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2099发布日期:2019-04-12 23:5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莲子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



背景技术:

干果的加工过程包括割壳、分壳、去衣等,在莲子的加工工序中,无论是人工操作还是采用设备操作,在剥去外壳之后,都需要再经过去衣环节,因此,在莲子剥壳后之后,莲子表面的莲衣将如何去除,仍然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如果处理不佳,在这一环节的加工生产中会耽误较多的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尝试采用在设备上安装水枪喷射装置来去除莲子外衣,因而,需要使待去衣的莲子从料斗落入传动带上,相继进入水枪喷射去衣加工区域进行去衣操作,但经过实际生产发现,在莲子去衣过程中,仅依靠传送带将其传送至加工区域并不能确保莲子去衣的质量,其中影响比较普遍的因素便是,莲子之间的距离以及莲子的位置无法得到有效调控,经过实际操作验证,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若莲子之间的距离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者是莲子的位置无法保持在传送带中心部位,无论采用何种去衣装置或者如何调节水枪的喷水角度,最终还会有很多莲子去衣不彻底,甚至会因莲子与前一个莲子的距离太近而没有得到去衣操作。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如何确保莲子之间的间距在传送带上形成一个排列有序的状态,如何使通过传送带传送到去衣工序的莲子位置保持在中心区域,从而避免使莲子在传送带上以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进入到去衣环节,这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研发人员结合现有技术,能够设计出的初步技术方案原本是在传动带上加装定位装置与传感器相配合的方式,一般来说,通过在传送带的两侧设置传感器来感应到莲子传送位置,当单颗莲子进入到定位装置处理区域时,传送带顶部或下方相应的定位组件对其进行定位调整,并且在两颗相邻的莲子之间加以阻隔,使前后两个相邻的莲子之间产生一定的传送间隔,形成间距。然而,莲子在去衣之前,还需要针对外形进行基本的修整,例如,残留在外表面的碎壳、硬渣等,不仅如此,研发人员发现,若采用加装传感器的方式,则无法应付陆续进入传送带的每个待加工莲子,检测过程还会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两个莲子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而且单颗莲子处于传送带上的准确位置仍然难以有效保证。

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对莲子去衣设备传送带上的莲子定距排序方式提出进一步研发,并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其能够同步实现待加工的莲子始终处于传送带表面的中心位置并且在保持固定的前后间距的状态下有序传送,还能在定距排序环节进行的同时来配合整形轮对莲子完成初步修整,这样便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用于莲子去衣设备,并且安装于将莲子输送至水枪去衣装置的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上方装有用于对莲子初步修整的整形轮,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包括:

定位导料单元,装配于所述传送带上方,包括一定位挡料板,所述定位挡料板向上活动至水平状态,并且使每颗莲子依序经过所述整形轮向所述水枪去衣装置传送时所在传送带上表面的相应位置定位校准至所述传送带的中心部位;

定距单元,装配于所述整形轮下方,包括两个开闭组件,两个开闭组件同步向内活动至闭合状态,并且在所述定位挡料板对莲子定位校准的状态下,使相邻的下一颗莲子被所述开闭组件阻挡住,从而使经过所述定位挡料板的莲子与相邻的下一颗莲子之间在所述传送带上保持相应的间距;

动力单元,装配于所述传送带下方,包括一摆臂,所述摆臂分别通过对应的传动组件与所述定位导料单元、所述定距单元相接,并且使所述定位挡料板向上或向下活动时,所述开闭组件依次对应呈现闭合或打开状态。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

为实现莲子位置的定位以及有序传送,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在具体实施之后,能够呈现出两种状态,分别为:

所述定位挡料板向下活动而阻挡在传送带的上表面,与此同时,所述两个开闭组件分别向外活动至展开状态;

所述定位挡料板向上活动至水平状态而使莲子从其下方的传送带上表面通过,与此同时,所述两个开闭组件分别向内活动至闭合状态。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对于所述定位导料单元,其包括一焊接组件、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焊接组件上下两端的主动杆与活动杆,所述定位挡料板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

