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210发布日期:2019-03-02 03:0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作为高楼大厦标配之一的电梯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辅助设备,电梯通常是指靠电机带动而直上直下的设备,其通常都包括有轿厢、竖直轨道、电机以及配重块,所述轿厢在电机的带动下可沿着竖直轨道进行上下升降运动,所述配重块则是通过顶部定滑轮而与轿厢相连,所述配重块主要用于平衡轿厢的重量。

在上述电梯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轿厢是在竖直轨道上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当轿厢位于较高位置时,所述轿厢往下的空间通常都是没有任何阻隔物的,这时一旦发生下层电梯门打开或者被恶意撬开等情形,进入到电梯的人则存在直接从高处掉落的风险,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危险,现有技术虽然有通过设置防护网的方式来实现,但是要么是采用电子式结构而不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要么是对现有电梯结构改造太大,大大增加了成本,给安全防护机构的落地实施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其采用纯机械式结构,并且无需对传统电梯进行任何结构变化,大大提高了防护机构在产业化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其中,包括导引座、驱动杆、防护层以及向电梯门开口相反一侧拉动驱动杆的配重结构,所述防护层一端固定在电梯门开口的下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引导轮,所述导引座具有上斜引导段、竖直引导段以及下斜引导段,所述竖直引导段固定在轿厢开关门一侧的门框上,所述上斜引导段下端与竖直引导段相连,所述上斜引导段上端倾斜向轿厢中部延伸;所述下斜引导段上端与竖直引导段相连,所述下斜引导段下端倾斜朝轿厢中部延伸,所述上斜引导段、竖直引导段和下斜引导段随着轿厢上下运动而分别与引导轮滚动抵顶。

进一步,所述引导轮具有分别设置在驱动杆两侧的两个,所述导引座也具有分别设置在轿厢开关门左右两侧的两组,每个引导轮与一个导引座相对应。

进一步,两个导引座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座,所述两个连接座和两个竖直引导段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口字形。

进一步,所述上斜引导段、竖直引导段和下斜引导段构成等腰梯形的上底和两个腰。

进一步,所述配重结构具有第一侧轨、第二侧轨、第一重块、第二重块、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侧轨和第二侧轨分布设置在轿厢的两侧,所述第一拉绳一端连接在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之后与第一重块相连,所述第二拉绳一端连接在驱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拉绳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之后与第二重块相连。

进一步,所述驱动杆的两端部还形成有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分别与第一侧轨和第二侧轨相对应,所述第一侧轨和第二侧轨的内侧还分别形成有第一内挡块和第二内挡块,所述第一内挡块和第二内挡块分别限位住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均转动固定在对轿厢进行导向的竖直轨道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均转动固定在轿厢后侧的墙壁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轨和第二侧轨均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轨和第二侧轨在靠近轿厢开关门一侧的位置高度低于远离轿厢开关门一侧的位置高度。

进一步,所述防护层为防坠网、防坠帆布或者防坠软垫。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其只需对现有的电梯进行额外的处理,主要是在轿厢外部安装上导引座,再设置好驱动杆、防护层和配重结构即可,当电梯轿厢离开防护机构时,在配重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防护层会呈撑开状态,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

当电梯轿厢从上往下运动经过整个防护机构时,下斜引导段会首先与驱动杆上的引导轮发生滚动抵顶,在引导轮的带动下,驱动杆会朝轿厢开关门一侧运动;当引导轮在竖直引导段上滚动时,所述驱动杆到达最里侧位置,此时将防护层全部收缩起来;当引导轮通过竖直引导段进入到上斜引导段时,在配重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驱动杆慢慢达到最外侧位置,此时所有防护层将会全部打开,从而达到防护的效果。

当电梯轿厢从下往上运动经过整个防护机构时,上斜引导段会首先与驱动杆上的引导轮发生滚动抵顶,在引导轮的带动下,驱动杆会朝轿厢开关门一侧运动;当引导轮在竖直引导段上滚动时,所述驱动杆到达最里侧位置,此时将防护层全部收缩起来;当引导轮通过竖直引导段进入到下斜引导段时,在配重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驱动杆慢慢达到最外侧位置,此时所有防护层将会全部打开,从而达到防护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完全采用机械式结构,保证了整个机构性能的稳定性,再者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梯并没有任何结构改变,只是在现有电梯基础上增加少量结构即可实现,应用起来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下斜引导段与引导轮抵顶示意图。

图4为轿厢停靠楼层时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轿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拆去轿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定滑轮固定在轿厢后侧墙壁上示意图。

图9为侧轨倾斜设置示意图。

图中:

导引座1;上斜引导段11;竖直引导段12;下斜引导段13;连接座14;驱动杆2;引导轮21;第一转动轮22;第二转动轮23;防护层3;配重结构4;第一侧轨411;第二侧轨412;第一重块421、第二重块422;第一定滑轮431;第二定滑轮432;第一拉绳441;第二拉绳442;第一内挡块451;第二内挡块452;竖直轨道5;轿厢6;电梯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包括导引座1、驱动杆2、防护层3以及向电梯门7开口相反一侧拉动驱动杆2的配重结构4,所述防护层3一端固定在电梯门7开口的下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杆2上;所述驱动杆2上还设置有可转动的引导轮21,所述导引座1具有上斜引导段11、竖直引导段12以及下斜引导段13,所述竖直引导段12固定在轿厢6开关门一侧的门框上,所述上斜引导段11下端与竖直引导段12相连,所述上斜引导段11上端倾斜向轿厢6中部延伸;所述下斜引导段13上端与竖直引导段12相连,所述下斜引导段13下端倾斜朝轿厢6中部延伸,所述上斜引导段11、竖直引导段12和下斜引导段13随着轿厢6上下运动而分别与引导轮21滚动抵顶。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其只需对现有的电梯进行额外的处理,主要是在轿厢6外部安装上导引座1,再设置好驱动杆2、防护层3和配重结构4即可,当电梯轿厢6离开防护机构时,在配重结构4的作用下,所述防护层3会呈撑开状态,从而起到防护的作用。

