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9918发布日期:2019-03-08 17:5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卷帘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上使用的扇门类似于普通的门板,扇门一般为对开式布置。在开启集装箱扇门时,扇门需要旋转到集装箱的前侧或左右侧。如此,集装箱的扇门会占用集装箱周边较大空间,影响了集装箱周边的作业空间。此外,行人或行车需要躲避开启的扇门,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在开启扇门时,将扇门隐藏于集装箱内,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一种扇门隐藏方式为将扇门设计为卷帘门,卷帘门一般包括中间门板、顶部门板和底部门板。但是,现有的卷帘门门板结构较复杂,零部件较多,各门板之间安装、拆卸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实现中间门板之间以及中间门板与顶部门板、底部门板的快速拆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所述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包括依次布置的顶部门板、多块中间门板和底部门板;顶部门板包括顶部门板本体、U形盖板和顶部密封条,U形盖板装配于顶部门板本体的一端且U形盖板的开口朝向顶部门板本体,U形盖板上设置有顶部密封条装配槽,顶部密封条装配槽内装配顶部密封条,顶部门板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钩槽;底部门板包括底部门板本体、第一导向轮座、第二导向轮座、底部密封条和螺钉;底部门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装配板,第一装配板的末端设置有弧形钩体,第一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座,第一装配座上开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装配座与弧形钩体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导向轮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凸起,第一导向轮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连接第一螺孔,底部门板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装配板,第二装配板的末端开设有底部密封条装配槽,底部密封条上设置有软胶卡扣,底部密封条经软胶卡扣装配连接底部密封条装配槽,第二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座,第二装配座上开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装配座与底部密封条装配槽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导向轮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凸起,第二导向轮座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螺钉穿过第二连接孔连接第二螺孔;中间门板包括中间门板本体、第三导向轮座和螺钉,中间门板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装配板,第三装配板的末端设置有弧形钩体,第三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三装配座,第三装配座上开设有第三螺孔,第三装配座与弧形钩体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第三卡槽,中间门板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钩槽,第三导向轮座上设置有装配凸起,装配凸起卡合于第三卡槽中,第三导向轮座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螺钉穿过第三连接孔连接第三螺孔;顶部门板的弧形钩槽与中间门板的弧形钩体配合,相邻的中间门板的弧形钩槽与弧形钩体配合,中间门板的弧形钩槽与底部门板的弧形钩体配合。

进一步的,顶部门板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壁板和外壁板,内壁板连接外壁板且内壁板、外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弧形钩槽;中间门板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壁板和外壁板,内壁板连接外壁板且内壁板、外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弧形钩槽。

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还包括包裹于弧形钩槽内壁的软胶层。

进一步的,外壁板的外侧开设有第一装配槽,内壁板开设有第二装配槽,软胶层的末端设置有与第一装配槽卡接的第一软胶凸起,软胶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第二装配槽卡接的第二软胶凸起。

进一步的,顶部门板本体、底部门板本体和中间门板本体均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装配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一卡板向第一装配座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装配座与第一卡板之间的空间为第一卡槽;第二装配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的内侧开设第二卡槽;第三装配板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卡板,第三卡板向第三装配座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装配座与第三卡板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卡槽。

进一步的,第一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导向轮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卡合于第一定位槽中;第二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导向轮座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卡合于第二定位槽中;第三装配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槽,第三导向轮座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卡合于第三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第一装配板上第一装配座与底部门板本体之间的空间为第一定位槽;第二装配板上第二装配座与底部门板本体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定位槽;第三装配板上第三装配座与中间门板本体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定位槽。

进一步的,顶部密封条的末端伸出U形盖板。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轮座上开设有用于装配导向轮轴的第一装配孔;第二导向轮座上开设有用于装配导向轮轴的第二装配孔;第三导向轮座上开设有用于装配导向轮轴的第三装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便于中间门板之间的安装、拆卸,便于中间门板与顶部门板、底部门板的安装、拆卸;顶部门板、中间门板及底部门板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较少,成本较低,各零部件连接牢固,提高了各门板的使用寿命,便于在集装箱卷帘门上推广使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中间门板部分结构侧视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中间门板部分结构侧视图二;

