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9179发布日期:2019-04-23 23:3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纤传送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主要应用于多个化纤筒纱连续传送加工。



背景技术:

化纤是指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纤的长短、粗细、白度、光泽等性质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加以调节,化纤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优点,化纤大量应用于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用于制造衣着织物、滤布、运输带、水龙带、绳索、渔网、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化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溶液或熔体,从喷丝头细孔中压出,再经凝固而成纤维,产品可以是连绵不断的长丝、截成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未经切断的丝束等。化纤的种类很多,按照化纤材料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按照化纤材料的形状分,可以分为长丝、短纤维、异形纤维、复合纤维和变形丝,按照化纤材料的用途分,可以分为普通纤维和特种纤维。为了便于化纤丝的生产储存和销售运输,加工后的化纤丝都是以化纤筒纱的形式储存的,化纤丝在传送加工过程中主要是将化纤筒纱进行放卷传送,化纤丝在传送过程中,为了实现化纤丝的连续传送,需要定期将化纤筒纱进行更换,现有的化纤日常生产中,化纤筒纱的更换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更换实现,化纤筒纱更换的自动化程度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并且现有的化纤丝在传送过程中,为了满足后道工序生产加工的要求,需要将多个化纤筒纱同时放卷传送,因此在化纤筒纱的更换过程中也需要同时连续将多个化纤筒纱进行更换,利用人工手动将化纤筒纱更换,严重影响更换效率,导致难以确保多股化纤丝的连续进行传送,现有的多股化纤丝在传送过程中,难以根据后道工序加工使用的需要将化纤丝的传送位置进行调节,导致难以便捷的调节多股化纤丝的传送高度和多股化纤丝的传送合拢度,难以实现多股化纤丝根据需要准确高效的进行传送,不能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便捷高效的将多个化纤筒纱连续转运更换,使得多股化纤丝能够平稳准确同步进行传送的化纤筒纱移放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纤筒纱移放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导筒机构、移筒机构和放纱机构,所述导筒机构倾斜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方一侧,放纱机构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方另一侧,所述移筒机构竖直设置于导筒机构和放纱机构之间的固定支架上,所述导筒机构包括下料料管、压筒支架和限位压辊,所述下料料管倾斜向下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侧,下料料管内设置有导筒料道,所述下料料管下端一侧竖直设置有移筒导槽,所述压筒支架倾斜固定设置于移筒导槽上侧的下料料管上,压筒支架下侧水平设置有压辊支架,限位压辊水平转动连接于压辊支架,所述压辊支架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竖直向上穿过压筒支架,调节丝杆滑动设置于压筒支架,压筒支架上下两侧的调节丝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移筒机构包括升降支架、升降气缸、移筒电机、移筒转杆、往复转板和取筒机构,所述升降气缸竖直向上固定设置于下料料管一侧的固定支架上侧,升降气缸输出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为L型结构,升降支架下侧中部与升降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升降支架下方两侧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导杆,升降导杆滑动设置于固定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上方一侧竖直固定设置有转杆套筒,移筒转杆竖直转动连接于转杆套筒,移筒转杆下端的升降支架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杆底座,移筒转杆下端转动连接于转杆底座,所述移筒电机竖直向上固定设置于升降支架下侧,移筒电机输出端水平设置有移筒齿轮,移筒齿轮一侧的移筒转杆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杆齿轮,移筒齿轮和转杆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往复转板水平设置于移筒转杆上侧,往复转板下侧一端与移筒转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取筒机构固定设置于往复转板下侧另一端,取筒机构包括取筒支架、转动支架、回转电磁铁、取筒气缸、取筒连板和限位气胀轴,取筒支架固定设置于往复转板下侧,转动支架为口字形结构,转动支架中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取筒支架,回转电磁铁水平固定设置于转动支架中部一侧的取筒支架上,回转电磁铁带动转动支架进行转动,所述取筒气缸固定设置于转动支架,取筒气缸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取筒连板,取筒连板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取筒导杆,取