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散状物料卸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510发布日期:2019-01-22 21:2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散状物料卸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属于物料装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散状物料卸车机。



背景技术:

在物流领域,经常使用集装箱来运输散装的粉状或颗粒状物料(如水泥、煤灰、谷物、化工原料等),卸车时,常常需要将集装箱内的物料向转运车内转移,目前,集装箱内的粉状或颗粒状物料的转移大多采用铲车和单台螺旋输送机进行,这种卸车方式具有卸车效率低、操作不便、物料易散落等诸多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散状物料卸车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铲斗、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第三输送段、第四输送段、第五输送段以及用于安装各输送段的机架,各输送段均由螺旋输送机制成,第一输送段的进料端固定连接在铲斗的中部,第一输送段的出料端通过一水平轴铰接在所述的机架上,第一输送段的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的进料口连接,第二输送段的进料端通过一个竖直轴铰接在所述的机架上,该铰接处称为节点A,第二输送段的出料口与第三输送段的进料口对接并可绕共同的轴线相对旋转,该连接处称为节点B,第三输送段的出料口与第四输送段的进料口对接并可绕共同的轴线相对旋转,该连接处称为节点C,第四输送段上的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滑车,出料滑车所在位置称为节点D,所述的第五输送段倾斜设置,第五输送段的进料口位于所述的出料滑车的正下方,第五输送段的出料口指向物料的输送终点;

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三根滑道,分别为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第一滑道的形状是以所述的节点A为圆心的一段圆弧,所述的节点B沿第一滑道运动,所述的第二滑道包括圆弧区段和直线区段两个区段,所述的圆弧区段的形状是以第一滑道的远端为圆心的一段圆弧,所述的节点C沿第二滑道运动,所述的第三滑道的形状为直线,所述的节点D沿第三滑道运动;

所述的机架安装一组平行的导轨上;

所述的铲斗内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将进入铲斗内的物料输送至铲斗中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铲斗为可伸缩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上均设置有链条和驱动滑车,链条在电机的驱动下运转,驱动滑车在链条的驱动下沿所在滑道运动,从而带节点B和节点C运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滑道上的驱动滑车由所述的圆弧区段运动至所述的直线区段过程中,当驱动滑车运动至圆弧区段和直线区段的衔接处时,驱动滑车停止运动,节点C与驱动滑车脱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输送段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液压缸,第一输送段在液压缸的作用下进行倾角调整,从而实现铲斗的升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输送段的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的进料口之间通过波纹软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多个输送段连接而成的伸缩结构,工作前,将集装箱车停放在铲斗所在一侧,并使铲斗的位置与集装箱后门的位置大致对应,同时将物料转运车停放在第五输送段的出料口下方。工作时,机架在导轨上移动,从而带动铲斗在集装箱内不断行进,完成卸车作业,机架和铲斗移动过程中,通过调整节点B和节点C在相应滑道上的位置可使节点D保持不动,从而保证卸车过程的连续进行。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连续卸车作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卸车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铲斗与螺旋输送机结合的独特输送机构,克服了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全封闭的送料机构,克服了物料易散落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铲斗与出料滑车距离最近时第二至第四输送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节点C运动至第二滑道上圆弧区段和直线区段的衔接处时第二至第四输送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铲斗与出料滑车距离最远时第二至第四输送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第二滑道以及第二滑道上的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铲斗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铲斗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铲斗,2-第一输送段,3-第二输送段,4-第三输送段,5-第四输送段,6-第五输送段,7-集装箱车,8-机架,9-导轨,10-圆弧区段,11-直线区段,12-第三滑道,13-出料滑车,14-第一滑道,15-链条,16-驱动滑车,17-外壳体,18-主壳体,19-伸缩罩,20-A轴段,21-螺旋叶片,22-六棱柱,23-螺旋输送轴,24-B轴段,25-C轴段,26-中间机架,27-节点A,28-节点B,29-节点C,30-节点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铲斗1、第一输送段2、第二输送段3、第三输送段4、第四输送段5、第五输送段6以及用于安装各输送段的机架8,各输送段均由螺旋输送机制成。集装箱内的物料进入铲斗1后,经过各输送段的连续输送,最终到达物料终点(即物料转运车)。

第一输送段2的进料端固定连接在铲斗1的中部,第一输送段2的出料端通过一水平轴铰接在所述的机架8上,也就是说,第一输送段2可在竖直面内旋转摆动。第一输送段2与机架8之间可设置液压缸,第一输送段2在液压缸的作用下进行倾角调整,从而实现铲斗1的升降,作业前,将铲斗1升至高于集装箱的位置,可为集装箱箱门的开启让出空间。

所述的第一输送段2的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3的进料口之间通过波纹软管连接,从而保证第一输送段2旋转摆动过程中,第一输送段2的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3的进料口仍能保持对接状态。

第二输送段3的进料端通过一个竖直轴铰接在所述的机架8上,即第二输送段3可在水平面内旋转摆动。第二输送段3与机架8的铰接处称为节点A27。

第二输送段3的出料口与第三输送段4的进料口对接并可绕共同的轴线(轴线为竖直方向)相对旋转,即第三输送段4可以以自身的进料口为中心在水平面内旋转。第二输送段3的出料口与第三输送段4的进料口的连接处称为节点B28。

第三输送段4的出料口与第四输送段5的进料口对接并可绕共同的轴线(轴线为竖直方向)相对旋转,即第四输送段5可以以自身的进料口为中心在水平面内旋转。第三输送段4的出料口与第四输送段5的进料口的连接处称为节点C29。

