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自动切换抽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3276发布日期:2019-06-12 00:02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双头自动切换抽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自动切换抽线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在制备过程中,电缆内的铜丝必须经过拉丝、退火工艺处理,使铜丝的直径和柔韧性都能够达到要求。因为铜丝本身长度较长,直接运输较为困难,所以在铜丝加工完毕以后,需要将铜丝缠起来运输到下一步工序去进行加工。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417469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铜丝收线机,属于铜丝生产领域。一种铜丝收线机,包括牵引装置、转筒、转轴、电机和收线筒,所述牵引装置位于所述转筒之上,所述牵引筒的出口通入所述转筒内;所述收线筒设于所述转筒的下部;所述牵引装置、转筒和收线筒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档杆,各档杆竖向倾斜设置,其中档杆上端与转筒内壁的距离小于档杆下端与转筒内壁的距离;在转筒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与所述电机相连并由电机控制所述转筒的转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铜丝收线机在进行收线的时候,当收线筒上的铜丝缠满以后,就只能停机,更换收线筒,这样会造成部分铜丝无法完成退火,产生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头自动切换抽线设备,铜丝能够不间断收线,在更换一个收线筒时,另一个收线筒能够直接进行收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头自动切换抽线设备,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连接有两组收卷组件,每组收卷组件均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上的收卷盘、转动连接于收卷盘中间的收卷轴和可拆卸连接于收卷轴上的收线筒,收卷轴与收线筒同心,在支架对应收卷轴位置处连接有驱动收卷轴转动的转动驱动组件;在两组收卷组件的收卷盘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切刀;在支架顶部设有用于将铜丝引到收线筒上的导向轮,导向轮连接有驱动导向轮沿收线筒长度方向移动的纵向驱动组件,纵向驱动组件连接有驱动纵向驱动组件沿收线筒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的横向驱动组件,导向轮能够在纵向驱动组件和横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将铜丝引到切刀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铜丝由导线轮引导至收线筒上,纵向驱动组件驱动导向轮从收线筒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转动驱动组件带动收卷轴转动,收卷轴带动收线筒转动进行收线。当一个收线筒上的铜丝缠满以后,横向驱动组件驱动导向轮向另一个收线筒移动,同时纵向驱动组件带动导向轮向切刀靠近,在导向轮移动到另一个收线筒正上方时,切刀将铜丝切断,工作人员再将铜丝缠绕到新的收线筒上,同时将缠满铜丝的收线筒从收卷轴上拆下,更换上新的收线筒。实现了铜丝的不间断收线,无需停机,减少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横向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上的调距电机,调距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沿收线筒的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支架上,在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支架上,滑块在支架上沿螺纹杆的长度方向滑移,纵向驱动组件连接于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距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滑块沿螺纹杆的长度方向滑移,以此带动纵向驱动组件沿收线筒的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纵向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滑块上的连接板,连接板沿收线筒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的缸体,液压缸的活塞杆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导向轮转动连接于推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通过推杆带动导向轮沿收线筒的长度方向移动,结构简单,速度稳定,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液压缸连接有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的第一电磁铁和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收回的第二电磁铁,调距电机、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共同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

延时伸出模块,所述延时伸出模块控制第一电磁铁得电,使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延时伸出模块在液压缸将导向轮从收线筒靠近收卷轴一端移动到收线筒另一端后输出换向信号;

延时收缩模块,所述延时收缩模块连接延时伸出模块并且响应于延时伸出模块输出的换向信号,当延时收缩模块接收到换向信号后,控制延时伸出模块失电,第二电磁铁得电,延时收缩模块在液压缸将导向轮从收线筒远离收卷轴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后控制第二电磁铁失电,延时伸出模块得电。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在启动后能够自动控制活塞杆伸缩,重复性地带动导向轮在收线筒两端来回移动,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收线筒上的铜丝分布也会比较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电路还包括:

正转控制模块,所述正传控制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上的第一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位于收线筒远离收卷轴的一端的正上方,当导向轮接触到第一行程开关以后,调距电机开始正转带动导向轮由一个收线筒正上方移动至另一个收线筒正上方;