对于所述定距单元,其包括两个调节杆、以及固定在每个调节杆下端的调节座,两个调节座之间形成一顶压部,所述开闭组件固定在对应的调节杆上端;

对于所述摆臂,其与所述定位导料单元相接的传动组件包括一拉杆,所述摆臂与所述定距单元相接的传动组件包括一摆杆。

进一步地,所述摆杆具有两个活动端,其中一端与所述定距单元相接触,另一端通过一弹簧固定。

对于以上技术方案以及具有任一项附加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用于对所述摆臂产生推力的推杆,所述摆臂在未受到推力的状态下通过拉杆向上顶紧所述定位导料单元的主动杆,并且使所述定位挡料板向下倾斜而阻挡在传送带上表面,同时,所述摆杆的一端向上顶紧两个调节座之间的顶压部;

所述摆臂受到推杆的推动而使拉杆向下拉动所述定位导料单元的主动杆,并且使所述定位挡料板向上活动至水平状态。

对于以上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为使莲子提高在输送时于传送带上表面的位置准确度,所述定位挡料板中部具有一向上凸起的扇面结构,所述扇面结构前端的宽度大于后端的宽度,并且使莲子从扇面结构的前端进入而从后端输出,并且在输出之后,使莲子保持在传送带的中间位置。

相应地,所述扇面结构带有用于辅助莲子通过时定位校准的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由定位导料单元与定距单元构成的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不仅可使待加工的莲子在送入水枪去衣装置之前始终保持在所在传送带表面的中心位置,而且使两个莲子在保持相应的前后间距的状态下有序传送,此外,还能同时配合莲子去衣设备的整形轮对莲子完成初步修整。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的定位导料板件对莲子阻挡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的1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的定位导料板件对莲子定位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的2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2的2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定距单元的调节座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的定距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距单元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及其相应的动力单元示意图;

图4-1是图4的4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00、莲子去衣设备机体200、进料斗300、定距排序机构本体400、传送单元401、传送带支撑组件500、水枪去衣装置600、整形轮601、凹面;

301、定位导料单元3011、定位挡料板3012、入料定位端;3013、出料定位端;3014、防滑槽;3015、活动杆;3016、主动杆;3017、焊接组件;

302、定距单元;3021、开闭组件;3022、调节杆;3023、调节座;3024、顶压部;

303、动力单元3031、推杆;3032、摆臂;3033、拉杆3034、摆杆3035、弹簧I3036、弹簧II。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用于莲子去衣设备机体100,采用的技术方案要实现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的莲子去衣设备在通过传送带从进料斗200向水枪去衣装置500输送莲子的过程中,因莲子不定距且无需排列而导致的莲子位置偏差、莲子间距不均、莲子得不到修整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手段是在送入水枪去衣装置500之前,实施一个相应的装置,使其有利于同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具体设置的位置为设备的进料斗200下方传送单元400的传送带上,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于定距排序机构本体30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设计人员发现,对于每个莲子的定距要求不仅包括两个莲子之间的距离,还包括单颗莲子处于传送带上的准确位置,需要使莲子始终保持在传送带的中心部位,而避免使莲子在传送带上以偏左或偏右的位置进入到去衣环节。因而,对于以上实施的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传送带上方的定位导料单元301、装配于传送带两侧的定距单元302、以及使这两个单元产生动作的动力机构303。

此外,为解决莲子在进入水枪去衣装置500之前的初步修整,还需要使所要实施的莲子传送定距排序机构配合莲子去衣设备自带的具有凹面601的整形轮600对莲子逐个进行修整,由于每个莲子去衣设备在临近传送带位置处的上方均配有一整形轮600,因而,使莲子由传送带传送至整形轮600下方时,莲子表面与凹面601相接触,能够通过整形轮600的凹面601对莲子外表面进行初步的局部修整,例如,去除掉一些多余的残渣以及不平整部位等,对于整形轮600的设置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以上设置的定位导料单元301进一步解析:

所实施的定位导料单元301固定安装于传送带上方一定距离位置处,并且其与传送带上表面的间距足够容纳一颗莲子顺利通过,如图1-1所示;

如图3、图3-1所示,对于定位导料单元301的具体结构,其包括一L形的焊接组件3017、以及依次分别设置于该L形焊接组件3017上、下两端的主动杆3016、活动杆3015,并且从二者的连接关系上看,若主动杆3016向上抬起,则活动杆3015一侧相应的向下动作;

相应地,所实施的活动杆3015垂直连接一定位挡料板3011,该定位挡料板3011位置处于传送带的中间位置并且指向定位导料单元301的前部,所实施的定位挡料板3011中部具有一向上凸起的扇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实施的扇面结构前端的宽度较大,且后端的宽度较小,由于传送带上的莲子传送方向是从整形轮600向水枪去衣装置500所在位置传送,因此,扇面结构的前端设置为入料定位端3012,后端相应地设置为出料定位端3013,具体参见图3-1,这使得莲子在经过定位挡料板3011的扇面结构时,由宽度较大的入料定位端3012进入,再经宽度较小的出料定位端3013而出,即便莲子进入时,位置不处于传送带的中间位置而有些偏差,那么在经过宽度较小的出料定位端3013之后,其位置也会调节至传送带的中间位置处,提高了莲子在传送带上的位置精确度;

此外,为使莲子的位置定位更加精确而不至于产生滑动或侧偏,所实施的定位挡料板3011的扇面结构具有若干防滑凸起,很显然,每两个相邻的防滑凸起之间形成一防滑槽3014,用于莲子通过时的修正定位。

对于以上设置的定距单元302进一步解析:

所实施的定距单元302设置于整形轮600正下方的传送带两侧,并且与所实施的定位挡料板3011水平方向上相隔不大于一个莲子长度的距离,如图1-1所示;

如图1、图1-1、图2、图2-1、图2-2、图2-3所示,对于定距单元302的具体结构,其包括设置于传送带两侧的两个调节杆3022,每个调节杆3022顶端垂直连接一带有尖状部位的开闭组件3021,每个调节杆3022底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调节座3023上,两个调节座3023则通过弹性组件固定在设备机体的支撑板上;

相应地,所实施的每个调节座3023装有一连动杆,两个连动杆各自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并且于两个连动杆的相接处形成一顶压部302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手段,目的在于实现如图1所示的挡料修整状态、以及如图2所示的定距排序状态:

首先,对于挡料修正状态,详见图1-1,若定位导料单元301的主动杆3016向上抬起,则与其联动的活动杆3015产生向下压的动作,使定位导料单元301的定位挡料板3011一同向下倾斜,从而挡在传送带上表面,与此同时,需要同步使定距单元302的两个调节杆3022向外呈张开状态,以便于开闭组件3021打开,使进入到整形轮600下方的一个莲子被挡在定位挡料板3011前部并由整形轮600进行修整,莲子的位置被限制在定位挡料板3011前部,且下一颗莲子在位置上无法进入到整形轮600下方;

然后,对于定距排序状态,详见图2-1,若定位导料单元301的主动杆3016向下落,则与其连动的活动杆3015产生向上抬的动作,使定位导料单元301的定位挡料板3011一同向上抬起至水平位置,从而使修整完毕的莲子在传送带上表面经由定位挡料板3011的扇面结构调整到中间位置并由定位挡料板3011输送出,与此同时,需要同步使定距单元302的两个调节杆3022向内呈收紧状态,开闭组件3021关闭,因而,在已经修整完的莲子顺利通过定位挡料板3011的同时,开闭组件3021阻挡住下一颗莲子的移动,从而与已修整完莲子的传送产生了一定的时间差,使两颗相邻的莲子之间有间距、有序地传送,当定位挡料板3011落下继续阻挡的同时,开闭组件3021打开,此时,下一颗莲子才能被阻挡在定位挡料板3011前部进行修整,其修整完毕后,定位挡料板3011向上抬起,开闭组件3021关闭,以此类推。