图4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中间门板之间安装、拆卸时的装配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中间门板之间使用时的装配图;

图7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顶部门板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8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顶部门板侧视图;

图9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顶部门板与中间门板之间安装、拆卸时的装配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顶部门板与中间门板之间使用时的装配图;

图12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底部门板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13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底部门板侧视图;

图14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底部门板与中间门板之间安装、拆卸时的装配图;

图15为图14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的底部门板与中间门板之间使用时的装配图;

图17为集装箱卷帘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中间门板,11、中间门板本体,12、第三装配板,121、第三卡板,122、第三卡槽,123、第三装配座,124、第三定位槽,13、弧形钩体A,14、内壁板A,141、第二装配槽A,15、外壁板A,151、第一装配槽A,16、弧形钩槽A,21、第一导向轮座,211、第一装配孔,212、第一凸起,213、第一连接孔,214、第一定位凸起,22、第二导向轮座,221、第二装配孔,222、第二凸起,223、第二连接孔,224、第二定位凸起,23、第三导向轮座,231、第三装配孔,232、装配凸起,233、第三连接孔,234、第三定位凸起,3、螺钉,41、软胶层,411、第一软胶凸起,412、第二软胶凸起,42、顶部密封条,43、底部密封条,431、软胶卡扣,5、顶部门板,51、顶部门板本体,52、U形盖板,53、顶部密封条装配槽,54、内壁板B,541、第二装配槽B,55、外壁板B,551、第一装配槽B,56、弧形钩槽B,6、底部门板,61、底部门板本体,62、第一装配板,621、第一卡板,622、第一卡槽,623、第一装配座,624、第一定位槽,63、弧形钩体C,64、第二装配板,641、第二卡板,642、第二卡槽,643、第二装配座,644、第二定位槽,645、密封条装配槽,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包括依次布置的顶部门板5、多块中间门板1和底部门板6。将顶部门板5的弧形钩槽B56与中间门板1的弧形钩体A13配合,以将中间门板1的上端与顶部门板5安装;将相邻的中间门板1的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A13配合,以将中间门板1之间进行安装;将中间门板1的弧形钩槽A16与底部门板6的弧形钩体C63配合,以将中间门板1的下端与底部门板6安装;如此形成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上安装导向轮轴(附图中未标示),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可经导向轮轴在L形的导轨7上滑动,进而实现对集装箱的开启或关闭。

如图1至图6所示,中间门板本体11为中空结构,保证中间门板本体11强度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中间门板本体11的一端设置第三装配板12,本实施例的第三装配板12为中间门板本体11一侧面板的延伸。第三装配板12的末端设置弧形钩体A13,弧形钩体A13为第三装配板12的延伸。弧形钩体A13用于与弧形钩槽A16配合。

第三装配板12上设置第三装配座123,第三装配座123上开设螺孔。第三装配座123与弧形钩体A13之间的空间设置第三卡槽122。具体的,第三装配板12的末端设置第三卡板121,第三卡板121向第三装配座123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三装配座123与第三卡板121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卡槽122。第三装配板12上第三装配座123与中间门板本体11之间的空间为第三定位槽124。

第三导向轮座23上开设第三装配孔231,第三装配孔231用于装配导向轮轴。第三导向轮座23上设置装配凸起232,装配凸起232卡合于第三卡槽122中,以使第三导向轮座23与第三装配板12卡接。第三导向轮座23上开设第三连接孔233,螺钉3穿过第三连接孔233连接第三装配座123上的螺孔,以使第三导向轮座23螺纹连接第三装配板12。第三导向轮座23上设置第三定位凸起234,第三定位凸起234卡合于第三定位槽124中,以使第三导向轮座23与第三装配板12定位固定。

