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封切机的薄膜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287发布日期:2019-05-03 19:4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封切机的薄膜撑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切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L型封切机的薄膜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L型封切机是通过薄膜对产品进行封边包装的设备,广泛运用于大批量产品的包装。一般产品完成后通过对折的双层薄膜包覆,然后再由封切机中的热压块将开口端进行热塑封口即封边,封边后的薄膜包装袋处于封闭状态。

但是现有封切机进行薄膜封边时,需要手动将产品放入两层薄膜之间,然后再通过封切机上的热压机头进行封边,因此存在包装效率低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封切机的薄膜撑开装置,具有提高包装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L型封切机的薄膜撑开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封切装置的输送台和设置于输送台一侧的薄膜送料架,所述输送台包括输送架和设置于输送架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架安装有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用于将薄膜输送架上的双层薄膜撑开的撑膜板,所述输送带位于两个撑膜板之间,两个所述撑膜板设置有用于将双层薄膜沿输送带传送方向导向的斜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送台一侧的薄膜送料架将薄膜输送至输送台处,通过设置在输送带上下两侧的两个撑膜板,使对折的双层薄膜上下分开于输送带上下两侧,然后再通过撑膜板上的斜边,将上下分开的薄膜导向输送带传送方向直到封切装置处,只要将待包装产品放置在输送带上,输送至封切装置处时,位于传送带上下的两个薄膜将产品包覆,再通过封切装置进行封边,具有提高产品包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薄膜送料架的所述输送架一侧设置有沿输送带传送方向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平行且位于两个撑膜板一侧,以用于导向双层薄膜中间对折处沿输送带输送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薄膜从位于输送带上侧的撑膜板上表面沿着斜面翻折至撑膜板下表面,而下层薄膜从而位于输送带下侧的撑膜板下表面沿斜面弯折至撑膜板上表面,而导向杆使两层薄膜中间对折处翻转以及导向封切装置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封切装置的所述输送架一侧竖直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上套设有调节筒,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于调节筒,所述调节筒通过螺杆抵触固定于竖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筒可以调节导向杆上下位置,以调节导向杆位于两层薄膜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远离竖杆一端向下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端部向下弯曲设置,从而避免薄膜破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薄膜送料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杆、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杆上的两个安装板以及间隔水平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用于放置卷筒薄膜的两个放置辊,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其一放置辊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薄膜放置在两个放置辊上,通过安装在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放置辊转动,从而使放置在放置辊上的卷筒薄膜转动,将收卷在薄膜沿着放置辊导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放置辊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平行杆,所述平行杆轴向间隔套设有两个限位筒,两个所述限位筒均设置有垂直于平行杆的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位于卷筒薄膜两侧,两个所述限位筒通过螺杆抵触固定于平行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卷筒薄膜两侧的两个限位杆,对放置在放置辊上的卷筒薄膜进行限位作用,避免卷筒薄膜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放置辊下方的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橡胶辊,所述橡胶辊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位于放置辊下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同轴转动连接有与橡胶辊接触的抵压环,所述安装块下端挂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另一端向上挂设于安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在拉簧拉力作用下,使压辊向橡胶辊方向转动,使压辊上的抵压环抵压在橡胶辊上,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橡胶辊转动,使位于抵压环与橡胶辊之间的薄膜传送,提高薄膜的输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橡胶辊下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张紧薄膜的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之间的转动杆、分别设置于转动杆两侧的两个固定块以及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块之间的张紧杆,所述转动杆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设置有垂直于转动杆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螺纹连接有配重环,所述配重环和张紧杆分别位于转动杆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膜缠绕在张紧杆上,通过位于转动杆上的配重环,使张紧杆保持一个平衡的张紧力,当调节配重环在延伸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张紧杆的角度,从而调节张紧杆的张紧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张紧杆上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向辊,两个所述安装杆侧壁均设置于调节块,两个所述调节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用于将薄膜水平导向撑膜板的水平杆,两个所述调节块竖直开设有长腰孔,以通过螺杆穿过长腰孔螺纹固定于安装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膜通过张紧杆后,再缠绕至导向辊,通过导向辊,然后再通过水平杆导向至输送台处,通过调节安装杆上的两个调节块的上下位置,以使通过水平杆导向出的薄膜水平输送至输送台,方便通过输送架上的两个撑膜板将双层薄膜分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输送台一侧的薄膜送料架将薄膜输送至输送台处,通过设置在输送带上下两侧的两个撑膜板,使对折的双层薄膜上下分开于输送带上下两侧,然后再通过撑膜板上的斜边,将上下分开的薄膜导向输送带传送方向只到封切装置处,只要将待包装产品放置在输送带上,输送至封切装置处时,位于传送带上下的两个薄膜将产品包覆,再通过封切装置进行封边,具有提高产品包装的效率;