筒导杆滑动设置于转动支架,所述取筒连板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气胀轴,限位气胀轴与取筒气缸相互平行,所述放纱机构包括往复转轴、导纱转盘、平移气缸、放筒圆板和导纱机构,所述往复转轴竖直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导纱转盘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侧,导纱转盘下侧中部与往复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往复转轴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往复齿轮,往复齿轮一侧的固定支架上水平固定设置有齿条支架,齿条支架内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有与往复齿轮啮合连接的平移齿条,所述平移气缸水平固定设置于齿条支架一侧,平移气缸输出端与平移齿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纱转盘上侧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放筒圆板,放筒圆板水平转动连接于导纱转盘,放筒圆板上侧中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放筒限位杆,所述导纱转盘上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纱机构,放筒圆板和导纱机构相互对应设置,所述放筒圆板和导纱机构沿导纱转盘的径向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所述导纱机构包括导纱支座、调节导杆和导纱圆筒,导纱支座竖直设置于导纱转盘上侧,导纱支座为L型结构,导纱支座上端一侧竖直固定设置有调节套筒,调节导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调节套筒,调节套筒与调节导杆之间设置有调节锁紧栓,所述导纱圆筒沿导纱转盘的径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调节导杆上端,导纱圆筒上端上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上导纱轮,导纱圆筒下端下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下导纱轮。

进一步地,所述压筒支架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与调节丝杆相适配的限位套筒,调节丝杆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移筒转杆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板,转杆底座内水平设置有与限位转板相适配转板卡槽,限位转板水平转动连接于转板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气缸两侧的固定支架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与升降导杆相适配的升降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导纱支座下端两侧沿导纱转盘的径向分别设置有调节导槽,导纱支座两侧的导纱转盘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竖直向上穿过调节导槽,调节丝杆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导纱转盘下方两侧的固定支架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盘固定板,承盘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承盘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导纱圆筒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导筒机构倾斜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方一侧,放纱机构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方另一侧,移筒机构竖直设置于导筒机构和放纱机构之间的固定支架上,利用导筒机构使能将多个化纤筒纱在重力作用下连续导向传送,实现化纤筒纱的连续供料,使得移筒机构能够将化纤筒纱连续逐个转运上料,利用移筒机构使能便捷高效的将多个化纤筒纱依次连续转运更换,利用放纱机构可以便捷的将导纱转盘水平准确的进行转动,方便导纱转盘上侧化纤筒纱的更换,实现多个化纤筒纱的多股化纤丝根据需要准确的进行导向传送,提高化纤筒纱整个更换放纱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通过下料料管倾斜向下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侧,下料料管内设置有导筒料道,下料料管下端一侧竖直设置有移筒导槽,压筒支架倾斜固定设置于移筒导槽上侧的下料料管上,限位压辊水平转动连接于压辊支架,压辊支架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滑动设置于压筒支架,压筒支架上下两侧的调节丝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利用倾斜设置的下料料管,使得多个化纤筒纱在重力作用下依次沿着导筒料道准确下滑供料,利用下料料管下端一侧设置的移筒导槽,使得移筒机构能够经由移筒导槽便捷的将下料料管最下端的化纤筒纱进行取放,利用限位压辊水平设置于压筒支架下侧,使能将下料料管内从下往上的第二个化纤筒纱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下料料管内最下端的化纤筒纱在取出过程中由于摩擦力而将相邻的化纤筒纱向上带出,导致化纤筒纱从下料料管内滑落,利用化纤筒纱的限位固定的部件采用限位压辊,使在起到对化纤筒纱限位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确保化纤筒纱平稳顺畅的下滑,利用压辊支架