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刀切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2451发布日期:2019-04-03 01:1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双刀切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刀切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PTFE膜成形为纺织用的纱线的过程中,需要对PTFE膜进行分切,分切成约1mm宽的长条,再进行成纱过程。

在切割过程中,目前是通过单刀进行切割的,每次只针对一条PTFE膜进行切割,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刀切膜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TFE膜分切加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刀切膜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压持机构、第一切膜机构、第二切膜机构及第二压持机构;

所述第一压持机构包括第一刚性辊及第一柔性辊,所述第一刚性辊与所述第一柔性辊配合以压紧PTFE膜;

所述第一切膜机构包括第一刀具组件、第一刀具定位架及第一支撑辊,所述第一刀具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具定位架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刀具定位架的一端,所述第一刀具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辊配合以切割绕经所述第一支撑辊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辊一端的PTFE膜;

所述第二切膜机构包括第二刀具组件、第二刀具定位架及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刀具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刀具定位架上且靠近所述第二刀具定位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刀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辊配合以切割绕经所述第二支撑辊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辊一端的PTFE膜,并且,所述第二刀具组件与所述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以分别切割不同的PTFE膜;

所述第二压持机构包括第二刚性辊及第二柔性辊,所述第二刚性辊与所述第二柔性辊配合以压紧切割后的PTFE膜。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渡机构;

所述过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切膜机构与第二切膜机构之间;

绕经所述第一支撑辊之后的PTFE膜,绕经所述过渡机构之后再绕经所述第二支撑辊。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机构包括过渡辊;

所述过渡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及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辊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辊与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具定位架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刀具定位架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刚性辊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刚性辊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具组件及所述第二刀具组件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刀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刀切膜装置,2条PTFE膜由第一压持机构的第一刚性辊与第一柔性辊之间经过,PTFE膜绕上第一切膜机构的第一支撑辊,其中1条PTFE膜被第一刀具组件切割,PTFE膜继续绕上第二切膜机构的第二支撑辊,另1条PTFE膜被第二刀具组件切割,2条被切割完成的PTFE膜由第二压持机构的第二刚性辊与第二柔性辊之间绕出,PTFE膜在第一压持机构与第二压持机构的配合作用下被拉紧,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分别切割2条PTFE膜,2条PTFE膜000同时被切割,切割效率大幅提高,还使得刀具能够分别调整,方便刀具的调整,也使得刀具的更换更加方便、快捷,还使得刀具的对准能够分别进行,当一组刀具需要重新对准时只需单独调整该组刀具,不影响另一组刀具,使得刀具的对准更加方便,效率更高,并且,能够分别切割不同厚度、长度的PTFE膜,而不影响另1条PTFE膜的切割作业,使得对不同型号的PTFE膜的切割更加方便,更不容易彼此受到干扰,解决了PTFE膜分切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双刀切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0-PTFE膜;100-第一压持机构;200-第二压持机构;300-过渡机构;400-第一切膜机构;500-第二切膜机构;

101-第一刚性辊;102-第一柔性辊;

201-第二刚性辊;202-第二柔性辊;

401-第一刀具定位架;402-第一支撑辊;

501-第二刀具定位架;502-第二支撑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刀切膜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压持机构100、第一切膜机构400、第二切膜机构500及第二压持机构200;第一压持机构100包括第一刚性辊101及第一柔性辊102,第一刚性辊101与第一柔性辊102配合以压紧PTFE膜000;第一切膜机构400包括第一刀具组件、第一刀具定位架401及第一支撑辊402,第一刀具组件设置在第一刀具定位架401上且靠近第一刀具定位架401的一端,第一刀具组件与第一支撑辊402配合以切割绕经第一支撑辊402且靠近第一支撑辊402一端的PTFE膜000;第二切膜机构500包括第二刀具组件、第二刀具定位架501及第二支撑辊502,第二刀具组件设置在第二刀具定位架501上且靠近第二刀具定位架501的一端,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二支撑辊502配合以切割绕经第二支撑辊502且靠近第二支撑辊502一端的PTFE膜000,并且,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以分别切割不同的PTFE膜000;第二压持机构200包括第二刚性辊201及第二柔性辊202,第二刚性辊201与第二柔性辊202配合以压紧切割后的PTFE膜000。

