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601发布日期:2019-11-08 23:2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物料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有机肥料的托盘式立体发酵生产过程中,物料在发酵前需要通过装盘设备自动装入发酵托盘内,发酵完成后需要通过翻盘倒料设备将物料从托盘内倒出进行下一步操作;而在一些特殊物料的发酵生产过程中,物料在发酵到一定时间后需要从深度较浅的托盘内倒出,然后装入深度更深的发酵托盘内,以使得物料的料层厚度加厚,或者需要将发酵物料从发酵托盘中倒出,进行破碎后再重新装入托盘进行发酵,以使得其更好地满足发酵升温要求。按照现有的技术,常用的操作方法是将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后需要倒出的物料通过一台翻盘倒料机夹持翻转,将物料从浅托盘中倒出,并通过输送设备将这些物料输送入另一台装盘机的布料斗内,然后再通过安装于布料斗下方的布料皮带机运转,将物料布设入另一种深托盘中继续进行发酵,或者是将物料倒出、运出、倒入破碎设备并破碎完成后,再输送入另一台装盘机的布料斗内,然后再通过安装于布料斗下方的布料皮带机运转,将物料布设入同样的托盘或另一种深托盘中继续进行发酵。

这样的工艺设计,需要一台专门的翻盘倒料机、若干台物料输送机、破碎机以及装盘机,设备量多,而且设备的安装还需要增加大量的安装空间,对生产场地的占用大幅度提高,设备的投资也大幅度增加。

因此,现实生产中需要有尽量减少设备量和场地占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提高有机废物发酵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有机物料托盘式发酵翻盘装盘设备中存在的设备复杂、工艺流程多、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其包括机架、翻盘装置、装盘装置、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翻盘装置、装盘装置、传感器和控制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其中所述翻盘装置安装于所述装盘装置的上方,所述翻盘装置、装盘装置和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进行电连接;

所述翻盘装置由翻盘机构、翻盘输送机、夹盘机构和外罩壳构成;所述翻盘输送机和夹盘机构安装于所述翻转机构上;所述翻盘机构安装于所述外罩壳的内部;

所述装盘装置由装盘输送机、推盘机构构成;所述推盘机构位于所述装盘输送机的两侧上方或下方;

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倒料托盘检测传感器、装料托盘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其还包括漏料收集装置;所述漏料收集装置安装于所述装盘装置的下方;

所述漏料收集装置由收集料斗和收集输送机构成;所述收集输送机安装于所述收集料斗的下方;所述收集输送机为皮带输送机或/和螺旋输送、斗式提升机。

较佳地,前述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其所述翻盘输送机为电动辊筒或/和无动力辊筒输送机;所述装盘输送机为辊筒输送机或链条输送机。

较佳地,前述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其还包括物料破碎装置;所述物料破碎机构安装于所述翻盘装置下方且位于装盘装置上方。

较佳地,前述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其所述收集输送机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收集料斗的上方。

较佳地,前述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其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装置的所述外罩壳上。

较佳地,前述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夹盘检测传感器、翻盘检测传感器、推盘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将浅托盘的自动翻盘倒料机和深托盘的自动装盘机合二为一,浅盘物料的倒料和深盘的装料同步完成,而且在发酵有机物料在由浅托盘倒入深托盘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同步的破碎,大幅度减少了生产线上设备的数量,既大幅度减少的生产设备投资,还大幅度节省了设备安装空间,减少了设备安装对生产场地的占用,一举多得。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机架 2:翻盘装置

21:翻盘机构 22:翻盘输送机

23:夹盘机构 24:外罩壳

3:装盘装置 31:装盘输送机

32:推盘机构 4:传感器

41:倒料托盘检测传感器 42:装料托盘检测传感器

43:翻盘检测传感器 44:夹盘检测传感器

45:推盘检测传感器 5:控制器

6:漏料收集装置 61:收集料斗

62:收集输送机 7:物料破碎装置

8: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结料螺旋输送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主要由机架1、翻盘装置2、装盘装置3、传感器4和控制器5构成;所述翻盘装置2、装盘装置3、传感器 4和控制器5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其中所述翻盘装置2安装于所述装盘装置3的上方,所述翻盘装置2、装盘装置3和传感器4与所述控制器5进行电连接。