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调节丝杆,使能根据化纤筒纱的尺寸规格便捷的调节限位压辊的位置,确保能够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化纤筒纱的限位下滑,利用压筒支架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与调节丝杆相适配的限位套筒,调节丝杆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使得限位压辊能够准确的固定于所需位置,避免限位压辊产生偏移歪斜,通过升降气缸输出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支架,移筒转杆竖直转动连接于转杆套筒,移筒电机输出端的移筒齿轮和移筒转杆下侧的转杆齿轮啮合连接,往复转板水平设置于移筒转杆上侧,往复转板下侧一端与移筒转杆上端固定连接,取筒机构固定设置于往复转板下侧另一端,利用升降气缸沿竖直方向推动升降支架进行升降,使得被取筒机构卡紧固定的化纤筒纱能够便捷的进行提升和放置,利用移筒电机带动移筒转杆进行转动,使能将化纤筒纱从下料料管上侧平稳的转运至导纱转盘上侧,实现化纤筒纱自动便捷的更换,通过移筒转杆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板,转杆底座内水平设置有与限位转板相适配转板卡槽,限位转板水平转动连接于转板卡槽,确保移筒转杆更为平稳准确的往复进行转动,通过升降气缸两侧的固定支架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与升降导杆相适配的升降套筒,确保升降支架能够沿竖直方向更为准确的进行升降运动,避免升降支架在升降过程中产生偏移歪斜,通过转动支架中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取筒支架,回转电磁铁水平固定设置于转动支架中部一侧的取筒支架上,取筒气缸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取筒连板,取筒连板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气胀轴,利用回转电磁铁带动转动支架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支架能够平稳的转动至水平位置,取筒气缸在转动支架的带动下同步转动至水平位置,利用取筒气缸水平推动取筒连板,使能利用限位气胀轴插入化纤筒纱端部,确保化纤筒纱能够便捷准确的从下料料管上取出,利用回转电磁铁带动转动支架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支架能够平稳的转动至竖直位置,确保化纤筒纱能够准确的放置至导纱转盘的放筒圆板上,通过导纱转盘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上侧,导纱转盘下侧中部与往复转轴上端固定连接,往复转轴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往复齿轮,往复齿轮一侧的齿条支架内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有与往复齿轮啮合连接的平移齿条,平移气缸输出端与平移齿条一端固定连接,利用平移气缸水平推动平移齿条,使得导纱转盘能够在平移气缸的带动下准确往复的进行转动,使能根据化纤筒纱放置更换的需要准确的将导纱转盘进行转动,使得导纱转盘上所需更换化纤筒纱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转动至所需位置,通过导纱转盘上侧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放筒圆板,放筒圆板水平转动连接于导纱转盘,利用多个放筒圆板使能均匀的放置多个化纤筒纱,使能实现多个化纤筒纱的多股化纤丝同步放卷传送,利用放筒圆板上侧中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放筒限位杆,使能对化纤筒纱进行限位,避免放筒圆板上的化纤筒纱在放卷过程中滑落,通过导纱转盘上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纱机构,放筒圆板和导纱机构相互对应设置,使得导纱转盘上侧的多个化纤筒纱能够分别准确的进行放纱传送,通过导纱支座竖直设置于导纱转盘上侧,导纱支座上端一侧竖直固定设置有调节套筒,调节导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调节套筒,调节套筒与调节导杆之间设置有调节锁紧栓,导纱圆筒沿导纱转盘的径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调节导杆上端,导纱圆筒上端上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上导纱轮,导纱圆筒下端下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下导纱轮,放筒圆板上放置的化纤筒纱能够依次沿着下导纱轮和上导纱轮进行传送,利用调节导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调节套筒,使得调节套筒能够根据化纤丝传送的需要便捷的进行升降,使能准确的调节化纤丝的传送高度,通过导纱支座下端两侧沿导纱转盘的径向分别设置有调节导槽,导纱支座两侧的调节丝杆竖直向上穿过调节导槽,调节丝杆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使得导纱支座能够沿导纱转盘的径向水平进行调节并锁紧固定,使能根据后道工序生产加工的需要便捷的调节多股化纤丝的传送合拢度,通过导纱转盘下方两侧的固定支架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盘固定板,承盘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承盘滚珠,确保导纱转盘能够水平平稳的连续往复进行转动,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便捷高效的将多个化纤筒纱连续转运更换,使得多股化纤丝能够平稳准确的同步进行传送,自动化程度高,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筒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筒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纱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纱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取筒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固定支架,2. 