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0484发布日期:2019-01-22 21:2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絮凝剂添加系统中的自动上料装置,属于物料加工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絮凝剂添加系统在溶液配制,搅拌,输送等环节实现了自动控制;但在絮凝剂上料环节普遍采用人工上料,

由于上料料仓位于加药系统最顶端这样,不仅加大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安全隐患较大;同时,对于加药量不能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该结构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动上料,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又消除安全隐患;并且加药量能够准确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需要对自动上料装置的给料仓部位进行改进,故此只针对改进的部分做描述,且与部分结构皆与现有技术相同;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给料器及全自动上料机;所述全自动上料机设置在给料器的上方,且通过管道与给料器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器的给料仓上设有两个料位计,即高位料位计、低位料位计;所述给料仓的腰部位置设有仓壁振荡器;所述给料仓的上还设有加热器及温度控制传感器;所述高位料位计、低位料位计、仓壁振荡器、加热器及温度控制传感器均与全自动上料机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高位料位计、低位料位计均为位置传感器;

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料器由给料电机、搅拌电机、物料输送管道、给料仓、吸料管组成;所述给料电机的一端设有吸料管;所述给料电机通过该吸料管与给料仓相连接;所述给料仓设置在给料电机的上方,且与给料电机管道连接;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给料仓内,便用物料在给料仓进行混合;所述给料仓的上方设有物料输送管道,通过该物料输送管道将给料器与全自动上料机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料器为螺旋给料器;

进一步改进,全自动吸料机由吸料电机、风机、控制器、落料斗、除尘器组成;所述落料斗设置在给料仓的上方,且螺栓固定;所述吸料电机与落料斗管道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机、吸料电机、除尘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高、低位料位计实现物料上料的自动检测,实现自动上料,同时利用加热器及温度控制器防止干粉吸潮、粘结;相对传统的人工上料,使上料更加容易、安全、准确;实现了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力;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又消除安全隐患;并且加药量能够准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给料器;2、给料仓;3、高位料位计;3-1、低位料位计;4、仓壁振荡器;5、全自动上料机; 6、温度控制传感器;7、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需要对自动上料装置的给料仓部位进行改进,故此只针对改进的部分做描述,且与部分结构皆与现有技术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给料器1及全自动上料机5;所述全自动上料机5设置在给料器1的上方,且通过管道与给料器1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给料器1为螺旋给料器;

所述给料器1的给料仓2上设有两个料位计,即高位料位计3、低位料位计3-1;优选的,所述高位料位3计、低位料位计3-1均为位置传感器;当给料器的给料仓2内的物料处于低位时,低位料位计3-1感应出物料位置,并将信息传送给控制器,同时把吸料管插入物料代,即可根据控制器的吸料指令自动将物料吸入给料仓;当给料仓2内的物料处于高位时,高位料位计3感应出物料位置,并将信息传送给控制器,且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实现自动上料的中断;从而实现全自动给料;

所述给料仓2的腰部位置设有仓壁振荡器4;通过仓壁振荡器来检查给料仓的给料速度;

所述给料仓2的上还设有加热器7及温度控制传感器6;增加这两个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干粉吸潮,粘结;

所述高位料位3计、低位料位计3-1、仓壁振荡器4、加热器7及温度控制传感器6均与全自动上料机5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给料器由给料电机、搅拌电机、物料输送管道、给料仓、吸料管组成;所述给料电机的一端设有吸料管;所述给料电机通过该吸料管与给料仓相连接;所述给料仓设置在给料电机的上方,且与给料电机管道连接;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给料仓内,便用物料在给料仓进行混合;所述给料仓的上方设有物料输送管道,通过该物料输送管道将给料器与全自动上料机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全自动吸料机由吸料电机、风机、控制器、落料斗、除尘器组成;所述落料斗设置在给料仓的上方,且螺栓固定;所述吸料电机与落料斗管道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机、吸料电机、除尘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高、低位料位计实现物料上料的自动检测,实现自动上料,同时利用加热器及温度控制器防止干粉吸潮、粘结;相对传统的人工上料,使上料更加容易、安全、准确;实现了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力;且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又消除安全隐患;并且加药量能够准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