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164发布日期:2019-08-09 21:2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对重架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架体。



背景技术:

曳引电梯作为常见的垂直升降工具,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或办公楼等区域,曳引电梯较液压电梯相比具有传输高度高、加速度大、升降迅速等优点,曳引电梯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不仅是商厦内升降的工具,同样,作为商务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空间,对电梯的美观、舒适、健康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梯对重装置,一般情况下是指通过自身的重量去平衡轿厢两侧悬挂所承受的重量,从而减小曳引机的输出功率和改善曳引性能,是轿厢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电梯对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平衡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导致轿厢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电梯整体的使用,钢丝绳和对重框在长期使用之后容易发生磨损,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种合理的电梯对重架体对于电梯运行的安全稳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稳定,电梯运行时对重装置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的电梯对重架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对重架体,包括固定架和活动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承重架、第二承重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架和第二承重架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承重架包括第一主杆、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所述第一伸出臂和第二伸出臂之间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承重架包括第二主杆、第三伸出臂和第四伸出臂,所述第三伸出臂和第四伸出臂之间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活动架包括活动杆、第一活动悬臂和第二活动悬臂,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杆和所述第一主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悬臂通过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三伸出臂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悬臂通过第二悬架和所述第四伸出臂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伸出臂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杆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二伸出臂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杆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三伸出臂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杆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四伸出臂上设置有第四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杆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限位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连接杆为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悬架为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二悬架为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活动悬臂和第二活动悬臂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0°至15°。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对重架体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全稳定,电梯运行时对重装置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11、第一承重架,111、第一主杆,112、第一伸出臂,113、第二伸出臂,114、第一限位杆,115、第一限位滑槽,12、第二承重架,121、第二主杆,122、第三伸出臂,123、第四伸出臂,124、第二限位杆,125、第三限位滑槽,13、支撑杆,2、活动架,21、活动杆,22、第一活动悬臂,23、第二活动悬臂,24、连接杆,25、第一悬架,26、第二悬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电梯对重装置,一般情况下是指通过自身的重量去平衡轿厢两侧悬挂所承受的重量,从而减小曳引机的输出功率和改善曳引性能,是轿厢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电梯对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重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平衡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导致轿厢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电梯整体的使用,钢丝绳和对重框在长期使用之后容易发生磨损,造成安全隐患。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一种电梯对重架体,包括固定架1和活动架2,所述固定架1包括第一承重架11、第二承重架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的支撑杆13,所述第一承重架11包括第一主杆111、第一伸出臂112和第二伸出臂113,所述第一伸出臂112和第二伸出臂113之间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14,所述第二承重架12包括第二主杆121、第三伸出臂122和第四伸出臂123,所述第三伸出臂122和第四伸出臂123之间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24,所述活动架2包括活动杆21、第一活动悬臂22和第二活动悬臂23,所述活动杆21通过连接杆24和所述第一主杆111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悬臂22通过第一悬架25和所述第三伸出臂122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悬臂23通过第二悬架26和所述第四伸出臂123连接。

首先,是固定架1,所述固定架1包括第一承重架11、第二承重架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的支撑杆13,所述第一承重架11包括第一主杆111、第一伸出臂112和第二伸出臂113,所述第一伸出臂112和第二伸出臂113之间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14,所述第二承重架12包括第二主杆121、第三伸出臂122和第四伸出臂123,所述第三伸出臂122和第四伸出臂123之间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24。

固定架1指的是相对固定,和安装在固定架1中的对重块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对重块曳引绳索也是直接拉在固定架1上。

固定架1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对重块在第二承重架12上放置,被第二限位杆124进行限位,对重块最高不超过第一承重架11,且被第一限位杆114限高,由于固定架1一体设置,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同时对对重块的重量进行分担,且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之间设置的支撑杆13保证固定架1的架体稳定性,对重块在第一限位杆114和第二限位杆124的限位下,重心保持在固定架1中心,电梯运行时对重块稳定运行,安全系数高。

然后是活动架2,所述活动架2包括活动杆21、第一活动悬臂22和第二活动悬臂23,活动架2指的是相对活动,活动架2和固定架1之间是有相对位移的,由于曳引绳索和固定架1之间直接连接,电梯启动和停止的瞬间,曳引绳索和固定架1之间瞬间拉力较大,易造成磨损。加入活动架2之后,若是活动架2设置在固定架1上方,活动架2可以起到辅助拉伸,对曳引绳索的磨损小,若是活动架2设置在固定架1下方,活动架2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对固定架1的磨损小,固定架1更加稳定。

最后是固定架1和活动架2的连接,所述活动杆21通过连接杆24和所述第一主杆111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悬臂22通过第一悬架25和所述第三伸出臂122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悬臂23通过第二悬架26和所述第四伸出臂123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架2的活动杆21和活动悬臂分别和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连接,可以同时起到对曳引绳索辅助拉伸以及对固定架1起到缓冲作用的作用,活动架2起到曳引绳索和固定架1之间的缓冲件,有效分担固定架1的承重压力,对重块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对重架体不仅结构简单,安全稳定,而且在电梯运行时对重装置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二,仍如图1所示,依然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对重架体更加的实用稳定,缓冲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中还具有以下几个设计:

首先:所述第一伸出臂1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滑槽115,所述第一限位杆114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115内;且所述第二伸出臂11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一限位杆114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

保证第一限位杆114在第一伸出臂112和第二伸出臂113之间可以调整位置,以方便于对不同规格的对重块进行限位。

同时,所述第三伸出臂122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滑槽125,所述第二限位杆124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滑槽125内,且所述第四伸出臂123上设置有第四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杆124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限位滑槽内。

保证第二限位杆124在第三伸出臂122和第四伸出臂123之间可以调整位置,以方便于对不同规格的对重块进行限位。

还有,所述支撑杆1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有效支撑第一承重架11和第二承重架12,保证固定架1架体的稳定。

另外,所述连接杆24为弹性件,所述第一悬架25为弹性件,所述第二悬架26为弹性件。保证活动架2和固定架1之间的活动连接,且连接杆24、第一悬架25以及第二悬架26可以通过弹性形变分担固定架1之间的不均衡力,保持固定架1和活动架2之间只产生相对位移,不会发生剧烈晃动,以至于发生对重块偏离的意外情况发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活动悬臂22和第二活动悬臂23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0°至15°。最好是第一活动悬臂22和第二活动悬臂23相互平行,那么在分担活动架2和固定架1之间的垂直压力的同时,可以保证水平上的力的平衡,保证对重块的重心稳定,固定架1不会左右晃动。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对重架体结构简单,安全稳定,电梯运行时对重装置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