导筒机构,3. 移筒机构,4. 放纱机构,5. 下料料管,6. 压筒支架,7. 限位压辊,8. 导筒料道,9. 移筒导槽,10. 压辊支架,11. 调节丝杆,12. 调节螺母,13. 升降支架,14. 升降气缸,15. 移筒电机,16. 移筒转杆,17. 往复转板,18. 取筒机构,19. 升降导杆,20. 转杆套筒,21. 转杆底座,22. 移筒齿轮,23. 转杆齿轮,24. 取筒支架,25. 转动支架,26. 回转电磁铁,27. 取筒气缸,28. 取筒连板,29. 限位气胀轴,30. 取筒导杆,31. 往复转轴,32. 导纱转盘,33. 平移气缸,34. 放筒圆板,35. 导纱机构,36. 往复齿轮,37. 齿条支架,38. 平移齿条,39. 放筒限位杆,40. 导纱支座,41. 调节导杆,42. 导纱圆筒,43. 调节套筒,44. 调节锁紧栓,45. 上导纱轮,46. 下导纱轮,47. 限位套筒,48. 限位转板,49. 转板卡槽,50. 升降套筒,51. 调节导槽,52. 调节丝杆,53. 调节螺母,54. 承盘固定板,55. 承盘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包括固定支架1、导筒机构2、移筒机构3和放纱机构4,导筒机构2倾斜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方一侧,放纱机构4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方另一侧,移筒机构3竖直设置于导筒机构2和放纱机构4之间的固定支架1上。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筒机构2包括下料料管5、压筒支架6和限位压辊7,下料料管5倾斜向下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侧,下料料管5内设置有导筒料道8,下料料管5下端一侧竖直设置有移筒导槽9,压筒支架6倾斜固定设置于移筒导槽9上侧的下料料管5上,压筒支架6下侧水平设置有压辊支架10,限位压辊7水平转动连接于压辊支架10,压辊支架10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调节丝杆11,调节丝杆11竖直向上穿过压筒支架6,调节丝杆11滑动设置于压筒支架6,压筒支架6上下两侧的调节丝杆11上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12。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筒机构3包括升降支架13、升降气缸14、移筒电机15、移筒转杆16、往复转板17和取筒机构18,升降气缸14竖直向上固定设置于下料料管5一侧的固定支架1上侧,升降气缸14输出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支架13,升降支架13为L型结构,升降支架13下侧中部与升降气缸14输出端固定连接,升降支架13下方两侧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导杆19,升降导杆19滑动设置于固定支架1,升降支架13上方一侧竖直固定设置有转杆套筒20,移筒转杆16竖直转动连接于转杆套筒20,移筒转杆16下端的升降支架13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杆底座21,移筒转杆16下端转动连接于转杆底座21,移筒电机15竖直向上固定设置于升降支架13下侧,移筒电机15输出端水平设置有移筒齿轮22,移筒齿轮22一侧的移筒转杆16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杆齿轮23,移筒齿轮22和转杆齿轮23啮合连接,往复转板17水平设置于移筒转杆16上侧,往复转板17下侧一端与移筒转杆16上端固定连接,取筒机构18固定设置于往复转板17下侧另一端。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取筒机构18包括取筒支架24、转动支架25、回转电磁铁26、取筒气缸27、取筒连板28和限位气胀轴29,取筒支架24固定设置于往复转板17下侧,转动支架25为口字形结构,转动支架25中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取筒支架24,回转电磁铁26水平固定设置于转动支架25中部一侧的取筒支架24上,回转电磁铁26带动转动支架25进行转动,取筒气缸27固定设置于转动支架25,取筒气缸27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取筒连板28,取筒连板28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取筒导杆30,取筒导杆30滑动设置于转动支架25,取筒连板28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气胀轴29,限位气胀轴29与取筒气缸27相互平行。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放纱机构4包括往复转轴31、导纱转盘32、平移气缸33、放筒圆板34和导纱机构35,往复转轴31竖直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导纱转盘32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侧,导纱转盘32下侧中部与往复转轴31上端固定连接,往复转轴31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往复齿轮36,往复齿轮36一侧的固定支架1上水平固定设置有齿条支架37,齿条支架37内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有与往复齿轮36啮合连接的平移齿条38,平移气缸33水平固定设置于齿条支架37一侧,平移气缸33输出端与平移齿条38一端固定连接,导纱转盘32上侧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