所述翻盘装置2由翻盘机构21、翻盘输送机22、夹盘机构23和外罩壳24构成;所述翻盘输送机22和夹盘机构23安装于所述翻转机构21上;所述翻转机构21安装于所述外罩壳24的内部。所述翻盘机构21由带制动的减速电机驱动;所述翻盘输送机22为电动辊筒输送机;所述夹盘机构23由盘夹和驱动气缸构成,所述盘夹分别在所述翻盘机构21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各安装两个,还可以单独在前后两侧各安装两个或左右两侧安装各安装两个。

所述装盘装置3由装盘输送机31和推盘机构32构成;所述装盘输送机31是动力辊筒输送机,若为了降低设备制造成本还可以用链条输送机替代;所述推盘机构32位于所述装盘输送机31的两侧上方,由推盘减速电机、推盘卡、拖动链条构成,其中推盘卡在所述装盘输送机31的两侧各设置安装一个,推盘减速电机通过拖动链条拖动推盘卡做往复直线运动,将托盘推送出装盘位置。

为实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检测与控制,设置安装有检测倒料托盘是否被所述翻盘输送机22输送到位的倒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1;所述倒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1安装于所述翻盘输送机22的侧上方;设置安装有检测装料托盘是否被所述装盘输送机31输送到位的装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2;所述装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2安装于所述装盘输送机31的侧上方。

所述装盘输送机31为辊筒输送机,或为了适当降低设备制造成本,还可以用链条输送机替代。所述控制器5是PLC。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与实施例一的极其相似,区别仅在于:

为了实现将装盘时撒落的物料自动收集并重新装回装料托盘内,设备设置安装有漏料收集装置6;所述漏料收集装置6安装于所述装盘装置3的下方。所述漏料收集装置6由收集料斗61和收集输送机62构成;所述收集输送机62安装于所述收集料斗61的下方;所述收集输送机62依次包括皮带输送机、横向螺旋输送机和倾斜提升螺旋输送机,其中倾斜提升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端连接在所述收集料斗61的上方,装盘时撒落的物料落到所述收集料斗 61下方的皮带输送机上,被皮带输送机输送进入横向螺旋输送机,由横向螺旋输送机输送入倾斜提升螺旋输送机,再由倾斜提升螺旋输送机输送到所述收集料斗61上方,重新排入装料托盘内。

为了能够自动检测所述翻盘机构21是否翻盘到位,还设置安装有翻盘检测传感器43;所述翻盘检测传感器43安装在所述翻盘机构21侧面的机架1上。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与实施例二的极其相似,区别仅在于:

为了实现对有机物料落入装料托盘前的破碎,设置安装有物料破碎装置7;所述物料破碎装置7安装于所述翻盘装置2下方、装盘装置3上方;所述物料破碎装置7由破碎驱动电机、破碎驱动轴、破碎链条构成,破碎链条铰接在破碎驱动轴上,破碎驱动轴与破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在具体生产实践中,所述破碎驱动轴可根据装料托盘的宽度情况,安装一至六条。

为了能够自动检测所述夹盘机构21的盘夹夹持倒料托盘是否到位,还设置安装有夹盘检测传感器44;所述夹盘检测传感器44是安装在夹盘驱动气缸上的磁性开关。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与实施例三的极其相似,区别仅在于:

为了解决翻盘和装盘时的扬尘问题,实现清洁环保生产,设置安装有除尘装置8;所述除尘装置8连接安装于所述翻盘装置2的所述外罩壳24上,通过引风管与所述外罩壳24的内部空间连通,翻盘和装盘时产生的粉尘经引风管吸入经所述除尘装置8处理后排放。

为了能够自动检测所述推盘机构32推送装料托盘是否到位,还设置安装有推盘检测传感器45;所述推盘检测传感器45安装于所述装盘输送机31侧上方的机架1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进行的发酵翻盘装盘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准备:启动所述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S2:托盘进盘:空的需要装料的装料托盘经所述装盘装置3的装盘输送机31输送进入所述翻盘装置2下方,装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2检测装料托盘到达装料位置,所述控制器5 控制所述装盘输送机31停止;装有发酵物料需要翻盘倒料的倒料托盘经所述翻盘装置2的翻盘输送机22输送进入所述装盘装置3的上方,倒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1检测倒料托盘到到达夹盘倒料位置,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输送机22停止;

