所述第二控制部32,第二控制部32控制所述真空马达33停止转动。所述真空马达33停止转动后,第一控制部31发送复位信号至所述控制开关4,控制开关4接收到复位信号后进行复位操作。此时,所述工作信号灯8可以显示第三工作状态,例如显示绿色,以提示可以将食物从所述罐体1内取出。

所述工作信号灯8还可以作为罐体1内电池电量信号的显示灯,当罐体1内电池电量达到设置电量阈值时,工作信号灯8显示第四工作状态,例如,以第二频率闪充电过程的显示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新的真空度高且密封性好的智能真空储物罐,能够通过其特有的真空检测器,实时检测罐体内的真空,在真空不够的情况下,该储存罐可以自动抽真空,保证罐体内部长期是真空状态,对食物、药品起到良好的保鲜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的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都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