放筒圆板34,放筒圆板34水平转动连接于导纱转盘32,放筒圆板34上侧中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放筒限位杆39,导纱转盘32上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纱机构35,放筒圆板34和导纱机构35相互对应设置,放筒圆板34和导纱机构35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机构35包括导纱支座40、调节导杆41和导纱圆筒42,导纱支座40竖直设置于导纱转盘32上侧,导纱支座40为L型结构,导纱支座40上端一侧竖直固定设置有调节套筒43,调节导杆4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调节套筒43,调节套筒43与调节导杆41之间设置有调节锁紧栓44,导纱圆筒42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调节导杆41上端,导纱圆筒42上端上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上导纱轮45,导纱圆筒42下端下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下导纱轮46。

本实用新型的压筒支架6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与调节丝杆11相适配的限位套筒47,调节丝杆11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47,使得限位压辊7能够准确的固定于所需位置,避免限位压辊7产生偏移歪斜。本实用新型的移筒转杆16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板48,转杆底座21内水平设置有与限位转板48相适配转板卡槽49,限位转板48水平转动连接于转板卡槽49,确保移筒转杆16更为平稳准确的往复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气缸14两侧的固定支架1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与升降导杆19相适配的升降套筒50,确保升降支架13能够沿竖直方向更为准确的进行升降运动,避免升降支架13在升降过程中产生偏移歪斜。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支座40下端两侧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分别设置有调节导槽51,导纱支座40两侧的导纱转盘32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调节丝杆52,调节丝杆52竖直向上穿过调节导槽51,调节丝杆52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53,使得导纱支座40能够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水平进行调节并锁紧固定,使能根据后道工序生产加工的需要便捷的调节多股化纤丝的传送合拢度。本实用新型的导纱转盘32下方两侧的固定支架1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盘固定板54,承盘固定板5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承盘滚珠55,确保导纱转盘32能够水平平稳的连续往复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导纱圆筒42的倾斜角度为45度,确保化纤丝能够沿着导纱圆筒42平稳顺畅的准确进行传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化纤筒纱移放机构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导筒机构2倾斜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方一侧,放纱机构4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方另一侧,移筒机构3竖直设置于导筒机构2和放纱机构4之间的固定支架1上,利用导筒机构2使能将多个化纤筒纱在重力作用下连续导向传送,实现化纤筒纱的连续供料,使得移筒机构3能够将化纤筒纱连续逐个转运上料,利用移筒机构3使能便捷高效的将多个化纤筒纱依次连续转运更换,利用放纱机构4可以便捷的将导纱转盘32水平准确的进行转动,方便导纱转盘32上侧化纤筒纱的更换,实现多个化纤筒纱的多股化纤丝根据需要准确的进行导向传送,提高化纤筒纱整个更换放纱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通过下料料管5倾斜向下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侧,下料料管5内设置有导筒料道8,下料料管5下端一侧竖直设置有移筒导槽9,压筒支架6倾斜固定设置于移筒导槽9上侧的下料料管5上,限位压辊7水平转动连接于压辊支架10,压辊支架10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调节丝杆11,调节丝杆11滑动设置于压筒支架6,压筒支架6上下两侧的调节丝杆11上分别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12,利用倾斜设置的下料料管5,使得多个化纤筒纱在重力作用下依次沿着导筒料道8准确下滑供料,利用下料料管5下端一侧设置的移筒导槽9,使得移筒机构3能够经由移筒导槽9便捷的将下料料管5最下端的化纤筒纱进行取放,利用限位压辊7水平设置于压筒支架6下侧,使能将下料料管5内从下往上的第二个化纤筒纱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下料料管5内最下端的化纤筒纱在取出过程中由于摩擦力而将相邻的化纤筒纱向上带出,导致化纤筒纱从下料料管5内滑落,利用化纤筒纱的限位固定的部件采用限位压辊7,使在起到对化纤筒纱限位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确保化纤筒纱平稳顺畅的下滑,利用压辊支架10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