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带带罩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5755发布日期:2019-02-01 19:2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输带带罩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输带带罩壳。



背景技术:

传输带适用于煤炭、矿山、港口、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物料输送,具有拉伸强度大、寿命长、使用伸长小、耐曲挠性好等特点,用于长距离、大跨度、大运量和高速度物料输送,并且经常用于流水线以及仓库货物的流转包装。由于多数情况下传输带会在露天或者大型厂房中工作,为了保护传输带上运输物品中不混入环境杂物,通常还会配合传输带带罩壳一并使用,在长距离的传输带物料输送工程中,带罩壳通常是以拼接相连的方式安装在传输带的上方,这时,带罩壳的易搭建性和可更换性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过一种传输带带罩壳,在具备长度短、体积小而便于运输的同时,能够便捷、高效地相连搭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传输带带罩壳,其中,包括罩壳单体,所述罩壳单体为半圆柱环面形状,所述罩壳单体包括相接部,所述相接部包括插合口和插入部,所述插合口为贯穿所述罩壳单体的轴向方向一侧边缘表面的矩形通口,所述插入部包括下延铰接部和旋转板,所述下延铰接部为自所述罩壳单体远离所述插合口所在一侧的边缘内表面向下延伸的铰接件,所述旋转板为连接所述下延铰接部并反向水平延伸的平面板。

所述插合口与所述插入部分别位于所述罩壳单体的轴向方向两端边缘表面处,所述下延铰接部可以是下端具有铰链轴的竖直延伸凸条,铰链轴为横向延伸,所述旋转板为水平延伸的平面板,默认为所述旋转板在铰链轴的扭转力驱使下保持水平姿态,并且,水平姿态的所述旋转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合口的宽度,在安装时,需要用手将所述旋转板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所述旋转板更多地竖向倾斜,此时,将所述旋转板的下部分插入位于另一所述罩壳单体上的所述插合口内,将转动所述旋转板的手松开后可以通过移动所述罩壳单体来将另一部分旋转板插入所述插合口内,完成拼接,此时所述旋转板在铰链轴的扭转力驱使下一直保持水平,不会从插入的所述插合口内脱离,实现两块所述罩壳单体的拼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升降块、升降槽、横压条、横延槽和上通槽,所述升降槽为竖直贯穿所述罩壳单体的竖直矩形通槽,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升降槽中,所述升降块包括竖移板和侧撑杆,所述竖移板为竖直延伸的矩形面板,所述侧撑杆为垂直所述竖移板的上端两侧窄侧面反向延伸的矩形杆,所述横延槽为自所述升降槽的侧面水平反向延伸的矩形槽,所述上通槽为自所述横延槽的上壁面竖直向上贯穿所述罩壳单体的矩形槽,所述横压条包括横动条和侧展条,所述横动条为矩形直条杆,所述侧展条为自所述横动条的两侧侧面反向延伸的水平直条板,所述升降块还包括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包括挤压通口和挤压斜面,所述挤压通口为贯穿所述竖移板的两侧宽侧面的矩形通口,所述挤压斜面为自所述挤压通口靠近所述横压条一侧的上侧面边缘自上而下向远离所述横压条一侧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横动条还包括推起斜面,所述推起斜面为自所述横动条靠近所述升降块一侧的末端下边缘自下而上逐渐远离所述升降块的倾斜平面,所述插入部连接所述升降块的下端。

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升降槽中,并通过所述侧撑杆抵撑所述罩壳单体的上表面而防止从所述升降槽内掉落,所述插入部连接于所述竖移板的下端,在两块所述的罩壳单体相拼接时,前面的操作一样,首先将所述旋转板插入所述插合口中,之后,移动所述横压条,将所述横压条的所述推起斜面向所述挤压部的挤压斜面移动,所述推起斜面和所述挤压斜面相互作用会发生相对滑动,由于所述侧展条在所述横延槽中水平移动并不能发生竖直运动,故所述升降块会发生上升运动,随着所述升降块在所述升降槽中的运动,所述旋转板逐渐上移至抵触被插入的所述插合口所在的所述罩壳单体的内侧表面,从而在抵触过程中,姿态逐渐转为水平,并且由于所述升降块的上升,所述旋转板与所述罩壳单体的表面距离缩小,被连接的所述罩壳单体被所述旋转板挤压,形成更加稳定的拼接,在这个过程实现后,所述下延铰接部的初始扭转力不再变为必要,在所述升降块被抬起的过程中,所述旋转板能自主地压合所述罩壳单体的表面,使两块相拼接的所述罩壳单体变得紧凑。其中,所述横动条位于所述上通槽中水平运动,所述侧展条被限位于所述横延槽中,在所述横动条在运动过程中,抵触至位于所述升降槽另一侧的所述横延槽的上端处停止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板上还有入口部,所述入口部为自所述旋转板远离所述下延铰接部一侧的边缘两端相向延伸并逐渐远离所述旋转板的倾斜细杆。

所述入口部一来加大了所述旋转板一侧的重量,使得所述旋转板在初始位置就带有倾斜,容易直接插入所述插合口中,二来所述入口部的下端更小,使得插入所述插合口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横动条上还有推动纹理,所述推动纹理为自所述横动条的上表面中心线向两侧侧边反向延伸并逐渐远离所述升降块的倾斜凸条。

所述推动纹理为凸起条,相对于凹槽,更加容易接触受力,并且不易堆积灰尘,易清理。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横压条意外移动的压条限位部。

作为优选,所述压条限位部包括滑动槽和限位条,所述滑动槽为自所述罩壳单体表面、垂直所述上通槽远离所述升降块一侧的末端延伸的梯形凹陷槽,所述滑动槽的上口宽度小于下表面宽度,所述限位条为与所述滑动槽相配合的梯形直条,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滑动槽内。