如图4、图4-1、图5所示(为使图形清晰,图4、图5省略了传送带,只保留了用于支撑传送带的传送带支撑组件40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实施的定位导料单元301与定距单元302,为了使定位挡料板3011与开闭组件3021能够实现相应的同步动作配合,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动力单元303,对于设置的动力单元303进一步解析:

所实施的动力单元303包括一摆臂3032、以及用于推动摆臂3032摆动的推杆3031,所实施的推杆3031的前后运动可通过液压缸进行,其中的摆臂3032采用T形结构,该T形结构顶部具有左、右两端:

其中一端(左端)与摆杆3034相邻,该摆杆3034具有两个摆动端并且摆杆3034中部活动连接在设备机体上,摆杆3034的其中一个摆动端接有弹簧I3035,另一个摆动端则与定距单元302的顶压部3024相接触;

相应地,T形结构的另一端(右端)通过拉杆3033与定位导料单元301的主动杆3016相接;

相应地,摆臂3032的下端通过一弹簧II3036连接在设备机体上。

对于所实施的动力单元303初始状态,具体实施时,当推杆3031不对摆臂3032产生推力,弹簧II3036处于初始复位状态下,摆臂3032处于逆时针方向倾斜(其下端向弹簧II3036与设备机体相接的一侧倾斜)摆臂3032对摆杆3034不施加压力,由于弹簧I3035拉紧摆杆3034的一端,因而,摆杆3034的另一端向上翘起并且向上顶紧顶压部3024两个调节座3023带动对应的调节杆3022向外伸展,此时的开闭组件3021呈打开状态;与此同时,同样由于摆臂3032处在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其与拉杆3033相接的一端向上顶压并且对拉杆3033施加向上的推力,使主动杆3016保持向上抬起,则相应地,由以上分析可知,定位挡料板3011处于向下的阻挡状态;

对于所实施的动力单元303施力状态,具体实施时,当推杆3031向前推动摆臂3032时,弹簧II3036处于拉伸状态,摆臂3032顺时针方向摆动(直至摆臂3032的下端垂直指向地面),摆臂3032一端向上顶紧摆杆3034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弹簧I3035保持拉紧摆杆3034的一端并且进一步产生拉伸,摆杆3034的另一端离开顶压部3024两个调节座3023带动对应的调节杆3022向内收合,此时的开闭组件3021呈关闭状态;与此同时,同样由于摆臂3032顺时针方向摆动,其与拉杆3033相接的一端向下对拉杆3033施加向下的拉力,使主动杆3016向下落,则相应地,由以上分析可知,定位挡料板3011处于向上抬起的水平状态,参见如图4与图4-1所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对于动力单元303的解析可知,通过该单元各个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定位挡料板3011与开闭组件3021相应的同步配合动作,即推杆3031对摆臂3032施加压力时,定位挡料板3011为阻挡状态的同时开闭组件3021呈打开状态,当推杆3031对摆臂3032施加压力时,定位挡料板3011为打开的水平状态,且同时开闭组件3021呈关闭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此便解决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能使进入水枪去衣装置之前的莲子在传送带上的逐个修整的同时能确保每个莲子的位置处于传送带中间位置,还能使两个相邻的莲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从而提高莲子去衣效果,经过实施例的前后说明,已经指出了研发人员构思该技术方案所采用的手段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解决该技术问题时惯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在实际生产应用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①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将定距单元与定位导料单元相结合的技术方案用于其它干果类去衣设备的水枪装置,并且产生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效果;②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弹簧、连动杆等组件进行的等效替换;③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④利用本实用新型文本记载内容或说明书附图所作的等效变换,将所得技术手段应用在其它相关技术领域的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