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122发布日期:2019-01-18 20:0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结构改进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用于固定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电梯轿厢牵引绳在曳引机的工作下由曳引机的曳引轮以摩擦方式带动,并且牵引绳的两端各通过绳头组合装置与井道(供电梯轿厢上下运行的通道)顶部的载体(载体为绳头板)固定,而牵引绳的中部挽及即绕套于电梯曳引机的曳引轮、设置在电梯轿厢顶部的滑轮,并且挽及即绕套于配重块的配重块导轮。

关于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201268536Y(带式曳引绳头组合)、CN202464993U( 绳头组合装置)和CN203593492U(一种电梯绳头压缩弹簧稳定装置),等等。此外,在相近技术领域也可见诸,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3743308U推荐有“起重设备中的绳头组合装置”。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方案提供的绳头组合装置所存在的通弊由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370181A推荐的“绳头组合装置”弥补,具体可参见该CN104370181A的说明书第0004段、0018段和0022至0028段。但是该CN104370181A仍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需要将牵引绳的绳头与绳头套杆轧压固定,例如在说明书第0028段指出:“牵引绳的绳头插入绳头套杆的下端并且通过压接钳挤压,使绳头套杆的下端变形并与绳头可靠地挤合在一起,压接钳如电力线路施工器械中的导线液压压接钳或类似的装置,因而绳头的固定操作十分麻烦并且因需借助作为外围设备的压接钳而导致安装效率低下并且安装难度大;其二,由于绳头与绳头套杆的固接区域仅局限于具有挤压槽的区域,加上牵引绳与绳头套杆的材料相异,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因而存在绳头松动乃至从绳头套杆挣脱之虞,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在定期或不定期检护中及时更换。