中间门板本体11的另一端设置内壁板A14和外壁板A15,内壁板A14连接外壁板A15且内壁板A14、外壁板A15之间留设弧形钩槽A16,弧形钩槽A16可与弧形钩体A13配合。软胶层41包裹于弧形钩槽A16的内壁。在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A13配合后,软胶层41位于弧形钩体A13与弧形钩槽A16之间。软胶层41可实现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A13之间的软接触,避免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A13之间硬性磕碰,提高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A13接触部位的使用寿命。外壁板A15的外侧开设第一装配槽A151,内壁板A14开设第二装配槽A141,软胶层41的末端设置第一软胶凸起411,第一软胶凸起411卡接于第一装配槽A151内,软胶层41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二软胶凸起412,第二软胶凸起412卡接于第二装配槽A141内,以使软胶层41牢固包裹弧形钩槽A16的内壁。

中间门板1的中间门板本体11、第三装配板12、第三卡板121、第三装配座123、弧形钩体A13、内壁板A14、外壁A板15为一体成型,以增强中间门板1的整体强度,且提高中间门板1的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相邻中间门板1之间保持约55°,通过弧形钩体A13与弧形钩槽A16卡合或脱离,实现相邻中间门板1的安装、拆卸,极大提高了相邻中间门板1之间的拆装效率。弧形钩体A13用于与相邻的中间门板1的弧形钩槽A16配合,使相邻的中间门板1之间可相对旋转较大角度,集装箱卷帘门门板运行至L形的导轨7的拐弯处时门板之间弯折较大角度。如图6所示,在使用时中间门板1之间可相对旋转约110°。

如图7至图11所示,顶部门板本体51为中空结构,保证顶部门板本体51强度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U形盖板52扣合于顶部门板本体51的一端,U形盖板52通过铆钉装配于顶部门板本体51上。U形盖板52的开口朝向顶部门板本体51。U形盖板52可以对顶部门板本体51进行遮盖、保护。U形盖板52上设置有顶部密封条装配槽53,顶部密封条装配槽53内装配有顶部密封条42,顶部密封条42的末端伸出U形盖板52。在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处于关闭集装箱的状态时,顶部密封条42实现对集装箱门口上方的密封。

顶部门板本体51的另一端设置内壁板B54和外壁板B55,内壁板B54连接外壁板B55且内壁板B54、外壁板B55之间留设顶弧形钩槽B56,顶弧形钩槽B56可与中间门板本体11的弧形钩体A13配合。软胶层41包裹于顶弧形钩槽B56的内壁。在顶弧形钩槽B56与弧形钩体A13配合后,软胶层41位于弧形钩体A13与顶弧形钩槽B56之间。软胶层41可实现顶弧形钩槽B56与弧形钩体A13之间的软接触,避免顶弧形钩槽B56与弧形钩体A13之间硬性磕碰,提高顶弧形钩槽B56与弧形钩体A13接触部位的使用寿命。外壁板B55的外侧开设第一装配槽B551,内壁板B54开设第二装配槽B541,软胶层41的末端设置第一软胶凸起411,第一软胶凸起411卡接于第一装配槽B551内,软胶层41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二软胶凸起412,第二软胶凸起412卡接于第二装配槽B541内,以使软胶层41牢固包裹顶弧形钩槽B56的内壁。

如图9所示,顶部门板5和中间门板1之间保持约55°,通过弧形钩体A13与顶弧形钩槽B56卡合或脱离,实现顶部门板5与中间门板1的安装、拆卸,极大提高了顶部门板5与中间门板1的拆装效率。弧形钩体A13用于与顶弧形钩槽B56配合,使顶部门板5和中间门板1之间可相对旋转较大角度,集装箱卷帘门门板运行至L形的导轨7的拐弯处时门板之间弯折较大角度。如图11所示,在使用时顶部门板5和中间门板1之间可相对旋转约110°。

如图12至图16所示,底部门板本体61为中空结构,保证底部门板本体61强度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底部门板本体61的一端设置第一装配板62,本实施例的第一装配板62为底部门板本体61一侧面板的延伸。第一装配板62的末端设置弧形钩体C63,弧形钩体C63用于与中间门板1的弧形钩槽A16配合。