其二,卷筒薄膜放置在两个放置辊上,通过安装在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放置辊转动,从而使放置在放置辊上的卷筒薄膜转动,将收卷在薄膜沿着放置辊导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封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输送台上薄膜撑开装置和薄膜送料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输送台上薄膜撑开装置和薄膜送料架另一视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机台上封切装置与薄膜边料收集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封切装置中驱动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输送台;11、撑膜板;111、斜边;12、输送架;13、输送带;14、导向杆;141、竖杆;142、调节筒;15、移动架;16、安装座;161、第一延伸板;162、第一丝杆;163、平行板;164、第一导向柱;165、第一转动手柄;17、第二丝杆;171、第二导向柱;172、第二延伸板;173、第三延伸板;174、第二转动手柄;2、薄膜送料架;21、安装杆;22、安装板;23、放置辊;24、驱动电机;25、平行杆;251、限位筒;252、限位杆;26、橡胶辊;261、固定杆;262、安装块;263、压辊;264、抵压环;265、拉簧;27、张紧组件;271、转动杆;272、固定块;273、张紧杆;274、套筒;275、延伸杆;276、配重环;28、导向辊;29、调节块;291、水平杆;292、长腰孔;3、机台;31、安装框;32、L型热压块;33、红外传感器;331、红外发射器;332、红外接收器;333、L型杆;34、传送带;35、L型压膜板;41、推杆;42、第一铰接杆;43、第二铰接杆;44、第三铰接杆;45、驱动轴;46、气缸;51、抵压板;51、C型板;52、安装柱;53、抵触块;54、第一弹簧;55、控制电路;6、收卷盘;61、转动电机;62、驱动电路;63、边料杆;64、压轮;641、凸板;642、第一水平柱;643、第二水平柱;644、抵触板;65、第二弹簧;66、链条;67、长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L型封切机的薄膜撑开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L型封切机包括输送台1、设置于输送台1一侧的薄膜送料架2、机台3、设置于机台3的封切装置,输送台1与机台3连接。输送台1设置有用于将双层薄膜撑开的薄膜撑开装置。输送台1包括输送架12和设置于输送架12上的输送带13,输送架12安装有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用于将薄膜输送架12上的双层薄膜撑开的撑膜板11,输送带13位于两个撑膜板11之间,两个撑膜板11设置有用于将双层薄膜沿输送带13传送方向导向的斜边111,输送带13下表面高于机台3上表面。通过输送台1一侧的薄膜送料架2将薄膜输送至输送台1处,通过设置在输送带13上下两侧的两个撑膜板11,使对折的双层薄膜上下分开于输送带13上下两侧,然后再通过撑膜板11上的斜边111,将上下分开的薄膜导向输送带13传送方向直到封切装置处,只要将待包装产品放置在输送带13上,输送至封切装置处时,位于传送带34上下的两个薄膜将产品包覆,再通过封切装置进行封边,具有提高产品包装的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靠近薄膜送料架2的输送架12一侧设置有沿输送带13传送方向的导向杆14,导向杆14平行且位于两个撑膜板11一侧,以用于导向双层薄膜中间对折处沿输送带13输送方向移动。远离封切装置的输送架12一侧竖直设置有竖杆141,竖杆141上套设有调节筒142,导向杆14一端固定于调节筒142,调节筒142通过螺杆抵触固定于竖杆141,且导向杆14远离竖杆141一端向下弯曲设置。上层薄膜从位于输送带13上侧的撑膜板11上表面沿着斜面翻折至撑膜板11下表面,而下层薄膜从而位于输送带13下侧的撑膜板11下表面沿斜面弯折至撑膜板11上表面,而导向杆14使两层薄膜中间对折处翻转以及导向封切装置处;且通过调节筒142可以调节导向杆14上下位置,以调节导向杆14位于两层薄膜中间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输送架12上设置有移动架15,输送带13设置于移动架15,两个撑膜板11设置于移动架15,移动架1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位于输送带13上侧撑膜板11高度的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座16、第一延伸板161、第一丝杆162、平行板163以及第一导向柱164,安装座16水平安装于移动架15一侧,位于输送带13上侧的撑膜板11与第一延伸板161水平连接,且第一延伸板161位于安装座16上方,平行板163水平设置于第一延伸板161上方,第一丝杆162竖直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6和平行板163之间,且螺纹连接于第一延伸板161,第一导向柱164竖直设置于安装座16和平行板163之间,第一延伸板161滑移连接于第一导向柱164,第一丝杆162竖直延伸出平行板163端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手柄165。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手柄165,使第一丝杆162转动,进而使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杆162上的第一延伸板16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撑膜板11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撑膜板11与输送带13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以适配各种高度的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方便调节的优点。

