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9957发布日期:2019-04-05 22:0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升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



背景技术:

吊笼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升降装置,通过吊笼门货物,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938665U公开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结构,包括吊笼主体及吊笼门,吊笼主体的门框位置设有用于导向吊笼门的门轮结构,门轮结构包括轮座,门轮及偏心轴,其中,轮座固定在吊笼主体的门框位置,偏心轴的两端安装在轮座上,门轮套装在偏心轴上,门轮与偏心轴之间还套装有轴套,门轮能与吊笼门边缘接触。该施工升降机吊笼结构的门轮与扣板位于用于安装笼门的开口内,占用一定的空间,使得吊笼门框的宽度比吊笼内空宽度小,存在人和货物进出不方便、易撞弯门框等问题。

此外,现有吊笼主体还存在笼门及吊笼主体机械强度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吊笼进行改进,增大笼门的开口宽度,使其与吊笼等宽,并增强吊笼笼门位置处及吊笼主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吊笼存在的笼门开口宽度小、吊笼笼门位置处及吊笼主体强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包括设有上盖和底座的吊笼主体,所述吊笼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笼门,后侧设有操作室,

所述吊笼主体后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盖后围板和底座后围板,所述上盖后围板和所述底座后围板的横断面呈具有多重弯折的折线形;

所述吊笼主体上设有笼门轨道,所述笼门轨道的外端面与所述吊笼主体的内侧面相平齐,所述笼门轨道的横断面呈具有多重弯折的折线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笼门轨道呈弯折的板状,其一侧与所述吊笼主体焊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吊笼主体还包括竖直设置的方管,所述方管与所述上盖、底座、上盖后围板和底座后围板焊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后围板和所述底座后围板靠近吊笼立柱的一端设有呈斜坡状的连接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管设置为多个,并靠近所述笼门和所述操作室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吊笼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轮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滑轮并与所述笼门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吊笼主体上的配重滑道,所述配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配重滑道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笼门的底部设有滑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滑片固定连接,所述滑片上设有滑槽,所述笼门轨道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移动组件设置在吊笼主体的前后两侧增大笼门的开口,通过上盖后围板、底座后围板和方管有效增加了吊笼主体以及笼门位置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笼主体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横向局部剖视图;

图4为现有吊笼主体笼门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笼主体后围板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现有吊笼主体后围板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笼门开启后开口大,并且有效增加了吊笼主体以及笼门位置处的强度,吊笼主体强度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包括吊笼主体10,吊笼主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盖11和底座12,吊笼主体1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笼门13,后侧设有操作室14。吊笼主体10后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盖后围板15和底座后围板16。上盖后围板15和底座后围板16的横断面呈具有多重弯折的折线形,区别于现有产品中横截面呈L形的上围板25和下围板26,通过多次弯折具有更高的强度。

吊笼主体10上设有笼门轨道17,笼门轨道17的外端面与吊笼主体10的内侧面相平齐,可避免占用吊笼主体10的内侧空间,使笼门13打开后具有更大的开口,便于货物和人的进出。笼门轨道17的横断面呈具有多重弯折的折线形,区别于现有产品中横截面呈L形的轨道27,通过多次弯折具有更高的强度。具体的,笼门轨道17呈弯折的板状,其一侧与吊笼主体10焊接,可有效增加吊笼主体10上笼门13位置处的强度。

吊笼主体10的两侧竖直设有方管18,方管18与上盖11、底座12、上盖后围板15和底座后围板16焊接。方管18设置为多个,并靠近笼门13、吊笼主体10和操作室14设置,可有效增加其所在位置处的机械强度。吊笼主体10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吊笼立柱,上盖后围板15和底座后围板16靠近吊笼立柱的一端均设有呈斜坡状的连接端19,通过该连接端19可便于其与吊笼主体10焊接连接。

吊笼主体10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滑轮和配重块101,配重块101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穿过滑轮并与笼门13连接。移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吊笼主体10上的配重滑道102,配重块101滑动设置在配重滑道102内。笼门13的底部设有滑片,钢丝绳与滑片固定连接,滑片上设有滑槽,笼门13通过滑槽与笼门轨道17连接,笼门13沿笼门轨道17上下滑动实现启闭,通过配重块101降低启闭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移动组件设置在吊笼主体的前后两侧增大笼门的开口,通过上盖后围板、底座后围板和方管有效增加了吊笼主体以及笼门位置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