第四输送段5上的出料口上连接有出料滑车13,出料滑车13所在位置称为节点D30。所述的第五输送段6倾斜设置,第五输送段6的进料口位于所述的出料滑车13的正下方,出料滑车13可以不与第五输送段6的进料口连接,也可以通过波纹软管等软连接结构连接,第五输送段6的出料口指向物料的输送终点,即物料转运车(罐车等)。

在上述结构中,第二输送段3的出料口与第三输送段4的进料口之间,第三输送段4的出料口与第四输送段5的进料口,以及第四输送段5上的出料口与出料滑车13之间均可采用回转支承结构进行连接。回转支承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

所述的机架8上设置有三根滑道,分别为第一滑道14、第二滑道和第三滑道12,第一滑道14的形状是以所述的节点A27为圆心的一段圆弧,所述的节点B28沿第一滑道14运动,所述的第二滑道包括圆弧区段10和直线区段11两个区段,所述的圆弧区段10的形状是以第一滑道14的远端为圆心的一段圆弧,所述的节点C29沿第二滑道运动,所述的第三滑道12的形状为直线,所述的节点D30沿第三滑道12运动。所述的第一滑道14和第二滑道上均设置有链条15和驱动滑车16,链条15在电机的驱动下运转,驱动滑车16在链条15的驱动下沿所在滑道运动,从而带节点B28和节点C29运动。

所述的机架8安装一组平行的导轨9上,机架8在导轨9上行进的动力由电机提供。

本实用新型将第二输送段3、第三输送段4和第四输送段5首尾相连,形成了“之”字形的伸缩机构。如图2所示的位置是“之”字形伸缩机构伸展前的起始状态,此时,节点B28位于第一滑道14的最远端,节点C29位于第二滑道上的圆弧区段10的最左端。

“之”字形伸缩机构由起始状态伸展至最长状态的过程共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1,节点C30在所述的驱动滑车16的带动下沿第二滑道上的圆弧区段10运动,到达如图3所示的位置;

步骤2,节点B29在所述的驱动滑车16的带动下沿第一滑道14运动,到达如图4所示的位置,完成伸展。

为了使上述的两个步骤顺畅衔接,可在第二滑道上的圆弧区段10和直线区段11的衔接处设置限位开关,步骤1完成后触发限位开关,然后驱动节点C30的电机停止,驱动节点B29的电机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二滑道上的驱动滑车16由所述的圆弧区段10运动至所述的直线区段11过程中,当驱动滑车16运动至圆弧区段10和直线区段11的衔接处时,驱动滑车16停止运动,节点C29与驱动滑车16脱离。即在上述的步骤2的过程中节点C29处于没有束缚的自由状态。这一设计不但可使步骤1和步骤2衔接更顺畅,而且可避免节点B28和节点C29的驱动力相互干涉。

所述的铲斗1内设置有螺旋叶片21,螺旋叶片21将进入铲斗1内的物料输送至铲斗1中部,然后再由第一输送段2上的螺旋输送轴23输送至第一输送段2内。螺旋叶片21的边缘可设置齿状结构,从而便于对物料输送。

所述铲斗1为可伸缩结构。将铲斗1设计成伸缩结构,具有两点好处:一是铲斗1可适应宽度不同的集装箱;二是当集装箱车7的停放位置与铲斗1的位置存在小范围错位时,可分别调整两个伸缩罩19的位置,实现铲斗1位置的“整体侧移”,从而在不用挪动集装箱车7的情况下正常卸车。

具体实施时,可将铲斗1设计成如下结构:包括主壳体18、外壳体17和伸缩罩19,外壳体17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8的外侧,所述的伸缩罩19插装在主壳体18和外壳体17之间的夹层内。伸缩罩19共有两个,两个伸缩罩19分别设置在主壳体18的两端,通过液压缸驱动伸缩罩19移动,可实现铲斗1的伸缩。

为了配合铲斗1的伸缩,所述的螺旋叶片21的安装轴也为可伸缩结构,安装轴分为三段,分别称为A轴段20、B轴段24和C轴段25,其中B轴段24的中部通过中间支座26安装在铲斗1内,B轴段24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六棱柱22,所述的A轴段20和C轴段25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的六棱柱22匹配的六棱轴套,A轴段20和C轴段25分别通过六棱轴套套装在两根六棱柱22上以实现螺旋叶片21的安装轴的伸缩,A轴段20和C轴段25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的伸缩罩19上。螺旋叶片21的安装轴采用可伸缩结构,可使安装轴的长度与铲斗1的宽度变化保持同步。

此外,为了便于停车,还可设置停车定位线和激光灯等停车辅助装置。为了便于操作,整机行走、铲斗1升降、铲斗1伸缩、液压启停等动作,以及各电机的启停均可采用遥控器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多个输送段连接而成的伸缩结构,工作前,将集装箱车7停放在铲斗1所在一侧,并使铲斗1的位置与集装箱后门的位置大致对应,同时将物料转运车停放在第五输送段6的出料口下方。工作时,机架8在导轨9上移动,从而带动铲斗1在集装箱内不断行进,完成集装箱车7的卸车作业,机架8和铲斗1移动过程中,通过调整节点B28和节点C29在相应滑道上的位置可使节点D30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保证集装箱车7的卸车过程和物料转运车的装车过程连续进行。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连续卸车作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卸装车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铲斗1与螺旋输送机结合的独特输送机构,克服了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全封闭的送料机构,克服了物料易散落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