如图2和图3所示,输送架1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移动架15与封切装置位置,以调节薄膜宽度的宽度调节组件。宽度调节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导向柱171、两个第二延伸板172、第二丝杆17以及第三延伸板173,两个第二导向柱171水平间隔设置于输送架12,两个第二延伸板172竖直设置于移动架15,且分别滑移连接于两个第二导向柱171,第二丝杆17水平转动连接于输送架12,第三延伸板173竖直设置于移动架15下侧,且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杆17,第二丝杆17延伸出输送架12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手柄174。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手柄174,使第二丝杆17转动,进而使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杆17上的第三延伸板173水平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架15移动,从而调节输送带13上的薄膜开口边缘与封切装置中L型热压机头位置,从而适配各种宽度的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方便调节的优点。

如图2和图3所示,薄膜送料架2包括两个竖直间隔设置的安装柱52、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柱52上的两个安装板22以及间隔水平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22之间用于放置卷筒薄膜的两个放置辊23,安装板22上安装有驱动电机24,驱动电机24驱动其一放置辊23转动。位于放置辊23一侧的两个安装板22之间设置有平行杆25,平行杆25轴向间隔套设有两个限位筒251,两个限位筒251均设置有垂直于平行杆25的限位杆252,两个限位杆252位于卷筒薄膜两侧,两个限位筒251通过螺杆抵触固定于平行杆25。通过设置在卷筒薄膜两侧的两个限位杆252,对放置在放置辊23上的卷筒薄膜进行限位作用,避免卷筒薄膜发生偏移。

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放置辊23下方的两个安装板22之间转动连接有橡胶辊26,橡胶辊26通过驱动电机24驱动转动;位于放置辊23下侧的两个安装板22之间设置有固定杆261,固定杆261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安装块262,两个安装块262之间设置有压辊263,压辊263同轴转动连接有与橡胶辊26接触的抵压环264,安装块262下端挂设有拉簧265,拉簧265另一端向上挂设于安装板22。安装块262在拉簧265拉力作用下,使压辊263向橡胶辊26方向转动,使压辊263上的抵压环264抵压在橡胶辊26上,通过驱动电机24驱动橡胶辊26转动,使位于抵压环264与橡胶辊26之间的薄膜传送,提高薄膜的输送力。

