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幅极片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1850发布日期:2019-09-13 23:1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幅极片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片相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宽幅极片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电极片是二次电池的重要组件,在生产后,需要对电池极片进行表面缺陷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将极片平稳地传送经过各个不同的部件。在传送过程中,对于一些宽幅的极片,因极片本身的自重,其重力容易对传送组件上造成不良应力,从而使极片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转,对检测仪器或对极片都易产生不良影响。在传送过程中,各个传送辊的同步性也对极片质量存在影响,若同步性不佳,易使极片受到挤压或拉伸,从而也易对极片表面造成二次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少传送过程中极片与传送辊之间不良应力、使极片水平、平稳地传送的宽幅极片传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宽幅极片传送机构,包括机架、主动辊、从动辊、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一同步带与电机;

主动辊、从动辊均安装于机架上,第一套筒与主动辊联接;第二套筒与从动辊连接;电机驱动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通过第一同步带联动;

从动辊的辊轴与辊壳通过第一球轴承联接。

进一步地,主动辊的辊轴与辊壳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电机与第一套筒通过第二同步带联动。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通过第二球轴承与机架联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出辊和辊座;辊座与机架固定连接,输出辊与辊座轴接。

进一步地,输出辊的辊轴与辊壳通过第三球轴承联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平衡件,平衡件包括平衡座和平衡轮,平衡轮与第一同步带联动,平衡座设有竖长孔,平衡座通过穿接于竖长孔中的钉件安装于机架上。

进一步地,平衡件的数量为2个以上,且至少有2个对安装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每一平衡座上设有4个竖长孔,分别设置于平衡座的4个角。

进一步地,至少有一第二套筒使第一同步带呈15-45°的锐角。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幅极片传送机构,通过电机为主动辊提供传输动力,而从动辊通过第一同步带、第一球轴承的方式与主动辊半联动,以使从动辊之间具有一定的传送动力同时能有效避免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的张力或挤压对极片造成的影响,以适用于具有一定自重的宽幅极片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动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平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0、极片;1、机架;11、第二球轴承;2、主动辊;21、第一套筒;3、从动辊;31、第二套筒;32、第一球轴承;4、第一同步带;5、电机;51、第二同步带;6、输出辊;61、辊座;62、第三球轴承;7、平衡件;71、平衡座;711、竖长孔;72、平衡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幅极片传送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主动辊2、从动辊3、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31、第一同步带4与电机5;

主动辊2、从动辊3均安装于机架1上,第一套筒21与主动辊2联接;第二套筒31与从动辊3连接;电机5驱动第一套筒21、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31通过第一同步带4联动;

如图2所示,从动辊3的辊轴与辊壳通过第一球轴承32联接。

该宽幅极片传送机构尤其适用于具有一定自重的宽幅极片0的传送,在该传送机构中,电机5给主动辊2提供动能,使极片0具有一定的传输动力;从动辊3属于半动力型,即通过第一同步带4的同步作用,将电机5输送给主动辊2的部分动力进行同步,同时通过第一球辊承的同步和缓冲作用,一方面能为从动辊3提供传输动力,另一方面能有效减少从动辊3对极片0的不良应力,从而使极片0在主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同步、无损地传送。

该传送机构中,主动辊2的辊轴与辊壳的联接方式优选为一体成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机5的动能。

该传送机构中,电机5与第一套筒21的联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皮带联动,即电机5与第一套筒21通过第二同步带51联动。该皮带联动的方式能有效减少传动过程中在机架1上产生的振动和不良应力。

该传送机构,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31在机加上的安装方式优选为法兰与球轴承的方式,以减少套筒对辊轴传动过程中在机架1上产生的振动和不良应力,如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31通过第二球轴承11与机架1联接。

该传送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输出辊6和辊座61;轴座与机架固定连接,输出辊6与辊座61轴接。即输出辊6也是属于完全从动的形式,承接自主动辊2、从动辊3传送出来的极片0,以缓冲极片0。进一步地,输出辊6的辊轴与辊壳通过第三球轴承62联接,以有效减震。

如图3所示,该传送机构还可以进一步地增设平衡件7以缓冲第一同步带4的同步过程的不良应力,以使极片0平衡、匀速地在从动辊3之间传送。即还包括平衡件7,平衡件7包括平衡座71和平衡轮72,平衡轮72与第一同步带4联动,平衡座71设有竖长孔711,平衡座71通过穿接于竖长孔711中的钉件安装于机架1上。平衡件7能有效调节第一同步带4的张力,当张力过大时,平衡件7上移,以使第一同步带4松弛,当张力过小时,平衡件7下移,以使第一同步带4紧绷。平衡件7的数量为2个以上,且至少有2个对安装于同一水平位置。为了保持平衡件7实时调节第一同步带4的张的,每一平衡座71上设有4个竖长孔711,分别设置于平衡座71的4个角,以使平衡座71平稳地上移或下移。

该传送机构中至少有一第二套筒31使第一同步带4呈15-45°的锐角,以减少极片本身材料的硬度、张力对传送过程的影响。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