反转控制模块,所述反转控制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上的第二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位于另一个收线筒远离收卷轴的一端的正上方,当导向轮接触到第二行程开关后,调距电机开始反转带动导向轮由另一个收线筒移动回前一个收线筒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距电机能够通过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自动控制滑块沿螺纹杆前后移动,在一个收线筒缠满铜线以后能够自动推动导向轮移动到另一个收线筒上方,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支架对应每个收线筒远离收卷轴一端位置处均滑动连接有滑动轴,滑动轴沿收线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滑动轴能够在支架上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滑动轴靠近收线筒一端转动连接有夹紧块,夹紧块能够插接于收线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夹紧块插接于收线筒内,滑动轴向收卷轴方向靠近,将收线筒抵紧在收卷轴上,使收卷轴能够稳定带动收线筒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支架对应滑动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滑动轴滑动连接于连接套筒内,在连接套筒上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穿过连接套筒设置,压紧螺栓能够抵接于滑动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转动压紧螺栓即可使压紧螺栓压紧滑动轴或与滑动轴分离,要拆卸收线筒时只需拧松压紧螺栓,然后向远离收卷轴方向滑移滑动轴即可轻松将收线筒拆下,方便收线筒的拆卸与安装,同时能够防止滑动轴在连接套筒内转动,影响收线筒正常收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滑动轴上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沿滑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齿条上啮合有齿轮,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转动连接于连接套筒上,转动轴伸出连接套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转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齿条带动滑动轴在连接套筒内滑移,使滑动轴的滑动距离容易控制,也更容易抵紧收线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铜丝由导线轮引导至收线筒上,纵向驱动组件驱动导向轮从收线筒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转动驱动组件带动收卷轴转动,收卷轴带动收线筒转动进行收线。当一个收线筒上的铜丝缠满以后,横向驱动组件驱动导向轮向另一个收线筒移动,同时纵向驱动组件带动导向轮向切刀靠近,在导向轮移动到另一个收线筒正上方时,切刀将铜丝切断,工作人员再将铜丝缠绕到新的收线筒上,同时将缠满铜丝的收线筒从收卷轴上拆下,更换上新的收线筒。实现了铜丝的不间断收线,无需停机,减少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

2.液压缸在启动后能够自动控制活塞杆伸缩,重复性地带动导向轮在收线筒两端来回移动,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收线筒上的铜丝分布也会比较均匀;

3.调距电机能够通过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自动控制滑块沿螺纹杆前后移动,在一个收线筒缠满铜线以后能够自动推动导向轮移动到另一个收线筒上方,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收卷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滑动轴和连接套筒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横向驱动组件和纵向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突出延时伸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突出延时收缩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突出正转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突出反转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突出正转控制模块和反转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导向轮;111、连接架;112、推块;12、横向驱动组件;121、调距电机;122、螺纹杆;123、第一导柱;124、滑块;13、纵向驱动组件;131、连接板;132、液压缸;133、推杆;134、第二导柱;14、第一定位架;15、第二定位架;2、收卷组件;21、收卷盘;211、切刀;22、收卷轴;23、收线筒;24、转动驱动组件;241、从动轮;242、主动轮;243、皮带;244、驱动电机;25、滑动轴;251、夹紧块;252、齿条;26、连接套筒;261、转动轴;2611、齿轮;2612、第一把手;262、压紧螺栓;2621、第二把手;3、延时伸出模块;4、延时收缩模块;5、正转控制模块;6、反转控制模块;VCC、电源;SB、按钮开关;KA1、第一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2、第二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3、第三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4、第四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5、第五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1-1、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2-1、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A3-1、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4-1、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5-1、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6-1、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1、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2、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3、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4、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1-1、第一通电延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2-1、第二通电延时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3-1、第三通电延时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4-1、第四通电延时继电器的常闭触点;YA1、第一电磁铁;YA2、第二电磁铁;SQ1、第一行程开关;SQ2、第二行程开关;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双头自动切换抽线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在支架1上连接有两组用于收卷铜丝的收卷组件2,在支架1顶部设有用于将铜丝引到收卷组件2位置处的导向轮11。

