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5723发布日期:2019-04-05 21:47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一般是通过驱动小车在悬挂输送轨道上行走,带动行走小车移动,行走小车承载运输架或承载装置,驱动小车到达指定位置时,行走小车将运输架或承载装置也运送到指定位置。目前,许多行走小车与运输架或承载装置,通过吊装板进行连接,如中国专利:ZL2015106905933,这样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吊装板需设置两个,因此,吊装板需分两次焊接在行走小车上;两个吊装板分别位于行走小车的两侧,两个吊装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容易进入钢丝绳、铁丝、等外来的物体,引起行走小车被缠绕或移动受阻;另外,受空间位置限定,吊装板要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而不能做的太厚,所以,吊装板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的厚度有限,强度有限,影响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通过吊装板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不便制作安装,而且影响吊装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通过吊装板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不便制作安装、而且影响吊装的稳固性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所述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小车、与所述驱动小车固定连接的行走小车、以及设置在所述行走小车底部的吊杆,所述吊杆为套筒状,所述吊杆的数目为一个,并且所述吊杆位于所述行走小车底部的中间;

所述驱动小车包括:驱动轮组和连接所述驱动轮组的车架,所述驱动轮组包括多对驱动轮,每对驱动轮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所在的平面和第二驱动轮所在的平面相交成钝角;所述驱动轮组位于所述车架的顶部;

所述行走小车连接在所述驱动小车之下;所述行走小车与所述驱动小车之间还设有弹簧;

所述行走小车包括:车体、设置在所述车体顶部的行走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中部的导向轮,所述行走轮的轴线垂直所述导向轮的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刹车线,刹车线的顶部连接在驱动小车的车架上,刹车线的底部从行走小车的车体、以及所述吊杆的内部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为块状并且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包括:顶梁、位于顶梁之下的底梁、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梁与所述底梁之间的竖梁,所述顶梁与所述底梁、以及所述竖梁之间形成安装所述导向轮的槽型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顶梁与所述底梁平行,所述竖梁垂直所述底梁并从所述底梁向上伸出所述顶梁,所述竖梁的高度大于所述顶梁与所述底梁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竖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包括:上杆和同轴连接在所述上杆下方的下杆,所述上杆和下杆均为套筒状,所述上杆和下杆分别具有筒状空腔,所述上杆的口径小于所述下杆的口径,所述上杆连接在所述底梁上,所述下杆连接运输架或承载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梁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上杆垂直所述底梁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顶梁设有顶梁连接孔,所述底梁上设有底梁连接孔,所述顶梁连接孔的轴线、底梁连接孔的轴线与上杆的筒状空腔的轴线和下杆的筒状空腔的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杆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吊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杆上设有沿径向凸出的用于吊装的凸耳。

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筒状吊杆来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数量只需一个,制作安装方便,只需安装和制作一次即可,并且所述吊杆位于所述行走小车底部的中间,避免了钢丝绳、铁丝、等外来的物体对吊杆内部的影响。由于吊杆能利用周向尺寸,因而,吊杆的负载能力远远大于吊装板的吊装能力和强度,增加了输送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将行走小车的车体做成块状并且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减少了加工环节,增加了车体的强度,减少了车体的宽度尺寸,节约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连接运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的第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的第二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的第三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驱动小车;2、行走小车;3、吊杆;4、运输架(承载装置);5、刹车线;

11、车架;13、驱动轮;

21、车体;22、行走轮;23、导向轮;

211、顶梁;212、竖梁;213、底梁;2115、顶梁连接孔;2135、底梁连接孔;2137、安装槽;

31、上杆;33、下杆;330、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小车1、与所述驱动小车1固定连接的行走小车2、以及设置在所述行走小车2底部的吊杆3,所述吊杆3为套筒状,所述吊杆3的数目为一个,并且所述吊杆3位于所述行走小车2底部的中间;