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橡胶辊26下侧的两个安装板22之间设置有用于张紧薄膜的张紧组件27,张紧组件27包括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板22之间的转动杆271、分别设置于转动杆271两侧的两个固定块272以及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块272之间的张紧杆273,转动杆271套设有套筒274,套筒274设置有垂直于转动杆271的延伸杆275,延伸杆275螺纹连接有配重环276,配重环276和张紧杆273分别位于转动杆271两侧。薄膜缠绕在张紧杆273上,通过位于转动杆271上的配重环276,使张紧杆273保持一个平衡的张紧力,当调节配重环276在延伸杆275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张紧杆273的角度,从而调节张紧杆273的张紧力。

如图3所示,位于张紧杆273上侧的两个安装板22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向辊28,两个安装杆21侧壁均设置于调节块29,两个调节块29之间转动连接有用于将薄膜水平导向撑膜板11的水平杆291,两个调节块29竖直开设有长腰孔292,以通过螺杆穿过长腰孔292螺纹固定于安装柱52。薄膜通过张紧杆273后,再缠绕至导向辊28,通过导向辊28,然后再通过水平杆291导向至输送台1处,通过调节安装杆21上的两个调节块29的上下位置,以使通过水平杆291导向出的薄膜水平输送至输送台1,方便通过输送架12上的两个撑膜板11将双层薄膜分开。

如图4和图6所示,封切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机台3远离进料一侧的安装框31、设置于安装框31下表面的L型热压块32以及驱动安装框31转动下压的驱动组件,机台3进料侧设置有用于检测产品的红外传感器33,红外传感器33电性连接有控制电路55,控制电路55响应于红外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以控制驱动组件工作。本实施例中的红外传感器33的型号为E3F-20C,红外传感器33包括红外发射器331和红外接收器332,机台3一侧设置有L型杆333,红外发射器331安装于L型杆333,红外接收器332安装于机台3侧壁。当红外传感器33检测到有产品时,控制电路55响应于红外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以控制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框31上的L型热压块32下压对机台3上覆有薄膜的产品进行热压封口,从而自动控制封切装置中的L型热压块32对薄膜进行热压封口,相比人工控制相比,具有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如图4所示,位于安装框31下方的机台3上设置有传送带34,通过传送带34可以将封口后的产品传送收集。位于传送带34外侧的机台3上设置有L型压膜板35,L型压膜板35与L型热压块32相配合,从而平整的对薄膜封口。

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推杆41、两个第一铰接杆42、第二铰接杆43、第三铰接杆44、驱动轴45以及气缸46,驱动轴45转动连接于机台3,气缸46安装于机台3,且输出轴与第二铰接杆43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43另一端与第三铰接杆44一端铰接,第三铰接杆44另一端固定于驱动轴45,两个第一铰接杆42一端分别垂直固定于驱动轴45两侧,两个推杆41分别竖直设置于安装框31两侧,两个推杆41上端铰接于安装框31两侧,两个推杆41下端分别铰接于第一铰接杆42的另一端。气缸46的输出轴推动第二铰接杆43,进而使第二铰接杆43驱动第三铰接杆44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45转动,从而使设置在驱动轴45两侧的两个第一铰接杆42转动,使竖直铰接在第一铰接杆42上推杆41上下移动,进而推动安装框31的转动,实现安装框31上的L型热压块32对机台3上的薄膜热压封口。

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框31设置有用于预先抵压固定L型压膜板35上薄膜的抵压组件。抵压组件包括抵压板5、C型板51、安装柱52、抵触块53以及第一弹簧54,抵压板5设置两个,两个抵压板5分别平行设置于L型热压块32两侧,且抵压板5下侧低于L型热压块32;C型板51竖直套设于安装框31,C型板5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抵压板5上侧固定,安装柱52垂直设置于安装框31上表面,C型板51滑移连接于安装柱52,抵触块53设置于安装柱52上端,第一弹簧54套设于安装柱52,第一弹簧54上下两端分别抵触于抵触块53和C型板51。在通过L型热压块32对薄膜热压封口之前,先通过抵压组件中的抵压板5抵压在薄膜上进行固定,然后C型板51上侧壁抵触压缩第一弹簧54,进而使L型热压块32对薄膜热压封口,提高薄膜封口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55包括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容C、比较器B、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2、第一继电器KM以及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红外传感器33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第一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后与电源电连接,电容C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性连接后接地,第二电阻R2与电容C并联,具体的,第二电阻R2为可调电阻;比较器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的高电位电性连接,比较器B的反向输入端输入有基准电压;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比较器B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一继电器KM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KM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电源,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气缸46的电磁阀P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串联后与第一继电器KM并联。当红外传感器33检测到产品时,使三极管Q1导通,对电容C进行充电一段时间,当电容C的高电压端输出的电压值高于比较器B反向输入端输入的基准电压值时,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说明产品全部进机台3上,进而使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2导通,第一继电器KM得电,从而使第一继电器的开触点开关KM1闭合,进而使气缸46中的电磁阀打开,进而自动控制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框31上的L型热压块32进行热压封口。