如图1和图2所示,收卷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1上的收卷盘21,收卷盘21竖直设置,在收卷盘21中间转动连接有收卷轴22,收卷轴22伸出收卷盘21两端设置。在收卷轴22一端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24,转动驱动组件24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1靠近收卷轴22位置处的驱动电机244,驱动电机244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42,收卷轴22靠近主动轮242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241,主动轮242和从动轮241上共同套设有皮带243。驱动电机244带动主动轮242转动,主动轮242通过皮带243带动从动轮241转动,从动轮241带动收卷轴22转动。在两组收卷组件2的收卷盘2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切刀211,切刀211能够切断经过的铜丝。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收卷轴22远离从动轮241一端卡接有收线筒23,收线筒23与收卷轴22同心。在支架1对应收线筒23远离收卷轴22一端固设有连接套筒26,连接套筒26沿收卷轴2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连接套筒26内滑动连接有滑动轴25,滑动轴25与收线筒23同心。滑动轴25靠近收线筒23一端转动连接有夹紧块251,夹紧块251能够插接于收线筒23远离收卷轴22一端。滑动轴25向靠近收线筒23方向滑移能够推动夹紧块251插接于收线筒23上,并且使滑动轴25与收卷轴22配合夹紧收线筒23。使收卷轴2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收线筒23一起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连接套筒26一侧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262,压紧螺栓262穿过连接套筒26设置,压紧螺栓262能够抵接于滑动轴25上。在压紧螺栓262伸出连接套筒2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621。用户转动第二把手2621即可带动压紧螺栓262转动,使压紧螺栓262抵紧或放松滑动轴25。要拆卸收线筒23时只需拧松压紧螺栓262,然后向远离收卷轴22方向滑移滑动轴25即可轻松将收线筒23拆下。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滑动轴25上固定连接有齿条252,齿条252沿滑动轴25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齿条252上啮合有齿轮2611,齿轮2611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61,转动轴261转动连接于连接套筒26上,转动轴261伸出连接套筒26设置。在转动轴261伸出连接套筒2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612。用户转动第一把手2612带动转动轴261转动,转动轴261带动齿轮2611转动,齿轮2611通过齿条252带动滑动轴25在连接套筒26内滑移,来控制滑动轴25在连接套筒26内滑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支架1上连接有横向驱动组件12,横向驱动组件12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1上的调距电机121,调距电机12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2,螺纹杆122沿收线筒23的长度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螺纹杆122转动连接于支架1上,在螺纹杆122上螺纹连接有滑块124。在支架1对应滑块124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柱123,第一导柱123沿螺纹杆122的长度方向设置,滑块124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柱123上。调距电机121驱动螺纹杆122转动,螺纹杆122带动滑块124沿第一导柱123的长度方向滑移。

如图4和图5所示,滑块124上连接有纵向驱动组件13,纵向驱动组件13包括固定连接于滑块124上的连接板131,连接板131沿收线筒2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连接板131远离收线筒23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32的缸体,液压缸132的活塞杆沿连接板131的长度方向设置。液压缸132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推杆133,推杆133沿收线筒23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推杆133靠近收线筒23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块112。在连接板131对应推块112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柱134,第二导柱134沿推杆133的长度方向设置,推块112滑动连接于第二导柱134上。在推块11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11,导向轮11转动连接于连接架111上。导向轮11位于连接套筒26上方。

如图5和图6所示,液压缸132连接有控制液压缸132的活塞杆伸出的第一电磁铁YA1和控制液压缸132的活塞杆收回的第二电磁铁YA2,调距电机121、第一电磁铁YA1和第二电磁铁YA2共同连接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延时伸出模块3、延时收缩模块4(参见图7)、正转控制模块5(参见图8)和反转控制模块6(参见图9)。延时伸出模块3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1上的按钮开关SB,按钮开关SB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按钮开关SB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1,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1另一端电连接与第一电磁铁YA1一端,第一电磁铁YA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A2-1,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A2-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

如图7所示,延时收缩模块4包括电连接于第二电磁铁YA2一端的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1-1,第二电磁铁YA2另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1-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一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1,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1-1两端并联有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1-1。第一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2,第二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2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2,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2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2-1,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2-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另一端接地。