所述驱动小车包括:驱动轮组和连接所述驱动轮组的车架11,所述驱动轮组包括多对驱动轮13,每对驱动轮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轮所在的平面和第二驱动轮所在的平面相交成钝角;所述驱动轮组位于所述车架的顶部;

所述行走小车2连接在所述驱动小车1之下;所述行走小车2与所述驱动小车1之间还设有用于连接和缓冲的弹簧;

所述行走小车2包括:车体21、设置在所述车体顶部的行走轮22、以及设置在所述车体中部的导向轮23,所述行走轮22的轴线垂直所述导向轮23的轴线。

驱动轮13可以通过与摩擦轴摩擦的方式获得驱动力,行走轮22在驱动轮13的带动下,沿着悬挂输送轨道上移动,导向轮23也在悬挂输送轨道上移动而且受悬挂输送轨道的限制,吊杆3连接运输架或承载装置4,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筒状吊杆来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数量只需一个,制作安装方便,只需安装和制作一次即可,并且所述吊杆位于所述行走小车底部的中间,避免了钢丝绳、铁丝、等外来的物体对吊杆内部的影响。由于吊杆能利用周向尺寸,因而,吊杆的负载能力远远大于吊装板的吊装能力和强度,增加了输送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刹车线5(只示意了顶部的一部分),刹车线5的顶部连接在驱动小车的车架11上,刹车线5的底部从行走小车的车体21、以及所述吊杆3的内部穿过。悬挂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停止的时候,需要驱动轮的刹车,通过刹车线5可以将驱动小车的车架11拉下来,使驱动轮与摩擦轴(图中未示出)分离,从而脱离驱动。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套筒状吊杆的内部空腔,可以巧妙的走刹车线,刹车线得到充分的保护,不受干扰,保证了刹车性能的稳定,减少故障时间。关于刹车的原理或结构可以参见申请人以前申请的专利:201820001309,以及2018200040360。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体21为块状并且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减少了加工环节,增加了车体的强度,减少了车体的宽度尺寸,节约了空间。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体21包括:顶梁211、位于顶梁之下的底梁213、以及连接在所述顶梁与所述底梁之间的竖梁212,所述顶梁211与所述底梁213、以及所述竖梁212之间形成安装所述导向轮23的槽型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23位于车体21的中部位置,导向轮23的上圆周面(顶面)和下圆周面(底面),受车体21的槽型空间的保护,导向性能更好。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梁211与所述底梁213平行,所述竖梁212垂直所述底梁213并从所述底梁213向上伸出所述顶梁211,所述竖梁212的高度大于所述顶梁211与所述底梁213之间的间距。所述竖梁212起连接驱动小车的作用,竖梁21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竖梁212中间具有间隔空间,以减轻车体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22设置在所述竖梁212上,竖梁212起支撑行走轮22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吊杆3包括:上杆31和同轴连接在所述上杆下方的下杆33,所述上杆31和下杆33均为套筒状,所述上杆和下杆分别具有筒状空腔,所述上杆的口径小于所述下杆的口径,所述上杆连接在所述底梁213上,所述下杆33连接运输架或承载装置4。上杆的口径小便于上杆连接在所述底梁213上,下杆的口径大以便有足够的空间或强度连接运输架或承载装置4。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底梁213的底部设有安装槽2137,所述上杆31垂直所述底梁213焊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槽2137中,所述顶梁211设有顶梁连接孔2115,所述底梁213上设有底梁连接孔2135,所述顶梁连接孔2115的轴线、底梁连接孔2135的轴线与上杆31的筒状空腔的轴线和下杆33的筒状空腔的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以便走刹车线。

进一步的,所述下杆33上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吊装孔,用于连接运输架或承载装置4的吊钩。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杆33上设有沿径向凸出的用于吊装的凸耳330的吊装孔。

本实用新型增强了吊装运输架或承载装置的稳固性和制作的方便性,空间更为紧凑,空间布置更为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