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自动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915发布日期:2019-06-14 22:5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自动绕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自动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用于心脏支架的绕线均是采用人工绕线方式,由于该种绕线方式较为复杂,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费时费力,不仅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自动绕线设备,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自动绕线设备,包括Z轴伺服机构、X轴伺服机构、Y 轴伺服机构、张力组件、线头夹紧组件、旋转定位组件、尾座调整组件及用于剪断尾线的线尾处理组件,所述X轴伺服机构、Y轴伺服机构及Z轴伺服机构共同组成用于形成绕线轨迹的三轴伺服机构,所述张力组件、线头夹紧组件均安装在Z轴伺服机构中,由所述三轴伺服机构实时移动形成不同绕线轨迹,旋转定位组件与尾座调整组件配合绕线轴转动,利用张力组件及线头夹紧组件将线根据不同运动轨迹缠绕在绕线轴上并通过线尾处理组件剪断尾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Z轴伺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升降底座并与配合在Z轴固定板内的丝杆座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第一丝杆螺母座,于所述第一升降底座和Z轴固定板之间还连接多根第一导向杆,各第一导向杆上均配合直线轴承;

所述X轴伺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杆座配合,在所述第二丝杆的外周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座,还包括一对滑轨,在各滑轨上均滑动连接滑块,所述滑轨及第一丝杆座均安装在第二升降底座上,所述第二升降底座均与各直线轴承连接;

所述Y轴伺服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与第三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丝杆上螺纹连接第三丝杆螺母座,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座与移动板固接,所述第三丝杆的另一端伸入移动板并与丝杆垫片连接,在所述移动板上还贯穿一对第二导向杆,在各第二导向杆的外周、于所述移动板上还安装第二直线轴承,各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连接导向杆安装座;

所述线头夹紧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各根第二导向杆另一端连接的线嘴固定板,在所述线嘴固定板上安装第一夹紧气缸及绕线座,所述第一夹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夹紧垫片;

所述张力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在移动板表面的张力器固定座,在所述张力器固定座上连接张力轮安装面板,多个张力轮安装在所述张力轮安装面板上,在所述张力轮安装面板的顶部固接调节气缸安装座,第一调节气缸安装在所述调节气缸安装座上,在所述张力轮安装面板的两侧通过销轴连接转轴安装块,在所述张力轮安装面板一侧的转轴安装块上连接用于接触第一调节气缸活塞杆的调节压杆,在另一侧转轴安装块上通过张力杆连接张力轮支架,于所述张力轮支架上安装调节轮;

所述旋转定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在总安装板上的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气路条,所述气路条的一端通过多回路旋转接头连接旋转接头固定座,所述气路条贯穿减速机并与三爪卡盘安装座连接,三爪卡盘安装在所述三爪卡盘安装座上,在所述三爪卡盘与绕线轴的一端连接;

所述尾座调整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绕线轴另一端连接的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的尾部连接手轮,所述顶针组件安装在第二调节座上,所述第二调节座可活动的安装在第一调节座上,所述第一调节座固接于总安装板的表面;

所述线尾处理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固接于总安装板表面的安装底板,于所述安装底板上固接支架板,第二调节气缸安装在所述支架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移动板,剪刀固定板固接在所述移动板上,气剪座固接在所述剪刀固定板上,在所述气剪座的输出端连接一对气动剪刀;在所述安装底板上还安装绕线轴及夹紧气缸安装座,第二夹紧气缸安装在夹紧气缸安装座上,在所述第二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第二夹紧垫片;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第四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配合在气路条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绕线轴上支架的自动实时绕线,绕线弯成之后还能自动实现对尾线处理,整个绕线过程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以往需要人工绕线的问题,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三轴伺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Z轴伺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X轴伺服机构与Y轴伺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Ⅰ。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X轴伺服机构与Y轴伺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Ⅱ。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X轴伺服机构与Y轴伺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Ⅲ。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Ⅰ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在Ⅱ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线尾处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Z轴伺服机构;101、第一伺服电机;102、第一联轴器;103、第一升降底座;104、第一导向杆;105、第一丝杆;106、第一丝杆螺母座;107、垫块支架;108、直线轴承;109、Z轴固定板;2、X轴伺服机构;201、第二升降底座;202、滑轨;203、滑块;204、第二丝杆;205、第一丝杆座;206、第二丝杆螺母座;207、第二联轴器;208、第二伺服电机;3、Y轴伺服机构;301、第三伺服电机;302、第三联轴器;303、第三丝杆螺母座;304、第一移动板; 305、导向杆安装座;306、第二直线轴承;307、第二导向杆;308、线嘴固定板;309、第一夹紧气缸;310、第一夹紧垫片;311、绕线座;312、第三丝杆; 401、张力器固定座;402、张力轮安装面板;403、调节气缸安装座;404、第一调节气缸;405、转轴安装块;406、张力杆;407、张力轮支架;408、调节轮;409、调节压杆;410、销轴;5、旋转定位组件;501、第四伺服电机;502、第一同步轮;503、同步带;504、第二同步轮;505、减速机;506、气路条; 507、旋转接头固定座;508、三爪卡盘安装座;509、三爪卡盘;510、绕线轴; 511、多回路旋转接头;6、尾座调整组件;601、第一调节座;602、第二调节座;603、顶针组件;604、手轮;7、线尾处理组件;701、安装底板;702、支架板;703、第二调节气缸;704、第二移动板;705、剪刀固定板;706、气剪座;707、气动剪刀;708、绕线轴;709、第二夹紧垫片;710、第二夹紧气缸; 711、夹紧气缸安装座;8、总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心脏支架的自动绕线设备包括包括Z轴伺服机构1、X轴伺服机构 2、Y轴伺服机构3、张力组件、线头夹紧组件、旋转定位组件5、尾座调整组件6及用于剪断尾线的线尾处理组件7,X轴伺服机构2、Y轴伺服机构3及Z 轴伺服机构1共同组成用于形成绕线轨迹的三轴伺服机构,张力组件、线头夹紧组件均安装在Z轴伺服机构1中,由三轴伺服机构实时移动形成不同绕线轨迹,旋转定位组件5与尾座调整组件6配合绕线轴510转动,利用张力组件及线头夹紧组件将线根据不同运动轨迹缠绕在绕线轴510上并通过尾线处理组件 7剪断尾线。