CN204778175U推荐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弥补了上述不足并且客观上能兑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归纳的三个方面的长处。但是该CN204778175U除了绳头套杆、锥形卡绳套(专利称“锥形卡套”)以及锁紧螺母套外,还具有一与绳头套杆的上端连接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于前述井道顶部的载体(绳头板)上的减振支承机构,该减振支承机构包括一螺杆以及以螺杆为载体设置的锁定螺母,弹簧上支承碟碗、弹簧、弹簧下支承碟碗和螺杆头套,因而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由于减振支承机构的结构有失合理性,因而使整个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占用空间大,于是对安装空间有限的场合会带来麻烦;其二,由于减振支承机构自身的零部件数目多,因而结构复杂,既不便于制作与装配,也不利于体现经济性并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其三,由于前述减振支承机构的结构体系的螺杆仅凭一锁定销实现与绳头套杆连接,因而锁定销的受力大,一旦出现断裂或类似的情形则会引发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少对空间的占用而藉以提高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有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装配并且体现经济性以及节约资源、有益于摒弃锁定销而藉以充分保障安全的结构改进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结构改进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包括一绳头套杆,在该绳头套杆的高度方向的上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锥形卡套锥孔,而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绳头套杆绳孔,锥形卡套锥孔与绳头套杆绳孔彼此同心并且相通,其中,锥形卡套锥孔的小直径端朝向绳头套杆绳孔;一锥形卡套,该锥形卡套的下端与所述的锥形卡套孔相配合,而上端探出锥形卡套孔,并且在锥形卡套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自锥形卡套的上端贯通到下端的锥形卡套绳孔,而在锥形卡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同样自锥形卡套的上端贯通至下端并且与锥形卡套绳孔相通的膨胀槽;一锁紧螺母套,该锁紧螺母套与所述绳头套杆的上端配接并且在该锁紧螺母套的顶壁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锁紧螺母套绳孔,该锁紧螺母套绳孔与所述的锥形卡套绳孔相对应,而该锥形卡套绳孔与所述的绳头套杆绳孔相对应;一减振支承机构,该减振支承机构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井道顶板与所述的绳头套杆的下端端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绳头套杆的上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绳头套杆外螺纹,在所述锁紧螺母套的内壁上构成有锁紧螺母套内螺纹,锁紧螺母套内螺纹与绳头套杆外螺纹彼此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锥形卡套的顶部构成有一锥形卡套锥台,所述锁紧螺母套的顶壁的内侧表面与锥形卡套锥台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减振机构包括减振垫和垫板,垫板设置在所述绳头套杆的下端端面与减振垫之间,在该垫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垫板绳孔,该垫板绳孔与所述的绳头套杆绳孔相对应,减振垫位于垫板与所述井道顶板之间,并且在该减振垫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减振垫绳孔,该减振垫绳孔与垫板绳孔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减振垫为橡胶垫,所述垫板为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采用了在使用状态下设置于井道顶板与绳头套杆的下端端面之间的减振支承机构,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可显著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得以提高对安装空间的适应性;之二,由于减振支承机构的结构简单,因而不仅可以方便制作与装配,而且能够体现经济性并且节约资源;之三,由于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采用锁定销,因而可充分保障安全;之四,由于相对于已有技术而将绳头套杆以及锁紧螺母套的位置进行了颠倒设置,因而能体现对电梯轿厢牵引绳的可靠的挟持力并且有利于对电梯轿厢牵引绳方便收放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井道顶板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绳头套杆1,在该绳头套杆1的高度方向的上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锥形卡套锥孔11,而下端的中央位置开设有绳头套杆绳孔12,锥形卡套锥孔11与绳头套杆绳孔12彼此同心并且相通,其中,锥形卡套锥孔11的小直径端朝向下即朝向绳头套杆绳孔12;示出了一锥形卡套2,该锥形卡套2的下端与前述的锥形卡套孔11相配合,而上端探出锥形卡套孔11,并且在锥形卡套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自锥形卡套2的上端贯通到下端的锥形卡套绳孔21,而在锥形卡套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同样自锥形卡套2的上端贯通至下端并且与锥形卡套绳孔21相通的膨胀槽22;示出了一锁紧螺母套3,该锁紧螺母套3与前述绳头套杆1的上端配接并且在该锁紧螺母套3的顶壁3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锁紧螺母套绳孔311,该锁紧螺母套绳孔311与前述的锥形卡套绳孔21相对应,而该锥形卡套绳孔21与前述的绳头套杆绳孔12相对应;示出了一减振支承机构4,该减振支承机构4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井道顶板5(也可称“绳头板”,以下同)与前述的绳头套杆1的下端端面之间。

在前述绳头套杆1的上端的外壁上构成有绳头套杆外螺纹13,在前述锁紧螺母套3的内壁上构成有锁紧螺母套内螺纹32,锁紧螺母套内螺纹32与绳头套杆外螺纹13彼此螺纹配合。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锥形卡套2的顶部构成有一锥形卡套锥台23,前述锁紧螺母套3的顶壁31的内侧表面与锥形卡套锥台23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接触。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减振机构4包括减振垫41和垫板42,垫板42设置在前述绳头套杆1的下端端面与减振垫41之间,在该垫板4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垫板绳孔421,该垫板绳孔421与前述的绳头套杆绳孔12相对应,减振垫41位于垫板42与前述井道顶板5之间,并且在该减振垫4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减振垫绳孔411,该减振垫绳孔411与垫板绳孔421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减振垫41为橡胶垫,前述垫板42为金属板。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减振垫41的数量有一对,但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示出了两个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由该图3所示,电梯轿厢牵引绳6的中部挽及于即绕套于电梯轿厢7的顶部的轿厢导轮71、曳引机8的曳引轮81和配重块9的配重块导轮91,电梯轿厢牵引绳6的两端按图1和图2的示意连接并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进的电梯轿厢牵引绳绳头组合装置上。当曳引机8工作时,电梯轿厢7在电梯轿厢牵引绳6的带动下向上或向下运行(由曳引机8的正反转电机的工作保障)。由于电梯轿厢牵引绳6的绳头(两个)可靠地被本实用新型的锥形卡套2限定,因而是十分安全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