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009发布日期:2019-04-16 23:3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形锂电池极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制造业飞速发展,对制造电池卷芯的工艺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极片的精准推入及卷芯极耳中心距的高精准对于保证电池性能一致、质量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半自动卷绕机,是靠人手将极片推入卷针部的右边夹角底部,而且要多推一点拱起来,才能达到送到底起卷的目的,精准度低,最终影响到卷出来的方形卷芯极耳中心距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包括自动送片机构及卷针机构,所述自动送片机构由上极片送片机构和下极片送片机构组成,所述上极片送片机构包括上极片传输带、上送片块、上检测光纤及上送片元件,所述下极片送片机构包括下极片传输带、下送片块、下检测光纤及下送片元件。

特别的,所述卷针机构包括卷针及卷针两端的第一卷针边及第二卷针边。

特别的,所述上检测光纤邻近设于上极片传输带一侧,所述上送片元件设于上极片传输带下方。

特别的,所述下检测光纤邻近设于下极片传输带一侧,所述下送片元件设于下极片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要求客户的极片来料按我们的要求工艺来做,有效地实现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提高卷出来的方形卷芯的极耳中芯距精度,保证了方形锂电池的高质量。同时通过设置自动送片机构和极耳定位单元,实现极片传送自动化、机械化,节省了人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 1 所示,一种基于方形锂电池应用的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预设极片来料,所述新工艺极片包括上极片和下极片,并安装有极耳;

2)设定自动送片机构,将设计好的上极片及下极片传送至卷针3处;其中所述极片自动送片及定位装置由上极片送片机构和下极片送片机构组成,所述极片自动送片机构包括上极片传输带1、上检测光纤7及上送片元件6,所述上检测光纤7邻近设于上极片一侧,对传送来的上极片进行定位检测,所述上送片元件6设于上极片传输带1下方,所述上送片元件6和上送片块8将检测好的上极片送至第一卷针边4处进行穿针卷绕;所述下极片送片机构包括下极片传输带2、下检测光纤10及下送片元件9组成,所述下检测光纤10邻近设于下极片一侧,对传送来的下极片进行定位检测,所述下送片元件9设于下极片传输带2下方,将检测好的下极片送至第一卷针边4处进行穿针卷绕。

3)于所述自动送片机构上设定极耳定位单元,在上极片及下极片传送中先对上极片和下极片进行定位并检测,并主动对跑偏的上极片和下极片进行纠偏;其中上极片在上检测光纤7处进行定位并检测,所述下极片在下检测光纤10处进行定位、检测;通过这样的定位检测,可以让卷出来的方形卷芯的极耳中芯距精度提高。

4)设计卷针机构,所述卷针机构包括卷针3、第一卷针边4及第二卷针边5,所述上极片和下极片传送到第一卷针边4并向前延伸,延伸尺寸规格为3-15mm,而传统工艺的极片送到第二卷针边5并极片稍上拱,才能保证极片到位;

5)检测好的上极片及下极片传送至第一卷针边4并向前延伸至3-15mm处时,卷针3转动盖上上极片和下极片,再卷入卷针3中完成上极片和下极片的穿针卷绕工作;具体为上极片在上检测光纤7处定位,接着通过上送片块8和上送片元件6送到卷针3处,卷针3转动盖上上极片,再卷入卷针3中完成上极片的穿针卷绕工作;所述下极片在下检测光11纤处定位,接着通过下送片块11和下送片元件9送到卷针3处,卷针3转动盖上下极片,再卷入卷针3中完成下极片的穿针卷绕工作。

本实施例中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路线为:

1、要求客户的极片来料按我们的要求工艺来做,使之在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更好。

2、设计的极耳定位单元及自动送片机构,可将极片于光纤检测处进行定位,并检测极片、极耳的中心距,同时对跑偏的极片进行纠偏,接着通过送片块和送片元件送到卷针处进行穿针卷绕工作,传送极片实现机械化,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卷出来的方形卷芯的极耳中芯距精度,保证了方形锂电池的质量。

申请人又一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实施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