在本实施例中,2条PTFE膜000由第一压持机构100的第一刚性辊101与第一柔性辊102之间经过,PTFE膜000绕上第一切膜机构400的第一支撑辊402,其中1条PTFE膜000被第一刀具组件切割,PTFE膜000继续绕上第二切膜机构500的第二支撑辊502,另1条PTFE膜000被第二刀具组件切割,2条被切割完成的PTFE膜000由第二压持机构200的第二刚性辊201与第二柔性辊202之间绕出,PTFE膜000在第一压持机构100与第二压持机构200的配合作用下被拉紧,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分别切割2条PTFE膜000,使得刀具能够分别调整,方便刀具的调整,也使得刀具的更换更加方便、快捷,还使得刀具的对准能够分别进行,当一组刀具需要重新对准时只需单独调整该组刀具,不影响另一组刀具,使得刀具的对准更加方便,效率更高,并且,能够分别切割不同厚度、长度的PTFE膜000,而不影响另1条PTFE膜000的切割作业,使得对不同型号的PTFE膜000的切割更加方便,更不容易彼此受到干扰,更重要的是,2条PTFE膜000同时被切割,切割效率大幅提高,PTFE膜000经切割后进入下一处理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当切割一定长度的PTFE膜000后,需要对切割后的PTFE膜000进行称重以对刀具进行调整,根据产品要求将刀具调整定型,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分别切割2条PTFE膜000,而不是将两组刀具设置在同一定位架上而同时切割2条PTFE膜000,使得刀具能够分别调整,刀具的调整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刚性辊101设置在第一柔性辊102的上方;第二刚性辊201设置在第二柔性辊202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刀具组件位于第一支撑辊402沿PTFE膜000给进方向的斜上方;第二刀具组件位于第二支撑辊502沿PTFE膜000给进方向的斜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刚性辊101和第二刚性辊201的材质为钢,第一柔性辊102和第二柔性辊202的材质为橡胶,不会对PTFE膜000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过渡机构300;过渡机构300设置在第一切膜机构400与第二切膜机构500之间;绕经第一支撑辊402之后的PTFE膜000,绕经过渡机构300之后再绕经第二支撑辊502。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机构300设置在第一切膜机构400与第二切膜机构500之间,以调整PTFE膜000进入第二支撑辊502的角度,使得PTFE膜000能够以合适的角度被第二刀具组件切割。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过渡机构300包括过渡辊;过渡辊位于第一支撑辊402及第二支撑辊50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过渡辊的材质为聚氨酯,强度高、抗撕裂、耐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过渡辊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支撑辊402与第二支撑辊502位于同一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支撑辊402与第二支撑辊502平行设置,且二者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使得装置的校准更加方便,也使得装置的架设更具一致性。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刀具定位架401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刀具定位架501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刚性辊101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刚性辊201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所有升降机构均可为液压结构或齿轮齿条配合的结构,便于精细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刀具组件及第二刀具组件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刀片。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刀具组件的相邻刀片之间的距离约为1mm。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刀切膜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压持机构100、第一切膜机构400、第二切膜机构500及第二压持机构200;第一压持机构100包括第一刚性辊101及第一柔性辊102,第一刚性辊101与第一柔性辊102配合以压紧PTFE膜000;第一切膜机构400包括第一刀具组件、第一刀具定位架401及第一支撑辊402,第一刀具组件设置在第一刀具定位架401上且靠近第一刀具定位架401的一端,第一刀具组件与第一支撑辊402配合以切割绕经第一支撑辊402且靠近第一支撑辊402一端的PTFE膜000;第二切膜机构500包括第二刀具组件、第二刀具定位架501及第二支撑辊502,第二刀具组件设置在第二刀具定位架501上且靠近第二刀具定位架501的一端,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二支撑辊502配合以切割绕经第二支撑辊502且靠近第二支撑辊502一端的PTFE膜000,并且,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以分别切割不同的PTFE膜000;第二压持机构200包括第二刚性辊201及第二柔性辊202,第二刚性辊201与第二柔性辊202配合以压紧切割后的PTFE膜000。

在本实施例中,2条PTFE膜000由第一压持机构100的第一刚性辊101与第一柔性辊102之间经过,PTFE膜000绕上第一切膜机构400的第一支撑辊402,其中1条PTFE膜000被第一刀具组件切割,PTFE膜000继续绕上第二切膜机构500的第二支撑辊502,另1条PTFE膜000被第二刀具组件切割,2条被切割完成的PTFE膜000由第二压持机构200的第二刚性辊201与第二柔性辊202之间绕出,PTFE膜000在第一压持机构100与第二压持机构200的配合作用下被拉紧,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分别切割2条PTFE膜000,使得刀具能够分别调整,方便刀具的调整,也使得刀具的更换更加方便、快捷,还使得刀具的对准能够分别进行,当一组刀具需要重新对准时只需单独调整该组刀具,不影响另一组刀具,使得刀具的对准更加方便,效率更高,并且,能够分别切割不同厚度、长度的PTFE膜000,而不影响另1条PTFE膜000的切割作业,使得对不同型号的PTFE膜000的切割更加方便,更不容易彼此受到干扰,更重要的是,2条PTFE膜000同时被切割,切割效率大幅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当切割一定长度的PTFE膜000后,需要对切割后的PTFE膜000进行称重以对刀具进行调整,根据产品要求将刀具调整定型,第二刀具组件与第一刀具组件错位设置,分别切割2条PTFE膜000,而不是将两组刀具设置在同一定位架上而同时切割2条PTFE膜000,使得刀具能够分别调整,刀具的调整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刚性辊101设置在第一柔性辊102的上方;第二刚性辊201设置在第二柔性辊202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刀具组件位于第一支撑辊402沿PTFE膜000给进方向的斜上方;第二刀具组件位于第二支撑辊502沿PTFE膜000给进方向的斜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刚性辊101和第二刚性辊201的材质为钢,第一柔性辊102和第二柔性辊202的材质为橡胶,不会对PTFE膜000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过渡机构300;过渡机构300设置在第一切膜机构400与第二切膜机构500之间;绕经第一支撑辊402之后的PTFE膜000,绕经过渡机构300之后再绕经第二支撑辊502。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机构300设置在第一切膜机构400与第二切膜机构500之间,以调整PTFE膜000进入第二支撑辊502的角度,使得PTFE膜000能够以合适的角度被第二刀具组件切割。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过渡机构300包括过渡辊;过渡辊位于第一支撑辊402及第二支撑辊50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过渡辊的材质为聚氨酯,强度高、抗撕裂、耐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