所述压条限位部可以在所述横动条推至所述挤压部后,抵挡所述横动条因意外扰动重新退回原位置,所述滑动槽和所述限位条的横截面轮廓都是梯形,避免了所述限位条从所述滑动槽中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具备长度短、体积小而便于运输的同时,能够便捷、高效地相连搭建,其次,可以通过所述升降块的运动自主地凑紧相连的所述罩壳单体。

附图说明

图1为传输带带罩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输带带罩壳半剖视图。

图3为升降块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升降块和横压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合口,2、插入部,11、升降块,111、挤压部,12、升降槽,13、横压条,131、推起斜面,3、入口部,4、推动纹理,5、压条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传输带带罩壳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传输带带罩壳,其中,如图1、图2所示,包括罩壳单体,罩壳单体为半圆柱环面形状,罩壳单体包括相接部,相接部包括插合口1和插入部2,插合口1为贯穿罩壳单体的轴向方向一侧边缘表面的矩形通口,插入部2包括下延铰接部和旋转板,下延铰接部为自罩壳单体远离插合口1所在一侧的边缘内表面向下延伸的铰接件,旋转板为连接下延铰接部并反向水平延伸的平面板。插合口1与插入部2分别位于罩壳单体的轴向方向两端边缘表面处,下延铰接部可以是下端具有铰链轴的竖直延伸凸条,铰链轴为横向延伸,旋转板为水平延伸的平面板,默认为旋转板在铰链轴的扭转力驱使下保持水平姿态,并且,水平姿态的旋转板的宽度大于插合口1的宽度,在安装时,需要用手将旋转板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旋转板更多地竖向倾斜,此时,将旋转板的下部分插入位于另一罩壳单体上的插合口1内,将转动旋转板的手松开后可以通过移动罩壳单体来将另一部分旋转板插入插合口1内,完成拼接,此时旋转板在铰链轴的扭转力驱使下一直保持水平,不会从插入的插合口1内脱离,实现两块罩壳单体的拼接。

如图3、图4所示,还包括升降块11、升降槽12、横压条13、横延槽和上通槽,升降槽12为竖直贯穿罩壳单体的竖直矩形通槽,升降块11位于升降槽12中,升降块11包括竖移板和侧撑杆,竖移板为竖直延伸的矩形面板,侧撑杆为垂直竖移板的上端两侧窄侧面反向延伸的矩形杆,横延槽为自升降槽12的侧面水平反向延伸的矩形槽,上通槽为自横延槽的上壁面竖直向上贯穿罩壳单体的矩形槽,横压条13包括横动条和侧展条,横动条为矩形直条杆,侧展条为自横动条的两侧侧面反向延伸的水平直条板,升降块11还包括挤压部111,挤压部111包括挤压通口和挤压斜面,挤压通口为贯穿竖移板的两侧宽侧面的矩形通口,挤压斜面为自挤压通口靠近横压条13一侧的上侧面边缘自上而下向远离横压条13一侧方向倾斜的斜面,横动条还包括推起斜面131,推起斜面131为自横动条靠近升降块11一侧的末端下边缘自下而上逐渐远离升降块11的倾斜平面,插入部2连接升降块11的下端。升降块11位于升降槽12中,并通过侧撑杆抵撑罩壳单体的上表面而防止从升降槽12内掉落,插入部2连接于竖移板的下端,在两块的罩壳单体相拼接时,前面的操作一样,首先将旋转板插入插合口1中,之后,移动横压条13,将横压条13的推起斜面131向挤压部111的挤压斜面移动,推起斜面131和挤压斜面相互作用会发生相对滑动,由于侧展条在横延槽中水平移动并不能发生竖直运动,故升降块11会发生上升运动,随着升降块11在升降槽12中的运动,旋转板逐渐上移至抵触被插入的插合口1所在的罩壳单体的内侧表面,从而在抵触过程中,姿态逐渐转为水平,并且由于升降块11的上升,旋转板与罩壳单体的表面距离缩小,被连接的罩壳单体被旋转板挤压,形成更加稳定的拼接,在这个过程实现后,下延铰接部的初始扭转力不再变为必要,在升降块11被抬起的过程中,旋转板能自主地压合罩壳单体的表面,使两块相拼接的罩壳单体变得紧凑。其中,横动条位于上通槽中水平运动,侧展条被限位于横延槽中,在横动条在运动过程中,抵触至位于升降槽12另一侧的横延槽的上端处停止运动。旋转板上还有入口部3,入口部3为自旋转板远离下延铰接部一侧的边缘两端相向延伸并逐渐远离旋转板的倾斜细杆。入口部3一来加大了旋转板一侧的重量,使得旋转板在初始位置就带有倾斜,容易直接插入插合口1中,二来入口部3的下端更小,使得插入插合口1更加方便。横动条上还有推动纹理4,推动纹理4为自横动条的上表面中心线向两侧侧边反向延伸并逐渐远离升降块11的倾斜凸条。推动纹理4为凸起条,相对于凹槽,更加容易接触受力,并且不易堆积灰尘,易清理。还包括用于防止横压条13意外移动的压条限位部5。压条限位部5包括滑动槽和限位条,滑动槽为自罩壳单体表面、垂直上通槽远离升降块11一侧的末端延伸的梯形凹陷槽,滑动槽的上口宽度小于下表面宽度,限位条为与滑动槽相配合的梯形直条,限位条位于滑动槽内。压条限位部5可以在横动条推至挤压部111后,抵挡横动条因意外扰动重新退回原位置,滑动槽和限位条的横截面轮廓都是梯形,避免了限位条从滑动槽中脱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