S3:翻盘及装盘:完成步骤S2后,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夹盘机构23做夹盘动作,所述夹盘机构23夹住倒料托盘,所述夹盘检测传感器44检测夹盘到位,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做翻盘动作,倒料托盘内的发酵物料逐步被倒落入所述装盘输送机31上方的装料托盘内,翻盘检测传感器43检测所述翻盘机构21翻盘到位且停止若干秒,所述控制器 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做反向翻转动作,翻盘检测传感器43检测所述翻盘机构21翻转回到原位,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夹盘机构23松开已完成倒料的空的倒料托盘;

S4:装盘完成出盘:完成步骤S3后,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输送机22、所述装盘输送机31、所述推盘机构32启动,所述翻盘输送机22将空的倒料托盘输送出所述翻盘装置 2,同时所述装盘输送机31和所述推盘机构32将装满发酵物料的装料托盘推送出所述装盘装置3,从而完成一个翻盘与装盘一体化作业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利用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进行的发酵翻盘装盘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其具体步骤如下:

S1:设备准备:启动所述发酵翻盘装盘一体机,设定翻盘装置2将每两个倒料托盘内的发酵物料倒入一个装料托盘内及倒料时翻盘机构21翻转的角度为180度,完成设定后使所述翻盘装盘一体机处于工作状态;

S2:托盘进盘:空的需要装料的装料托盘经所述装盘装置3的装盘输送机31输送进入所述翻盘装置2下方,装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2检测装料托盘到达装料位置,所述控制器5 控制所述装盘输送机31停止;装有发酵物料需要翻盘倒料的倒料托盘经所述翻盘装置2的翻盘输送机22输送进入所述装盘装置3的上方,倒料托盘检测传感器41检测倒料托盘到到达夹盘倒料位置,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输送机22停止;

S3:翻盘及装盘: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夹盘机构23做夹盘动作,所述夹盘机构23夹住倒料托盘,所述夹盘检测传感器44检测夹盘到位,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做翻盘动作,倒料托盘内的发酵物料逐步被倒落入所述装盘输送机31上方的装料托盘内,当所述翻盘机构21翻转角度达到180度,所述翻盘检测传感器43检测所述翻盘机构21翻盘到位,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停止翻转,倒料托盘内的发酵物料全部倒落入装料托盘,当所述翻盘机构21停止1秒后,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做反向翻转动作,翻盘检测传感器43检测所述翻盘机构21翻转回到原位,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停止翻转,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夹盘机构23松开已完成倒料的空的倒料托盘,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输送机22启动将空的倒料托盘输送出去,同时第二个装有发酵物料需要翻盘倒料的倒料托盘经所述翻盘输送机22输送进入所述装盘装置3的上方并按上述步骤完成翻盘倒料动作;

S4:装盘完成、出盘:当所述翻盘检测传感器43检测到第二个倒料托盘倒料时所述翻盘机构21翻转180度到位1秒后,第二个倒料托盘内的发酵物料被倒入装料托盘,完成两个倒料托盘内的发酵物料倒入一个装料托盘内,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装盘输送机31和所述推盘机构32启动将装满发酵物料的装料托盘推送出所述装盘装置3,同时,第二个装料托盘被所述装盘输送机31输送进入装盘位置,所述翻盘机构21做反向翻转动作,翻盘检测传感器43检测所述翻盘机构21翻转回到原位,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机构21停止翻转,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夹盘机构23松开已完成倒料的空的倒料托盘,所述控制器5控制所述翻盘输送机22启动将第二个空的倒料托盘输送所述翻盘装置2,如此完成一个翻盘与装盘一体化作业过程;

在上述S3和S4步骤中,所述翻转机构做翻盘倒料时的翻转方向与所述推盘机构32的推盘方向相同;所述翻盘装置2及所述装盘装置3在翻盘倒料和装盘时所述漏料收集装置6 启动,将漏料收集输送到所述收集料斗61上方,重新装入装料托盘内;所述翻盘装置2和所述装盘装置3在作业过程中,启动所述除尘装置8对作业过程进行除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