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0239发布日期:2019-06-22 00: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各种成品、半成品或者原材料需要周转转运,而在生产车间内,空气中会存在尘埃等杂质,这类杂质悬浮于空气中,随机漂浮,极易对各类成品、半成品或者原材料造成污染,进入电子设备的各类尘埃可能影响电子设备的品质,带来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承载装置易受灰尘污染,影响产品品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装置,包括主体和粘尘部,主体具有容纳部,粘尘部设置于容纳部内。

本申请提供的承载装置,在容纳部内设置粘尘部,用于存放、周转、运输电子设备的成品、半成品或者原材料,当空气中的尘埃落入容纳部内时,被粘尘部吸附,此时放入容纳部内的产品不会将落入容纳部内的尘埃溅起,也就避免了尘埃落入产品中,保证了产品的洁净度。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粘尘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沿C-C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类型的承载装置来放置、周转,这类承载装置长时间放置于车间或者生产场地内,空气中的尘埃会落入其中,当电子设备放入时,产生的气流会扰动尘埃使尘埃溅起,溅起的尘埃可能会飘入电子设备中,尤其是进入电子设备的各零件间隙内,带来品质问题。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100a,承载装置100a包括主体200a以及粘尘部300a,粘尘部300a用于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粘尘部300a设置于主体200a。

其中主体200a由为大致的块状,其具有上表面201,主体200a具有容纳部202,容纳部202用于存放产品,产品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成品、半成品或者原材料(例如手机、手机的壳体组件等),也可以是其他的有防尘需求的产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200a由弹性材料制成,以对放入其中的产品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放入其中的产品在周转、运输途中产生损伤。弹性材料可以是泡沫、海绵或塑料等,塑料例如可以是PP、PE、PVDF、PVC等。

容纳部2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容纳部20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容纳部202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排布。本实施例中,容纳部202包括设于主体200a的容纳槽210,容纳槽210贯穿主体200a的上表面201。本实施例中,容纳部2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容纳槽210的尺寸大致相同,且两个容纳槽210并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容纳槽210的横截面为大致的矩形,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外形结构匹配。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10的横截面可以设置成与待放入产品保持一致,例如可以将容纳槽210的横截面设置成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各种形状。容纳槽210的深度以能放下待放入产品为宜,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纳槽210的深度也可以设置成较待放入产品稍浅。

主体200a具有位于容纳槽210中的底壁211以及位于容纳槽210中的侧壁212,侧壁212与底壁21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底壁211为大致的矩形平面,侧壁212围成大致的矩形区域。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212围成的区域可以是柱形区域或者其他形状。

粘尘部300a包括第一粘尘垫310和第二粘尘垫320。参阅图3,第一粘尘垫310以及第二粘尘垫320均包括多张粘尘贴301,多张粘尘贴301依次层叠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尘贴301的数量可以是30层、50层、100a层等。每层粘尘贴301的朝向容纳槽210的开口的一侧表面涂覆有胶黏剂,使得粘尘贴301具有粘性,能吸附落入容纳槽210的尘埃,防止尘埃在空气扰动后溅起。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层粘尘贴301的相背离的两侧表面均可以涂覆胶黏剂。

每层粘尘贴301的面积大致相等,且每层粘尘贴301的形状大致与底壁211匹配,在一些是十分方式中,粘尘贴301的面积可以小于等于底壁211的面积。

本实施例中,每层粘尘贴301均连接有角贴303,角贴303伸出粘尘贴301一部分距离。角贴303并不具有粘性,用于供撕掉粘尘贴301时抓握。可以理解的是,角贴303可以与粘尘贴301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直接粘在粘尘贴301上。角贴303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条形或者其他各种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层粘尘贴301连接的角贴303可以沿同一方向伸出粘尘贴301,也可以沿不同方向伸出粘尘贴30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没层粘尘贴301可以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角贴303,以供用户从不同角度撕下粘尘贴301。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角贴303,而是在每层粘尘贴301的全部或部分边缘位置不涂覆胶黏剂,在需要撕下废旧的粘尘贴301时,直接抓握未涂覆胶黏剂的部分。

本实施例中,第一粘尘垫310设置于容纳部202内并粘结于底壁211,第二粘尘垫320设置于容纳部202内并粘结于侧壁212,通过同时设置第一粘尘垫310和第二粘尘垫320,进入容纳部202内的尘埃会分别被吸附于第一粘尘垫310或第二粘尘垫320,当产品放入容纳部202内时,尘埃不会飞溅进入产品内,也就防止了尘埃对产品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粘尘垫320可以沿侧壁212设置并围成完整的环状。或者,第二粘尘垫320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次隔断或多次隔断的形式,例如,在侧壁212的每个方向是均设置独立的粘尘贴301。

本实施例中,第二粘尘垫320并未延伸至底壁211,即第一粘尘垫310和第二粘尘垫320之间具有间隙330。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更换第一粘尘垫310时会更加方便。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粘尘部300a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例如:在底壁211设置多个凸起的格栅,相邻的格栅间形成间隙,这样进入容纳部202内的尘埃会落入格栅之间的间隙内,当放入产品时,也不易将尘埃溅起。同时产品直接放置于格栅上即可,不会与落入格栅间隙内的尘埃直接接触,同样能够起到粘尘的目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粘尘效果,还可以在格栅下设置粘尘垫,进一步提升粘附尘埃的能力。在需要更换粘尘垫时,先将格栅取下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粘尘垫320,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承载装置100a’的结构,此时还可以在侧壁212设置抗静电层340,防止容纳部202内产生静电,对空气中的尘埃产生吸附作用并大量进入容纳部202内。