如图3至图5所示,当电梯轿厢6从上往下运动经过整个防护机构时,下斜引导段13会首先与驱动杆2上的引导轮21发生滚动抵顶,在引导轮21的带动下,驱动杆2会朝轿厢6开关门一侧运动;当引导轮21在竖直引导段12上滚动时,所述驱动杆2到达最里侧位置,此时将防护层3全部收缩起来;当引导轮21通过竖直引导段12进入到上斜引导段11时,在配重结构4的作用下,所述驱动杆2慢慢达到最外侧位置,此时所有防护层3将会全部打开,从而达到防护的效果。

当电梯轿厢6从下往上运动经过整个防护机构时,上斜引导段11会首先与驱动杆2上的引导轮21发生滚动抵顶,在引导轮21的带动下,驱动杆2会朝轿厢6开关门一侧运动;当引导轮21在竖直引导段12上滚动时,所述驱动杆2到达最里侧位置,此时将防护层3全部收缩起来;当引导轮21通过竖直引导段12进入到下斜引导段13时,在配重结构4的作用下,所述驱动杆2慢慢达到最外侧位置,此时所有防护层3将会全部打开,从而达到防护的效果。

优选地,为了避免驱动杆2发生偏置,保证防护层3的使用效果,如图1所示,所述引导轮21具有分别设置在驱动杆2两侧的两个,所述导引座1也具有分别设置在轿厢6开关门左右两侧的两组,每个引导轮21与一个导引座1相对应。

如图6所示,为了增强导引座1的结构强度,两个导引座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座14,所述两个连接座14和两个竖直引导段12之间形成一体成型的口字形。这样,导引座1和与连接座14形成稳固的一体成型的口字形,避免了导引座1容易发生变形而带来隐患。

如图6所示,所述上斜引导段11、竖直引导段12和下斜引导段13构成等腰梯形的上底和两个腰。这样上斜引导段11和下斜引导段13相对于水平面对称,无论是电梯上行还是电梯下行,均能容易地带动驱动杆2运动。

如图7所示,所述配重结构4具有第一侧轨411、第二侧轨412、第一重块421、第二重块422、第一定滑轮431、第二定滑轮432、第一拉绳441和第二拉绳442,所述第一侧轨411和第二侧轨412分布设置在轿厢6的两侧,所述第一拉绳441一端连接在驱动杆2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绳441另一端绕过第一定滑轮431之后与第一重块421相连,所述第二拉绳442一端连接在驱动杆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拉绳442另一端绕过第二定滑轮432之后与第二重块422相连。通过对称设置两条拉绳和两个重块,不仅为驱动杆2提供回复力,由于是左右设置的两个还使得驱动杆2运动平稳,不易发生偏置。第一侧轨411和第二侧轨412限制驱动杆2竖直方向的运动,使其只能在所在水平面上运动。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限制驱动杆2发生偏置,和减少驱动杆2运动时的阻力,所述驱动杆2的两端部还形成有第一转动轮22和第二转动轮23,所述第一转动轮22和第二转动轮23分别与第一侧轨411和第二侧轨412相对应,所述第一侧轨411和第二侧轨412的内侧还分别形成有第一内挡块451和第二内挡块452,所述第一内挡块451和第二内挡块452分别限位住第一转动轮22和第二转动轮23。这样,驱动杆2不会因为发生偏置而掉落,进一步保证了驱动杆2运动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定滑轮431和第二定滑轮432均转动固定在对轿厢6进行导向的竖直轨道5上。这样重块位于侧部,与轿厢6之间存在竖直轨道5相隔开,重块上升与下降不会与轿厢6运动发生干涉,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优选地,作为重块的另外一种布置方式,所述第一定滑轮431和第二定滑轮432均转动固定在轿厢6后侧的墙壁上。这样重块安装在轿厢6侧后部,既不影响轿厢6运行,也不影响轿厢6自身的配重(图中未示出)的上下运行;这样充分的利用了电梯井后部的空间,而且也方便安装定滑轮和重块。

如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护层3的的防护能力,所述第一侧轨411和第二侧轨412均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侧轨411和第二侧轨412在靠近轿厢6开关门一侧的位置高度低于远离轿厢6开关门一侧的位置高度。这样,防护层3呈倾斜设置,一旦有人掉落至防护层3中,人会沿着防护层3滑至靠近轿厢6开关门的一侧,避免了因为慌乱恐惧导致防护层3上的人翻过驱动杆2而坠落电梯井中。

优选地,所述防护层3为防坠网、防坠帆布或者防坠软垫。

为了进一步保障防护层3上的人的安全,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有线电话(图中未示出);一旦发现有人掉落至防护层3中,报警装置通过人体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坠落后,控制电梯停止运行,并且报警及播放提示音来安抚坠落的人;防止人落入防护层3后电梯仍然运行导致电梯轿厢6将人夹伤,避免电梯运行造成二次伤害。同时,防护层3上的人可以通过有线电话连接五方通信装置与外界取得联系,使得外界能够及时发现意外情况的发生及时做出救援行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完全采用机械式结构,保证了整个机构性能的稳定性,再者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梯并没有任何结构改变,只是在现有电梯基础上增加少量结构即可实现,应用起来非常方便。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