第一装配板62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座623,第一装配座623上开设螺孔,第一装配座623与弧形钩体C63之间的空间设置第一卡槽622。具体的,第一装配板62的末端设置第一卡板621,第一卡板621向第一装配座623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装配座623与第一卡板621之间的空间为第一卡槽622。第一装配板62上第一装配座623与底部门板本体61之间的空间为第一定位槽624。

第一导向轮座21上开设第一装配孔211,第一装配孔211用于装配导向轮轴。第一导向轮座21上设置第一凸起212,第一凸起212卡合于第一卡槽622中,以使第一导向轮座21与第一装配板62卡接。第一导向轮座2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3,螺钉3穿过第一连接孔213连接螺孔,以使第一导向轮座21螺纹连接第一装配板62。第一导向轮座21上设置第一定位凸起214,第一定位凸起214卡合于第一定位槽624中,以使第一导向轮座21与第一装配板62定位固定。

底部门板本体61的另一端设置第二装配板64,本实施例的第二装配板64为底部门板本体61一侧面板的延伸。第二装配板64的末端设置第二卡板641,第二卡板641的外侧开设两个密封条装配槽645,底部密封条43上设置有两个软胶卡扣431,底部密封条43经软胶卡扣431装配连接密封条装配槽645。在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处于关闭集装箱的状态时,底部密封条43实现对集装箱门口下方的密封。

第二装配板64上设置第二装配座643,第二装配座643上开设螺孔,第二装配座643与密封条装配槽645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第二卡槽642。具体的,第二卡板641的内侧开设两个第二卡槽642。第二装配板64上第二装配座643与底部门板本体61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定位槽644。

第二导向轮座22上开设第二装配孔221,第二装配孔221用于装配导向轮轴。第二导向轮座22上设置两个第二凸起222,两个第二凸起222卡合于两个第二卡槽642中,以使第二导向轮座22与第二装配板64卡接。第二导向轮座22上开设第二连接孔223,螺钉3穿过第二连接孔223连接螺孔,以使第二导向轮座22螺纹连接第二装配板64。第二导向轮座22上设置第二定位凸起224,第二定位凸起224卡合于第二定位槽644中,以使第二导向轮座22与第二装配板64定位固定。

底部门板6的底部门板本体61、第一装配板62、第一装配座623、弧形钩体C63、第二装配板64和第二装配座643为一体成型,以增强底部门板6的整体强度,且提高底部门板6的生产效率。

底部门板6的弧形钩体C63可与中间门板1的弧形钩槽A16配合。软胶层41包裹于弧形钩槽A16的内壁。在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C63配合后,软胶层41位于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C63之间。软胶层41可实现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C63之间的软接触,避免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C63之间硬性磕碰,提高弧形钩槽A16与弧形钩体C63接触部位的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底部门板6和中间门板1之间保持约55°,通过弧形钩体C63与弧形钩槽A16卡合或脱离,实现底部门板6与中间门板1的安装、拆卸,极大提高了底部门板6与中间门板1的拆装效率。弧形钩体C63用于与弧形钩槽A16配合,使底部门板6和中间门板1之间可相对旋转较大角度,集装箱卷帘门门板运行至L形的导轨7的拐弯处时门板之间弯折较大角度。如图16所示,在使用时底部门板6和中间门板1之间可相对旋转约110°。

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中间门板1之间只需要将相邻的弧形钩体A13、弧形钩槽A16扣合便可实现中间门板1之间的安装,将中间门板1的上端的弧形钩体A13与顶部门板5的弧形钩槽B56扣合便可实现中间门板1与顶部门板5的安装,将中间门板1的下端的弧形钩槽A16与底部门板6的弧形钩体C63扣合便可实现中间门板1与底部门板6的安装。各中间门板1以及顶部门板5、底部门板6形成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在各装配板装配各导向轮座,各导向轮座上装配导向轮轴,便可在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上安装导向轮轴。

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便于中间门板1之间的安装、拆卸,便于中间门板1与顶部门板5、底部门板6的安装、拆卸。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卷帘门门板总成,顶部门板5、中间门板1及底部门板6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较少,成本较低,各零部件连接牢固,提高了各门板的使用寿命,便于在集装箱卷帘门上推广使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