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0421发布日期:2019-05-11 01:32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吊吊装吊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主要是运用于房建项目及其他需要使用塔吊吊运零散材料的项目,特别是工期紧,吊装任务重的房建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塔吊以其快速的周转速度、高度的灵活性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吊运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对于传统吊篮都是提两边吊环使吊篮倾斜倒出材料,这样做极易使材料损坏特别是一些易碎物品。而且对于室内工程材料,塔吊吊运材料只能运送到建筑物周边无法直接运至使用地点,需要进行二次搬运,增加了成本与材料损耗。所以如何对提高塔吊运送效率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因此,需研制实用性强、安全性强和施工效率高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塔吊吊装推车型吊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现场施工中复杂和恶劣的施工条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满足和符合建筑安全施工中对于吊篮安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塔吊吊装材料周转效率减少材料损耗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能够实现一方面可以减少材料吊运过程中的损坏,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实用性较强。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的改进,该装置包括塔吊吊篮车体(1),在塔吊吊篮车体(1)的顶部设有数个吊环(2),在塔吊吊篮车体(1)底部设有数个移动装置(4);在塔吊吊篮车体(1)一侧设有推动扶手 (3),在塔吊吊篮车体(1)另一侧设有门本体(6),门本体(6)的自由端通过转轴(7)与塔吊吊篮车体(1)活动铰接连接,使其实现自由开合;门本体 (6)的固定端通过锁扣装置(5)与塔吊吊篮车体(1)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塔吊吊篮车体(1)整体为底部和四周均为封闭、上端为敞开,中部设有空腔的钢制容器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环(2)整体为钢制的倒U形或者是倒V形构件,该倒U形或者是倒V形构件与塔吊吊篮车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吊环(2)的总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吊环(2)两两对称的设置在塔吊吊篮车体(1)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3)整体为钢制的U形构件,该U形构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与塔吊吊篮车体(1)固定连接;该U 形构件的另一端为手持端,在手持端上设有与之相吻配的防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滑套为橡胶防滑套,在该橡胶防滑套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装置(4)为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在该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

所述锁扣装置(5)包括锁杆(51)、把手(52)、扣孔(53)以及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锁环(54),锁环(54)与锁扣装置(5)活动卡合连接,其中,锁扣装置(5)对称设置于塔吊吊篮车体(1)的两侧外壁,锁环(54)对称设置于门本体(6)的外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在塔吊吊篮车体(1)上纵横交错设置有若干个加强件,该加强件为L形角钢,在门本体(6)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加固件,加固件为角钢,角钢与门本体(6)之间构成L形结构的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在塔吊吊篮车体(1)、吊环(2)、推动扶手(3)、锁扣装置(5)和门本体(6)以及转轴(7)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带有颜色的涂料或者是防锈层,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料为黄色油漆,使其不易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锈层还包括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

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在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将其上述已经制作完成的该装置加以安装作为备用。

安装时,按照要求选择相应材料,焊接推车型的塔吊吊篮车体(1),安装移动装置(4),以及门本体(6),在各个面上焊接相应规格加强件以及四个吊环(2),最后焊接锁扣装置(5)及扶手(3),从而完成该装置的制作和安装。

随即,本实用新型在对其进行使用之前,严格检查各部位焊接质量,各部位连接紧密。

使用时,将门本体(6)打开放下,形成上料斜坡,将材料装于门本体(6) (1)中,通过锁扣装置(5),关闭门本体(6),注意两边锁扣装置(5)均要扣好,将塔吊钢绳扣在吊环(2)上,起吊至用料处。通过推动扶手将推车型的塔吊吊篮车体(1)推至卸料处,按下移动装置(4)上设置的自锁片(43),使刹车片(48)与脚轮(46)紧密接触,锁死推车型的塔吊吊篮车体(1),最后打开锁扣装置(5),放下门本体(6),人工进行卸料,直至整个卸料过程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的整个操作工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并加以修复整理后,随后操作人员手握扶手(3)并通过设置于将该装置底部的四个移动装置(4)将其推移至指定的施工工具仓库进行存储并预留为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补充市场上还没有推车型塔吊吊篮这一空缺,制作、安装程序简单,材料投入量较小,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安全方便,一方面可以减少材料吊运过程中的损坏,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4)部件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4)部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扣装置(5)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栓(41)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吊环(2)部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示:1—塔吊吊篮车体;

