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4445发布日期:2019-03-22 20:1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对龙门吊起重机整体搬迁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设计了运输工装。通过绑扎、焊接等方式封固龙门吊起重机整体结构,保证运输稳定性。设计整机滚装装船方法,提出塔架移动方案,首创龙门吊起重机刚性腿浮卸方法及龙门吊起重机整机侧移卸船法。通过船舶稳性及总纵强度计算、航线分析、海运绑扎受力分析等一系列分析计算,论证了装卸船及海拖状态下运输船和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包括主梁组件、支撑梁组件、横梁组件和支撑平台,所述主梁组件包括第一主梁、第二主梁、第三主梁和第四主梁,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梁组件、第二支撑梁组件和第三支撑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包括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和第三横梁组件,所述主梁组件设有多个预设安装部,所述主梁组件与所述支撑梁组件和所述横梁组件在预设安装部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平台位于所述主梁组件的上端,且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主梁组件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梁、所述第二主梁、所述第三主梁和所述第四主梁形成轴对称的梯形台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和第三横梁组件分别与所述主梁组件在预设安装部处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组件上端的形成的面积与所述主梁组件下端的形成的面积相比大于等于150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和第三横梁组件之间等距或不等距设置在所述主梁组件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支撑梁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支撑梁组件分别与所述主梁组件在预设安装部处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组件镜像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梁组件上端与所述主梁组件在预设安装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梁组件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在第一横梁组件中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梁组件和所述第三支撑梁组件分别与所述主梁组件在预设安装部处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组件的长度远大于所述横梁组件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主梁组件的下端部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组件的下端还包括预埋组件或行走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通过主梁、横梁和支撑梁的多重结构设置,使得支撑装置整体稳定性更高,有利于在运输时对产品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

10-主梁组件,11-第一主梁,12-第二主梁,13-第三主梁,14-第四主梁,14-预设安装部;

20-支撑梁组件,21-第一支撑梁组件,22-第二支撑梁组件,23-第三支撑梁组件;

30-横梁组件,31-第一横梁组件,32-第二横梁组件,33-第三横梁组件;

40-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运输龙门吊的支撑装置,包括主梁组件10、支撑梁组件20、横梁组件30和支撑平台40,主梁组件10包括第一主梁11、第二主梁12、第三主梁13和第四主梁14,支撑梁组件20包括第一支撑梁组件21、第二支撑梁组件22和第三支撑梁组件23,横梁组件30包括第一横梁组件31、第二横梁组件32和第三横梁组件33,主梁组件10设有多个预设安装部15,主梁组件10与支撑梁组件20和横梁组件30在预设安装部处固定连接,支撑平台40位于主梁组件10的上端,且支撑平台40与主梁组件10通过焊接固定。

通过自主设计的支撑装置、运输托架来保证设备的稳定,根据龙门吊的规格尺寸,设计合适的支承装置。

第一主梁11、第二主梁12、第三主梁13和第四主梁14形成轴对称的梯形台空间,这样设置使得整体的稳定性更高。

第一横梁组件31、第二横梁组件32和第三横梁组件33分别与主梁组件10在预设安装部处通过焊接固定,这样设置使得支撑装置具有更多的加强位置,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主梁组件10上端的形成的面积与主梁组件10下端的形成的面积相比大于等于150倍。

第一横梁组件31、第二横梁组件32和第三横梁组件33之间等距或不等距设置在主梁组件10一侧。

第一支撑梁组件21、第二支撑梁组件22和第三支撑梁组件23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梁组件21、第二支撑梁组件22和第三支撑梁组件23分别与主梁组件10在预设安装部处通过焊接固定。

这里应当知晓,根据不同的受力需求,支撑装置还可以这样设置,第一支撑梁组件21镜像设置,且第一支撑梁组件21上端与主梁组件10在预设安装部通过焊接固定,第一支撑梁组件21下端与第一横梁组件31在第一横梁组件中部焊接固定,第二支撑梁组件22和第三支撑梁组件23分别与主梁组件10在预设安装部处通过焊接固定。

主梁组件10的长度远大于横梁组件30的长度,这里所说的远大于为主梁组件的长度至少是横梁组件长度的三倍及三倍以上。

第一横梁组件31与主梁组件10的下端部间隔一定距离,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支撑装置下端更利于不同环境的使用。

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主梁组件10的下端还包括预埋组件或行走组件,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支撑装置可以有效性的进行固定或者行走移动。

在使用时,设备滚装到指定位置,通过支撑装置把设备撑起来。支撑装置的主梁组件和横梁组件采用300mm钢管绑扎,焊接点在主梁组件的预设安装部上,设备整体采用28mm钢丝绳进行海绑。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主梁组件、支撑梁组件和横梁组件的多重焊接固定,形成稳定的空间,通过自主设计的支撑架、运输托架来保证设备的稳定,有利于在运输龙门吊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