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寒高张力输送带的打包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6431发布日期:2019-03-02 02:2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寒高张力输送带的打包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尤其涉及一种抗寒高张力输送带的打包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生产完成之后,会对输送带进行收卷,收卷之后进行打包运输。现有技术中,输送带收卷之后,其两端的端面有时候参差不齐,这样打包完成之后,后续运输受力的过程中,其端面会出现移动,导致打包不紧密,影响后续的运输质量。而且,由于端面不其,导致在打包输送带的宽度会显得更宽,影响打包效率,提高打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寒高张力输送带的打包整理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输送带的打包效率及质量,降低了打包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寒高张力输送带的打包整理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辊筒输送机构及翻转整理机构,所述辊筒输送机构包括驱动器及复数根间隔布置在机架顶部的辊筒,每根所述辊筒相互平行设置,复数根所述辊筒由前至后均布于所述机架顶部的右侧,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辊筒转动;所述翻转整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且所述翻转整理机构设置于所述辊筒输送机构的左侧;所述翻转整理机构包括电机、转轴、接料限位机构及顶升机构,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架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接料限位机构的底部下方,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辊筒设置,所述接料限位机构的底部与所述转轴固定相连,所述转轴与所述机架转动相连,且所述转轴的一端经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啮合,所述接料限位机构包括底板、挡板及复数根相互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挡板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左侧,复数根所述支撑杆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面右侧,每根所述支撑杆正对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设置,所述底板的底面中部与所述转轴固定相连;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板、两组顶升气缸及两根导杆,两组所述顶升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两侧,且所述顶升气缸的顶部与所述底板的底面相连,所述顶升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正上方,且所述顶升板设置于所述挡板与复数根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底板抵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两侧,所述导杆的顶部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相连,所述导杆的底部穿过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所述导杆移动插设于所述底板上;每根所述导杆上还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抵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弹簧的顶部抵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向孔,一个导向孔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左侧,另一个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右侧,两根所述导杆分别移动插设于一个所述导向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轴顺时针转动,使所述接料限位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辊筒的上方,每根所述支撑杆抵于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轴逆时针旋转,使所述接料限位机构逆时针转动与所述机架的顶面垂直,使每根所述支撑杆脱离相邻所述辊筒之间的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升气缸输出轴伸出状态下,所述顶升气缸输出轴能够抵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带动所述顶升板上升;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回缩状态下,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脱离所述顶升板的底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辊筒输送机构对收卷好的输送带进行输送,利用接料限位机构对将辊筒输送机构上面的输送带卷接住,然后利用电机及转轴带动接料限位机构转动90°,这样能够将输送带立起来,然后利用顶升机构推动输送带卷上升及下降,使输送带卷的端面保证齐平,这样能够便于后续的打包,保证打包效率及打包质量,降低打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辊筒与支撑杆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翻转整理机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翻转整理机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电机未画出)。

其中:1、机架;2、驱动器;3、辊筒;4、电机;5、转轴;6、齿轮;7、底板;8、挡板;9、支撑杆;10、弹簧;11、顶升板;12、顶升气缸;13、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抗寒高张力输送带的打包整理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上的辊筒输送机构及翻转整理机构,所述辊筒输送机构包括驱动器2及复数根间隔布置在机架1顶部的辊筒3,每根所述辊筒3相互平行设置,复数根所述辊筒3由前至后均布于所述机架1顶部的右侧,所述驱动器2带动所述辊筒3转动;所述翻转整理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1顶部,且所述翻转整理机构设置于所述辊筒输送机构的左侧;所述翻转整理机构包括电机4、转轴5、接料限位机构及顶升机构,所述电机4设置于所述机架1内,所述电机4设置于所述接料限位机构的底部下方,所述转轴5垂直于所述辊筒3设置,所述接料限位机构的底部与所述转轴5固定相连,所述转轴5与所述机架1转动相连,且所述转轴5的一端经齿轮6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啮合,所述接料限位机构包括底板7、挡板8及复数根相互间隔设置的支撑杆9,所述挡板8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7的顶面左侧,复数根所述支撑杆9垂直安装于所述底板7的顶面右侧,每根所述支撑杆9正对相邻辊筒3之间的间隙设置,所述底板7的底面中部与所述转轴5固定相连;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板11、两组顶升气缸12及两根导杆13,两组所述顶升气缸12分别安装于所述转轴5的两侧,且所述顶升气缸12的顶部与所述底板7的底面相连,所述顶升板11设置于所述底板7的正上方,且所述顶升板11设置于所述挡板8与复数根所述支撑杆9之间,所述顶升气缸1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底板7抵于所述顶升板11的底面上;所述导杆13设置于所述顶升板11的底面两侧,所述导杆13的顶部与所述顶升板11的底面相连,所述导杆13的底部穿过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7的下方,且所述导杆13移动插设于所述底板7上;每根所述导杆13上还套设有一弹簧10,所述弹簧的底部抵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上,所述弹簧的顶部抵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

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轴顺时针转动,使所述接料限位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辊筒的上方,每根所述支撑杆抵于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轴逆时针旋转,使所述接料限位机构逆时针转动与所述机架的顶面垂直,使每根所述支撑杆脱离相邻所述辊筒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支撑杆先抵于相邻辊筒之间的间隙内,利用辊筒带动输送带卷移动,当产品全部移动到支撑杆上面之后,电机工作,带动专职逆时针抓到弄,使支撑杆带动产品脱离辊筒,使产品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支撑杆及挡板对产品进行限位。当产品与机架垂直之后,然后顶升气缸的输出轴伸出,推动顶升板上升,也就是带动产品上升,然后顶升气缸的输出轴在快速回缩脱离顶升板,由于重力作用,产品会推动顶升板忽然下移,最后利用弹簧进行缓冲,顶升气缸多次顶起及回缩,这样由于惯性及顶升板表面的支撑作用,输送带端面会齐平。然后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翻转整理机构到辊筒的上方,使产品直接抵在辊筒上面,利用辊筒将整理好的产品送走,等待下一个产品的整理,如此循环,这样能够有效保证产品的打包效率及质量,也能够降低打包成本,减小运输空间的占用,降低运输成本。

其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导向孔,一个导向孔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左侧,另一个所述导向孔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右侧,两根所述导杆分别移动插设于一个所述导向孔内。

其中,所述顶升气缸输出轴伸出状态下,所述顶升气缸输出轴能够抵于所述顶升板的底面上,带动所述顶升板上升;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回缩状态下,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轴脱离所述顶升板的底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