如图2所示,Z轴伺服机构1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1,第一伺服电机10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102 与第一丝杆105的一端连接,第一丝杆10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升降底座103并与配合在Z轴固定板109内的丝杆座连接,在第一丝杆105上螺纹连接第一丝杆螺母座106,于第一升降底座103和Z轴固定板109之间还连接多根第一导向杆104,各第一导向杆104上均配合直线轴承108;

如图3、图4所示,X轴伺服机构2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二伺服电机208,第二伺服电机208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207 与第二丝杆204的一端连接,第二丝杆204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杆座205配合,在第二丝杆204的外周螺纹连接第二丝杆螺母座206,还包括一对滑轨202,在各滑轨202上均滑动连接滑块203,滑轨202及第一丝杆座205均安装在第二升降底座201上,第二升降底座201均与各直线轴承108连接;

如图3、图4所示,Y轴伺服机构3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三伺服电机301,第三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302 与第三丝杆312的一端连接,在第三丝杆312上螺纹连接第三丝杆螺母座303,第三丝杆螺母座303与第一移动板304固接,第三丝杆312的另一端伸入第一移动板304并与丝杆垫片连接,在第一移动板304上还贯穿一对第二导向杆 307,在各第二导向杆307的外周、于第一移动板304上还安装第二直线轴承 306,各第二导向杆307的一端连接导向杆安装座305。

如图3所示,线头夹紧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各根第二导向杆307另一端连接的线嘴固定板308,在线嘴固定板 308上安装第一夹紧气缸309及绕线座311,第一夹紧气缸309的活塞连接第一夹紧垫片310。

如图5所示,张力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在第一移动板304表面的张力器固定座401,在张力器固定座401 上连接张力轮安装面板402,多个张力轮安装在张力轮安装面板402上,在张力轮安装面板402的顶部固接调节气缸安装座403,第一调节气缸404安装在调节气缸安装座403上,在张力轮安装面板402的两侧通过销轴410连接转轴安装块405,在张力轮安装面板402一侧的转轴安装块405上连接用于接触第一调节气缸404活塞杆的调节压杆409,在另一侧转轴安装块405上通过张力杆406连接张力轮支架407,于张力轮支架407上安装调节轮408。

如图6、图7所示,旋转定位组件5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安装在总安装板8上的第四伺服电机501,第四伺服电机501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气路条506,气路条506的一端通过多回路旋转接头511 连接旋转接头固定座507,气路条506贯穿减速机505并与三爪卡盘安装座508 连接,三爪卡盘509安装在三爪卡盘安装座508上,在三爪卡盘509与绕线轴 510的一端连接;上述传动机构包括与第四伺服电机50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同步轮502,第一同步轮502通过第一皮带503连接第二同步轮504,所述第二同步轮504配合在气路条506的外周。

如图6、图7及图8所示,尾座调整组件6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绕线轴510另一端连接的顶针组件603,顶针组件603的尾部连接手轮604,顶针组件603安装在第二调节座602上,第二调节座602可活动的安装在第一调节座601上,第一调节座601固接于总安装板8的表面。

如图9所示,线尾处理组件7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固接于总安装板8表面的安装底板701,于安装底板701上固接支架板702,第二调节气缸703安装在支架板702的一侧,第二调节强703的活塞杆连接第二移动板704,剪刀固定板705固接在第二移动板704上,气剪座706 固接在剪刀固定板705上,在气剪座706的输出端连接一对气动剪刀707;在安装底板701上还安装绕线轴708及夹紧气缸安装座711,第二夹紧气缸710 安装在夹紧气缸安装座上,在第二夹紧气缸710的活塞杆上连接第二夹紧垫片 70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程序使得X轴伺服机构2、Y轴伺服机构3、Z轴伺服机构1根据程序控制的运动轨迹实时运动,其运动过程均是通过各自的伺服电机驱动各丝杆转动,使得丝杆螺母在丝杆上运动实现不同方向运动轨迹的移动。待布置的线由张力组件3安装在张力轮安装面板402的各张力轮张紧,通过调节轮408绕至绕线座311上,通过第一夹紧气缸309的活塞杆驱动第一夹紧垫片310将线夹紧,然后通过线嘴固定板308固定。

如图6所示,第四伺服电机501启动并通过第一同步轮502、同步带503 及第二同步轮504驱动气路条506及减速机505工作,气路条506通过外接气源控制使得三爪卡盘509上的卡爪夹紧,三爪卡盘509受减速机505驱动转动使得绕线轴510转动,绕线轴510的另一端通过顶针组件603抵接,通过三轴伺服机构的实时运动,使得绕线轴510上各凸起之间进行绕线,全部绕线完成之后由第二夹紧气缸710的活塞杆通过第二夹紧垫片709伸出并在绕线轴708 上夹紧尾线,最后通过第二调节气缸703的活塞杆伸出并通过气动剪刀707实现尾线处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绕线轴上支架的自动实时绕线,绕线弯成之后还能自动实现对尾线处理,整个绕线过程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以往需要人工绕线的问题,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