抗静电层340可由塑料制成,例如:PP、PE、PVDF、PVC等。抗静电层340可以通过粘结、一体成型等方式与主体200a进行结合。请继续参阅图4,抗静电层340设置于侧壁212并延伸至底壁211,这种设置方式可以起到以下技术效果:当尘埃进入容纳部202并在容纳部202四处飘散时,会与设置于侧壁212的抗静电层340碰撞,由于抗静电层340由光滑的塑料制成,尘埃无法被吸附,碰撞过程中会跌落于底壁211并最终被设置于底壁211的第一粘尘垫310吸附,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尘埃的吸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100a以及100a’,在使用时,可以将进入容纳部202内的尘埃吸附于粘尘部300a上,避免在放入产品时,将尘埃溅起并附着或进入产品,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在使用一段时间或者粘尘部300a积累的灰尘较多后,将最上层的粘尘贴301撕掉即可,使用方便,防尘效果好。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100b,其包括主体200b和粘尘部300b,其中主体200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主体2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主体200b的侧壁212设置有连通槽220,相同部分参阅第一实施例即可。

连通槽220贯穿侧壁212且连通底壁211,且本实施例中,连通槽220贯穿主体200b的上表面。连通槽220具有以下两个作用:1、当产品放入容纳槽210后,在取出时较为困难,尤其是当产品的尺寸与容纳槽210大致相同时,手很难放入容纳槽210内拿取产品,通过设置容纳槽210可以便于取出产品。2、粘尘垫的粘尘贴30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或者将用旧失去粘性的粘尘贴301撕掉,通过设置连通槽220,可以方便的从连通槽220将手伸入撕下旧的粘尘贴301。

本实施例中,侧壁21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其中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连通槽220的数量为2个,2个连通槽220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且2个连通槽220对称分布。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连通槽220的数量还可以是仅为1个,此时连通槽220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213或第二侧壁214。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连通槽220的数量可以是2个以上,此时,连通槽220可以选择性的设置于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特别的,当连通槽220的数量为偶数个时,可以将连通槽220对称设置于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对于不同的产品,尺寸大小不同,在拿取该产品时,需要多个受力点,通过对称设置偶数个连通槽220,拿取装置(例如手或机械臂)可以均匀的用力抓取产品,防止产品在拿取过程中发生跌落,造成产品损伤。

连通槽220的横截面可以是半圆形、矩形等,以方便人手伸入为宜。本实施例中,粘尘部300b仅包括第一粘尘垫310,其中第一粘尘垫3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可具体参阅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第一粘尘垫310的每张粘尘贴301连接的角贴303伸入连通槽220内,以使得在撕下粘尘贴301时,手直接从连通槽220伸入即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角贴303还可以伸入连通槽220并沿连通槽220的轴线方向设置,这样收伸入连通槽220内即可抓取角贴303,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壁212同样可以设置第二粘尘垫320,用于提高粘尘部300b的粘尘效果。此时,第二粘尘垫320可以在连通槽220处设置隔断,同时,第二粘尘垫320的角贴303可以深入连通槽220内,便于清除用旧的粘尘贴301。

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100b,在使用时,可以将进入容纳部202内的尘埃吸附于粘尘部300b上,避免在放入产品时,将尘埃溅起并附着或进入产品,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在使用一段时间或者粘尘部300b积累的灰尘较多后,将最上层的粘尘贴301撕掉即可,使用方便,防尘效果好。通过设置连通槽220,使得去除最上层的粘尘贴301的操作变得极为方便。

第三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100c,其包括主体200c和粘尘部300c,其中,主体200c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主体200b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连通槽220的设置方式不同。相同部分可参阅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主体200c设置有容纳部202,容纳部202包括设置于主体200c的多个容纳槽210,多个容纳槽210并排设置,主体200c具有底壁211和侧壁212,其中底壁211和侧壁212均位于容纳槽210内。侧壁212包括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连通槽220开设于侧壁212。并且,本实施例中,连通槽220连通相邻的两个容纳槽210。

粘尘部300c包括第一粘尘垫310和第二粘尘垫320,其中第一粘尘垫310设置于底壁211,第二粘尘垫320设置于侧壁212,每个第一粘尘垫310的粘尘贴301的角贴303伸入连通槽220并与相邻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连接。同时,在最外侧的容纳槽210还设置有第二连通槽221,第二连通槽221设置于与连通槽220相对的一侧。

最外侧的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设置有两个角贴303,且两个角贴303分别位于连通槽220和第二连通槽221内,伸入连通槽220内的角贴303与相邻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需要去除用旧的粘尘贴301时,只需将位于第二连通槽221内的角贴303撕起,此时由于相邻的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通过角贴303相连,使得所有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都会被一并撕下,可以大幅的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通槽220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此时可以在每个连通槽220内设置角贴303,并将相邻的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通过角贴303连接,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相邻容纳槽210内的粘尘贴301连接强度,防止在撕粘尘贴301时,角贴303与粘尘贴301之间脱落。在需要撕下用旧或尘埃积累较多的粘尘贴301时,手直接抓取位于第二连通槽221内的角贴303即可将所有的粘尘贴301一并撕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100c,在使用时,可以将进入容纳部202内的尘埃吸附于粘尘部300c上,避免在放入产品时,将尘埃溅起并附着或进入产品,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在使用一段时间或者粘尘部300c积累的灰尘较多后,将最上层的粘尘贴301撕掉即可,使用方便,防尘效果好。通过设置连通槽220,使得去除最上层的粘尘贴301的操作变得极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