如图4和图5所示,机台3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薄膜边料的薄膜边料收集装置,薄膜边料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台3一侧的收卷盘6和驱动收卷盘6转动的转动电机61,红外传感器33电性连接有驱动电路62(结合图7),驱动电路62响应于红外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以控制转动电机61与封切装置中的L型热压块32异步工作收料。当红外传感器33检测到产品时,驱动电路62相应红外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控制转动电机61间歇转动收料,相比人工收料相比,具有节约人力成本的优点。转动电机61通过皮带驱动传送带34移动。热压封口后的边料通过转动电机61驱动收卷盘6收卷的同时,产品通过转动电机61驱动传送带34将产品输送收集。

如图4和图5所示,收卷盘6位于L型压膜板35一侧下方,机台3边缘上下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边料导向至收卷盘6的边料杆63。位于L型压膜板35一侧的机台3进料处设置两个相对转动的压轮64,通过两个压轮64将薄膜边缘进行压合在一起,方便产品的热压封口。具体的,机台3竖直设置有凸板641,凸板641上下水平间隔设置有第一水平柱642和第二水平柱643,压轮64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水平柱642和第二水平柱643,第一水平柱642转动连接于凸板641,第二转动杆271固定于凸板641,凸板641侧壁设置有抵触板644,抵触板644与第一水平柱64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65,第一水平柱642的转动连接处位于压轮64与第二弹簧65之间。在第二弹簧65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一水平柱642上的压轮64与第二水平柱643上的压轮64紧密的接触,进一步压合双层薄膜开口处位置。位于L型压膜板35一侧的机台3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两个转对转动的链条66和长条板67,两个链条66通过齿轮转动连接于长条板67,以使薄膜边料位于两个链条66之间。

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62包括三极管Q3、555定时器T、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4、电阻R3、第二继电器KM、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三极管Q3的基极与红外传感器33电性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于电源,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与电阻R3并联,电阻R3的高电压端电性连接于555定时器T的输入端,具体的电阻R3为可调电阻;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555定时器T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第二继电器KM联后电性连接于电源,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一端电性连接于电源,另一端与转动电机61电性连接后接地。红外传感器33检测到产品时发出检测信号,使三极管Q3导通,进而使电阻R3高电压端电压降低,使555定时器下降沿触发,使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Q4导通,进而使第二继电器KM得电,使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开关KM1闭合,控制转动电机61驱动收卷盘6收卷一段边料,从而自动实现边料的收集。

工作过程:通过输送台1上的薄膜撑开装置将薄膜送料架2上的双层薄膜分别撑开至输送带13上下两侧,且通过薄膜撑开装置上撑膜板11的斜边111将薄膜沿着输送带13方向传送至封切装置处,将待包装产品放置在输送带13上传输至封切装置一侧的机台3上时,产品位于双层薄膜之间;位于机台3上的红外传感器33感应到产品时,控制电路55响应于红外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以控制驱动组件驱动安装框31上的L型热压块32下压对机台3上覆有薄膜的产品进行热压封口,从而自动控制封切装置中的L型热压块32对薄膜进行热压封口;而后驱动电路62相应红外传感器33的检测信号,控制转动电机61驱动收卷盘6收集边料,自动完成产品的包装,具有提高产品包装的效率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