调节丝杆11,使能根据化纤筒纱的尺寸规格便捷的调节限位压辊7的位置,确保能够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化纤筒纱的限位下滑,利用压筒支架6上方两侧分别倾斜固定设置有与调节丝杆11相适配的限位套筒47,调节丝杆11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47,使得限位压辊7能够准确的固定于所需位置,避免限位压辊7产生偏移歪斜,通过升降气缸14输出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支架13,移筒转杆16竖直转动连接于转杆套筒20,移筒电机15输出端的移筒齿轮22和移筒转杆16下侧的转杆齿轮23啮合连接,往复转板17水平设置于移筒转杆16上侧,往复转板17下侧一端与移筒转杆16上端固定连接,取筒机构18固定设置于往复转板17下侧另一端,利用升降气缸14沿竖直方向推动升降支架13进行升降,使得被取筒机构18卡紧固定的化纤筒纱能够便捷的进行提升和放置,利用移筒电机15带动移筒转杆16进行转动,使能将化纤筒纱从下料料管5上侧平稳的转运至导纱转盘32上侧,实现化纤筒纱自动便捷的更换,通过移筒转杆16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限位转板48,转杆底座21内水平设置有与限位转板48相适配转板卡槽49,限位转板48水平转动连接于转板卡槽49,确保移筒转杆16更为平稳准确的往复进行转动,通过升降气缸14两侧的固定支架1上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与升降导杆19相适配的升降套筒50,确保升降支架13能够沿竖直方向更为准确的进行升降运动,避免升降支架13在升降过程中产生偏移歪斜,通过转动支架25中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取筒支架24,回转电磁铁26水平固定设置于转动支架25中部一侧的取筒支架24上,取筒气缸27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取筒连板28,取筒连板28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气胀轴29,利用回转电磁铁26带动转动支架25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支架25能够平稳的转动至水平位置,取筒气缸27在转动支架25的带动下同步转动至水平位置,利用取筒气缸27水平推动取筒连板28,使能利用限位气胀轴29插入化纤筒纱端部,确保化纤筒纱能够便捷准确的从下料料管5上取出,利用回转电磁铁26带动转动支架25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支架25能够平稳的转动至竖直位置,确保化纤筒纱能够准确的放置至导纱转盘32的放筒圆板34上,通过导纱转盘32水平设置于固定支架1上侧,导纱转盘32下侧中部与往复转轴31上端固定连接,往复转轴31下端水平固定设置有往复齿轮36,往复齿轮36一侧的齿条支架37内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有与往复齿轮36啮合连接的平移齿条38,平移气缸33输出端与平移齿条38一端固定连接,利用平移气缸33水平推动平移齿条38,使得导纱转盘32能够在平移气缸33的带动下准确往复的进行转动,使能根据化纤筒纱放置更换的需要准确的将导纱转盘32进行转动,使得导纱转盘32上所需更换化纤筒纱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转动至所需位置,通过导纱转盘32上侧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放筒圆板34,放筒圆板34水平转动连接于导纱转盘32,利用多个放筒圆板34使能均匀的放置多个化纤筒纱,使能实现多个化纤筒纱的多股化纤丝同步放卷传送,利用放筒圆板34上侧中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放筒限位杆39,使能对化纤筒纱进行限位,避免放筒圆板34上的化纤筒纱在放卷过程中滑落,通过导纱转盘32上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导纱机构35,放筒圆板34和导纱机构35相互对应设置,使得导纱转盘32上侧的多个化纤筒纱能够分别准确的进行放纱传送,通过导纱支座40竖直设置于导纱转盘32上侧,导纱支座40上端一侧竖直固定设置有调节套筒43,调节导杆4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调节套筒43,调节套筒43与调节导杆41之间设置有调节锁紧栓44,导纱圆筒42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倾斜固定设置于调节导杆41上端,导纱圆筒42上端上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上导纱轮45,导纱圆筒42下端下侧水平转动连接有下导纱轮46,放筒圆板34上放置的化纤筒纱能够依次沿着下导纱轮46和上导纱轮45进行传送,利用调节导杆4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调节套筒43,使得调节套筒43能够根据化纤丝传送的需要便捷的进行升降,使能准确的调节化纤丝的传送高度,通过导纱支座40下端两侧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分别设置有调节导槽51,导纱支座40两侧的调节丝杆52竖直向上穿过调节导槽51,调节丝杆52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53,使得导纱支座40能够沿导纱转盘32的径向水平进行调节并锁紧固定,使能根据后道工序生产加工的需要便捷的调节多股化纤丝的传送合拢度,通过导纱转盘32下方两侧的固定支架1上分别水平固定设置有承盘固定板54,承盘固定板5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承盘滚珠55,确保导纱转盘32能够水平平稳的连续往复进行转动。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便捷高效的将多个化纤筒纱连续转运更换,使得多股化纤丝能够平稳准确的同步进行传送,自动化程度高,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