如图5和图8所示,正转控制模块5包括设于收线筒23远离收卷轴22的一端的正上方的第一行程开关SQ1,在支架1对应第一行程开关SQ1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架14,第一行程开关SQ1固定连接于第一定位架14上。导向轮11能够在液压缸132的推动下接触第一行程开关SQ1。第一行程开关SQ1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第一行程开关SQ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三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3,第一行程开关SQ1两端并联有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3-1。第三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3另一端电连接有第四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4,第四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4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3,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3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3-1,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3-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

如图5和图9所示,反转控制模块6包括第二行程开关SQ2,第二行程开关SQ2位于另一个收线筒23远离收卷轴22的一端的正上方。在支架1对应第二行程开关SQ2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架15,第二行程开关SQ2固定连接于第二定位架15上。当导向轮11位于另一个收线筒23正上方时,导向轮11能够在液压缸132的推动下接触第二行程开关SQ2。第二行程开关SQ2一端电连接有电源VCC,第二行程开关SQ2另一端电连接有第五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5,第二行程开关SQ2两端并联有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5-1。第五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5另一端电连接有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另一端电连接有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4,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4另一端电连接有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4-1,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4-1另一端电连接有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另一端接地。

如图10所示,调距电机121电连接有控制调距电机121正转的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4-1,调距电机121电连接有控制调距电机121反转的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6-1。

使用方式:在导向轮11位于一侧收线筒23靠近收卷盘21一端的正上方时,用户闭合按钮开关SB,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1和第一电磁铁YA1得电,液压缸132推动导向轮11不断向收线筒23远离收卷盘21一端移动,当导向轮11刚好移动到收线筒23远离收卷盘21一端的正上方时,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1控制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1-1闭合,第一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1、第二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2、第二电磁铁YA2和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2得电。第二电磁铁YA2控制液压缸132带动导向轮11向收卷盘21靠近,第一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1控制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1-1闭合,形成自锁,使在第一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T1-1断开后,第二电磁铁YA2仍得电。第二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2控制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A2-1断开,使第一电磁铁YA1失电。当导向轮11刚好移动到收线筒23靠近收卷盘21一端的正上方时,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2控制第二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2-1断开,使第二电磁铁YA2和第二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2时间,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A2-1闭合,液压缸132的活塞杆继续伸出。使液压缸132不断控制导向轮11沿收线筒23的长度方向来回滑移,使铜丝在收线筒23上收卷的更加均匀。

在导向轮11刚好移动到收线筒23远离收卷盘21一端的正上方时,导向轮11接触到第一行程开关SQ1,第一行程开关SQ1闭合,使第三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3,第四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4和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3得电。第四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4控制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4-1闭合,使调距电机121正转,带动导向轮11向另一个收线筒23的正上方移动。同时由于液压缸132在带动导向轮11向靠近收卷盘21方向移动,使导向轮11带动铜丝不断靠近切刀211,最终铜丝被切刀211切断,工作人员即可将从导向轮11上经过的铜丝缠到另一个收线筒23上,将缠满铜丝的收线筒23从收卷组件2上拆卸下来,换上新的收线筒23。第三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3控制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3-1闭合,使导向轮11离开接近开关后,第四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4仍得电。当导向轮11刚好移动到另一个收线筒23正上方时,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3控制第三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3-1断开,防止调距电机121带动导向轮11移动过量。

在导向轮11位于另一端收线筒23正上方时,当导向轮11在液压缸132推动下移动到收线筒23靠近收卷盘21一端的正上方时,导向轮11接触第二行程开关SQ2,第二行程开关SQ2闭合,控制第五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5、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和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4得电。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控制第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6-1闭合,使调距电机121反转,带动导向轮11向回运动。由于此时液压缸132在带动导向轮11向靠近收卷盘21方向移动,最终使铜丝再次被切刀211切断。第五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5控制第五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5-1闭合,使导向轮11在离开第二行程开关SQ2后,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仍得电。当导向轮11移动会原来的收线筒23正上方时,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T4控制第四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T4-1断开,使第五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5和第六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A6失电,调距电机121停止反转。使导向轮11在液压缸132和调距电机121的带动下不断在两个收线筒23上方来回移动,实现了铜丝的不间断收线,无需停机,减少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