2—吊环;

3—扶手;

4—移动装置,41—螺栓,42—万向轴承,43—自锁片,44—转轴,45—固定螺孔,46—脚轮,47—脚轮支架,48—刹车片;

5—锁扣装置,51—锁杆,52—把手,53—扣孔,54—锁环;

6—门本体;

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1至说明书附图9所示的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该装置包括塔吊吊篮车体1,在塔吊吊篮车体1的顶部设有数个吊环2,在塔吊吊篮车体1底部设有数个移动装置4;在塔吊吊篮车体1一侧设有推动扶手3,在塔吊吊篮车体1另一侧设有门本体6,门本体6的自由端通过转轴7与塔吊吊篮车体1活动铰接连接,使其实现自由开合;门本体6的固定端通过锁扣装置5 与塔吊吊篮车体1相连接。

进一步的,塔吊吊篮车体1整体为底部和四周均为封闭、上端为敞开,中部设有空腔的钢制容器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塔吊吊篮车体1是由钢板焊接制成,铰接设置的门本体6 便于开关,扶手便于手持握住进行推动,底部设置的四个移动装置保证车身稳固,该移动装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具体的是,该推车型吊篮由两直立侧面,一斜侧面,一底面共四面厚度为 3mm钢板焊接在一起的塔吊吊篮车体1。该塔吊吊篮车体1,底面长为1000mm, 宽为900mm,高为750mm,上口长为1600mm,宽900mm。两直立侧面与斜侧面成 51.34°角。

进一步的,吊环2整体为钢制的倒U形或者是倒V形构件,该倒U形或者是倒V形构件与塔吊吊篮车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

具体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吊环2 的总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吊环2两两对称的设置在塔吊吊篮车体1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吊环2垂直高度为350mm,该吊环2与塔吊吊篮车体1 的两直立侧面以焊接方式连接,每个直立侧面焊接两个吊环2,共焊接四个,且各直立侧面上两吊环间隔距离为1000mm,吊环选用φ20一级钢筋制成,且吊环2 与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焊接长度为200mm。

进一步的,扶手3整体为钢制的U形构件,该U形构件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与塔吊吊篮车体1固定连接;该U形构件的另一端为手持端,在手持端上设有与之相吻配的防滑套。

进一步的,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防滑套为橡胶防滑套,在该橡胶防滑套上设有数个防滑突起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扶手3与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焊接方式为两侧双面满焊,推动扶手3采用φ30一级钢筋制成,该推动扶手3 水平方向长度为750mm,斜撑与水平面成45°角,竖直高度为200mm。

该扶手3与塔吊吊篮车体1的垂直高差为300mm,斜撑与水平面成45°角,扶手3与塔吊吊篮车体1焊接部位为两直立侧面与斜侧面的交线。

进一步的,移动装置4为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在该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

锁扣装置5包括锁杆51、把手52、扣孔53以及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锁环54,锁环54与锁扣装置5活动卡合连接,其中,锁扣装置5对称设置于塔吊吊篮车体1的两侧外壁,锁环54对称设置于门本体6的外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底面钢板上以螺栓连接形式安装四个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由螺栓41,万向轴承42,自锁片43,转轴44,固定螺孔45,脚轮46,脚轮支架47,刹车片48,构成,所述螺纹连接使用的螺纹规格为M5*80。

为使移动装置4受力均匀,移动装置4紧邻底面上角钢且与底面短边距离 100mm安装,在横轴与竖轴方向均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四个轮子彼此兼容。脚轮46直径为250mm,轮宽为60mm,该移动装置的材料为,橡胶,万向轴承为承重轴承,一般选用铁芯或铝芯。

锁扣装置5由锁杆51,把手52,扣孔53,锁环54构成,锁杆51为φ5的圆钢,长度为120mm,锁环为3mm厚钢板制成,扣孔53高度为25mm,锁环54高度为40mm,长度为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锁环54焊接于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上,上部两个锁环54成一条直线,下部两个锁环54成一条直线。

移动装置4与推车塔吊吊篮车体1底面以螺栓连接紧固在一起,在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底面钢板相应部位留有螺栓穿过的孔洞。

具体的,移动装置4由螺栓41,万向轴承42,自锁片43,转轴44,固定螺孔45,脚轮46,脚轮支架47,刹车片48构成,所述螺纹连接使用的螺栓规格为M5*80。固定螺孔45与分布于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底面钢板上的螺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移动装置4上刹车片48绕转轴44转动,转轴44与脚轮支架47 焊接连接。脚轮46通过螺栓41固定在脚轮支架47上。

进一步的,锁扣装置5与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的两直立侧面焊接连接,锁扣装置5由锁杆51,把手52,扣孔53,锁环54构成,锁杆51为φ5的圆钢,长度为120mm,锁环为3mm厚钢板制成,扣孔53高度为25mm,锁环54高度为 40mm,长度为50mm。

上排扣环54在一条直线上,锁扣装置5上端距离塔吊吊篮车体1上口100mm, 门本体6上焊接有与锁扣装置配合的锁环54。

进一步的,在塔吊吊篮车体1上纵横交错设置有若干个加强件,该加强件为L形角钢,在门本体6的自由端上设有一加固件,加固件为角钢,角钢与门本体6之间构成L形结构的钢板。

进一步的,在塔吊吊篮车体1、吊环2、推动扶手3、锁扣装置5和门本体6 以及转轴7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带有颜色的涂料或者是防锈层,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

门本体6与底面钢板以转轴7连接,门本体6绕转轴7转动,转轴7与门本体6以及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均以焊接连接,转轴7材料为45#不锈钢。门本体6上焊接有锁环54,焊接于门本体6上锁环54当门本体6关闭时与上部两锁环54处于同一条直线。

为了保证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的严密性,门本体6与底面钢板以转轴7 相连。转轴7与门本体6以及推车型塔吊吊篮车体1均以焊接连接,材料为45# 不锈钢,门本体6高度为750mm,长度900mm,厚度为3mm。

进一步的,涂料为黄色油漆,使其不易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锈层还包括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

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塔吊吊装用推车型吊篮装置在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将其上述已经制作完成的该装置加以安装作为备用。

安装时,按照要求选择相应材料,焊接推车型的塔吊吊篮车体1,安装移动装置4,以及门本体6,在各个面上焊接相应规格加强件以及四个吊环2,最后焊接锁扣装置5及扶手3,从而完成该装置的制作和安装。

随即,本实用新型在对其进行使用之前,严格检查各部位焊接质量,各部位连接紧密。

使用时,将门本体6打开放下,形成上料斜坡,将材料装于门本体61中,通过锁扣装置5,关闭门本体6,注意两边锁扣装置5均要扣好,将塔吊钢绳扣在吊环2上,起吊至用料处。通过推动扶手将推车型的塔吊吊篮车体1推至卸料处,按下移动装置4上设置的自锁片43,使刹车片48与脚轮46紧密接触,锁死推车型的塔吊吊篮车体1,最后打开锁扣装置5,放下门本体6,人工进行卸料,直至整个卸料过程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的整个操作工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并加以修复整理后,随后操作人员手握扶手3并通过设置于将该装置底部的四个移动装置4将其推移至指定的施工工具仓库进行存储并预留为下次循环周转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具有的优点是:该推车型塔吊吊篮,材料投入量较小,所需材料基本于施工现场均可找到,成本较低,组装焊接工作简单,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作,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一方面可以减少材料吊运过程中的损坏,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塔吊覆盖不到直接移动,上楼后直接自行移动至材料使用地卸载,不需要人工重复上下车,减少一次人工上下的过程,特别可以控制材料上下推车的损耗;主要解决材料二次搬运,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安全可靠使用性较强,可以广泛推广使用,具有安装工艺简单、易行、可直接将材料运至需用地,减少二次卸料搬运成本,降低材料损耗、装卸材料方便、快捷,操作简便,大大提高效率以及使用安全,寿命长,维修成本低廉等的诸多优点。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已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